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雲十六州123
-
2 # 國史記聞
按照現有史書的記載,我認為章邯如果沒有主動向項羽投降,大機率是可以擊潰天下起義軍,拯救秦朝的。當然,這個拯救也只能是一時的,如果秦朝繼續一意孤行施行暴政,那它依然是獨夫民賊,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分析過,項羽雖然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但在當時來說還遠遠不是章邯的對手。起義軍在軍事裝備、軍隊數量和素質、各路義軍的團結性上都有明顯的劣勢。所以章邯出擊就擊潰了起義軍主力,殺死項梁,開創了“楚地兵不足憂”的局面。。
項羽取得了楚軍兵權對抗秦軍的時候,也是起義軍士氣最弱、秦軍所向披靡的時候,所以鉅鹿之戰中起義軍都是“作壁上觀”,只有項羽敢與章邯爭鋒。
結果呢,在鉅鹿之戰後“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的時候章邯主動提出了他想投降(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
毫無疑問,章邯的投降是有條件投降,所以,此時尚未被封為諸侯王的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
-
3 # 信陵小司徒
(一)連戰連捷 諸侯噩夢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已然具有相當的實力,因此,陳勝調派原來楚軍項燕的部下週文率軍向西,進攻秦國腹地。
周文一路走一路忽悠,等他到達關中的戲水之畔的時候,已經擁有了數十萬的人馬,此刻,胡亥大為震驚,因為,此刻的咸陽,並沒有過多地兵力。
當時大秦帝國的三大軍團,長城軍團二十餘萬人駐紮上郡一帶,嶺南軍團則全在南嶺佈置,而相當精銳的關中衛戍軍團,則在胡亥繼位後的大清掃裡,大多數軍將與士卒被判有罪,貶為奴隸,參與修建驪山陵墓。
因此,在此危難之際,時任少府的章邯第一次出現在了歷史上,他建議立刻赦免驪山的囚徒,發給他們武器,整訓起來,開往戲水,與周文決戰!
最終,慌亂的胡亥同意了章邯的請求,赦免了驪山的囚徒,跟隨章邯前往攻擊周文,結果,在章邯的率領之下,秦軍趁著夜色,猛然向周文發動攻擊,周文所部疏於防範,加之數十萬部屬臨時拼湊,缺少戰鬥力與協同作戰的能力,四散奔逃的情況下被章邯打得大敗!
不得已,周文立刻率領殘部撤退著曹陽,被章邯趕上擊敗,周文只得再次逃跑到澠池,不成想章邯又追到了澠池,最終將周文斬殺,其所部幾乎全軍覆沒!
此後,章邯麾下的這支“囚徒軍隊”屢戰屢勝,他先後在滎陽擊敗殺掉吳廣的田臧等人,而後又南下陳縣一帶攻滅陳勝所部,威名大振!
這之後,章邯再接再厲,直接進攻魏國臨時都城臨濟,魏王魏咎所部幾乎瞬間失去戰鬥力,關鍵時刻,齊王田儋與楚將項他合力前來救援,可是章邯竟然一鼓作氣先擊潰了齊楚聯軍,齊王田儋戰死,楚將項他敗逃,最終,魏王魏咎自焚而死,剛剛建立起來的魏國再度滅亡!
這時候的章邯已經成為了六國的噩夢,可是,其表現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不久後,在定陶,章邯一舉破襲楚將項梁,致使項梁戰死,定陶楚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戰,對諸侯聯軍打擊相當的大,因為項梁堪稱當時聯軍第一名將,連項梁都不是章邯的對手,還有誰能打得過章邯呢?
此後,章邯放棄了追擊楚國,而是揮師北上,直接進攻趙國,趙王趙歇與張耳連戰連敗,被迫逃到鉅鹿堅守,趙國大將軍陳餘擁兵數萬不敢前進救援。
而此時,北部長城軍團在王離的率領下南下,大有在趙國打一場殲滅所有聯軍的打算!
所以,從章邯攻擊周文到鉅鹿之戰爆發,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六國聯軍均遭重創,在項羽出現之前,無一人是章邯的對手,直到鉅鹿之戰,章邯、王離聯軍戰敗於項羽與諸侯聯軍之手。
其實,直到那時候,秦軍雖敗,可尚有二三十萬人,足有再戰之力,這就證明,最起碼在軍事上來說,章邯,的確堪稱秦末漢初之際的一流名將。
(二)朝政危殆 非一人可為!可是,章邯能夠拯救秦朝嗎?這恐怕,就有些困難了,因為章邯自己最終歸降項羽,也正是因為他無法應對來自朝廷內部的政治絞殺,秦二世即位以後,秦始皇時期便隱藏的六國反秦風暴進一步暴漲,對於當時的大秦來說,不妥善的處理與六國遺民的矛盾,想要天下太平,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蒙恬、蒙毅、李斯、馮去疾、等人相繼被害死之後,大秦朝廷再無能臣,朝政在胡亥與趙高的聯手作死之下,已然是烏煙瘴氣。
這些,都不是章邯單純依靠自己的軍事才能所能瓦解的,換句話說,章邯的軍事打擊可以穩住大秦一時,但是朝政的烏煙瘴氣卻很快會再次為大秦製造出新的巨大的麻煩,這些,都不是章邯能夠解決的。
其實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子嬰早些上臺,除掉趙高與秦二世,那麼,大秦也許尚有可為,最起碼,恢復不到秦帝國的統治,成為秦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不過,天也、時也,最終傳承近六百年的老秦還是被掃入了歷史的塵埃,章邯,自然也是無能為力了!
-
4 # 史詩雜談
章邯,這是一位歷來被低估和輕視的名將,在暴風驟雨的秦末農民起義大潮中,他在最危險的關頭挺身而出,組織驪山及阿房宮的刑徒與起義軍抗衡,連滅陳勝和項梁兩大義軍領袖,讓秦帝國一度看到起死回生的希望。
章邯一生驍勇善戰,少有敗績,然而僅有的幾次失敗卻葬送了秦朝最後的一絲希望。如果當年在鉅鹿,章邯遇到的不是項羽,那麼,秦帝國或許還會苟延殘喘一時吧。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漢軍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拔劍自刎。
-
5 # 聯盟大俠
章邯,號稱是秦帝國最後一名大將,率領一群囚徒幾乎攻滅了所有的反抗秦朝的起義軍,擊敗了陳勝、周文、田臧等,殺死了項梁、田儋、魏糾等,其中項梁就是西楚霸王的項羽的叔叔,正因為項梁被殺,項羽才因此登上歷史舞臺。
後來章邯又陸續的平定了各地的叛亂,並且擁立秦王子嬰,整頓朝綱,秦朝一度出現起死回生的轉機。
只是很可惜,鉅鹿一戰,項羽宛如戰神附體,九戰九捷,滅盡了秦朝的精銳,生生的打斷了秦朝的生機。章邯此時基本上就再無翻盤的機會了。
-
6 # 一葦春秋
秦末亂世,在反秦勢力中,有三股勢力是影響最大的,一是陳勝起義軍,二是項氏家族,三是劉邦。
這三股勢力,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楚人。
這是巧合嗎?並不是,這其實有些很深的歷史根源。
首先,在戰國時期就流行一句話,“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這話說的是,如果連橫能成功,那麼天下便歸於秦,如果合縱能成功,那麼天下便歸於楚。
在戰國後期的格局中,楚國的確是最有實力和秦國抗衡的,而事實上,楚國也是秦國在統一過程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楚國是抵抗秦軍最為持久的。
楚國的抵抗情緒,一直都很強,而項氏家族恰恰就是楚國的三大貴族之一。流淌在項氏家族體內的貴族血液,讓他們時時刻刻都渴望著復國的那一天。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類似於這樣的口號在其他六國舊地都沒有看到,唯獨楚國有。
這就足以解釋文章開頭的問題了,為何秦末反秦的最重要的三股勢力都起於楚地。
而項氏家族的代表,項梁和項羽,在當時擁有著最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影響到諸侯各國。很難想象,如果歷史上沒有項梁,沒有項羽,各路反秦勢力是否還能凝聚在一起呢,恐怕就是一盤散沙了吧。
歷史上的劉邦之所以能成功,很關鍵的一點,劉邦會站隊,正確地站在了項氏家族這邊,這才有了後來在楚懷王面前的那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進而走向了成功。但如果沒有項羽,劉邦恐怕就什麼都不是了。
而章邯的軍事能力,我們透過他鎮壓陳勝吳廣起義的過程,就可以看出,能力非同一般。他透過臨時組織的驪山囚徒,一舉擊潰了陳勝的周文大軍,讓陳勝的楚軍節節敗退,最終讓陳勝龜縮在城內不敢應戰。
陳勝的楚軍被章邯打得士氣渙散,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陳勝最終也被一個小小車伕莊賈所殺,起義軍隨即降於章邯。章邯乘勝追擊,又一舉打敗項梁,項梁戰死。
此時的章邯其實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低估了楚地的反秦勢力,以為消滅項梁,楚地就不足為慮了,便轉而發兵北方的趙國。
假如沒有項羽,章邯或許真的可以幫助秦朝挽回局勢,又或者,章邯當時繼續向楚地進軍,打項羽一個措手不及,鹿死誰手,真的是難說。
而在秦國的朝堂內,雖然趙高一人獨掌大權,但後來的歷史表明,趙高並沒能囂張多久,秦王子嬰便發動政變,剷除了趙高及其黨羽,秦朝國政重歸於贏氏之手。
而子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僅有的文獻中很難判斷,但如果子嬰能夠一改秦朝的嚴酷之政,改行寬仁之政,秦朝還是有可能重整河山的。
另外,秦在嶺南還駐紮有至少三十萬秦軍,如果章邯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等到南征百越的秦軍北返,那麼,章邯的勝算就更大了。
假如沒有項羽,章邯極有可能會在軍事上完成統一;假如子嬰能是一個勤政愛民的仁君,秦朝在政治上也有望實現政通人和。如此一來,軍事和政治都能實現穩定,重振大秦又有什麼不可能呢?
按照這樣的大膽假設,我想秦繼續有三世、四世、五世應該也不是夢想。
當然,這終歸是一種假設,歷史是很難預料的,就像我們很難想到沒有家世也沒有兵力的劉邦,怎麼就能最終擊敗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呢。
-
7 # 遙望燕園
章邯是大秦的最後一個名將,單從章邯在鉅鹿的表現來看,就遠勝王離。
王離是王翦的孫子,而王翦是滅楚的名將,項羽的親爺爺項燕就是被王翦弄死的。但王離率領的秦軍精銳圍困鉅鹿城幾十日,不能下,而後與項羽率領的楚軍作戰,一敗塗地,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鉅鹿之戰中,章邯所率領的秦軍,雖有小敗,但卻沒有傷筋動骨,二十萬秦軍幾乎是毫髮無損。
要知道,章邯率領的秦軍,是由驪山囚徒組成的,各方面素質都遠遜於王離所率領的秦軍——王離的秦軍是秦將蒙恬帶出來的,這支軍隊把兇悍的匈奴趕到了漠北。
雖然王離在鉅鹿一敗塗地,但王離也並不是草包,他出身於軍人世家,長期擔任蒙恬將軍的副手,應能在秦末名將排行榜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樣一個名將,率精銳的秦軍,在與項羽的作戰中,和章邯所率的秦軍,表現出天差地別,可見章邯乃是秦末罕見的悍將。
章邯剛一出關,就打敗了楚軍大將周文。
周文並不是一般人,他曾是項燕的帳下負責占卜之人,又曾在楚國丞相黃歇手底下做事,通曉兵法,頗具領導才能,陳勝給了他將軍印,他一路西進,同時招兵買馬,到武關時,兵卒已經幾十萬,戰車幾千輛。
周文如此聲勢浩大,竟被章邯一擊即潰,而章邯所率領的軍隊,是由驪山囚徒組成的。
擊敗周文後,章邯又迅速地擊敗了鄧說、伍徐、魏咎、蔡賜、陳勝、項梁等人,個人聲望達到巔峰。而後開始急速墜落,鉅鹿之戰後,章邯降了項羽,受封雍王后,又被漢軍圍困在廢丘,漢軍敗於彭城,回手就給了章邯一下子,章邯死翹翹了。
從章邯的經歷上看,應當說章邯是很厲害的,但章邯的厲害,也仰仗於驪山囚徒的兇猛和秦帝國高效的組織能力。
章邯的二十萬士卒被項羽坑殺後,章邯便失去了一隻腳,而劉邦蕭何全面複製了秦帝國高效的組織能力後,章邯又等於失去了一隻腳,這時候的章邯,空有頭腦,卻心有餘力不足,是以章邯以雍王之尊卻敗於在彭城吃了敗仗的漢軍。
一旦敵人抓到章邯兩個弱點中的任何一個,章邯乃至其他秦軍將領,都很容易失敗。
鉅鹿之戰中,項羽之所以能夠一舉擊敗王離,就是因為項羽破壞了秦軍的高效組織能力,項羽派出英布破壞了秦軍的糧草供應,王離軍得不到糧草,自然打不過帶足乾糧還不要命的楚軍。
同樣的,秦軍在鉅鹿大敗之後,章邯沒能得到秦政府的及時援助,加上秦二世和趙高有可能殺掉章邯,章邯便選擇了投降,一代將星進入隕落的隧道。
只要看到我剛剛說的這一點,便不會大肆誇讚項羽在滅章邯時的作用,也不會過分誇大章邯的能力。
如果鉅鹿之戰上統軍的不是項羽而是劉邦,章邯照樣有可能被搞。如果秦政府一直信任章邯,秦政府一直能一如既往地高效運轉,項羽再能,也無法撼動章邯。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
8 # 歷史哨聲
看了部分答案,存在很多的雷區:
1、關於囚犯軍。出於緊急狀態,秦朝無法快速組建軍隊,只能讓章邯率領囚徒軍和周文軍作戰。此後章邯的軍隊組成不再是單純的囚犯軍,而是正式組建的秦軍部隊,有李斯一點一點的增援。章邯和陳勝、項梁的戰鬥,基本上是有秦軍主力作戰的,並非囚徒軍。
2、在秦朝丞相增援章邯問題上,李斯和趙高的做法有區別:李斯是在章邯打贏後才增援兵,一點一點的給增援,激勵章邯作戰;趙高由於對章邯非常信任,在擔任秦朝丞相後,趙高一次性把所有的秦朝兵力交給了章邯。
現在來說說章邯的作戰能力。周文,只是曾經和項燕、春申君共事過,但從來沒有作為擔任過將軍,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被章邯的囚徒軍擊敗,這次戰鬥無法體現章邯的能力高低。章邯擊敗陳勝,可以說是以秦朝精銳軍對付陳勝只有幾個月作戰經驗的新軍,碾壓似乎也沒有多大問題。章邯第一次和項梁對戰,是被田榮和項梁聯合擊敗;章邯和項梁第二次作戰,章邯是在田榮拒絕參戰的情況下以優勢兵力擊敗項梁,算不上本事。
最可悲的是,章邯在擁有20萬秦軍(項羽等諸侯軍人數也在20萬左右),並且擁有大量糧草而項羽諸侯軍開始缺糧的情況下投降項羽軍。這種做法,不是一個名將應有的做法。
結論:章邯之所以能夠擁有秦朝軍力,更多的是因為他和趙高一樣都是從底層爬起,相互信任。但正是章邯中庸的作戰能力,是讓王離軍敗而劉邦輕鬆入關中的重要原因。貪心而沒有責任感,我想這個評價最適合章邯。
-
9 # 大秦鐵鷹劍士
章邯是大秦最後一位名將,他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頗有名將王翦之風。如果沒有項羽,章邯可以再滅六國,但是拯救秦朝卻不是章邯的能力所能及的,章邯只是如白起一樣的戰神,卻不是商鞅一般的治國大才。秦朝最大的問題不是平定六國復辟,而是平定之後如何治國;如果擊敗項羽後,秦朝依然行戰時法令,則會有更多的項羽產生,就算章邯是白起復生,也無法救秦國。
司馬遷對子嬰的評價不高,認為子嬰的才能不及普通人,不具備再造乾坤的能力。我們假定章邯將軍平定了項羽,暫時剿滅了各國復辟,那麼秦朝面臨的問題是什麼?恢復秦始皇的法治傳統,還是採用扶蘇的仁政治國?以章邯之才,他是無法領國執政的,以子嬰的膽識,他是不會修正秦始皇的法制的。如果子嬰章邯君臣採用秦始皇的方式治國,而他倆又沒有秦始皇與李斯的才幹,則不用十年天下又將再戰。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扶蘇公子有勇氣修正秦始皇的過錯,更法而治天下,則天下自安。蒙恬將軍的能力遠遠在章邯之上,其見識威望皆章邯無不能比擬的,故能救秦朝的只有扶蘇與蒙恬組合。章邯的軍事才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能在短時間內組建一支七十萬的刑徒軍,並擊潰陳勝百萬農民軍,擊殺久經戰陣的項梁,擊敗各地的反王,充分說明章邯是戰神復生。不過戰神通常是政治低能兒,不是每個名將都如吳起一樣文武皆通,白起、章邯都只能領軍作戰,而無治國的政治能力。
雖曰天命,亦需人事奮爭,人事不爭,則天命亦改!秦國的興起與秦朝的滅亡,皆天意也,皆人事也。秦始皇雄才大略,但是治國心切,耗盡了天下民力,使得秦朝的統治基礎搖搖欲墜;如果秦始皇死後由扶蘇繼位,蒙恬輔政,則大秦必興;但胡亥是一個頑劣少年,而趙高是一個陰毒老梟,此二人的君臣組合已經徹底葬送了大秦的統治基礎;因此無論子嬰如何能幹,章邯如何能打,大秦都註定了滅亡。
-
10 # 君山話史
章邯是秦國最後的名將,作戰兇狠頑強,差點就把義軍剿殺於搖籃之中,只是他遇到另一名天才將領項羽,終於未能拯救搖搖欲墜的大秦帝國。
下面,我就簡略說說章邯從崛起到投降項羽的過程。
1、擊破陳勝之張楚軍
陳勝起義後,義軍如滾雪球般壯大,在連戰連捷後,開始遇到一個可怕的對手:章邯。
當時,陳勝派周文率數十萬大軍挺進關中,咸陽為之震動,秦二世嚇壞了。與義軍相比,關中秦軍數量要少得多,秦二世急中生智,赦免驪山刑徒,編入軍隊,由少府章邯統領,與周文決一死戰。章邯是秦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名將,以作戰勇猛而著稱,在之後的戰爭歲月裡,他是東方義軍的頭號強敵。章邯臨危受命,大破周文,保住關中。這也是陳勝政權由盛而衰的關鍵一役。
周文的西征軍被章邯擊敗後,只得退出函谷關。章邯緊追不捨,一路追擊至澠池。關中秦軍不愧為天下勁旅,在澠池一役中,章邯霸氣盡顯,大破張楚兵團,周文戰敗自殺而死。這一戰,令東方義軍為之變色,那支消滅六國的無敵秦兵團又回來了!
擊敗周文後,章邯率精銳解滎陽之圍。張楚上將田臧留下部將李歸繼續圍困滎陽,自己親率主力部隊迎戰章邯。雙方在敖倉展開激戰,田臧大敗,戰死沙場。章邯乘勝進兵到滎陽城下,大破張楚軍,李歸戰死。
章邯一路反擊,兵威大振。這位秦國名將要一鼓作氣拿下陳縣,消滅義軍。張楚政權的形勢不容樂觀,章邯派部將進攻郯縣,擊破張楚將領鄧說,鄧說逃回陳縣,被陳勝斬首示眾。章邯攻勢如潮,再次擊破張楚將領伍徐的部隊,兵鋒已殺抵陳勝的老巢陳縣。
張楚柱國房君領兵迎戰,又被秦軍殺得大敗,房君戰死。在章邯看來,這些義軍不過就是烏合之眾,人數雖眾,豈有戰鬥力可言!秦軍把攻擊矛頭對準駐紮在陳縣以西的張賀,陳勝親自出城督戰,以鼓舞士氣。然而章邯的鐵軍幾乎是無法打敗的,張楚軍又敗了,將領張賀被擊斃。
與此同時,秦二世又派遣長史司馬欣、董翳率一支生力軍馳援章邯,章邯的力量更強大了。
看來,老巢陳縣是守不住了。
不得已之下,陳勝被迫戰略轉移,他先前往汝陰,後又到下城父。不料這裡竟成為陳勝的死難地。在秦軍節節進逼下,革命隊伍中的不堅定分子信心動搖,陳勝的馬車伕莊賈就是其中之一。他竟喪心病狂痛下殺手,殺害陳勝,跑去向章邯投降。
2、擊殺齊王、魏王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章邯對魏國發動大舉進攻。
魏王魏咎被困於臨濟,情形十分危急,他派周巿緊急向齊、楚求援。齊王田儋曾與周巿兵戎相見,但這是義軍內部矛盾,在強大敵人面前,田儋盡棄前嫌,親自率大軍援救魏國。項梁也派遣大將項它率楚軍入魏,與田儋會師,共同解臨濟之圍。
章邯不愧為秦軍第一名將,他發現齊、楚援軍尚未站穩腳跟,在黑夜掩護下,銜枚出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這一戰,齊、楚聯軍大敗,齊王田儋被殺。田儋的堂弟田榮帶著殘兵敗將,退走東阿。章邯回過頭再戰魏軍,陣斬周巿,包圍臨濟。援兵被打敗了,臨濟也保不住了。魏王與城內百姓商議後,為保全民眾,決定放棄抵抗。不過,王者有王者的尊嚴,臨濟城可以降,王者不可以降。魏王魏咎選擇自殺,他的弟弟魏豹逃出城,投奔楚國。
這一戰,對東方抗秦運動實是沉重打擊,齊王、魏王都死了,代價不可謂不慘重。
3、擊殺項梁
章邯如同一臺永不疲倦的戰爭機器,攻克臨濟後,他馬不停蹄,追擊逃往東阿的齊將田榮。
關鍵時刻,項梁再度出手,他與劉邦共同出兵,救援田榮。章邯的秦軍雖驍勇善戰,怎奈一路作戰下來,早已是強弩之末矣。項梁、劉邦大破章邯於東阿,得勝後攻屠城陽,在濮陽再破章邯大軍。在這一系列戰鬥中,有兩個人脫穎而出,一個是項羽,一個是劉邦。
濮陽之戰後,項梁派項羽、劉邦進攻定陶,未能攻克。兩人遂轉攻略雍丘,大獲全勝,斬殺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
一連串的勝利,令項梁衝昏頭腦了。他認為之前章邯所向無敵,無非是義軍其他將領無能,沒遇上像自己這樣熟悉軍事的對手罷了。驕矜之氣既長,輕視對手,往往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項梁決意親自督師,攻打定陶。定陶原本守備堅強,此時秦二世又調撥一批軍隊給章邯,秦軍的力量更強了。
部將宋義對項梁的輕率決定很擔心,多次進諫,項梁不以為然,根本聽不進去。在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在戰術上卻一定要重視敵人,何況秦軍統帥是身經百戰的章邯。此時正是綿綿雨季,雨下了三個月。章邯的兵力得到補充後,再施故伎,銜枚發動夜襲。項梁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生命代價,沒料到秦軍竟然在惡劣的天氣下奇襲,被打得大敗,自己也戰死沙場。
正在攻略陳留郡的項羽、劉邦獲悉項梁死訊,大驚失色,放棄攻城,匆匆東撤。章邯殺項梁後,士氣高漲,楚政權危在旦夕。項羽、劉邦等緊急把都城從盱眙遷往彭城,嚴加守備。
倘若章邯乘勝而進,項羽、劉邦等能否守得住彭城,確實令人懷疑。豈料在這個時候,章邯與項梁一樣,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章邯認為項梁是楚政權的頂樑柱,如今項梁既死,大柱倒了,楚政權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消滅北方的趙政權,以免反秦勢力死灰復燃。
章邯放棄攻打楚政權,率王離、蘇角等將領,引兵北渡黃河,直撲趙國。
4、由盛而衰的鉅鹿之戰
自從章邯率兵鎮壓反秦起義軍以來,戰功赫赫。陳勝、吳廣被消滅了;項梁被擊破;齊王田儋戰死;魏王魏咎自殺。楚、齊、魏均遭重創,燕、韓較弱,不足為患。趙國雖有李良之變,趙王武臣被殺,但是張耳、陳餘兩人力挽狂瀾,立趙歇為王,實力仍不容小覷。在章邯看來,只要再擊破趙國,天下變局可定矣。
此時章邯手上的兵力已超過四十萬,大軍直趨趙境,如泰山壓頂。強弱立判,趙國丞相張耳、大將陳餘率軍迎戰,大敗而逃。首都邯鄲是保不住了,張耳與陳餘遂擁趙王趙歇,退入鉅鹿城。章邯入邯鄲城後,把城內百姓盡數遷往河內,拆毀城廓,以絕後患。
鉅鹿之戰,將決定趙國的命運。
為了守住鉅鹿,趙國的防禦還是比較積極的。趙將張耳守城,陳餘則率數萬人駐紮於城北,稱為河北軍,以作為機動部隊。鉅鹿城的防禦工事非常堅固,易守難攻,加上內外呼應式的積極防禦體系,章邯兵力雖強,要攻破鉅鹿也非易事。章邯令王離等部將包圍鉅鹿城,自己主力部隊駐紮城南。在章邯看來,只要圍困幾個月,鉅鹿糧盡援絕,不攻自破。
對於秦軍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糧食運輸。只要不缺糧,鉅鹿指日可下。為了確保糧道暢通,章邯修築一條甬道,憑藉高速車道,可確保糧食源源不斷運抵前線。一切看上去都無懈可擊,只是章邯錯了一件事,他低估楚國的力量了。
在鉅鹿城外,章邯遇到一個更勇猛更不怕死的對手:項羽。
項羽率援軍抵達鉅鹿城外,先攻擊章邯軍的弱點所在:交通運輸線。爭奪甬道之戰,便成為秦、楚大戰的序幕。據《史記》的說法,“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在楚軍的猛攻下,圍困鉅鹿城的王離部開始斷糧。
項羽派英布、蒲將軍率前鋒部隊兩萬人率先渡河。章邯聞訊,急派軍前來阻擊,英布與蒲將軍奮力擊敗秦軍,為後續部隊渡河打下基礎。此時,趙國大將陳餘又派人前來請求項羽火速進軍,項羽乃命令全體楚軍悉數渡河。這一戰,非但關係到趙國的生死,也是秦楚興亡的關鍵。秦軍最精銳的部隊與楚國最精銳的部隊都聚集於此,勢必是一場昏天暗地的大血戰。
狹路相逢勇者勝。
沒有必死的決心,哪來超凡的勇氣?
項羽下令,破釜沉舟,燒燬帳篷,所有將士,只隨身攜帶三天干糧。前面是四十萬的虎狼敵人,後面是滔滔河水,過了河,沒有退路,往後退,只有死路一條,要生路,就得把前面的敵人殺光,殺出一條活路。
“置之死地而後生”,人的潛能被無限地激發出來。項羽猛攻圍困鉅鹿城的王離部,楚軍以一當十,勇不可擋。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無人可擋。楚軍與秦軍交鋒九次,大破秦師,殺秦將蘇角,俘秦將王離,另一位秦軍將領涉間自焚而死。
章邯雖是百戰名將,遇到項羽這樣的對手,也只得仰天長嘆,敗逃而去。
5、投降項羽
鉅鹿一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大會戰,是改變歷史程序的大會戰。在此之前,章邯是義軍最兇惡的敵人,也是最可怕的對手,多少英雄豪傑都敗在他手下。此役是他由盛而衰的轉折,也是秦軍由盛而衰的轉折。.
章邯敗退至鉅鹿以南的棘原,項羽進軍漳南,雙方都精疲力竭,誰也沒先動手,成對峙之局。遠在咸陽的秦二世大為不滿,派使者前往責備章邯。章邯惶恐不安,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以求朝廷諒解。豈料司馬欣回了咸陽後,在宮外呆了三天,趙高理都不理他。
司馬欣慌了,擔心趙高加害,便逃回棘原,對章邯說:“趙高獨攬朝政,手下人無可作為。現在就是打了勝仗,趙高也會嫉妒我們的功勞;若是打敗仗,難免一死。將軍您還是要想想出路。”
這一番話,章邯也沒主意了。就在此時,趙國大將陳餘寫來了一封勸降書。在這封勸降書中,陳餘羅列白起、蒙恬等名將的例子,說明功高獲誅的道理。陳餘指出,“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如今秦朝滅亡已指日可待,“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
陳餘所說的都是實情,章邯也不免心動,便派人秘密與項羽談判。
但是,項羽不接受談判,因為章邯是殺害項梁的元兇。他派蒲將軍率軍進攻,大破秦師。蒲將軍得手後,項羽親自追擊,在汙水再度大破章邯。走投無路的章邯再度向項羽提出談判的請求,此時項羽的軍隊糧食不足,他與將領們商量後,決定接受談判。於是,章邯與項羽在洹水南殷虛立盟,秦軍放下武器投降。
章邯投降,意味著大秦長城之崩塌,不久後,秦就滅亡了。
-
11 # 我意縱橫1
章邯是秦末的大將!而且他原本是秦朝的少府,少府是秦朝的九卿之一,主管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是皇帝的私府。也就是說他的本職工作不是將軍!跨專業了!
其次,章邯率領的是驪山刑徒和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出戰!確實是秦末排的上號的名將!
章邯出師一路所向披靡,打敗了起義軍周文,攻滅了田臧部,逼陳勝逃竄!後又打敗魏咎、田儋、項梁。額。。項梁戰死了。。這就註定了章邯的悲劇!
項羽破釜沉舟,鉅鹿之戰大敗王離,項羽摧枯拉朽誅蘇角,活捉王離!有個成語叫作壁上觀,就是出於這場戰爭,其中作壁上觀的有反秦的諸侯,還有章邯!
鉅鹿之戰後,兩軍對峙,戰事懸而未決,秦二世派人斥責章邯!章邯因此派司馬欣進咸陽,想不到趙高拒絕見面,並派人暗殺司馬欣,章邯惶惶不安!
司馬欣對章邯說,這次戰爭無論結果怎麼樣,趙高都不會放過將軍!
章邯好友陳餘也寫信勸告章邯,反正就是告訴章邯跟著秦朝混不會有出路的!終於章邯密會項羽,投降!很奇怪殺死項梁後章邯怎麼會選擇投降項羽。。
所謂自毀長城就是秦二世!
章邯投降項羽,項羽居然把跟隨章邯的二十萬降卒坑殺。。。
如果沒有項羽章邯能不能拯救秦朝?
首先章邯沒有敗給項羽!
其次不管章邯如何通神,有秦二世和趙高在都沒有好結果!
最後,秦末英雄輩出,沒有項羽還有張良,韓信,英布,彭越。。最後章邯也是敗在韓信之下自殺!這個被愧疚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男人死了。。
章邯的後人以此為辱,改姓章仇。。隋朝著名的神棍章仇太翼,大唐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都是章邯後人。章仇兼瓊是個很難定義的一個人,執政頗有建樹,並資助修建了樂山大佛。。新舊唐書卻均為予以立傳!就因章仇兼瓊向唐玄宗推薦了楊國忠!章仇兼瓊之後少見章仇這個姓,難道是推薦了楊國忠間接導致了安史之亂後章仇又改姓了?
-
12 # 五味社
並非章邯有多出色,而是秦朝末年,將才凋敝。
秦國軍事家族屬蒙氏和王氏,但蒙氏兄弟被秦二世所殺,王離則為秦朝戍邊抵禦匈奴。因此當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之初,秦朝並無可用之才,以至於周文攻破函谷關,秦朝可謂是火燒眉毛,章邯才登場。
章邯原為少府,職能是為秦二世管理私財和生活的職能機構,類似清朝的內務府。可見,章邯並非武將出身。
但章邯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如擊垮周文,打敗項梁,大破趙軍,為秦王朝延續數年。
最終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
倘若章邯沒有被項羽擊敗,未必能挽救秦朝,因為還有另一個比項羽更厲害的對手劉邦。
-
13 # 漢史趣聞
秦末隨著陳勝吳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英豪紛紛揭竿而起,加入到了反秦的大起義中去。
在這一群起義的人之中,不乏名人豪傑,你像項梁、項羽、劉邦、張良......。等人都是在這時候準備參與到起義中去的。
當然這時候陳勝的隊伍是最為強大的了,其中陳勝的大軍中,有一個叫周文的將領,要數他的戰績最為可圈可點了。
那時候可以說,只要是他的身影所到之處,皆都是無不歸降。
最終周文帶著數百萬大軍打的了戲水這個地方,要知道戲水已經距離秦朝的都城咸陽很近了,若是周文在打下去,咸陽就要不保了。
就是在這個生死存亡之際,章邯站出來,扭轉局勢了。
那時候章邯手下沒有兵可用。
大秦的軍隊五十萬被派到嶺南去開疆拓土了,還有三十萬當初秦始皇給蒙恬的大軍在北邊抵禦匈奴,然後蒙恬死後,這三十萬人馬,就交給了王離。
因為情況緊急,遠水救不了近火,章邯只能把修秦始皇陵的囚徒放出來,大概有十幾萬人。
章邯就是帶著這些人馬,開始碾壓起義軍的。
周文的軍隊磨刀霍霍,準備向咸陽殺去,但是,他終究沒有渡過戲水,因為章邯來了。
章邯帶著十萬囚徒,把有百萬之眾的周文給趕出了關中,周文兵敗,再敗,覺得很丟人就自殺了。
這時候章邯就開始殺向中原了,在遇到項梁的軍隊之前,章邯一個敗仗都沒打過,期間英布還帶著兩萬人馬挑戰過章邯,但是,最終失敗了。
因為起義軍失敗的訊息,一波又一波的傳來,這時候起義軍陷入了低迷時期。
就是在這個期間,項梁帶著項家軍殺出來了,期間還殺死了陳勝的幫手吳廣,還有李斯的兒子李由。
項梁也是打勝仗的人,他覺得自己是唯一一個可以對付章邯的人,在項梁和章邯打了一仗後,章邯失敗了。
項梁很興奮,他就開始驕傲了,結果章邯的一場夜襲把項梁軍隊給打垮了,項梁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項梁一死,起義軍中群龍無首了。
這時候後起之秀劉邦和項羽也趕緊帶著士兵躲到了偏遠地區,等待時機。
在這期間章邯收復了全國大部分土地,就是在收復河北的時候,在鉅鹿這裡出了意外。
當時主攻鉅鹿城的是秦軍主力王離,章邯因為無事可做就擔當了給王離運糧的職責。
結果項羽帶著幾萬人馬殺到了鉅鹿城,這就是歷史上的鉅鹿之戰,兩軍經過激烈的戰鬥,秦軍大敗,項羽帶領的楚軍全勝。
項羽的勝利驚呆了章邯,章邯和項羽又開始拉開了戰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高開始獨攬大權了。
章邯考慮到自己前途未卜,就主動的和項羽談判,最後投降了項羽。
說實話,沒有項羽的話,章邯應該是可以挽救秦王朝的,但是,事實上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項羽,所以,秦朝就亡了。
-
14 # AA時光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章邯是秦始皇時的一位名將,秦二世時的少府,身為秦朝九卿之一。
章邯能在歷史中現身,得益於他在天下義軍突起,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幾十萬大軍兵臨咸陽城下之時,挺身而出,率七十萬修建驪山陵墓囚徒,消滅了已是箭弩之末的周文部起義軍,而後又趁項梁起義軍驕傲、鬆懈之時,滅掉另外一隻義軍首領——項梁。此時章邯的壯舉宛如給臨死的大秦朝政權又打了一支強心劑,因此,章邯又得到秦朝最後大將的稱號。
然而,章邯即使是穿越過世的華佗,也救不了病入膏肓的大秦朝。雖然說是項羽將章邯打敗的,其實這與有沒有項羽根本沒有關係。
秦朝的滅亡是必然的,簡單說它有下面一些原因。
一、秦始皇是秦朝速亡的根源。
實事求是地說,秦始皇開創了天下一統,始創出一套被一千多年封建王朝廣泛效仿郡縣國體制度,他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內,為中華民族留下一筆豐厚物質文化遺產(秦直道、長城等等),可以說他是了不起的皇帝。
但秦始皇也為他來之不易的江山犯下了好多錯誤。
沒有實現打天下到坐天下思想的轉變。秦統一天下後,六國舊氏族及六國百姓的分封思想還深深印記在骨子裡,尤其是流落在民間的六國氏族的殘餘對秦打破其原有利益懷有深仇大恨,這些人是反對秦一統力量的中堅。
按常理說,秦始皇面對風潮洶湧的天下,他首先應該做的是穩定天下,安撫百姓,瓦解少數氏族復辟勢力。然而,始皇帝的心比天都大,他在天下百廢待興,亟待恢復民生,尤其是局勢並不安穩的情況下,大搞天下工程:修長城、修天下路網、修靈渠、修驪山陵墓、修阿房宮,又出兵百越。一時間秦始皇強徵天下五六百萬成年男子服兵役,當民夫,田野中耕夫只剩老人和女人。
雖然種田的男人被朝廷徵用,但絲毫不影響秦朝高出前朝二十倍稅賦。始皇帝為了保證他的命令能夠實行,他的法家思想更是發揮到了極致,人們說秦暴政也源於此。
在始皇帝的英明領導下,整個天下就像鋪滿了風乾透骨的稻草,哪怕一點火星都會燃遍天下,燒壞整個社會。
二、李斯的法家思想是有利推手(簡略)。
三、趙高、秦二世只不過是給秦朝這條將要沉沒的大船添最後一根稻草的人。
回覆列表
一戰敗周文,再戰平陳勝,剿滅項梁,威震天下,以弱旅之師,囚徒之軍,無人能擋,如外無項羽,內無趙高,必能勝,可以說,章邯不死,秦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