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會陪孩子寫作業嗎?如何陪伴的?陪伴到幾歲?效果如何?
2
回覆列表
  • 1 # 吾家有三千金

    大多家長執著於寫作業這件事情不能自拔,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焦頭爛額,還害得孩子誠惶誠恐,不時地察言觀色,甚至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績。

    對於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怎麼能像吃飯睡覺一樣,把寫作業當成放學後的理所當然,因為督促作業,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的例子。

    當孩子們有苦難言,不得不用拖延、磨蹭,甚至極端情緒化的哭鬧,來表達牴觸和反感時,成人就可以以“我是為你好、聽我的沒錯”為理由,視而不見甚至直接鎮壓。

    我們都犯了一個邏輯性錯誤,寫作業這件事,只是因被過分關注,而變得舉足輕重;而不是因為的確重要,而需要被重點關注。如果把學習求知當成一項精細複雜的專案,那麼寫作業,充其量是其中的一個小環節。作業本身並沒有錯,卻因為被賦予過多意義過多功能,而讓大人們對此的反應一錯再錯。

    實際上作業並沒有重要到需要我們犧牲愉悅的親子關係,鬧到家裡雞飛狗跳去重視。正確的看待作業,寫作業只是學習中的一個環節,並不能真的說明和決定什麼。

    尤其對於低齡孩子,更應該操心的是如何保護學習興趣,留出豐富的課餘時間,嘗試讓孩子成為作業的主人,自己完成預估每件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自由安排處理的順序,及處理方式,家長們適當放手從“監工”到陪伴,不要把陪孩子寫作業變成“幫倒忙”,分散他的注意力,增加他的負擔!

  • 2 # 壯仔媽寶

    當然是陪伴,不要做個監工,這樣自己也很累。

    1.在孩子最初做作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摸一樣的作業,讓他知道你們是一樣的,讓他對作業不煩感。

    2.等孩子形成習慣後,你可以在一旁做你自己的事,孩子做自己的作業,這樣孩子知道你也很認真的在做事。

    3.有的時候,孩子做作業,家長在一旁又是玩手機,又是看電視的,換位想一想,哪個孩子會有興趣做下去?

  • 3 # 美羊羊嘛嘛

    這個要看孩子制止力了。有的孩子沒家人照樣能把作業做好,有的即使陪伴了還磨磨蹭蹭的。非要家長不停地督促才行,這樣真心很累。

    對付磨蹭的孩子,就是找他的同學一起到家裡做作業,這樣他們往往會比賽誰做的快。做好了也可以一起去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所以這樣會很好的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 4 # 艾樂希

    我覺得陪伴可以的,但得方法得當,不然會有負面影響,我侄兒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導致從一年級開始就厭學了,寫作業不專心,一邊寫一邊扣扣這裡,摸摸那裡,經常到半夜都寫不完,考試也是從來沒有完成過試卷,必須補考時候老師看著才答完,成績只有二三十分,這都跟我弟媳婦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有關,所以以他為例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真的只是陪伴,而不是監工 二,家長也需要一起學習,可以看書什麼的,營造學習的氛圍,千萬不要一邊自己玩手機,一邊嚷著讓娃好好寫作業。 三,不要盯著娃寫作業,一發現錯誤就大吼大叫,甚至打罵,這樣娃就沒有了主動性和自信心,做題畏畏縮縮,明明會的都不敢寫了,應該讓他自己獨立完成。 四,如果有不會的,他可以主動求助,引導他找到答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這樣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五,作業完成後,不要一上來就幫他檢查讓他自己先檢查一遍,然後再一起檢查,給他分析問題錯在哪,不然孩子會有依賴性,反正有人幫他檢查,自己就會粗心大意,平時作業你是可以幫他檢查,那考試時候怎麼辦?我記得有一次回家,我弟媳婦讓我看著他寫,我沒有聽她的,我讓他自己寫,寫好了叫我,然後讓他自己檢查,他問怎麼檢查,我說你把題目和答案都要仔細再看一遍做一遍,一會會跟說檢查好了,我再跟他一起檢查時,開頭就錯了幾題,而且有的題目都抄錯了,我也真是無語了,這娃真的是沒得救了,太不認真了 六,當娃獨立完成作業並且很不錯時,應當適時給予肯定,而不是隻有批評打擊,這樣娃才能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然真得就像一個機器一樣,任家長指揮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教育孩子真的是門很深的學問,我沒有研究過,只是從現例項子中總結出來的,但願不要誤導了大家。

  • 5 # 素心煮字

    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的回答:要陪。

    但具體怎麼陪,這個陪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看。

    1. 在孩子幼兒階段和剛入小學的時候,孩子的學習更多的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年齡段偏小,他們可以透過父母的講解學習知識,同時,父母的陪伴可以給他們一個安全感,能夠讓孩子靜下來學習。

    當然,這個階段陪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孩子自立能力和獨自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明白“陪讀”不等於“依賴”。在陪讀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各種表現,及時改變“不良傾向”,調整教育方法。

    2.在孩子小學階段

    這個時候父母的陪的重點是輔導,要放在啟發孩子的學習思路和教孩子的學習方法上。

    適當啟發孩子自己思考,不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自己透過查資料等方式解決。慢慢地引導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的“輔導”,而不是變得越輔導,依賴性就越強。

    如果不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孩子的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到了小學高年級就會顯得笨拙,學習的“磨蹭”現象就必然會出現。這樣的“陪讀”是適得其反的。

    如何在陪中引導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讓孩子自己安排寫作業的順序

    孩子自己制定每次作業計劃,先從哪門課程做起,再做哪門,並能根絕功課的多少判斷時間大概需要耗費多久。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作業以為要父母陪讀,反應在生活中的不獨立。這個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主動參與其中,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所以,對於孩子的作業,我們要陪,但是,要有方法,有策略的陪。

  • 6 # 一念起123

    肯定是必要的,只是把握好參與度。孩子有自覺作業的好習慣,你只需提醒一下,然後配合老師的要求籤字等;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作業習慣,那就必須全程陪同,直到養成自覺作業的好習慣。

  • 7 # 天時自媒體課

    培養孩子寫作有沒有必要?這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有必要的。

    1根據小孩年齡,讀幾年級,什麼時候開始寫作,開始學寫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從小培養小孩寫作,對他只有好處,絕對沒有壞處,可能小孩比較小,自覺性不夠,或許需要大人的鼓勵,家長陪小孩學習也是應該。

    2也許你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孩子寫作業,但你要知道,社會的改變現在孩子的學習和我們以前讀書是不一樣的,前我們小學最多也就是數學,語文,體育,美術,其他的都沒有了,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和小朋友玩,現在的教育和以前的教育也是不一樣。如果小孩,不教拼音對小孩的拼音學習不聞不問,你覺得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3為了孩子讀書,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比如說我看電視,不打撲克牌,孩子讀書學習,你也讀書。每天家裡就有一種學習的氣氛,家長所做的不是犧牲在陪同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提升孩子大人都可以提高。

    4如果孩子讀初中比較大的時候就沒有必要陪他做作業了,這時他已經形成一種自覺學習,也沒有必要陪他。

  • 8 # 課外輔導李老師

    陪孩子寫作業有無必要,看你的孩子自不自覺。自覺的孩子不用陪。不自覺的孩子還是陪伴一下比較好。但是是陪伴,不是在那裡嘮嘮叨,不停催促。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好好寫作業,自己要能夠接受的了老師的懲罰。要養成自覺的習慣。讓孩子認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可以問家長,但學習不是家長的事情。

  • 9 # 發現爸爸

    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這是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需要關注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中國的父母。

    迴歸陪孩子做作業的初心,一般是有這幾種:

    1、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包括他的思維習慣,陪孩子做作業,父母更容易摸清楚孩子學習的特性、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孩子思維方式的變化等等,這無疑能讓父母更全面地對孩子有所瞭解。

    2、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難免會遇到瓶頸時期,陪孩子做作業的父母,對幫助孩子突破瓶頸期將提供更多的助力。

    但是,有好處的做法,並不等同於就應該一直做,並且過度地去做。

    1、不能長期陪孩子做作業,因為會讓孩子滋生依賴。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過分關注,會加重孩子的依賴心理,這種孩子遇事往往是習慣把原因推到自身之外的人或事上去,而不願意自己承擔責任。

    2、陪孩子做作業,父母應該少做少說多看。陪孩子一起寫作業,家長可以在一旁看書讀報,千萬不要將重點放在看孩子會不會寫、寫得對不對、認真不認真,如果發現孩子寫得不對,應該多提問,從側面幫助孩子捋清思路,而不是立刻給孩子指出來,讓孩子擦掉重寫。

    凡事都是雙刃劍,陪孩子做作業也是如此,唯有在對的地方用力,才能將事情推往健康的方向走。

  • 10 # 高振雲68

    我的觀點是該陪。吃完飯了,碗筷收拾好了,孩子在一旁做作業,家長就應該在一旁陪著,小點的孩子,怕他寫錯字,寫錯筆順等,不妨就多盯著點,以免以後成了習慣了就不好改了。大點的孩子,比如四五年級的孩子,大可放一下手,孩子在做作業,你在一旁待著,拿一本書靜靜地看就行了,不要多言多語,吹毛求疵,打亂孩子做作業的情緒,孩子真有不會的地方,你就給他講解一下,不要訓斥,以免孩子不會也不敢問你,這就毀了。再大點的孩子,上了初三初四甚至高中的,就不用陪了,給孩子留下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孩子們長大了,會管理好自己的,只要從小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行了,相信孩子。此時也不要過分放縱自己,儘量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多看看書,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上進的好榜樣。這是我的一點愚見,見笑。

  • 11 # 馮塵

    中國父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

    但,一、要講究方法。二,要注重時效。

    為什麼應該陪孩子寫作業?

    講一個,我的同事親身經歷的故事。

    他們夫妻倆,信奉放養孩子。

    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只要孩子自己完成作業就行了,他們也不過問,只是在生活上比較照顧,他們不想給孩子增加什麼額外的壓力,讓孩子減負。

    開始的時候真不錯,孩子輕鬆自在,放了學,就自己寫作業,寫多寫少,寫得怎麼樣,也沒人管制。讓那些一回家,就有大人督促寫作業的孩子著實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直到孩子上六年級的時候,面臨小升初,一開家長會,當別的家長拿出,一大堆孩子的競賽證書,比賽證書,獲獎證書以及興趣考級證書的時候,這夫妻倆傻了。

    此刻再看看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想要擇校,要麼有藝術等特長,要麼有特別過硬的科目,參加過競賽,比如奧數、英語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等等,否則,只能上普通的學校,根本沒有擇校資格。

    這夫妻倆開始著急了,不知道從何開始抓起,興趣特長吧,已經來不及了,抓孩子成績吧,從學習習慣,良好的思維方式,自我約束能力,到學習上的條理性,時間管理,學習的興趣,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時他們才後悔莫及,沒有從一開始,就抓孩子的學習。

    這孩子就上了一個普通的初中,學習成績也一般,後來,上了一個職業高中。

    陪伴成長,不是光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還要引領他們成長,讓他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那麼學習是必然要經歷的一道關卡,學習能力,是透過這道關的決勝因素。

    這個能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錯過這個好時機,將來家長再怎麼努力,也總感覺力不從心,使不上勁了。

    別總羨慕鄰家的孩子,別家孩子光鮮的外表下,父母使了多少內功,旁人是看不出來的。

    陪孩子寫作業,是要講究方法的

    一,家長要調整好心態,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注重分數,而要注重,習慣的養成、興趣的培養和良好的時間觀念。

    過來人都知道,一二年級的分數是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的。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的興趣。

    而這, 非一日之功。

    我有一個朋友就做得特別好。

    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前一年,他們家就開過家庭會議,吃完晚飯,頂多看一會電視新聞,然後就把電視機關掉。

    媽媽陪孩子讀故事,爸爸在一旁看書,或者看報紙,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事先定好時間,時間一到,就關燈睡覺,讓這種愛學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上學後自然過渡,到點學習到點休息,已經養成了習慣。

    二,家長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示弱,不要逞強,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孩子有不會做的題目的時候,家長不要拿過來就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要激發他內在的努力和潛能,以及學習的責任感。

    我有個閨蜜,特別聰明。

    她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問她題目,她都喜歡裝傻,這幾題,媽媽也不會哎,寶寶再想一想,寶寶那麼聰明能幹,肯定能想出來的。

    高帽子一戴,兒子覺得,問媽媽也佔不了什麼便宜,於是,問她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靠自己解決問題了。

    三,陪孩子學習,家長是配角,主要還是要引導孩子,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這才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天生的學霸畢竟不多,我們家長要起到一個,激發和推動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注重分數,太短視了,讓孩子學會思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有不會的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領著孩子把題目多讀幾遍,在關鍵詞上,或重音或重複,引導孩子,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題辦法?如果有,從什麼地方開始思維切入,在思維過程上做文章,不要直接引入答案。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形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這才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陪孩子寫作業是有時效性的

    從學前班開始,一二年級是重點,三年級以後就可以慢慢放手了。但,並不是意味著就可以不管了。

    低年級,習慣形成以後,孩子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就沒有必要再做保姆式的陪伴了。

    家長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經常交流學習的心得,在學校的體驗和感受,慢慢地潛移默化地引導和關注,經常分析問題,並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

    陪伴孩子學習,是父母與孩子生命中美好的一段旅程。

    而這種陪伴,是為了將來孩子能獨立為目的的。慢慢地、漸漸地放手,才是它的節奏。既不要大包大攬,也不要忽略不理。

    畢竟,這段美好的時光,過去了就不會再來,如同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作者簡介

    夢醒北岸:熱愛讀書、觀影、看劇,渴望從中體驗最真實的人生,並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不為其他,只是因為,這個世界我來過。

  • 12 # 牛小歪

    陪孩子做作業的家長屬於負責的愚笨者。我們從不陪孩子做作業,現在他已經從世界名校雙博士畢業多年。關心孩子學業,不帶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奉陪的,把自己的事情認真負責滴做好,難道不是一種重於言教的身教?平時多與孩子聊天溝通,家裡的事情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平等參與,比如幫我們種點自留地。

  • 13 # 諾媽家有男寶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中國的父母跟著孩子一起讀書成為普遍現狀。

    小侄子兩年級,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動畫片,或者就捧著ipad打遊戲。奶奶的提醒催促無濟於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他的屁股坐在沙發上不用挪動一下。孩子的作業幾乎都是等爸爸媽媽下班了才開始動筆,並且還必須有一個人坐在他身邊盯著他做。只要你有事一走開,回頭再看,他保準就在那玩筆頭,玩橡皮了。

    為此,堂哥很頭疼,時常氣得不打一處來。像這樣的狀況,估計在很多家庭上演。

    那麼,父母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呢?

    我覺得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路徑依賴”。孩子寫作業要人陪,這種習慣就像是走路,如果選擇了一條道路,他就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做事情是這樣,學習也是這樣。因為有一開始父母陪他做作業的行為,逐漸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給孩子一種錯覺,讓他骨子裡面以為做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所以父母不陪,他就不做!

    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發人省醒的話:“教育其實就是培養習慣。”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習慣,決定了他有什麼樣的人生。

    既然知道了問題的根源,那麼父母就可以開始對做出行為調整,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路徑選擇。

  • 14 # 書香潤童年

    在我周圍,好像沒有不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幾乎是每個都有家長陪著寫作業。我的還沒有上學,我不知道以後我陪她寫作業會是怎麼樣的。

    拿我小侄女來說,我表姐從上一年級就開始陪著寫作業,不陪著不行啊,她要麼不寫,要麼亂寫糊弄家長,等表姐去檢查作業,每次都得發飆,姐夫之前還說表姐太兇了,對孩子像後媽一樣。表姐乾脆放棄,讓姐夫自己陪孩子寫作業,結果,陪了才一天,晚上姐夫跟表姐說,要不你把她打一頓吧?你是女的,下手輕一些,我一男的力氣大,怕打出問題來了……

    我們聽說之後都是哭笑不得,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體會過,根本不知道陪娃寫作業的艱難。

    但是不陪孩子寫作業肯定是不行的,學校老師抓的很嚴,很負責,還經常跟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放學回家之後,也需要寫作業來鞏固自己上課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跟孩子溝通交流一下學習情況。

  • 15 # 威巖媽咪家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 我要先說一下我的情況,我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現在對他們兩個的學習我基本不管,回想以前,在老大從幼兒園到小學,我每天都是盯著他做,可謂是煞費苦心,而且孩子也沒少捱了揍,等他上的年級越來越高,緊接著老二又上了學 ,再就是自己的文化程度有限 ,到了高年級很多題也解答不了,所以現在只檢查老二的作業,具體是這樣的

    每天讓孩子養成回家寫作業的習慣,等孩子寫完了再檢查。

    我就是這樣,孩子放學回家就讓她寫作業,中間有不會的可以拿來問,寫完了作業拿來我檢查。有錯的自己拿去改,真不會的再給講解。

    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判斷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陪。

    這個要怎麼判斷呢?首先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很差,這時家長一定要多費心,多幫助孩子,讓孩子進入到學習當中,最起碼要跟上學習的課程步伐,這樣孩子才願意自己學,如果孩子學不會,孩子自己就會放棄,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而對於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就不用那麼累,在孩子碰見疑難問題的時候解答即可。

    所以這個陪不陪孩子學習的問題,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孩子需要的時候一定要陪,如果孩子自己能完成那是最好不過了 。這並沒有絕對的要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 16 # 24幀半

    到底中國的父母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

    首先小夥伴們要弄清楚這裡只是“陪”寫,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家長要以孩子為中心千萬不能角色顛倒。

    弄清楚角色之後我們再看這個問題,其實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剛入學小學低學段的孩子,我覺得還是應該陪寫作業。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認字少,有些題根本讀不懂,需要家長讀題,幫助孩子理解題意,陪伴必不可少。

    同時陪伴孩子寫作業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培養他們按時快速完成作業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因此,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養成習慣後就可以事半功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現在的小學班容量比較大,像我們這些四線城市,一個班以前有過八十多個學生的情況,現在逐步控制也是一個班五十個學生,老師根本沒精力照顧每一個孩子。家長就得自己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

    小學高段的孩子,陪寫作業就得換一種方式了。這個時候的孩子理解題意已經基本沒有問題,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低段養成了陪伴的習慣,這時候要慢慢放開,我們只要讓孩子知道你陪著他就可以了。孩子的作業儘量不要參與分析談論,讓孩子在你的陪伴下獨立去完成。

    這時候的家長最忌諱孩子寫作業你玩手機,你可以在孩子身邊看一本書,孩子有什麼問題你可以隨時幫助他。

    詹姆斯·A·鮑德溫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們從來不會好好聽從長輩的教導,但他們永遠都在模仿長輩。

    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個時候的家長也不要時刻干擾孩子,有的人一會嫌孩子坐姿不對,一會嫌握筆姿勢不對,打斷孩子思考的過程就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與焦慮,即使看見有做錯的題,也要在孩子全部完成之後再去要求改正。

    記得我家孩子上四五年級時候就不喜歡我在跟前嘮叨。常常就是我在旁邊看書,他寫作業,做完之後我給他檢查,然後改正。

    初中生做作業就應該逐步放開了,不必要隨時陪在身邊,但是作為家長你應該避免自己看電視或者打遊戲讓孩子寫作業,叛逆期的少年給他們一定的自由還得讓他們收的住心,這個時候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了,自主意識提高,家長更應該引起重視。

    期間督促是很關鍵的一步,跟孩子溝通要講求方式方法,檢查作業要到位,不僅僅看量還要看質。作業優質、高效是家長隱形陪伴最後要達到的目的。

    平穩度過初中三年,習慣基本養成了,上高中的孩子基本就有了一定的自控力,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這時候家長也就可以放手了。

  • 17 # 徽鄉小居

    寫作業是非常獨立的事情,記得我們那時都是自己寫作業或者和同學在一起寫作業。這樣比較好,自己獨立寫才能深入思考,有同學在一起有競爭意識,效率高許多,作業完成得更快。那麼家長陪孩子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幫助嗎,會不會影響孩子正常寫作業。還是根據具體情況權衡利弊來決定吧!

    一、陪孩子寫作業帶來不利影響

    1.寫作業狀態不好,質量不高。表面上看起來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就能專心完成。其實不然,大多數孩子不喜歡家長陪著寫作業,自然狀態不好,很難專注。比如寫作文,解難題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有人陪著自然會產生干擾,打斷思緒。質量高的作業都是獨立完成的,就像藝術創作一樣。文科作業好答案需要靈感,理科作業好方法需要靈感,而這些都需要獨立完成。

    2.陪久了會產生依耐性。如果孩子寫作業還需要陪,那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時間長了必然產生依賴性,不陪都不會寫。寫不好,寫錯了還會怪家長怎麼不陪我呢,以前都是陪著才寫好的。

    3.大多數家長並不能很好的陪孩子寫作業。家長是家長,孩子是孩子,這樣的身份很難讓孩子專心寫作業,會有壓力。家長怎麼陪,自己刷著手機,這樣能陪嗎?要陪孩子寫作業,想必孩子寫作業出問題了,便會有逆反心理。就算要陪也要得到孩子的允許,而不是強加。

    二、陪孩子寫作業也有必要的地方

    1.陪孩子寫作業一般發生在低年級學生。有的學生不想寫作業,而且特別慢。那就需要好好陪了,全程陪同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然後給予針對性安排和建議。提高孩子主動寫作業的意識,以及怎麼寫作業。

    2.有的時候孩子遇到麻煩不順需要陪。學習的道路艱難漫長,都會遇到各種挫折,需要陪伴才能含淚前進。記得我高三天天苦學,就算是過年也是吃完飯就刷題,吃盡苦頭也是暗無天日看不到提升的。記得老師說了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穫,不努力一定沒收穫,於是埋頭苦學。

    總的來說,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決定要不要陪。一般情況不要陪,特別需要就得陪。

  • 18 # 佩玉的爸爸

    確定這個問題和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案是一樣的,就是看需要不需要有的孩子的一年級時期的自制力已經很強了。

    通常我們會遇到的情況就是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兩個孩子,那麼將是截然相反的兩個特性今天下午。這一起學車的。母親給我說起了他的兩個孩子,其中他的大孩子是兒子學習的事情,從來不用管,放學的時候直接回家,第一件事摸出作業本,開始寫作業。然後第二個孩子是一個女兒,無論你怎麼陪伴也不會有作用的,並且學習成績差的一塌糊塗。

    情況已經很明顯,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幾乎都可以判斷出來,有些情況下我們的確需要陪伴孩子寫作業,而有的情況我們卻不太需要。

    所以說當我們知道了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案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確定我們自己的方案,如果您覺得自己的孩子是需要陪伴的那一種型別,那如果是不太需要陪伴的,我們就不需要陪伴。

    這並不是一種和稀泥的解決方案,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方案,是一種基於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說家長首先應當確定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型別,然後再確定對策。

  • 19 # 李愛

    該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如果有不會的題,可以問家長。這樣的話,他人也學習了,孩子也進不了,還能促進大人和孩子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前男友不刪除拉黑任何聯絡方式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