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獨自鷹1

    龍魚屬古代魚類,骨舌魚科,繁殖能力弱,雌魚產卵,雄魚含在口裡孵化和養育,非常奇特。由於其嘴上的兩條鬍鬚,加上閃光發亮的大鱗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與神秘的龍聯絡起來,稱其為“龍魚”。

    正在載入紅龍魚(檢視全部圖片)

    龍魚,屬於骨舌魚科,是一種大型的淡水魚。龍魚原產地稱之為AROWANA,華人的發音為“亞羅娃娜”,是西班牙語“長舌”的意思。其學名“SCLEROPAGES”是舌頭、硬嚥狀的意思,按分類學上龍魚隸屬於OSTEOGLOSSIDAE科(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

    龍魚早在遠古石炭紀時就已經存在。該魚的發現始於1829 年,在南美亞馬遜流域,當時是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 (Vandell)定名的。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紅色龍魚。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又發現了龍魚的另外一個品種。之後 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相繼在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班加島、比婆羅州和泰國發現了另外一些龍魚品種,於是就把龍魚分成金龍魚、橙紅龍魚、黃金龍魚、白金龍魚、青龍魚和銀龍魚等。

  • 2 # 魚棠觀賞魚

    就像清潔蝦是因為其能夠為魚類清潔體表及口腔而得名;鹿角珊瑚因為形似梅花鹿角而得名;火炬珊瑚因為觸手極像火炬而得名。因為初聞龍魚,也不禁讓我生出一個疑問,龍魚也是因為其外貌特徵像龍魚而得名的嗎?

    其實啊,龍魚又稱作美麗硬僕骨舌魚,別名才叫做亞洲龍魚。是一種古老的原始淡水魚類。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等河流、湖泊。龍魚長成成魚後,體長能夠達到四十至五十釐米。壽命也高達數十年,在魚類中可以算得上是“老壽星”啦!

    但是,龍魚性情兇猛,主要獵食活魚蝦,水生昆蟲以及青蛙等。親魚將幼魚含在口中直至孵化,所以有“龍吐珠”的俗名。故而,亞洲龍魚的稱號也就應運而生了吧。

    直至二十世紀以來,龍魚才被開發當做觀賞魚。因為它閃著金屬光澤的鱗片酷似盔甲,十分威風。因此,他的價格也是一路飆升,成為了極其名貴的觀賞魚類之一。但是因為資源的過度開發,近些年來,有些國家將龍魚列入了亟待保護的動物名單中。

    幼魚時,特徵為藍呈綠底淺紅帶點金色細框。成長後的鱗框會轉變成金黃色,且金黃色藍或綠底的鱗槓會達到鱗片的第五排,越過整個墨綠色的背部,其中與紅髮憤金的差別出來鱗片之外就是發憤部及臀鰭的差異。背及尾鰭的上半部則應呈現出深藍色。

  • 3 # 養魚人說魚

    龍魚的學名是“scleropages”,意為舌頭骨咽狀,按動物分類學劃分,龍魚屬於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在龍魚的原產地,人們稱其為Arowana,即西班牙語“長舌”的意思,當地華人發音為“亞羅娃娜”。早在遠古石炭紀(3.6——2.9億年前)就開始出現於地球,歷經各紀元地理環境的變遷(如板塊漂移、氣候變化等),衍生成現在分佈於各大洲,並且外觀不同的幾個種族。

    因其體型碩大扁長,軀幹覆蓋著碩大的、排列整齊的、閃耀著光芒的鱗片,口大,口唇角有兩條鬍鬚,遊動時候神態悠然,活像神話中的“龍”,故此得名“龍魚”。它至今仍保留著遠古時代的體型特徵,素有“魚類活化石”之稱。

    在中國大陸稱之為“龍魚”、香港人稱之為“龍吐珠”(可能是由於幼龍的卵黃囊像龍珠的緣故)、臺灣人稱之為“銀帶”、日本人稱之為“銀船大刀”或亦直接稱之為“龍魚”。

    龍魚是一種自遠古生息繁衍至今的魚種,有一段漫長時光可供追溯。早在遠古石炭紀時就已經存在的龍魚,據今已有三億四千五百萬年以上的歷史。

    這批隸屬於骨舌魚科的古代魚大家庭曾經活躍於岡瓦那古大陸水域之中。之後,隨著地球上地殼運動變化,岡瓦那古大陸被撕碎成數大塊,形成了今日的美洲、非洲、澳洲等等之“新大陸”,而骨舌魚家庭們自然也就隨之分散東西。由於大陸數度變遷,生存地區轉移,世代繁衍不斷,致使龍魚分佈區域相當廣泛,包括了目前亞洲的東南亞,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以及澳洲與新幾內亞,並且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洲所發現魚的化石中,也出現了這類魚的化石。當眾多的古代魚種絕對多數的毀滅之後,龍魚作為極少數保留下來的魚種,至今還保持著遠古時代的體形與習性,因此,在極具考古價值的同時,也獲得了“魚類活化石”之稱。

    圖為羅平縣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出土的龍魚化石

    龍魚正式被學術上發現和關注始於1829 年。當時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 (Vandell)為其定名。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紅色龍魚。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又發現了龍魚的另外一個品種。之後, 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相繼在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班加島、比婆羅州、泰國以及澳洲和非洲發現了另外一些亞洲龍魚、澳洲龍魚及非洲龍魚的品種。於是,骨舌魚科的龍魚被進一步細化,分為亞洲龍魚(紅龍魚、金龍魚、青龍魚)、美洲龍魚(銀龍魚、黑龍魚、象魚)、澳洲龍魚(星點龍魚、斑紋龍魚)和非洲龍魚等。而真正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則始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的美國,直至80年代起才逐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

    龍魚現存的品種依其產區的不同,數量上有極大的差異。如銀龍、澳洲龍數量龐大,不愁絕種;亞洲品系的龍魚,原本數量就有限,加之飼養的風潮愈演愈烈,捕捉的人在重利可圖的誘使下進行濫捕而招致數量銳減,幾乎瀕臨絕種。於是在1980年成立的華盛頓野生動物保護條約中,亞洲龍魚被立例保護,由此更凸顯它的珍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登了三次泰山,每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有同樣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