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眼白龍

    感謝邀請。這四句詩出自諸葛亮。傳聞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前兩次諸葛亮不在,第三次去時諸葛亮在午睡,睡醒之時便吟出此詩。此四句詩的意思是:人生如夢,又有幾個人能看得透徹明白呢?而我的生平只有我自己知道。草廬外春日正濃,窗外陽光明媚,如此午覺,真是的十分滿足。

    在我看來,雖然體現了諸葛亮的超然生活姿態與寧靜致遠。但是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諸葛亮的不得志,“遲遲”可能指的並不是午後陽光,更是指自身的才華無處安放。 諸葛氏三兄弟,諸葛亮最晚出山,作為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老二,諸葛亮壓力也很大,要知道這個時候,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延都已經早出山了。所後世人都稱道:諸葛三雄,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 2 # 小太極猴劉永明

    三國有臥龍、鄒鳳的名號。可見三國時對龍、鳳的文化是相當熟悉的。龍是指有本領的人,能大能小,能遊能行,不怕困難,能屈能伸,戰無不勝,計謀高深……。鳳有龍的全部本領,還思想高出龍。誰半邊隹,指脊骨,龍骨,意指龍。先的形是鳥,先祖是女媧是鳳。第一句意思是天下事只有龍鳳知道。平民的我(是臥龍)心中當然知道。

  • 3 # 武林無影劍

    大夢,指的天下大勢。草堂,指的是諸葛亮茅屋。春,指的是奪取天下的策略。睡足,指的是三分天下的戰略、戰術已經成竹在胸了。日,指的是有奪取天下之志的賢人。遲遲,指的是有奪取天下之志的賢人沒有及時去拜請自己(諸葛亮)出山。

  • 4 # 斯之爾文

    詩語註釋–大夢:道家對人生看法之一是生為大夢。覺:覺醒。平生:平素,往常。草堂:臥室雅稱。遲遲:徐緩貌。

    作品譯文:【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對於人生,世間有多少人能夠看透?而我,早就不單看透了人生,也看透了天下,他的口氣很大。"未出茅蘆便知三分天下″,經常自比管仲樂毅,給人以狂妄的感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諸葛亮胸懷大志,有著足夠的自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時刻關注著天下大事,洞悉世間的萬事萬物。最後的事實證明,諸葛亮並不是吹牛說大話。【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在草堂睡足己醒,怎麼窗外還見不到太陽呢?表面上看描述了諸葛亮高臥隆中,超然世外的生活狀態,實際上反映的是諸葛亮懷才不遇的無奈、不滿。我己經準備好了,但怎麼明主遲遲不來呢?別看我天天在草堂睡大覺,天下的大事全都裝在我的心裡,這又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通觀全詩,一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大智大賢者的形象便展現出來了。

  • 5 # 詩文觀止

    諸葛亮“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一詩,出自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這一回也是諸葛亮正式粉墨登場的一回,書中是這麼描寫的:張飛大怒,謂雲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雲長再三勸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門外等候。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裡壁睡著。童子欲報。玄德曰:“且勿驚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尚容更衣。”遂轉入後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世上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小說,袁闊成老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應該有不少人聽過,央視新版、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也有大把的人看過。那麼,有多少人關注了諸葛亮的這首“出場詩”呢?又有幾個人讀懂了呢?小編看網上有關資料,大多數人對此詩的理解都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諸葛亮詩原文如下: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註釋】

    大夢:道家對人生的一種看法。《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覺:覺醒、覺悟。

    平生:從來,向來。

    遲遲:徐徐

    【賞析】

    本詩出自《三國演義》,無任何正史記載。與其說是諸葛亮詩,不如說是羅貫中詩。《三國演義》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為中華文學史上的瑰寶,羅貫中亦不愧為小說大家,從這首小詩就能看出端倪來。首先,從寫作角度來說,此詩為諸葛亮的出場,做了大氣盤旋的鋪墊。那麼對於小說中的人物刻畫和場景氛圍渲來說,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

    其次,此詩是為諸葛亮量身訂做的,不僅十分符合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開始就為諸葛亮戴上了一頂智慧的帽子。說到這裡了,就必須要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了。大夢,是道家對人生的一種詮釋,在道思想中,夢既指混沌迷濛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與思想。“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來理解,意思就是在這亂世之中,人人迷茫,驚慌失措,但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其中的緣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這裡為什麼是道教思想,而不是其他諸如佛教等教派的思想呢?明代小說家有一個通用的人物形象塑造定型,凡是智慧型的人物,都賦予道士身份,或者與道士形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比如大家熟知的瓦崗塞軍師徐茂功、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梁山的軍師吳用及智慧人物公孫勝,等等。羅貫中塑造諸葛亮也是一樣,仙風道骨,呼風喚雨。因此,詩的第一句,基本上就給諸葛亮在小說中的形象定了型。還有一點,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詩句的意思正好與此呼應。

    後兩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字面上的意思是,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經從美夢中醒來了,可窗外的太陽還在慢慢吞吞的移動。這句更深層的意思是表達諸葛亮雖然超然物外,遺世隱居,卻從未放棄心懷天下、等待伯樂到來的雄心。用“日”來隱喻賞識自己的伯樂、未來的明主,用“日遲遲”形容明主的到來太慢了。實際上這是說給劉備聽的,他在埋怨劉備來得太遲了。因為戰亂年代,機會稍縱即逝,明主和賢臣相遇、相識、相知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也相當的寶貴。

    由此可見,羅貫中把這首詩放在此處、此時,何其高妙,簡直是神來之筆。

  • 6 # 畫我世界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這時勢的大夢誰會先知道它的結局呢?只有我諸葛亮的智慧巳經知道能建立三分天下的割據形勢。我有這樣的才能卻沒有英豪明主請我出山去謀劃天下大事,而在這春色草堂之中慵懶的大睡,我要等著的明主雖然終於來了,但是卻來得這麼遲呀!

  • 7 # 蓋世神算

    真正意思是,塵俗擾攘空煩惱,至剛難久至柔強。免罷紅塵事,換得一身輕。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遲遲,將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行天,實指太陽剛性恆常的行動。如此剛性的太陽折騰著最終也遲暮無力了。比喻外面世道熱鬧到累了,不如我局外之人落得自在養心,不入凡塵夢之摧。夢,慾望,名利夢魘。關鍵語:日遲遲。陽光力道減弱的感覺。古詩解,要得大義正解,不可循字進小衚衕,似乎有理有據,實際誤差萬里。

  • 8 # 人兒大亨

    這看起來是句閒詩,實際上表露了孔明此時複雜的心情。人生如夢,孔明的人生之夢,就是要尋一欣賞自己的明主投靠,以展現他的管,樂之才。這個夢在草堂上做了很長時間,今天我已感覺到夢要成真了。像太陽(過去把君主比喻成日)一樣的明主就在簾外。主公啊,你怎麼遲遲而來呢?

  • 9 # 老墨樵

    孔明雖蜇伏南陽躬耕壠中但從未放棄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大志。他研判天下大勢,觀察諸侯興衰,早有籌劃設計。只等明君禮請。所謂先覺已知也。春睡懶起閒看日遲都不過是在等待時機。其實他對劉備的出身歷史德才學識目前處境發展趨勢早已瞭然於心,三番兩次的慢待拖延既是考驗劉備的胸懷肚量,竊以為也有自抬身價端架裝逼的意思。不知然否?

  • 10 # 蘇州漫

    這四句是《三國演義·三顧茅廬》中諸葛亮的吟詩。

    前兩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本意是其他人都在睡大覺,做美夢,誰能夠第一個醒來呢?人的一生從生到死誰能夠做到未卜先知?答案是“我”自己。表現了吟詩人“世人獨醉我獨醒”,大徹大悟,先知先覺,大智慧,超凡入聖的境界。

    後兩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兩句是前兩句的鋪墊,與延伸。由於吟詩人“身居世外,修心養性,物我兩忘”,所以自稱為“臥龍崗一閒淡人”(《空城計》),從表面看,在這種“世外桃源”,天是我的,地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我還需要啥?我還掛念啥?我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天天吃飽睡足,哪管窗外紅日高照?實際上,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中,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下。

    這四句是吟詩人脫離了塵俗,不受外物干擾,恬淡虛無,迴歸自然,溶於大自然,與世無爭,定中生慧的道家學派的自我流露。

  • 11 # 老街味道

    問題: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四句詩是啥意思?

    前言

    有些詩讀過就不容易忘掉,例如這首出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小詩,至於是羅貫中自己寫的,還是如同“滾滾長江東逝水”那樣搬運別人的作品就不清楚了。

    一、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中,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為了表示尊重,寧願在門外一直等諸葛亮睡醒。門外三兄弟在苦苦等待,門內的諸葛亮茫然不知,睡了幾個時辰後才醒來。睡醒的諸葛亮還沒起床,就吟了一首詩: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詩中說道:“在這場大夢中,誰是那個最先醒來的人呢?我自有領悟。 春天裡,我在草堂睡開心了,窗外是漸落的夕陽.........不盡之意,卻在言外。

    二、大夢誰先覺 諸葛先生夢見了什麼?

    不過諸葛孔明到底做了個什麼夢呢?喜歡解析的人把孔明的夢也分析了一遍。

    1、莊子的夢

    有人說這是道家對人生的一種看法。在《莊子·齊物論》中說過:"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人在夢中時,不知道自己在做夢呀,夢中還請人為自己做的夢解夢,在醒來之後,才發覺自己是在做夢。人在了悟大道後才明白自身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麼都知曉。

    諸葛亮是莊子之夢嗎?

    2、孔子的夢

    還有人說,這是孔子之夢,《論語·述而篇》中說: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南宋)朱熹說,孔子年輕時,一直想效仿輔佐周武王的周公,所以孔子應該夢見過周公。等到孔子衰老了以後,就沒有效仿周公的精力了,所以也就不作這樣的夢了。因此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厲害了,我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程頤說,孔子即使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了。

    孔子盛時,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其老也,則志慮衰而不可以有為矣。蓋存道者心,無老少之異;而行道者身,老則衰也。”

    諸葛亮是孔子之夢嗎?

    3、孔明的夢

    對於孔明的夢,清朝毛宗崗評三國時說:

    或問先生何所夢?予曰:仲尼之夢,是夢周公;孔明之夢,必是夢伊尹。

    他說孔明不是莊子之夢,也不是孔子之夢,而是自己的夢,夢到了伊尹。當年伊尹協助商湯滅掉了夏朝。

    當時的孔明常以管仲樂毅自比,但是自己卻沒有找到可以效力的英主。其實從他和劉備“三分天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他自己心目中一定有了選擇,所以他聽說劉備來了的訊息還是很開心的。

    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夾批:妙在童子不即通報,待先生先問。 客曰“俗客”,太難為人。能來此地者,其客亦不俗矣。】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尚容更衣。”【夾批:還要更衣,妙。】遂轉入後堂。又半晌,【夾批:又是半晌,妙。】方整衣冠出迎。

    三、毛宗崗為何說夢到伊尹,而不是夢到周公呢?

    雖然書中諸葛亮是一個文學形象,但他畢竟是一個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諸葛亮生於出生在琅邪郡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雖然是琅邪的望族。 但是社會地位仍然遠遠比不上週公。

    周公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從家庭地位和經歷來說,周公天生就具備的條件是諸葛亮無法相比的。

    而伊尹出身低微,據說父母都是奴隸,他自己是作為陪嫁奴隸被湯王招致麾下的。雖然諸葛亮沒想伊尹那麼慘,但都希望被明主求賢,因此毛宗崗說諸葛亮夢到的是伊尹。

    四、平生我自知,知道些什麼?

    諸葛亮和劉皇叔暢談天下大事,就如同今天董事長面試ceo一樣:來,談談市場形勢吧,作個市場分析報告出來。於是諸葛亮開始侃侃而談:

    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計。曹操比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還拿出一張西川地圖來,指點之間天下三分如在眼前。孔明一席話,說得劉備心花怒放。後人點評說,天下哪裡有這樣的隱士呢?連打仗的目標地圖都預備好了。毛宗崗說,真不知道諸葛亮什麼時候蒐集到的這幅地圖,可見他的“高臥”,並不是真正的睡覺呀。

    羅貫中跟上了兩首詩,其中一首五律寫道:

    南陽諸葛亮,高坐論安危。談笑分三國,英雄鎮四夷。

    孫權承地利,曹操得天時。獨許劉玄德,西川創帝基。

    結束語

    從毛宗崗的品讀來看,這首小詩隱藏的含義和這一段文字的主旨息息相關。孔明懷才不遇但是頗為自負,所以才敢說出“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文查重又是如何計算重複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