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個圈的叫什麼
-
2 # 娜筆曉新
孩子:這個鍋,我們不獨自一人背
事已如此,與其責罵一個少不更事的孩子,批評現在家庭教育的問題,責怪女主播誘騙……我們更應該放下手機幾分鐘,看看周遭環境、想想現在到底是怎麼了?
孩子,“打賞門”中一大主角。
近年來許多類似的“熊孩子”一再被報道出來:2015年山東青島7歲大的孩子,一個月內花掉母親三萬多元進行遊戲充值;2016年湖南懷化9歲孩子3小時內遊戲充值近七千元;2017年初,洛陽田女士十歲大的兒子也是因遊戲“燒掉”母親近四萬,他們都是先被網路遊戲吸引,為了得到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開始偷用父母手機進行虛擬幣充值,買各種裝備等……
是的,確實不好,於是我們便開始各種問責:
問責模式一:
孩子能夠上網打遊戲,甚至還知道父母支付密碼,花了父母那麼多錢……這些明擺著就是在父母眼皮底下乾的事,父母自己不看管孩子,直到孩子弄出爛攤子來,才前來收拾,最後處理方式多是讓某公司退錢。然而好的情況下,家長能收回部分……
問責模式二:
任何事情都不是單方面的,我們只看到“打賞門”中,孩子這方的問題,為什麼沒注意到影片另外一端的女主播。
不少網友批評:個別主播沒有什麼真本事,就靠一張網紅臉和嘴來誘惑使用者消費……
問責模式三:
現在的孩子生來就處在網路發達的時代,這是不可規避的事實。 日常與網路打交道也是必然形勢。
正如彭父所言:“透過這件事,我只想告訴各位家長以後要多多注意小孩的動態,教育小孩正確的消費觀念,特別寒暑假期間,因為網路發展太快,我衷心懇請各大直播平臺完善影片實名登記,人臉識別,不能用QQ、微信直接登入直播等遊戲平臺,以免傷害到其他未成年人,到最後難過的還是父母。”在這段話中,我們能看出除了家長外,新媒體也應該負責,雖說“媒介無責,責在使用它的人身上”,但是怎麼讓一個認知都還不健全的孩子負責呢?
因此網路平臺急需進一步完善,不僅是改善登入的問題,也需對它所呈現的內容加強監管。這方面,網路平臺運營商責無旁貸,但網路的健康、安全更需要我們共同維護。
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很多時候已經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這歸根結底還需網際網路法制監管,對如何解決、如何來建設網際網路安全採取有效措施。
而身為網路一份子,我們也應該履行公民的職責做好監督。此監督並不是單指網路監督,它包括線下。
如果現實生活中不能給孩子良好的引導,那勢必會讓孩子更多地從虛擬環境中培養自己的三觀。 此時,在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裡,他們就像脫韁的幼馬,容易迷失,在肆意歡馳中極易踏進未知的深淵!
PS:
當你正低頭看這條訊息時,請休息一下,陪伴一下你身邊的親友!
-
3 # XqP秋平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專意請好友發了一段女性直播,主播賣弄風情,似露非露,語言極盡挑逗,遊走在黃色的邊緣,對涉世未深的男孩確實難以抵擋誘惑。現在的男孩心智還沒健全,父母的呵護,爺爺奶奶的溺愛,學校的應試教育,對外面的世界缺少了解,一旦接觸到汙濁的網路主播,很快的陷入設計嚴絲合縫的泥淖。真以為女主播的花言巧語,是另一種赤裸裸的"母愛",而不惜花重金打賞。對於發育尚未成熟的男孩,苛於嚴厲,反而會滋生逆反心理,循循善誘,正確引導,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淨化。
回覆列表
從這件事情上看,其實還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嚴而導致的。就是因為家長的疏於管教,並且設定了簡單的支付密碼,從而導致這樣悲劇的產生。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觸手平臺並未就打賞者的真實身份予以核實,任由一個未成年進行超出其認知範圍的支付行為,這顯然是不符合規定的。
越來越多的打工者攜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打工的地方生活學習,然而卻因為想要多賺點錢而沒有精力管教孩子,現在的誘惑很多,孩子的心智都沒有發育成熟,很容易被欺騙。並且,剛到陌生的地方,常常內心都比較空虛,所以更加容易受到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