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生阿濤
-
2 # 彬彬侃歷史
孫策的父親是長沙太守孫堅,原是袁術的部下。孫堅死後,孫策投靠袁術。袁術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歡他;對別人說。我要是我能有孫郞那樣的兒子,我死了也安心。
話雖這樣說,袁術可並不重用孫策。孫策曾經想一個太郡守,袁術沒讓他做。孫策的舅父吳景在江東丹陽《今安徽宣城》當太守,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走。孫策向袁術要求讓他到江東去幫舅父打劉繇。,袁術跟劉繇也有矛盾,才撥了一千人馬給孫策。
孫策向南進兵,一路上有許多人投奔他。到了歷陽《今安徽和縣》兵力擴充到五六千,孫策有個從小就很親密的朋友周瑜,也帶了人馬來匯合,蘇孫策的力量就壯大了。
孫策作戰驍勇,再加上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得到百姓的支援。因此,很快就度過了江,不但打敗了劉繇的人馬,奪回丹陽,還攻下了吳郡和會稽郡。這樣就,江東六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孫策佔領。
-
3 # 你永不獨行
孫家極其家族是江東的大家族之一,然後孫堅又特別厲害,孫策自己能打,又遇到了周瑜,在政治上和江東士族妥協,得到了士族的擁護,故很快打下江東,但這種方法也有很多弊病,這也是為什麼他最後被刺殺而死的原因
-
4 # 獨秀文苑
孫策的父親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殺死,長子孫策因此繼承了父業。孫策的舅舅吳景當時任丹楊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於是孫策用船載著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會合,也將父親孫堅暫時葬在曲阿。
殺回江東
孫策轉而率領父親舊部投靠壽春的袁術(袁術在討伐董卓時便與孫策父孫堅友好)。當時吳人嚴白虎等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嚴白虎等,乃至會稽。孫策說:“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於是引兵渡過浙江,佔據會稽,屠東冶,攻破了嚴白虎等人。孫策為了據有部隊與領地繼而為父報仇,多次在袁術答應下幫助作戰,但袁術多次反悔,最後終率領父親舊部渡江東,脫離袁術。結交豪傑
同年,袁術僭越稱帝時,孫策曾給袁術書信,勸喻其不可,袁術不聽所勸,兩人於是不再往來。為了積蓄力量東山再起,孫策四處結交豪傑,先後收攬周瑜、張紘、張昭等英才。
太史慈與劉繇對戰時,遭遇從山東前來拜見劉繇並任其斥候的太史慈,當時,太史慈一人面對孫策13騎,太史、孫二人單挑,孫策搶奪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搶走孫策的頭盔。後來,降服太史慈後,二人更約定不過六十日,單人前往招降劉繇破餘下萬多士眾,群臣皆曰不可相信才剛投效的太史慈,孫策力排眾議,相信太史慈,60天后,太史慈果然招降其他勢力歸來。
獨立力量
孫策終於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和根據地,得到了其他軍閥和東漢朝廷的認可。 198年,東漢朝廷封孫策為吳侯,拜討逆將軍。
為父報仇
孫策率軍大敗宿敵黃祖,為父報仇。孫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可見戰況之激烈。曹操在收到戰況彙報後感嘆:“猘兒難與爭鋒也”。
孫策有“小霸王”的美譽,以示其武勇彷彿霸王項羽。孫策由於年輕帥氣,平易近人,世人稱其為“孫郎”(稱周瑜為周郎)。 孫策與周瑜親若兄弟,曾經讓周瑜行“升堂拜母”,兩人還分別迎娶了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孫策之所以能夠佔據江東,為後來的東吳立國打下基礎,除了他驍勇善戰和謀略出眾外,還跟他禮賢下士,善於使用人才大有關係。
孫策很喜歡輕騎外出狩獵。《三國志》記載曹操的謀士郭嘉曾說過:“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後來果然如郭嘉所料,孫策於出外狩獵時不幸遭到許貢的門客所刺擊,不久過世,年二十六。
孫策死前,召孫權來病榻前。說:“任用江東人才,在軍陣之間與天下群雄一爭雌雄,卿不如我;但拔擢賢能,使他們各盡心力,保全江東,我不如卿”
孫權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
5 # 綠階南堂
一是忍辱負重,借得一千舊兵起家。父親孫堅死後,當時的孫策才16歲,守孝三年之後,於公元194年,找到袁術,要求統領其父親舊部,袁術沒有答應,孫策親自招募幾百人,沒有想到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全軍覆沒,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孫策再去找袁術,這個時候,袁術才將孫堅舊部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這才開始了孫策統一江東之路。然而,袁術對孫策一直不信任,最初答應孫策任九江太守,沒有想到,袁術最終將太守之職改為自己的親信陳紀擔任,後來,袁術攻打徐州,向廬江太守陸康要糧,陸康不肯,袁術叫孫策攻打廬江,答應如果打下廬江,就讓孫策任廬江太守,孫策輕鬆打下廬江,袁術卻再次將太守之 職給了老部下劉勳。孫策雖然失望,但他忍辱負重,沒有翻臉,等待時機。
二是江東軍閥雖多,但實力小,且大多還是漢朝的地方政權。江東雖然廣闊,但在當時,江南還處於蠻荒之地,而且東漢末年,雖然軍閥混戰,但江南基本沒有參與,各地官員都擁護漢朝,江東的混亂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北的長江下游,雖然軍閥比較多,但實力都比較小,如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等這樣的小割據勢力,而且好多還是以山賊的身份出現。所以,孫策以一千多人馬能夠平定江南,實際上就只有幾場戰爭就平定了,最大的不過曲阿之戰。而且孫策平定江東,主要就平定了江淮到江浙一帶的地方政權,集中包括王朗、華歆這樣的文官,他們統兵的能力實在太弱,而最大的軍閥或許就是劉繇了,後來,對黃祖一戰,那是劉表的部下,這或許才是遇到真正的正規軍,可能才是真正的惡戰。而廣大江南,一匹戰馬就可以搞定,因為江南人口既少,而且這裡的人多不問政治,士大夫思想比較嚴重,這或許是孫策幾年下來就能主政江東的根本原因吧
回覆列表
孫堅,是三國時期可把董卓打怕的猛將,號稱“江東猛虎”。
孫策(175年—200年 ),是“江東猛虎”孫堅的大兒子,號稱“江東小霸王”。
公元195年,孫策正式起兵,那一年,孫策才20歲,隨後孫策就席捲了整個江東,到孫策死的時候,他才僅僅是26歲。
而在《三國演義》中,則是孫策拿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作為抵押物,向袁術借了3000弱兵,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孫策的兵馬就席捲了整個江東。
為何孫策就這麼厲害,征戰江東能達成如此神速的境地?
首先,孫策有他父親孫堅留下的底子,孫堅的老部將和名將程普,黃蓋和韓當等都始終追隨著孫策征戰,父親孫堅原來就在江東就很有地位和名聲,孫堅留給孫策的這些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對於孫策來說都是一筆財富,而孫策恰恰又懂得會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
第二,孫策在公元195年之前,就有過跟隨父親孫堅征戰的經歷,無疑這些征戰經歷都讓孫策掌握了較多的作戰經驗,而孫策本人就非常勇武,這無疑就像如虎添翼一般,大大增加孫策的個人實力。
第三,孫策很會識人,用人,而且非常有個人魅力,孫策收服智勇雙全的太史慈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第四,在作戰的過程中,孫策始終堅持以“攻心第一”,“攻戰第二”的方針去作戰,他優待俘虜,從不幹坑殺俘虜的惡事,所以在孫策征戰過一個地方之後,有很多給他俘虜過的敵人,都願意改投他的帳下。
第五,孫策在起兵初期,就得到了兩位重量級的人才。孫策自小和周瑜是好友,孫策剛起兵,周瑜就來投靠他,來投靠孫策時的周瑜,第一件事就是,向孫策舉薦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張昭,周瑜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
可以這麼說,孫策得到了周瑜和張昭,孫策就如同一隻猛虎給插上了雙翅,一隻翅膀是張昭,專長是處理內政,一隻翅膀是周瑜,專長是行軍打仗。
甚至在孫策臨死之前,他把江東的基業傳給他弟弟孫權的時候,孫策還叮囑著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張昭和周瑜在孫策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
孫策征戰江東的時候,就是由於孫策把內政方面的事情都託付給了張昭,孫策才可以真正騰出手來,專心致志地專注於徵戰一事,而征戰方面又有非常有統帥能力的周瑜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