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討論的小王

    說得好象司馬懿一上來就存著奪權的心思與實力似的。魏明帝時期,司馬可老實得很。託孤之後也不顯野心,要不是活得長,可能就以老忠臣的形象終老了。他政變後大開殺戒可是震驚了所有人呢。 就算高平陵也是一場豪賭。要不是曹爽最後沒有被騙兼軟弱了,要不是曹爽非要謁陵(曹魏可沒有謁陵的傳統),要不是沒把一個曹家掌兵的留在城裡,要不是……高平陵政變的成功有太多的偶然性與計劃外。也不存在一直隱忍。司馬與曹爽關係惡化應該是最後兩年,司馬裝病那段時間,之前可還不錯的。 雖然世家漸大是趨勢,但若沒有晉的縱容,世事不會惡化得那麼糟。

  • 2 # 史說天下古今

    這個主要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首先曹叡這個人處事果斷,有謀段,深諳制衡之道,在即位不久便推出多項新政,使當時魏文帝曹丕去世任命的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多次藉口戰事吃緊,將司馬懿調往邊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時間十分有限,這樣就有效有效降低了司馬懿對中央朝政的影響力,軍政大權被牢牢掌握在曹叡手中。

    第二,魏明帝曹叡處理政事非常嚴謹,也善於納諫,對呈上的文書都一一過目,非常稱職。同時他還改革立法,制定新的法律,善待百姓,使得當時整個國家一派新氣象。百姓都擁戴魏明帝曹叡,故此時還不是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的最好時機。

    第三,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大力提拔司馬懿,使得司馬懿在朝廷的權利更有影響力。這段時間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數次領兵出征抵禦蜀漢、東吳的北伐。司馬懿感恩曹叡的賞識,故沒有在曹叡有執政時期想法奪取政權的想法。

    第四,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對外戰事頻頻勝利,同時身邊又有曹真、張郃等忠心的名將,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甚是強大,此時若司馬懿造反,失敗的機率極大。

    正是以上四個主要原因,才導致司馬懿在曹叡時期不想也不敢去造反,奪取政權。而曹叡死後,當時的太子還年幼,同時又賦予了司馬懿更大的權利,扶持新皇帝執政,這才給了司馬懿機會。應該說此時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一舉成功奪取政權。

  • 3 # 古典君000

    古典君認為原因有三:

    一,曹睿死後,便是少主曹芳即位,因其年幼而無法自己掌管朝政,故而需要輔助大臣,這是司馬懿的機會之一。

    二,曹爽與司馬懿同為託孤大臣,而曹爽驕縱奢靡,懷有不軌之心,因而不得人心。司馬懿功勞卓著,保持謙遜,深得人心,這是司馬懿的第二個機會。

    三,司馬懿是三朝元老,功高震主,威望遍及朝野,平時又保持謙恭的態度,自然能一呼百應,這是曹操的第三個機會。

    由此三機,司馬懿當然要果斷出手,一舉拿下政權。

    當初曹睿死後,年幼的曹芳即帝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佐朝政,但曹爽的權利更大,逐漸排擠司馬懿,司馬懿為了保全自己也有意退讓,隱忍不發。 於是曹爽更加的肆無忌憚。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倢伃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縱酒作樂。

    曹爽僭越本位,根本不把皇帝看在眼裡,各種強取豪奪,簡直把皇帝的後宮當成自己的家,家裡放滿了奇珍異寶,後庭充滿了妻妾舞女,擅自將武庫的兵器據為己有,日日在豪華的窟室中飲酒作樂。而且還縱容屬下在外為所欲為,擅用職權,軍民百姓無不痛恨。

    這個時候司馬懿已經暗自做著準備了。

    在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離開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隨在一起,宮中空虛。司馬懿趁此良機,一舉佔領皇宮。讓太后下詔罷免曹爽兄弟的官,訊息傳到曹爽那裡,曹爽竟不知所措,猶猶豫豫,最終投降了司馬懿,最終被誅滅三族。從此司馬家族掌控了朝政,最終統一了三國,建立晉國。

  • 4 # 使用者2394723182969王

    司馬懿三朝元老不假,但曹操一直就看不上他,而且還處處防著他,所以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就是個打醬油的材料。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司馬懿給曹丕出過五路伐蜀的主意,但五路伐蜀只是曹魏一相情願的事情,輕易就被諸葛亮把曹魏的五路伐蜀計劃給破了。

    司馬懿也只能繼續在曹丕手下當他跑龍套的角色。

    好容易曹丕死了,曹睿繼位,司馬懿該大顯身手了,卻被諸葛亮用反間計四處散佈謠言說他司馬懿要造反,弄的曹睿也疑心重重,索性把他打發回家養老去了。

    你說曹家對他一直就不放心,處處提防著他,他司馬懿怎麼奪權?

    曹睿死後,繼位的皇帝曹芳太小,撐權的宗族曹爽又是個笨蛋,這才給了司馬懿奪權的機會。

    所以司馬懿也只能在曹睿死後奪權。

  • 5 #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在三國這個群雄爭霸的年代,不但出現了很多的武將,更是出現了很多的謀士,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今天我們只談司馬懿,司馬懿可以說一生都是足知多謀,為了曹家三代是盡心盡力,但是卻在曹家第三代繼承人曹叡死去後突然發生政變,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家王朝的權利,成為了晉朝的開拓者。

    那麼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曹叡死後才發動了政變呢?

    在我看來主要的有以下二點:

    原因一

    司馬懿自認為只有在曹叡死了以後才算是自己最好政變最好的時機,因為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是朝中的三朝元老了,自己手下的勢力分佈眾多,加上這時候因為年紀問題當初跟著曹操一起創業的大部分元老都已經去世,此時的朝廷中可以說以他說了算了。在當初曹叡在世時此時的司馬懿雖然是有著自己的野心但是也不敢付出行動,因為這時候朝廷中還有另外的二位重臣在世“曹真”與“陳群”不過在曹叡去世後這二位大臣也是相繼離去,朝中再也沒有可以壓制司馬懿的人了,此時的司馬懿才開始一步步的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得了實權。

    原因二

    曹叡在死去的時候自己的還並沒有成年的兒子,只有自己收養的孩子曹芳,可是這時候的曹芳才年僅8歲絲毫沒有能夠當好一個皇帝的能力,並且他還不是嫡系繼承人。這個時候司馬懿看出來了是絕好的時機,發動政變架空了曹芳自己成為了實權的獲得者。

    可以說司馬懿在後期他所有規劃努力都是為了自己的後代在著想,經過他們後代的努力,最終在孫子司馬炎的手中奪取了皇帝自己改國號為晉。也可以說司馬懿在三足鼎立中才是真正的贏家,雖然贏得了當時但是在後世中人們談到三國人物首先想到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而提到司馬懿卻想到只有是老奸巨猾,可以說司馬懿在歷史的人物形象是非常的糟糕的。

  • 6 # 正點視界

    簡單來說,導致事情變化的因素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自我內部,一個是外部條件。

    司馬懿作為三國中最有心機和最會忍耐的人物,其看人之徹底,識人之心非一般人能比。

    自身實力的不斷完善,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得到重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還是小心翼翼的,畢竟曹丕是比他爹曹操還要狠的人,同時還面對曹氏一族的實力,自我實力不斷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是具備政變的基礎了,正所謂,自身不強大,也只能吹牛逼。

    外部因素,曹操之後,魏國的幾個皇帝都是短命的,司馬懿不僅精通兵法,同時也深諳風水玄學。曹丕死後,司馬懿還不敢政變,但是這個時候已然感覺到魏國的氣數將近,加之後來的曹睿,其死後,兒子都還未成年,這個時候司馬懿感到時機已然成熟,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已經成長起來,司馬懿自知命不久矣,這個時候就算政變成功,也要後繼有人,所以這個時候,司馬懿判斷好“我兒穩如狗”,可擔大任後,決定發動政變。

    最後一個因素是綜合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那就是天下環境,司馬懿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後期,之前牛逼的人物都基本掛了,能夠和司馬懿相匹敵的已經不多,拿下一個魏國遠遠不夠,還要合併蜀國和吳國,這正是王者之志,要不然哥們隱忍那麼多年幹嘛。

    一擁天下,相對來說也是一個完整的晉朝,也避免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次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牛逼人物玩的都是戰略,一般人看不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纓花下山樁怎麼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