回覆列表
  • 1 # 幼兒園蝴蝶老師

    愛打人的孩子傷不起,跟愛打人的小朋友相處更是不容易。

    上過幼兒園的孩子,都會發現,班裡總有那麼一個或幾個孩子愛打人。如果被打時,周圍有老師,聰明的孩子會第一時間跑去找老師求救。老師一般會批評打人的孩子,並藉此教育其他孩子不要打人。

    也可能有這樣的情況:那個孩子屢教不改,老師和那個孩子的家長也沒有很好的制止方法。題主要明白一句話“柿子只挑軟的捏”,可能是那個孩子把自己孩子的寬容當作預設,會反覆出現打自己孩子的情況。

    如果老師沒有在身邊,而打人的孩子一定要被教育,孩子可以找其他小朋友尋求老師幫助,自己可以適度反擊,能達到制止被傷害即可,儘量不要傷害頭臉位置。

    如果捱打後孩子告訴了題主,建議題主在幼兒園放學後,找到老師詢問制止方法,也可以與打人的小朋友直接溝通,用交朋友的方式,獲得他/她的好感,如果對方能保護自己孩子不受攻擊,則送給他一些小禮物,如零食或禮物。當然這件事也要打人孩子的家長同意和知曉。

    孩子的事情沒有小事,希望夢中霞光的回答能幫助你。

  • 2 # 每日閒談

    孩子上學了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伴隨著上學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會接踵而至,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懂禮貌,遇到問題用語言來解決。除了教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確的保護自己不受別人欺負,更要避免孩子產生錯誤的“以牙還牙”想法。

    遇到孩子打架或被打,先了解情況確認是否別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惹惱了別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如果是別的孩子過於霸道,那就教會他“打架”,按小孩子的方式去處理,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太調皮了,則要從自身找找原因,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幼兒園裡都有老師,遇到問題及時將有關情況向老師反映,讓老師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當老師的教育效果未盡如人意時,則可教育孩子用堅強有力的回擊去應對教育孩子以“強硬反擊”無理的“欺負”時,要注意適度適量。適當的強硬反擊一般會讓不講道理的孩子退而卻步,但份的話會讓孩子滋生暴力的性格傾向。

    另外也可以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愛打人,然後注意避免自己的孩子會出現類似情況

    家庭過於溺愛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家唯我獨尊,不滿意就鬧脾氣,產生了定向思維;而到了學校大家是平等的,一不滿意就會出手攻擊對方

    家長的教育態度影響到孩子

    有些家長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遇到問題時表面上會批評自己的孩子,但私底下或許會讚許和鼓勵孩子的作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無作為

    缺愛的家庭

    家庭裡讓人感覺不到溫暖,孩子內心會築起自我保護屏障,外表看起來很乖,一旦內心受到傷害就會攻擊別人

  • 3 # 聽雨軒記

    幼兒園小朋友因為家庭環境和教育的問題可能交往技能上會有不同。班級裡面有個愛打人的孩子,說明這個寶寶的交往技能方面存在問題,不能光靠寶寶去和他交往,還要和愛打人的寶寶家長交流,希望對方家長對孩子進行合適的教育。另外是和老師交流,希望老師多注意這個愛打人的寶寶。那麼平時我們如何教育寶寶和愛打人的寶寶相處呢?首先給寶寶強調如果遇到被別的寶寶欺負要學會第一時間向老師求助;第二,教寶寶學會保護自己,當遇到別的孩子欺負自己時,要保護自己,比如可以躲開,可以儘量不和打人的寶寶接觸。能夠反抗的就要反抗,讓打人的孩子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欺負的。第三,就是萬不得已的情況,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起作用,幼兒園也不管的情況下,可以為寶寶換一個班。以上是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4 # 繪本講師妖媽

    我家孩子2歲多入園,上了4年幼兒園,也遇到過愛打人的小孩,我是這樣教她應對的:

    一、躲

    躲著,不近距離接觸。

    幼兒園孩子是小椅子排排坐,我告訴孩子,無論上課、玩耍、吃飯,打人孩子的前、後、左、右四個“危險位置”都不要去坐。

    幼兒園的孩子基本沒有“我要欺負誰”的想法,愛打人的孩子,多半有個養育不負責任的家庭。

    要麼在家裡被“中心化”,寵著慣著,不會正確表達需求。要麼常被家長用“打”的方式管教,以為“打”是情緒的表達。

    不管是否若得起,都先遠離,如果被追打,讓孩子躲到老師身後,或者跑出教室,向遇到的成人求助。

    二、大聲喊

    一旦被愛打人小孩糾纏,立刻高聲喊叫“我不喜歡你這樣”,吸引老師和其她小朋友注意,也能威懾對方。

    幼兒園老師處理孩子打鬧,對於自己沒看的,通常都會詢問多個小朋友求證,大聲喊叫,會幫助你的孩子多些目擊者。

    三、打回去

    幼兒園畢竟要上好幾年,一味躲、喊叫並不是長久之計,有的愛打人孩子在家做“天王老子”久了,會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打到人不停手。

    遇到這種孩子,你必須教會自己的寶寶還手,打回去。但要告訴孩子打人的規則:

    哪些地方不能打,比如眼睛、襠部之類,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那些部位。另外,只要對方停手,自己也要停手。

    孩子大多吃軟怕硬,我們不招惹別人,但也絕不能被別人一味欺壓,懂得還手很有必要。

    需要說明的是,這3招,都需要你和孩子在家多次演練,因為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是直覺行動思維,基本特點是在感知行動中記憶、思考、學習。

  • 5 # 讀書與成長

    在幼兒園碰到愛打人的孩子,寶寶應該如何和他相處?

    首先家長遇到這種事,不要焦慮,更不要情緒化,而應該冷靜對待,四個月前,孩子所在班級一位家長看了群裡的一個影片發來資訊:“誰打我們家孩子了,這孩子太沒教養了。……”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老師迴應說:“孩子並沒有打架。是家長看錯了。”但這位家長一直不依不饒,覺得自己孩子受委屈了,覺得另一個孩子沒有家教。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應該確認是不是孩子被打了,為什麼打?對方是經常打人,還是玩鬧時不高興動手了。有時候孩子之間玩鬧動手打兩下也正常,這種情況沒必要過於焦慮,非要要個說法,孩子之間玩鬧有矛盾正常,他們可以自己化解,孩子比大人想象得更寬容,更堅強。

    如果真碰上這種經常打人的孩子也沒有必要對孩子定性,或者任意評判家長。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要靈活應對,如果有人動手可以迅速躲開,避免被打。實在被打了,可以進行還手(不是大打出手),以確保自己不再繼續被打。

    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老師和孩子家長溝通,對孩子進行教育,先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孩子為什麼打人,再進行教育。

    另外,教孩子學會溝通,比如教他說:“打人是不對的,你想要什麼你可以說出來,不要動手打人………”

  • 6 # 呱姐小姐姐

    發現學校裡每個班都會有比較調皮搗蛋的小朋友,不然還不正常了。

    首先我說下我們幼兒園的老師針對這類小朋友的教育方式。可能是有多年教育經驗的老教師,處理方式還是很有效的。我家呱寶剛上小班那會,家長群裡經常會討論某個小男孩特別喜歡打人,而且下手也重。(因為讀的就近公立,所以好些小朋友家長在學前都認識的,有一些小孩子算是看著長大的。)在學期第一個星期,就發現班主任已經發現某個小朋友愛動手的毛病,所以對這個小朋友會重點做一些預防措施:1、集體活動都會讓這個小朋友站到自己身邊,能時刻注意到他的一言一行;2、萬一出現小朋友動手事件,立馬對這個小朋友批評教育並向被打的那方道歉。同時也會告訴小朋友出現矛盾時第一時間是告訴老師。對班主任的這種做法我們也是比較認同的,後半個學期會發現這些調皮的小朋友雖然會搗蛋,但不會有打人的問題了。

    其次作為父母發現自家孩子跟這種愛動手的小朋友碰到一起怎麼辦?

    1、在平時的教育中時刻記得告訴孩子遇到矛盾不能動手,但是如果被打了也絕對不能妥協,首先可以哭,其次立馬告訴家長或者老師,同時也要大聲告訴這個小朋友不許打人。告訴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能縮回去只記得哭了,不然下次這個小朋友就會繼續對你動手。

    2、不要跟這種小朋友一起玩,能避先避了。很多時候這種愛動手的孩子都是家裡教育環境影響的,不是一時半會改的了的。等一個學期下來,小朋友都知道哪幾個小朋友特別調皮,自己也不會願意跟他們一起玩了。

    3、平時的家庭教育要寬容些,允許孩子碰到問題可以哭,同時要給予愛的抱抱,認真聽他訴說,能在知曉的第一時間幫他解決,千萬不要不了了之,把孩子的話當耳旁風。慢慢地,就會發現孩子願意把他碰到的很多事跟你訴說跟你分享。當然,你對孩子的教育也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了。

  • 7 # 龍漁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威拉德.W.哈特普曾經把攻擊行為分為兩種: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

    工具性攻擊通常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表現為爭搶玩具和其他物品,這種攻擊性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消失。

    但是有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大,表現出以人為中心的攻擊,這種攻擊不是為了搶奪物品,目的是對人造成傷害。這種攻擊性行為就是敵意性攻擊。比如說在幼兒園裡,一個孩子對另外一個孩子不順眼就大打出手,這就是屬於敵意性攻擊行為。行為比工具性攻擊更加惡劣,但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不管是哪類攻擊行為,都不能列為品德問題。我們只要引導得當,孩子的攻擊行為就會慢慢削減。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三歲左右出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自我意識比較強,這個時候他們理所當然認為所有好玩的玩具和美食以及其他物品都是自己的。因為不懂分享、合作,所以,爭搶打人時有發生,甚至會咬人攻擊。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從父母身上模仿而來,比如說父母經常吵架,就會影響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也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不良的環境影響

    有的孩子有攻擊性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長期處於缺少關愛、接納、讚揚和肯定的環境中,時間長了,必然會心理失衡。比如說缺乏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或妒忌心理,進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孩子平時看的動畫片有相關打鬥的行為,也會給孩子造成影響

    不良情緒的影響

    很多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因為心中有不良情緒如:憤怒、委屈、煩躁,又找不到宣洩的出口,或者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疏導,長時間鬱積在心中,必然會引起與其他孩子之間的衝突

    缺乏溝通

    很多時候,孩子大人的目的不是要攻擊對方,而是不知如何相處,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不知和對方如何溝通或者如何向對方表示友好,於是就喜歡用肢體語言表達,其實只是為了引起對方的注意而已。

    面對孩子的打人行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觀察,找出原因,針對性地幫助孩子進行改正:

    父母應當給孩子生活在正面影響的家庭環境中

    父母或者親戚之間有矛盾,一定要注意處理方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當孩子受欺負或者老師的不公平批評而生氣委屈時,父母要及時安撫和疏導

    避免接觸暴力環境

    不要讓孩子接觸有暴力情節的電視節目或者玩暴力血腥的遊戲等。父母要幫孩子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電視節目

    教會孩子與他人友好相處

    幼兒時期的孩子很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三四歲開始,孩子才有分享、合作的意識。因此,父母應當適時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合作。可以鼓勵孩子邀請夥伴到家裡玩,讓孩子當主人,主動把家裡好吃的,好玩的招待小朋友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時,父母平時要多用平和溫柔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儘量為他提供語言表達和申辯的機會。

    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意願和需求

    巧用“愛撫效應”心理學上有“愛撫效應”,是指愛撫產生的感覺,可以讓人神經系統中的一些化學物質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緩解緊張,改善人的不良情緒。 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爭搶玩具而生氣或與小朋友發生爭執而暴躁不安時,父母可以借用愛撫效應,撫摸一下孩子的頭或者抱抱孩子,這樣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不良情緒。而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就不會再打人了。屢教不改的孩子可用身體約束法

    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家長可以採用一些強制措施,比如用“身體約束法”來制止孩子“施暴”。具體做法是,讓孩子坐下並面對著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約1分鐘後鬆開。這之後,告訴孩子錯在什麼地方。連續一星期使用這種約束法,就能見效。

    對於孩子幼兒園班上遇到帶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父母切勿斷然讓孩子遠離打人的孩子。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其實打人的小朋友本身也不想打人,他並沒有惡意,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只是想和我們玩。也許他還不能真正表達出來,他用手拍一下,或許只是想和你打個招呼呢。

    當然,如果該小朋友打人的行為上升到實質性的傷害,如出血、腫痛了,就應該聯絡老師或者其父母進行教育了

  • 8 # 微微220805021

    離那個小朋友遠一點,班裡三十個小朋友,沒必要非跟那個愛打人的小朋友做朋友。

    如果萬一被那個小朋友打了,老師沒看到就打回去,老師在附近的話,哭,大聲哭,告訴老師捱打了。

  • 9 # 兒時月牙兒

    首先你要告訴你的寶貝,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他老是打人,就要與他保持距離,不要去他身邊 去,如果他主動來打人,要告訴寶寶,把這個情況和幼兒園的老師說一下,由老師出面解決。也可以和自己的爹媽說,。如果這個打人的小孩子被眾多小孩子和家長指責打人,我想幼兒園會有自己的辦法解決。他們是不會讓自己的幼兒園沒有規章了。

  • 10 # 石榴樹媽媽

    今天正想寫一篇孩子上幼兒園,遇到愛打人的調皮孩子該怎麼辦這種情況?正好遇見樓主的問題,所以必須先在這裡跟親交流交流。

    這個話題我很有感觸,因為兩年前,我的女兒入幼兒園,女兒的性格算是比較開朗活潑的,但是入班之後一段時間,女兒放學回來,總會跟我說班裡有個調皮的小男生總愛打他,我當時其實也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我認為孩子之間這種事情是比較正常的。女兒後來又說了幾次,我開始重視這個事情。恰好有一次,我代表家長去給女兒幼兒園班級講課,在講課的過程中,這個小男孩正好跟女兒挨著做,我留意到這個孩子幾次推搡我女兒,女兒時不時看看我,一臉委屈,也沒有反抗。

    說實話當時我看到有些生氣,但是考慮到當時講課的場合,我知道我當時算是老師,而不是我女兒的媽媽。

    回去後,我認真地跟女兒交流了這件事情,並告訴孩子,如果在警告他之後還在推打她,那我就鼓勵女兒還回去,女兒說不敢打,沒事,媽媽教你打,o(∩_∩)o 哈哈 。

    接下來幾天,我認為我教女兒的方法並不是足夠理性。心裡一直在琢磨著怎麼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把女兒這個矛盾解決掉。

    恰巧有一天,我接女兒放學,女兒跟我說,那個小男生把她的手指頭割了一個小口子,我一看,還真是,於是拉著女兒在門口等待小男孩出來。小男孩的媽媽來接他,我直接走到小男孩面前,蹲在他前面,說:你就是小雨辰吧?阿姨經常聽到石榴提起你,說你們是好朋友,石榴非常喜歡你,對不對?

    小男孩一臉害羞點頭說:是的。

    我:看來石榴喜歡跟你做好朋友是很有道理的,阿姨看見你也特別喜歡你。

    小男孩更害羞了,只是笑著拉著媽媽的手。

    我:阿姨知道,你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盆友,我和石榴都很喜歡你,但是我聽石榴說最近她遇見了一個比較苦惱的事情,阿姨想拜託你跟石榴一起來解決這個麻煩好不好?

    小男孩一口答應說好。

    我接著說石榴喜歡跟你一起玩,但是她說如果你們在一起玩的時候能不推打她,那她就更開心,更願意和你做朋友了。如果你能在跟石榴玩的過程中,不推打石榴,保護好石榴,那阿姨送你一個你最喜歡的玩具作為獎勵,好不好,你想要什麼玩具呢?

    小男孩:我想要恐龍。

    我:好,那咱們就拉勾,好嗎?

    我們愉快地拉了勾。

    隨後連續幾天,女兒說再也沒有被推打過了。

    在這個過程 中,只要一見到這個小男孩,我都會適度地肯定他。

    過了差不多半個月時間,女兒再也沒有受到這個困擾,我和女兒選擇了一個最大的恐龍送給了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特別開心,男孩的媽媽說:還真送呀。

    答應孩子的,孩子都做到了,那我們大人更要做到。

    我想說的是,如果孩子遇到這種事情,家長首先不要慌張,畢竟都是三四歲的孩子,他們正是需要被引領被帶動被引導的時候。

    大人適時引導,正向鼓勵,有時候事情就很容易解決了。

  • 11 # 懶媽帶孩子紀事

    有時候孩子之間互相玩鬧,難免有動手情況,如果孩子沒有受傷,也沒有對同學不滿,家長其實不必過於緊張。

    如果這個愛打人的小孩兒比較厲害,孩子因為和他玩兒受傷了或者不開心了。那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好朋友,讓孩子選擇更合得來的玩伴,遠離他就不會受傷了。

    如果愛打人的小孩兒總是追著自己孩子打,也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多鼓勵孩子,給他支援。有安全感、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有勇氣說不。

    被打了,要向老師反應,讓老師批評教育他,找對方孩子家長。不想被打要勇敢說出來,“離我遠點!”“不許打我!”必要時候進行反擊。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說,也不喜歡反擊,那一方面多練習,一方面找老師調開座位。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家長就多做點了。

  • 12 # 學習心理與障礙

    孩子從小我們就要引導他們明辨是非,很好的發展他們的自我,給他們支援使他們無論是從外在還是內在是自信的,有力量的!當然在遇到班上有打人的同學這件事我們作為家長每個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如果是我,比如孩子回來和我說到這件事我會引導他你說這件事是誰做的不夠好,我們一起分析,或者誰拿了誰東西,他不還給他,然後就出手打了她等,那你感覺誰做的不夠好,如果是你你怎麼做,那現在是發生在他們兩個中間,你想做點什麼是嘛……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意見和看法,如果孩子出現危險或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選擇上,可以繼續引導,讓他看到事實去用自己想的方法去面對,我認為對發展他自己和培養內在力量比較好。他會有他的選擇,判斷和可做的方法的,將來大了就會更清晰和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覺得,管孩子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