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豪雞媽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若要系統來講,一本書也講不完,我本身就是個媽媽,兩個孩子,大的14歲,小的6歲,就我們家本身的經歷,單簡說說,希望對網友有幫助。

    對孩子來說,培養他的自信,自立,自律必須從家庭教育著手,我們家的小孩3歲上幼兒園後,每天必須幫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3歲開飯前幫擺凳子,飯後幫收凳,奶奶摘菜時,幫手一起摘,六歲後開始負責晚餐後洗碗,七歲學用電飯煲煮飯,孩子在做家務時,得到來自家人的認可及讚揚,從而孩子自信心得到了培養,認為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孩子上幼兒園開始,老師在教小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後,我們家就堅持下來,讓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早上起床我們和孩子商量決定好起床時間,調好鬧鐘,鬧鐘響就自己起床,開始的時候也會懶床,我們就提醒一次,慢慢孩子就養成了鬧鐘響就起床的習慣。孩子的房子,書桌開始的時候我陪著孩子收拾,慢慢的讓孩子自己收拾,到後來我只負責檢查,若發現亂髒,就提醒一下。

    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慢慢培養他的自信,自立,自律的。

  • 2 # 大玉玉說

    自信,自律,的孩子,其實挺容易培養的,首先還是家長,家長很關鍵,比如說,孩子把要打碎了,那麼我們不要馬上生氣的大吼大叫,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收拾了殘局,在告訴他不管有什麼事情,都有辦法解決,不要哭!比如說孩子拆了什麼東西,我們可以百度,幫她一起重新裝好,孩子會自信,自律這一點是多年的良好習慣養成才能有的,更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比如每天睡前讀繪本,早上吃雞蛋,等等,諸如此類,那麼在面對很多誘惑的同時孩子也會比較理智

  • 3 # 甘霖聊家庭教育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你的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自立、自律,包括我自己在內。

    人都會被優秀的人吸引,因為很多優秀的人身上具有自信,自立,自律的品質。我之所以被優秀的人吸引,是因為我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

    我個人認為:當我們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的時候,其實投射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的需要。當我們希望擁有什麼品質的時候,其實反映的是我們缺少這種品質。

    當我希望成為一個自信的人的時候,恰恰說明,我覺得我自己不自信。

    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缺少的品質,寄託希望在孩子身上。

    有人曾說:孩子是影印件,父母是原件。

    我認為:自信、自立和自律父母才能培養出這樣品質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從小就受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將13個孩子全培養成博士,“華人第一探長”李昌鈺的母親王淑貞總結出15字教子經:

    “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1959年,王淑貞從臺灣去美國與兒女們團聚,當時她已經62歲高齡了,但她居然透過美國移民局的英語考試,並獲得了永久居留權。由此可見,直到晚年,老人家亦勤奮好學。

    著名主持人董卿也曾經說過,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只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才能影響孩子向善向上向好發展。

    教育孩子不是講道理,不是說教,而是做給他看。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把自己的未實現的希望和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努力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才能影響孩子也這樣做。

    當父母自己成為一個自信自立和自律的人,我相信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為榜樣,向你學習。

  • 4 # 蕙心讀書

    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律這些好品質,是建立在父母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的。

    1,如何建立自信?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自信?在心理學上,自信,是孩子對自身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從小事做起,及時反饋。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有利於提高孩子做事的信心,讓孩子從小有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去探索,勇於向困難挑戰,不要經常性懲罰善於獎勵。

    2,孩子如何自立呢?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從孩子勤於動手開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就不要插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孩子習慣的養成是培養獨立性的第一步。

    另外,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孩子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孩子的獨處能力,不要和孩子形影不離,適當的鼓勵孩子自主自學,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和玩耍的空間,讓孩子有獨立玩耍和獨立學習的機會。

    鼓勵孩子多參加校內校外組織的一些同伴群體活動。在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合作的力量。從興趣愛好出發,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年幼的孩子可以嘗試著由父母陪同,一起參加一些親子類的活動。

    3,如何培養自律呢?

    要建立孩子完整的自尊體系,孩子有足夠的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就會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識,去養成自律的行為習慣,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

    自律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對自我進行的情緒管理、意志約束及行為控制。一個自律的孩子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問題,理性看待自己的需求。

    在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時候,要注意,針對孩子的拖延和分心,不要去要責怪;針對孩子的散漫,不要完美要求;針對孩子的偷懶,不要大吼大叫。因為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引導的。

    如何改善呢?

    明確學習任務,設定學習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前期多陪同,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正視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從易到難,將學習或任務遊戲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樂趣,慢慢地過渡到願意去克服學習中的攔路虎,對困難有方法就有掌控感。

    多耐心,多探求原因,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自律的榜樣,用行為影響孩子。

    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要想孩子自信、自立、自律,前提是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給孩子的成長營造寬鬆的心理環境和外部有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從意識上獨立起來,行為上實踐起來,做到真正的自信、自立、自律。

  • 5 # 可可媽媽記生活

    想要培養自信、自立、自律的孩子,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我借鑑一下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從培養孩子學會分享著手。在家庭中,分享包括食物分享和家務分享。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都明白食物的分享而忽略了家務的分享。我時常告訴兩個孩子,我今天很累,我想歇一會,你能幫我拿雙拖鞋嗎?或者,我今天有一些不舒服,你可以幫我倒一杯水嗎?這個,首先表達的是,你是一個弱者,需要被照顧,讓她明白,在你不舒服和勞累的情況下,你需要關心和照顧。慢慢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讓她明白,照顧家人是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關於責任感這個話題,下面我講一個例子,這也曾經是李玫瑾教授提過的一個。一個單親媽媽,孩子上網咖不回家也不上學,媽媽是個開出租車掙錢的,為了掙點錢天天開車路上轉,後來媽媽實在沒辦法了,就在校門口貼一懸賞貼,誰能幫她的孩子戒除網癮,她給1萬元獎勵。後來,李玫瑾教授就和她的媽媽說,讓她的孩子夜晚和週末陪她出車。其實這個案例就是讓孩子在和媽媽出車的過程中,明白錢來之不易,而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照顧他,而他在逃避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了自立和自律,哪兒來的自信?反問孩子,如果媽媽也逃避的話,我們吃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孩子去承擔重擔,所以家裡的時候家務,尤其加油青春期的孩子,都應該給孩子分擔一部分,家務人人有責。建議可以將家務列一清淡,比如買菜,做飯,洗衣,擦地,洗碗等等,讓孩子自己挑選一些,並按約定完成,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管理自己。孩子慢慢的就會明白,他身上的責任,那麼自立,自律,自信還有那麼難嗎?

    我家大寶,今年9歲,她選擇一週當中週末的一個下午幫我照顧妹妹,她的生活起居包括喝水吃飯,其實她在照顧妹妹的過程中逐漸成熟。我個人認為肩上沒有重量是培養不出責任感的。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當中,我們也要多多的鼓勵孩子,那麼她就會越做越好,因為她可以自信到她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做的那麼好,並且希望自己越來越好越來越棒。久而久之,她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多。鼓勵是培養責任感的催化劑,而責任感又是督促孩子自立,自律和自信的強化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勇徵和孫浩宇哪個比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