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畝的水面積可做高密度養殖嗎
14
回覆列表
  • 1 # 總有新發現

    5畝的魚塘高密度養殖還是可以的,魚塘要成功實現高密度養魚,需要掌握兩項關鍵技術:

    一是多品種混養,不同的魚種生活在不同的水體空間,花鰱、白鰱生活在淺水層,鯽魚、鯉魚生活在中水層,草魚一般生活在中、深水層之間,實現了不同水層的多層混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養殖空間,為高產創造了條件。當然,春季投入魚種時要選擇50克以上的魚,同時個頭大小盡量保持均勻,防止在吃食上大欺小。

    二是做好水質調節。只要做好這兩方面,畝產上噸魚就有希望。高密度養魚需要大量消耗水中的氧,如果出現缺氧,將嚴重影響魚的生長,甚至出現大批次死亡。良好的水質,不但可以讓魚生長迅速,且肉質好、口味佳。

  • 2 # 趕海人王福貴

    魚塘裡可以放養多少魚苗好?家魚養殖,如果從面積上看,不能決定放養魚苗的數量,一定要看看魚塘的水深和養殖模式。還有就是魚塘放養魚苗的密度,再一個就是與魚塘深度,魚塘的大小和深淺以及放養模式,再能夠決定魚塘放養密度。

  • 3 # 鄉寨小郎

    定期加註新水

    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汙物較多,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水體惡化,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變壞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的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註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釐米深。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採用換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以養鰱、鱅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20~30釐米水深;以養草、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較鰱、鱅魚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應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釐米。夏季魚池應儘量保持最高水位。

    定期攪動底泥

    攪動底泥可促進底質不斷分解,間接控制水質變化。一般每10~15天攪動1次,每次攪動面積不少於水體面積的1/3,且以晴天中午攪動效果最好,但悶熱、氣壓低的天氣時勿攪動。

    使用增氧機增氧精養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其中以葉輪式最好,開機增氧可使水體對流,增加水中溶氧量和散發有毒氣體。

    適當追施化肥

    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適當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狀態,供魚食用,同時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體的營養鹽,並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氧,從而改良水質。高溫季節魚池施肥應以化肥為主,少施有機肥,一般在水質清瘦的池塘中,每畝每次施尿素2.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每隔5~7天施1次,若要施有機肥,必須充分發酵後,採用少量多次的辦法。

    使用藥物改良

    一些養魚密度大,又不能經常換水的池塘,應定期施生石灰調節水質,減少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毒害。每次每畝池塘可用生石灰15公斤,加水後全池潑灑,每隔20天左右進行1次。光合細菌具有淨化水質、增加水體溶氧量的優點,還可以作為濾食性魚類的飼料,每20天全池潑灑1次。魚池中浮游動物過多,可用敵百蟲殺滅,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3~0.5毫升。藍藻過多,可用硫酸銅抑制,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7亳升。在魚發生浮頭時,亦可選用增氧劑等相關藥物予以增氧。

    移植水生植物改良

    水生植物作為水體初級生產力,可以控制魚池藻類等的生長,起到很好的淨水作用。養殖者可根據魚池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水體中合理引進移植輪葉黑藻、魚腥草、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調節水體水質,改善溶氧水平。

    套養水生動物調控

    水生動物是水體中的“消費者”,適當套養可促進水體生態系統平衡,達到調節水質的作用。如套養鯉魚、鯽魚可充分利用水體中殘餘的有機物,大大減少水體底部有機物的腐化分解,減少汙染髮生的機率;套養青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螺螄等生物對水體各營養物質和氧氣的消耗;套養鰱魚可以充分利用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資源,控制水體肥度;套養鱅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輪蟲;套養草、鯿、魴魚可以保證水體溶氧充足,淨化養殖環境;套養鱖魚、烏鱧、鱸魚等可以有效控制水體中野雜魚蝦的生長繁殖,減少與主養魚爭食爭氧的競爭壓力。

    殺菌消毒改底調水全能王---弧克

    弧克是一款含50%過硫酸氫鉀的複合鹽。具備殺菌、消毒、改底、調水四大功能,尤其對弧菌有特效。過硫酸氫鉀是一種無機酸性氧化劑,具有非常強大而有效的非氯氧化能力。

    使用智慧裝置增氧

    只靠肉眼觀察判斷溶氧,發現時往往池塘已經處於缺氧狀態。如何能及時發現溶氧變化,將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小編推薦您一款既實惠又好用的行動式智慧水質檢測儀——“幫邦小黑”。幫邦小黑基礎版可檢測溶氧、水溫兩項指標,加強版可檢測溶氧、水溫、pH三項指標。“幫邦小黑”操作簡單,連線藍芽之後在手機上點選操作就能進行測量和分析,功能明瞭並有操作提示;小巧便攜,大小和一個智慧手機差不多,放在口袋就出門巡塘即可;智慧高效,可以分塘口管理和查詢歷史溶氧水溫pH指標,還能根據所測指標和補充資料進行大資料分析,幫養殖戶發現水質問題,提出管理建議,防患於未然。

  • 4 # 龍教大龍

    一般的土塘密度需控制好,太密夏天缺氧會翻塘。主要是有條件就可以加大密度流水一直有新水進而且流量夠大魚不會缺氧。

  • 5 # 優學達人

    密度高的養殖,要做好水質管理和塑膠配備,勤給水塘輸氧,發現水質腐敗就要及時換水,飼料投餵要及時充足,不能缺少,也不能堆積腐敗。

    密度高就得細心管理,過高容易出問題。實在不行時要調整密度。祝你好運!

  • 6 # 大個鬥地主

    一、般我們來講,放養魚的密度的高低,取決於你的水質,要有一個具備可以人為改變水質的條件,方便池水交換,還有一個自身的養殖水平,如果你的養殖水平不達表,那也是不可以的,所以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的

    想要放養密度高的魚,要有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己的養殖水平,不要什麼都不懂,就要開始放養,那肯定是不行的,

    二、自身的經濟能力,不要想象養魚很簡單,它也需要一定的機械裝置,氧氣機,池水換的裝置。

  • 7 # 綠色悍衛者

    不適合,如要著密度養殖需擴大養殖面積,多少水體能載多少魚是有一定比例的,如船超載會沉,車超載會翻一樣的,要想高產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增氧裝置,水質改良的相關藥物等,你面積太小置辦了相關的設施有可能連裝置錢都掙不回來。

  • 8 # 蕩遊無羈

    還是可以的,我家的水塘大概四畝三分,以前也養過,後來換蝦了!

    養殖,為了最大化收益,是不能只養一個品種的,不能這個好賣,我全養這個,這是不科學的。

    最好就是多品種養殖,白鰱,鯿魚,鯽魚,鯉魚,草魚都要有,可以根據市場進行變換,這樣,水塘的上中下都有,形成效益的最大化。

    密度有了,氧氣含量那是肯定不夠,加水加大含氧量(地下水需要增氧,本身含量幾乎沒有),另外,夏季,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增氧,一般上午十點到兩點(根據地方氣候進行調解,畢竟各地方不一樣),天氣悶,氣壓低的時候魚都會浮頭,這個時候一定要記得增氧。

    另外,記得時常套水,保持水的活性,高密度養殖,生物調水和藥物使用都要小心,地區不一樣,我就不說了,你可以詢問當地的大型養殖戶和魚藥賣家,他們都會有自己適合當地的一套。

  • 9 # 踏火逍遙說魚

    魚塘面積小適合做高密度養殖嗎?如何做好?

    對於食用魚養殖來說我們通常都說寬水養大魚,這也不無道理,因為水面寬了之後水中的波浪會更大因此水中的溶氧量會更高一些,另外水體大了之後水中天然餌料相對來說也會更加豐富。但是現在都是採用高密度的養殖模式,那麼魚塘小適合高密度養殖嗎,要如何中來做?

    對於一般的魚塘來說水面有3畝以上用來高密度養殖是完全沒事的,但是還有其它的一些條件要注意才行,例如:

    水源:對於高密養殖來說用水量會更大,因此高密度養殖的魚池一定要有足夠好的水源才行,要不會影響到日常的生產和魚的產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資料如何才可以月薪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