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花塢裡桃花扇

    遠處的琵琶聲零零落落,也只有萬分寂寞的人才會聞到那寂寥的氣息。那天,是稼軒宴請張仲固的日子,張仲固即將被調到興元,這次路過湖南,稼軒怎能錯過如此難得一遇的情緣?應該說,眼望著南宋半壁江山,他充滿了不安與焦慮,也充滿了渴望。朋友即將遠行,稼軒祝福他,一想到他去的是戰場,又對他依依不捨,稼軒還為即將上任的朋友仲固寫了一首詞:“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稼軒羨慕種固可以去興元任職,這個地方是南宋邊疆的國防要地、抗金的前哨,稼軒一聽到那個地方就觸動了一直盼望收復中原的心事。他想起了劉邦,當年的劉邦開創漢朝帝業的漢中,就是今天的興元府,想當年,漢高祖與三秦作戰,採用韓信的計策,及時利用士兵急於東歸的情緒和項羽麻痺輕敵的有利時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奇兵消滅三秦,一戰就收復了關中,他意氣風發,乘勝東進,打敗了各路諸侯,最後於鴻溝與楚軍對峙中戰勝了項羽,完成了統一中原的大業。………稼軒喜歡劉邦這樣的君主,因為他的賢明,因為他信任他的下屬。他又善於用人,所以才由弱到強,他的成功,張良、蕭何、韓信,甚至(勇將)樊噲,都起了很大作用。…可在開始時,韓信並未得到重用,韓信有大將之才,離開項羽投奔劉邦後,在戰略戰術上都曾向劉邦提出過許多很重要的建議,卻都被劉邦輕意否決了,於是他憤然離去。當時陸陸續續離開劉邦的人有幾十個,可蕭何認為其他人(離去)不打緊,唯獨韓信是“國士無雙”,劉邦要統一天下,非倚重此人不可!就連夜(策馬)把韓信追了回來。…稼軒帶著熱切的讚揚和嚮往的心情來回顧這段歷史,特別欣賞劉邦在爭奪天下過程中那種意氣昂揚的精神風貌和揮劍東進的氣勢,是有深意的,他是多麼希望南宋君王能像劉邦的當年一樣,收復故土,完成北伐統一大業啊!可如今,南宋君王不僅已丟失了(宋)太祖“建隆”開創帝業的雄豪意氣,連蕭何愛惜人才,月下追韓信的美好往事也不復再有!當下在南宋政權一系列屈辱求和政策下,山河破碎,金甌殘缺,怎不叫人感傷落淚!………而眼下,稼軒這是送戰友上征程,他想到張仲固告別之後的漫長征途,想到他到達興元后的深秋景象,或遇一片“蕭索″……。但雖有千般不捨,萬般無奈,友人終究要離去的。而稼軒自身,他已頻遭挫折,青春(早)已回到記憶裡,身體已回到醉意裡,光已回到燈裡,惟獨劍、未回到鞘裡。………世間事,其實沒有好的與壞的之分,只要相符於你潛心中的良知與節操、及道義,且又是你自己選擇和去做的就都是對的,因為那是你一生所念念不忘和堅持的夢想![贊]…[擦汗]…[祈禱]…[心]…!!

  • 2 # 南渡唐後人

    辛棄疾,中國宋代與蘇軾齊名的豪放派詞人,文學成就極高。其實,辛棄疾是武將出身,20歲就縱橫疆場,一身膽氣,又很有計謀。曾經帶領幾百人的抗金民兵,硬是闖入金營,如入無人之境,帶領山東敵後抗金起義軍走向高潮。只是在金軍的環環圍困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最終帶領義軍進入長江以南,軍隊併入朝廷,收回了辛棄疾的兵權。

    從此,辛棄疾棄戎從文,吶喊抗金,常常做夢時回到抗金現場,在金戈鐵馬之際,氣吞萬里如虎,而戰友的離去又使辛棄疾心疼醒來,淚如雨下,不能入睡。寫下“夢迴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擁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