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口章休閒食品

    這個是一個習慣問題,是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基礎沒有打好,另外一個就是孩子不夠專注,不能集中精力去解決問題,這個不是簡單的粗心問題,做再多的題也沒用,需要進行專注度的訓練,每天讓孩子站立十分鐘,讓他學會把腦子放空,板住手腳不要輕易動,調節呼吸,經過一段時間後,在站立的時候進行簡單的口算訓練,最後進行復雜的口算訓練,最好是一些應用題口算訓練

  • 2 # SUMMER菜青蟲

    對於馬虎問題,真的很頭疼,因為這個問題丟分,那就更加難受了,太虧!一般馬虎問題,跟孩子的性格關係很大,馬虎的孩子,一般性格都大大咧咧,不太注重細節!

    想要改正這個習慣,我覺得也不是什麼難事!第一,馬虎反應了一個孩子最起碼學習態度是有問題的,做任何事情,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好像幹啥都不能成功!所以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讓他意識到這個問題,正視自己學習態度的問題!第二就是要慢下來,做題不要急,讀題不要跳著讀,一定要每個字都看清楚,琢磨一下意思!列式運算的過程也要小心再小心,尤其運算過程中,注意符號有沒有取對,上一行抄到下一行,有沒有抄錯,雖然剛剛開始會感覺做題慢,會不適應,但是我們正確率一旦練上來,後面在慢慢加速度!我們的目的是又快有對!不是為了做題快,而犧牲正確率!

    所以要改這個問題,態度上正視,速度上控制!還有一個問題我認為也很重要,就是熟練度,熟練度越高越不容易錯,就像我們運算十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基本不會出錯,原因就是太熟!所以平時也要多做題,熟悉各種題型的解答,運算的技巧,這樣一能提高正確率,二能提高速度!

  • 3 # 孤獨不一定代表寂寞

    孩子出現這種低階錯誤跟她平常的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

    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在做題的時候認真,仔細。做完之後再好好的檢查一遍。如果學習的時候三心二意,心事不在學習上,才會出現這種抄錯符號,簡單的運算也要出錯。

    細節決定成敗。

    如果不及時把她這個粗心大意的壞毛病改過來,將來會吃虧的。

    我家孩子也是存在這個問題——粗心大意。

    經常在考試的時候,明明在草稿紙上算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是在騰到試卷上時她偏偏給你寫錯起。平時我就告訴她,考試的時候不要著急,拿到試卷之後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和學號寫✍

  • 4 # 谷愺

    初一孩子這兩年尤其數學很粗心,簡單運算錯,抄錯符號等,有好的辦法和技巧嗎?

    從題主的問題可以看出自己孩子的成績並不是太差,而且做題目愛出錯的原因是因為粗心才導致很多時候提做的不準確,並不是不會做,這種情況不要擔心,用一些方法就可以幫助孩子改正他的這個不好的習慣。

    粗心是因為以前小學的時候孩子學習方面細節注意不夠造成的。

    有些小孩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做什麼事都不注意細節,比如漏題呀,看字看錯呀,答案寫錯呀,一段話挑起讀呀……這些都是粗心造成的!

    從以下幾個小方法來改正這個不好的習慣:

    一.要孩子養成用手指著題目逐字逐字的朗讀法。孩子採用這個方法,需要讀題目。在家時用聲音大聲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朗讀出來,讀三遍。然後再讓孩子理解題目,再去答題。在學校時,為了不影響課堂紀律,不影響其他孩子學習,採用逐字默讀法,也是默讀三遍,才去推敲題目表達的意思,理解題目的意思,心中默唸該怎麼做,從而在腦海中形成思維記憶,然後才按照答題步驟一點一點的逐條寫下來。

    二.平時要培養孩子的細心習慣。可以採取幾個小方法。

    1.可以和孩子互動玩電腦遊戲:我們來找茬。需要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圖片中不一樣的地方,看誰找得最快最好。找茬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局觀,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細心度。時間長了,孩子的粗心一定有很大的改觀。但是電腦不能讓孩子時間玩的太長,以免影響視力。

    2.可以拿一個迷宮玩具,看誰走的步數最多。讓孩子玩,讓他從第一關開始玩起,看他能走多少關,自己也努力衝關,比比哪一個衝的最多。最後大家總結,成功的經驗在哪裡,失敗的因素是什麼,從而燃燒孩子的大腦,使孩子能從能把握細節,達到改掉粗心的毛病。

    3.讓孩子寫描述家裡小物品的小作文。寫以前要求孩子必須把小物品觀察仔細,要把小物品的點點滴滴都要寫到,字數不限。孩子觀察仔細,寫得好,要大聲的表揚孩子。孩子觀察不仔細,就要提醒他小物品上還有他什麼沒有觀察到的,哪怕一個小螺絲,都需要孩子寫出來,從而養成細心的習慣。

    三.要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要教會孩子檢查作業。大到所有作業是不是做完,小到題目的對錯,都需要孩子檢查。一開始可以採用一個方法:用尺子卡位的做法。特別是數學,要孩子用尺子卡著題目一行一行逐字的讀題,以免漏題。

  • 5 # 子木老師講語文

    初一孩子這兩年尤其數學很粗心,簡單運算錯,抄錯符號等,要認真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1、腦子和手不同步。

    孩子簡單運算錯、抄錯符號,往往是由於自己的腦子轉得快,手沒有跟上,結果,腦子裡已經開始想下一步了,手還在寫上一步,這種不同步,最容易出現錯誤。

    2、學生做題時注意力不集中。

    這也是出現類似錯誤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有些孩子在家中做作業時,一手做題,一手拿著玩具,或者吃著東西,或者是看著電視等,一心二用,自然在做題中容易出錯。而且一旦養成習慣,在學校也是如此,總不會集中注意力,出錯在所難免。

    3、寫字不規整。

    孩子在做題中,寫字不認真,亂塗亂畫,符號也看不清楚,自然在做題中,稍微粗心一些,就出現錯誤了。

    有些孩子在做題時打草稿也是隨性,到處亂畫,這裡寫幾個字,那個寫個公式,結果,在抄寫過程中,就容易出錯的。

    鑑於以上原因,我建議家長平時對孩子要求要嚴格一些,逐步培養孩子的做事認真的習慣。1、做題打草稿。

    草稿也要像正式做題一樣,規規矩矩的,草稿紙的使用也要按照規矩來,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扔得到處都是,畫的到處都是。

    2、平時擺放東西要規整,要有條理。

    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要有一個固定的去處,不要隨意亂放。演草紙也是如此,放在那裡,在哪裡寫字,列式子都是規範的。這樣有利於培養做事的細心、精確。

    3、寫字要認真。

    做題時,字型工整,一筆一劃,清清楚楚,不要隨意省步驟。

    4、平時做作業,都要專心致志。

    家長在家時,開始可以督促著孩子做作業,在規定時間內,把作業好好地完成。時間控制在二三十分鐘,然後讓孩子休息,過一會再做。

    5、做題後,要學會自己檢查。

    也就是反過來驗算一下,養成好習慣,做題就不容易錯誤了。

    家長要有點耐心,不要動輒就生氣就施暴力,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淡化這樣的錯誤,家長要及時鼓勵,讓孩子在鼓勵中養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將影響他的一生。
  • 6 # 凡蓋煩

    孩子粗心的現象很是常見,不用太著急,但是也不要不重視。

    有的家長會說(特別是老一輩的人):“我這個孫子很聰明,什麼題都會做,考試的時候就是粗心做錯,再讓他做一遍他是會做的,細心點就對了。”一句聰明,細心點,就完成了對孩子作業與考試的評價,我認為是不妥帖的。1、先理解孩子:

    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全對,特別是考試肯定希望自己能考高分,但是由於簡單題的錯誤對孩子來說也覺得很遺憾,所以請家長靜下心來,你們也是過來人,肯定辦法總比問題多。你越是著急,他越不能靜心,越容易出錯。

    2、分析粗心的原因:

    (各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因為你的資訊有限,我透過給的一些資訊來給一些個人的建議,希望對孩子有一些幫助)。

    a、運算錯誤的“錯點”:這需要家長或者孩子將經常錯的運算類題進行統計分析,比如:是加法出問題,還是除法出問題,還是算對了寫錯了,還是沒有打草稿等等。

    b、視知覺能力的問題:什麼是視知覺?就是把眼睛看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進行接受、整理、分析和加工的能力。眼睛看到的和寫出來不一樣,就是視知覺能力不強。比如你說的符號抄錯等。這也是專注度不夠引起的。

    c、做題習慣問題:懶、輕視、快,覺得運算題很簡單,懶:用口算算出答案隨筆一寫,也不用草稿。輕視:太簡單了,輕而易舉,心裡就放鬆警惕。快:我想快點做完,爭取第一個交卷。

    d、知識點是否真掌握:題目是否理解或者看錯看掉了某些關鍵字,而使題做錯。而不能一概歸為粗心。

    3、如何解決?

    a、找到粗心的點有針對性的題型多加練習;

    b、培養好的做題習慣:草稿整齊,起碼不要見縫插針、鬼畫桃符;提示孩子越簡單的題越應該認真做,珍惜能得的每一分;平時的運算也必須認真對待,習慣養成後考試才能自然而然的認真對待。

    c、做一些視知覺的鍛鍊:比如:指讀文章,必須平心靜氣的指讀,不能掉字跳字。做一些難一點的找不同的遊戲,可以家長孩子共找。可以鍛鍊孩子專注力和耐心,也達到親子共玩的效果。

    d、鼓勵孩子:不管是作業還是考試,在粗心方面有改進的,都應針對此件事進行表揚,讓孩子有信心克服粗心的毛病。

  • 7 # 一介書生945

    孩子粗心,確實是個問題,明明能得的分,卻丟了,讓人哭笑不得。

    題中的孩子,簡單運算會錯,抄個符號也會錯,也算是粗心到家了。

    而且,已經是初一的孩子了,如果這粗心的毛病不改,一定會影響到學業;而且,有粗心的毛病,將來工作了都是個大問題。

    在對待孩子粗心的問題上,書生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因為書生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也是在數學上非常粗心,也是經常出錯,而錯的地方都是非常簡單的地方,只要書生檢查的時候一提醒,孩子自己也就馬上知道錯在什麼地方了。

    可是,孩子的錯誤卻仍然在繼續。

    書生就和孩子協定了個辦法,如果今後再發現這種小錯誤,就拿尺子(那會家裡沒有戒尺,去年國慶去曲阜的時候,還專門買了一把戒尺做紀念)打孩子手心三下,錯誤的地方多,就打得次數也多;需要說明一下,其實不能叫打,只能說是拍打,應該說比現在人們健身的時候拍打身體的力度還要輕,也正因為打的不重,到發現錯誤的時候,孩子主動就會伸出手來,而且有的時候,當孩子拿著作業讓檢查的時候,走到書生面前還未等檢查,就自己已經想到做錯了,也會主動讓打手心三下。

    經過了大約一個學期,孩子基本上不再出粗心的問題了,而且,後來也沒再犯。

    等到小學畢業的時候,孩子的數學成績是滿分。

    後來,和孩子聊起這件事,孩子才告訴書生,說之前根本不相信書生說過的話(書生和孩子講,小學的時候,書生從來都是滿分),認為不可能完全做對!這話說的書生突然意識到,粗心,是性格的問題,其實也是意識的問題。

    (非常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給孩子戴上粗心的標籤,那樣的話,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粗心是必然的結果,自然也就沒必要也不可能變粗心為細心了)

    雖然書生的辦法是有效和成功的,但對題中的孩子有沒有效果,書生不敢保證,因為粗心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因為家長並未詳細說明粗心的原因,書生覺得家長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態度問題:

    像書生家的孩子,認為不可能全對,這樣,就不會太認真檢查作業中的錯誤;

    還有就是家長可能規定了完成作業之後才可以做其他事,比如有的時候,家長給告訴孩子,先把作業做完,才可以看電視或玩手機,或出去玩;這樣,孩子為了出去玩,就會盡可快地完成作業,自然也就顧不上錯或對了;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做法就應該調整,一是將完成作業的數量,改為完成作業的質量,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之後,才可以去玩,如此,孩子就必須認真對待作業了。

    另外就是將玩和作業的時候對調,比如,先讓孩子玩一小時遊戲或看一小時電視,然後再回頭寫作業;這樣一來,孩子不論做快還是做慢,完成作業之後,都不可能再玩遊戲了,也就可以靜下心來,全心來寫作業,這樣,寫作業粗心的機率就會少一些;而如果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卻總想著玩遊戲的事,又怎麼可能不出錯呢?這就像臨放學或放假前的最後一節課,不好上一樣,這個時候學生看似坐在教室,心卻早已經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想要讓孩子不粗心或少粗心,就要收住孩子的心,讓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心全用在作業上;這也是許多家庭,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裡不開電視的原因,靜音看電視都不行,孩子在自己的房間做作業,心卻會想客廳裡在播放什麼節目。

    疲勞問題:

    說到這裡,書生就想到了前幾天的事,由於是晚上寫的文章,雖然書生特別小心,而且已經意識到可能會打錯字,可是等文章發了之後,還是存在錯誤,還是經網友指出才又更正的,十分慚愧;可以說是忙中出錯,因為想要發在當天,再晚就可能過夜了,而且一天下來,已經比較累了,就造成了錯誤。

    而題中的孩子,抄個符號還會錯,感覺確實不應該發生,或者不可能發生,但實際上就是發生了;這就有可能是作業時間過長,和書生說的一樣,孩子已經處於疲勞狀態,這個時候,發生什麼樣的錯誤都有可能;

    另外就是孩子的眼睛是不是存在問題,近視或眼鏡度數不合適,或者是孩子的坐姿存在問題等(書生知道大學生的情況,特別是在考試的時候,有的學生不能坐正了答題,需要斜坐著才能寫,給人的感覺是隨時準備看其他的人卷子似的);如果孩子存在類似的問題,再加上寫作業時間一長,犯點小錯誤可以說是在所難免。

    如果是存在如此問題,就讓孩子做一會作業之後,適度休息一下,活動活動,做做眼保健操或活動活動手指等部位,千萬不要打疲勞戰。

    書生綜述:針對題中的孩子存在的問題,應該還是態度問題為主,書生覺得,不論準備採用什麼方法糾正粗心的毛病之前 ,都應該讓孩子明白粗心這一毛病的嚴重性;

    要讓孩子意識到精心如果只是影響到成績好壞並不可怕,而粗心的毛病犯到了工作上才是可怕的!告訴孩子你是護士粗心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可不可怕?

    只要孩子意識到了粗心的嚴重性,再加上適當的方法進行糾正,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改掉粗心毛病的。

  • 8 # 雲鶴凌空

    學習起來大大咧咧,看題不仔細,審題不認真,計算錯誤,等等,我一向不認為這些問題是由於“粗心大意”而產生的。如果你把這些看成是粗心大意,那麼,在矯正的時候,就會走入誤區。

    學習最重要的,是專注力和學習力。學習力主要包括學習動力、學習耐力和學習能力。

    而專注力則主要包括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毅力。

    據少兒心理學研究一下資料,有20%到30%的孩子,存在聽覺智力障礙和視覺智力障礙,就是說,存在這類智力障礙的孩子,老師講課,他也在聽,但是,沒有思維,聽講猶如看電視;他也在看,但是,既沒有入腦,也沒有動腦,看題猶如“認字”。

    還有一些孩子,別人都說他,他自己也認為自己聰明,把計算、抄寫看成“小菜一碟”,主觀上不在意,不重視。

    初一是矯正這類問題的黃金時期,因為初一的數學整體難度不大,語文英語的難度也不大,這就為矯正問題留出了空間。換句話說,如果初一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正,到了初二,物理一來,初三化學又一來,學業負擔加重,難度加大,再來矯正,難度就大了!

    其實,矯正這類問題並不是很難,關鍵是思想上要有足夠的重視。

    我們家孩子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有這類問題,而且還比較嚴重。小學時,一頁語文作業,打“補丁”就不少於三十處。其他學科就不用說了。

    矯正的辦法如下:

    一,看題、讀文章時,拿起筆來,用手中的筆頭指著文字讀,開始時要讀初聲來。也就是“用手中的筆,來監督自己的注意力,監督自己的思維”,並隨手圈處題中(文中)的關鍵詞語。

    二,寫作業時,不要急躁,把注意力放在解題過程上,放在思維過程上,不要一味地找辦法求答案,而忽視思維。

    按照這樣的辦法堅持五六個星期,就會有明顯的效果。我要求我們家孩子堅持六個星期,到第五個星期時,他高興地對我說,現在好多了,一套題目,只會出現個別的錯誤。到現在,問題解決了,寫作業不用橡皮,也不用“改正液”之類。

  • 9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運算在初一的數學中佔了很大的比例,以北師大版本教材為例,初一數學所涉及的運算包括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的運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運算,這是整個初中數學運算的基礎,這三大運算的精確度和熟練度將直接決定了初中數學運算部分的解題準確率和速度。

    運算看似簡單,卻處處充滿陷阱

    很多人以為運算是最簡單的,不應該在這什麼出錯,可事實上,批改初一學生的試卷,老師真的可以被氣得吐血 ,很多學生都會在計算題上出錯,甚至是全軍覆沒。

    運算看似簡單,可事實上是處處充滿陷阱,在任何一個步驟和細節的錯誤都會導致整個題目的錯誤,運算錯誤一般都體現在符號錯誤,係數錯誤和指數錯誤三個方面。符號問題是最嚴重,這些錯誤一般都是因為對運演算法則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運算還是對基礎要求比較高的,比如說學習有理數的運算就是建立在小學的分小混合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初中引入了符號,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整式的加減運算又是建立在有理數的運算基礎之上,特別是係數的確定,如果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不過關,在整式加減運算中肯定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整式的乘法運算除了需要掌握運演算法則,在運算中也需要運用到整式加減運算的知識點;解方程是綜合性的運算,涉及的知識點和方法就更多了。

    所以不同運算中之間也是環環相扣的,前一種運算中存在的問題會影響到後面一種運算,到了最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壓力也就更大。

    初一數學運算中出錯率比較高的有哪些呢?

    一、有理數的運算

    1、加減運算中符號問題,到了初三了還有學生把-2+3算成-5的,一句口訣“同加異減,符號看大”。

    2、有理數乘除運算中的符號問題和約分問題,先定符號再定數值,一句口訣“同正異負,絕對值相乘,變除為乘,能約分再約分”

    3、有理數乘方運算中,注意乘方與乘法的區別與聯絡;符號問題,注意負底數冪與冪的相反數的區別;多個有理數相乘的符號確定方法。尤其需要牢記,1的任何次冪都是1,-1的奇數次冪是-1,-1的偶數次冪是1,考試常考。

    4、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問題和符號問題,先乘除後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裡的,再算括號外的。

    二、整式的運算

    1、同類項的識別及合併同類項的方法是整式加減運算的基礎;

    2、去括號法則,尤其是當括號外面是“-”時,括號裡面符號大變化,出錯率相當高;

    3、括號外面的係數需要與括號裡面的每一項都要相乘,很多同學在計算時往往只與括號裡的第一項相乘;

    4、移項的時候需要帶著係數前面的符號移動,很多同學會犯錯,只移動數字而不移動符號,導致錯誤。

    5、對冪的運算公式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公式錯用;

    6、負指數冪的運算,特別是底數為分數時的運算方法,符號問題依然嚴重,需要先轉化為正指數冪的運算,先定符號,再定數值,口訣“底數變倒,指數變反”。

    7、整式乘法的運算比較綜合,需要考慮到係數,包含符號和數值,字母及字母的次數,缺一不可;

    8、乘法公式的理解和運用,注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區別,必須要牢記每種根式,還需要去理解每種公式的特徵,注意區分。

    三、一元一次方程

    1、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驟必須要熟悉,

    2、在去分母的環節不要忘記給不帶分母的項也要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3、去括號環節注意係數和符號問題;

    4、注意移項和在等號同一邊調換項的位置的區別;

    5、解完方程別忘記檢驗。

    運算為什麼會出錯了?

    很多同學將運算錯誤的原因歸結為粗心,個人認為是不恰當的,粗心只是表象,我們需要撥開迷霧去尋找隱藏在粗心背後的真正原因。根據個人的理解,出現運算錯誤,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存在知識漏洞和薄弱環節

    基本的運算方法、規則和順序不熟悉,對運算的細節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會自己去創造一些運演算法則,這在做題中很常見。在幫助學生分析計算錯誤時,到了最後,很多同學對自己的運算過程都覺得不好意思了。在運算中,基本的運算方法、規則和順序是必須要掌握的,甚至是在做每一道題目前都要快速在腦海中將這些基礎知識點過一遍。

    二、運算不熟練

    在掌握基本的運算方法、規則和順序之後,要提升的就是運算的準確率和速度了,這一切都依賴於運算的熟練度。運算不熟練,導致在做題中存在似懂非懂,模稜兩可,看著會做,可是做著做著就給跑偏了,做錯了,運算速度很慢。熟能生巧,做的多了,出現的問題多了,改的多了,總結和反思多了,才能保證我們在之後的計算中儘可能少犯錯誤。

    三、運算中專注度不夠

    運算題雖然對我們的思維能力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對專注度有很高的要求,必須要在整個運算的過程中時刻保持比較高的專注度。運算時的專注度不高 ,運算題目其實是最考學生專注度的題目,特別是一些綜合性的運算題目,涉及多個知識點,計算步驟比較多,在運算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專注度,否則在其中任何一個不起眼的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題目錯誤,一步錯步步錯。

    四、在做題態度,習慣和方法方面存在問題

    對運算題不重視,認為運算題目簡單,沒必要重視,眼高手低,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做運算題大而化之,不注意審題,經常把數字、符號抄錯,做題習慣不好,缺乏必要的步驟。這是很多人在運算題目上的真實寫照。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會在運算題目上出錯,基礎好的學生也會在計算題目上出。

    五,做完題目後不檢查

    雖然說很多的題目我們都會犯習慣性錯誤,檢查也不一定能檢查出來,但是有些比較低階的錯誤,如抄寫錯誤或筆誤還是能檢查出來的,所以檢查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我們的目標是一次性做對,省時省力氣,往往是一次做對的機率會更高,對於有些自己也不確信的題目說不定還會在檢查時把正確的改錯了。

    如何來提升運算能力

    一,思想上必須重視,必須避免低階錯誤

    對於計算必須要重視起來,運算的練習提升的不僅僅是運算能力,對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力、反應力、耐力都有鍛鍊和提升。在數學學習中,可以說運算能力決定數學成績的下限,也決定著做題的速度。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去練習,注意細節,必須要避免數字、符號抄錯、簡單計算失誤的問題。

    二,不斷鞏固和加強對基本運算方法、規則和順序的理解

    運算是建立在基本的運算方法、規則和順序的基礎之上,對基本知識點理解的越深刻,掌握的越熟練,就可以幫助我們在計算中儘可能少的犯錯誤。對運演算法則的理解一定要透徹,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在進行運算練習時,最好能在運算前先將基本的運算方法、規則和順序在頭腦中過一遍。

    三,練習、練習、不斷練習

    加強練習是提升運算能力的唯一途徑,只有非常熟悉了,才可能儘可能多的避免錯誤。在教學中發現,運算能力是完全可以透過短期內的強化訓練得到提升的,對於運算能力不好的學生,建議在假期內可以進行強化訓練,每天完成一定量的練習題,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絕對會有提升。當然在學期內,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計劃,每天完成一些相關練習。

    四,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去思考和反思

    練習的目的是提升運算的熟練度,進而提高速度和準確率,在運算中不但要有量的保證,更要有質的提升,不能一直用錯誤的方法去練習,這樣只會強化錯誤的理解和認識,讓錯誤更加根深蒂固。

    所以在運算練習中一定要在完成練習後及時去批改和分析,尤其是出現錯誤時,需要認真去分析,對計算環節中出現的錯誤可以用紅筆勾畫出來,並且在周圍做好分析,特別是錯誤原因,然後再重新將題目改一遍。要多去總結錯誤的原因,整理好,特別是自己常出錯的題目,一定要多去提醒自己,不斷去練習和攻克。

    運算沒有那麼可怕,難度不大,只是比較注重細節,在有些同學看來比較繁瑣,多去練習,一定會有提升。初一的運算是基礎,初二初三的要學習更多和更難的運算,必須要在初一結束時將基礎運算能力提上去。

  • 10 # 思並快樂著

    我自己的孩子曾經也有過這個毛病,說一下我的教育思路。

    我自己的觀察,孩子數學粗心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1)浮躁好動,這點與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有關。2)缺乏好的學習習慣和向上的動力,凡事追求“差不多”就可以了。3)與孩子好高騖遠有關,覺得數學題太過於簡單,產生“輕敵”思想,這種心態,導致做題環節難免草率。4)與孩子的運算能力相關,比如我的孩子,小學階段沒有太著意在他的運算能力上下功夫,以至於他到了初一階段在計算環節偶爾還會掰手指頭。

    針對孩子的這些毛病,我採取的教育思路是:

    1)持之以恆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具體做法:每天雷打不動6道運算題。小升初暑假後開始的這項訓練。孩子如此堅持的結果是:運算速度和運算準確度都有很大提升,現在一般不會再在計算上失分。

    2)糾偏孩子的壞習慣:以前孩子做題,往往掃一眼題目就開始動筆,這很容易造成審題環節的錯誤:題目還沒真正讀懂就下筆,最後就會導致理解和運算錯誤。針對他這個毛病,我採取的方式是:在平時的練習和輔導環節,要求孩子拿到一道數學題,不讓他第一時間動手,即拿到題和下筆之前要有一些時間間隙用來仔細讀題。如果因為審題出現錯誤,則會就孩子“重蹈覆轍”不停“敲打”他,這樣持之以恆糾偏,你會發現孩子在這個環節的犯錯誤機率在不斷減少。

    3)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前孩子學習,往往坐不住,最多學習上30分鐘就會開小差。針對這項不足,家長可採用“得寸進尺”效應加“獎勵”來一點點累加學習時間,比如今天孩子能專心致志坐30分鐘,第二天可以累加3分鐘,第三天可以再增加5分鐘……滴水穿石,透過一點點誘發和引導和堅持,一個高度專注的孩子可能就會不期而至,這個過程中家長可採取適當獎勵的方式。總之,專注力培養就是:家長的耐力和孩子的“頑劣天性”角力的過程。家長耐力勝出,孩子就有大機率會長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4)平日的教誨和父母的以身作則不可或缺,比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孩子“認真”的重要性。家長需要戒除“我孩子挺聰明,就是太粗心”這樣的說辭。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光有聰明並不會支撐孩子走太遠,起關鍵決定因素的是態度和細節,這是一種“認真”的品質,凡事力求做到最好的狀態。

    以上,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會輸給自己最愛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