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繞歷史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事孝廉?

    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舉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於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併成為漢代察舉制中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

    曹操為什麼可以舉孝廉,個人認為大半是因為其出身!德行他是不行的。

    曹操,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當時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故認為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所以說他是以真本事被舉孝廉是不可能的。

    至於韓遂,史書上沒有過多記載,韓遂被舉孝廉無非就是德行好,或者跟曹操一樣也有一個好出身!

    個人認為,曹操和韓遂都是孝廉出身沒有必要的聯絡。

  • 2 # 有熊白式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孝廉這個官職是怎麼來的。

    孝廉是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根據察舉制度設立的考試,用來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

    但是在漢靈帝時期,由於漢靈帝的昏庸無道,可以使用錢財買官,就連三公太尉的職務都可以用錢來買。實際上當時的官場已經是十分黑暗了,很多官制都被有實力的名門望族所把控,比如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曾購買了太尉官制。

    而察舉制度也多為世族大家壟斷,除了買官之外,基本上變成了各大世家之間的互相吹捧,弄虛作假。

    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公元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他被檢舉為孝廉更多的原因並不是他的品行,而是他父親曹嵩和幹爺爺曹騰的勢力為他謀取的。

    因為曹操年輕的時候機智警敏,但是性格任性,又喜歡俠義之風,為人放蕩不羈,既品行不端,又不研究學術。所以當時很多人都看不起他,認為他是個廢物,

    而韓遂在我記憶裡沒有被推薦成孝廉吧,他一開始被認命也是被認命為鎮西將軍吧。

    希望老哥能提供更詳細的資訊,為我解惑。

  • 3 # 使用者4357250780783李

    封建社會官僚主義比現在更嚴重,讀書作官是每個儒生夢昧以求唯一選擇,當然就會滋生許多高官腐敗的土壤,比如朝廷科舉考試,許多考生收買主考官,作他們的門生為今後進取和高升鋪墊,曹操和韓隨就是明顯列子,曹操是奸雄,當時的人很難看穿的真實面目,陳府頗深,攜天子以令諸侯,陰險狡詐,令人防不勝防,心地難以琢磨。

  • 4 # 街談巷議

    韓遂舉孝廉這個說法是錯的,韓遂並沒有舉孝廉,而是他的父親曾經與曹操一起舉孝廉。

    而韓遂父親舉孝廉這個事情,也不見於正史,正史中並沒有任何關於韓遂父親的記載,連名字都沒有,而是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曹操抹書間韓遂》中提到:

    操曰:“吾與將軍之父,同舉孝廉,吾嘗以敘事之。吾亦與公同登仕路,不覺有年矣。將軍今年妙齡幾何?”韓遂答道:“四十歲矣。”

    (影視劇中的韓遂與馬超)

    曹操問這個話的時候,按照正史中的時間段來說,是在建安16年(211年)。

    當時曹操正在征討漢中的張魯,引起了當時佔據漢中和涼州一帶的馬超、韓遂等勢力的疑懼,一時之間,這些勢力聯合起來反叛。

    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征討關中各個反叛勢力的聯軍,又聽從了賈詡的計策,一邊假裝同意馬超韓遂聯軍的求和,一邊又繼續調兵譴將,同時,用計離間馬超、韓遂之間的關係。最後大敗了馬超韓遂聯軍。

    《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中曹操與韓遂陣前拉家常,說起與其父輩的淵源,正是來自於正史中曹操採用賈詡離間計的這一段。

    見事不可為,馬超和韓遂就帶兵撤回了自己的老地盤涼州。

    之後幾年,因為大勢在曹魏,所以,韓遂一直處境艱難,在降曹還是降劉(劉備)抑或按照自己起兵時的老套路,繼續在幷州的胡羌各族中隱藏起來招兵買馬,以圖後事,這三個選擇中搖擺不定。

    最終,韓遂選擇了藏於胡羌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韓遂去世。對於他的死因,史書並沒有詳細記載,不過他死的時候已經70歲了。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典略》:至是乃死,年七十餘矣。

    所以《三國演義》中韓遂回答曹操說自己時年40歲,這個是不對的,應該是66歲左右。

    曹操生於155年,此時是56歲。比此時的韓遂還要年輕10歲左右。

    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的記載,曹操20歲的時候就舉孝廉了,考慮到古人用的都是虛歲,實際上曹操舉孝廉的時候也就18歲。

    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但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卻提起了與韓遂的父親同時舉孝廉的事,那麼,這個事到底是真是假?有沒有史實依據呢?

    還是有的。

    (影視劇中的曹操與賈詡)

    曹操20歲舉孝廉,是身為士族子弟的特例,實際上,132年的時候,東漢的尚書令左雄鑑於當時察舉制的一些弊端,發掘出來的人才不堪大用,所以就上書要改一下察舉制有關於舉孝廉的要求。

    首先就是要40歲以上才可以“舉孝廉”。

    當然,任何時代都少不了特例。

    比如父親是太尉的東漢名士楊彪,也是少年時就舉孝廉。

    曹操身為士族的子弟,其祖父是東漢的高官,自然可以不按照要求來。

    所以,曹操與韓遂的父親一同舉孝廉是有可能發生的。

  • 5 # 我比你高傲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韓遂的生平。

    韓遂,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人。東漢末年軍閥、將領,漢末群雄之一。原名韓約,後改名遂。

    光和元年(178年)九月,金城太守殷華在任上去世.,韓約因為是殷華的故吏,於是與江英等追送殷華的遺體到遐邱,刊石紀念其功勳 。

    中平元年(184年),韓約前往京師洛陽辦理公務,大將軍何進久聞其名,特與他相見,韓約勸說何進誅滅宦官,何進沒有聽從,韓約於是請求歸還涼州。

    韓遂最初聞名於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後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使得天下騷動。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

    達三十餘年。

    韓遂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後二人關係破裂。袁紹、曹操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入京後,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馬超推舉韓遂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為夏侯淵所敗,病死(一說被殺),享年七十餘歲。

    由此可見,韓遂本是殷華故吏,至於是否是舉孝廉入仕幾無籍可考,其實就算韓遂是孝廉,以韓遂的能力,舉個孝廉應該是很容易的。

  • 6 # 古典君000

    舉孝廉是漢代入仕途的主要途徑之一,中央規定每年每個地方都要選舉出名額有限的人才,這些人才必須要符合“孝順父母,政治廉明”的條件,被選中的人會到中央擔任比較重要的官職,而且升官都比較快。

    曹操是二十歲被舉為孝廉的。但看到曹操以往的行徑,怎麼也不會認為他能被舉為孝廉的,用現在的話說,曹操就是一個整天不務正業,不學無術的一個混混,毫無道德修養可言,在當時是不被人們所重視的,惟有梁國人橋玄、南陽人何顒兩人對他另眼相看。

    至於韓遂,在史料倒沒看到他被舉為孝廉,只知道他在西州非常的有名望。

    由此可知,能被舉薦為孝廉的人,肯定跟他的家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其次必須要有一定的名望才行。舉孝廉本是一種自下而上選舉人才的一種制度,不分三六九等都可被朝廷任用,但是實際上還是以官宦世家子弟為多,因為選舉的人不免會徇私枉法,作為平民的老百姓又怎麼能與之相比呢。

    所以說曹操被舉孝廉完全是因為有過硬的家庭背景。如果說韓遂是被舉孝廉的話,可能是因其早年有名望的緣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最幸福的一道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