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贊一幾

    要說設計師為什麼幹了那麼多年,連一套拍照存檔的完工作品都沒有,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從20多年前家裝行業的誕生講起,任何事需要撥開表裡,透過經脈看本質。

    80年代末,父母輩結婚住的房子,大多是自己動手裝修的,那個時候自己貼瓷磚,拿木材料做傢俱和地板,地面自己設計好造型,用水磨石打磨成型......。應該說那個時代的裝修大環境,有點像現在美國大部分家庭的裝修,由於人工非常貴,普通家庭都是自己去時常買來材料,工具自己動手畫圖紙,自己製作,自己裝修的。然而到了90年代中後期,市場上有了“裝潢公司”這一嶄露頭角的新職業興起,於是,組織了幾個手藝活不錯的工人,變成了第一代施工隊,之後電視媒體的高速發展,裝修領域便貼上了“風格”的標籤,誰能快速給自己貼上風格標籤,誰好想就搶佔了市場的先機。這個時候,設計師這個新新詞彙隨著家裝行業的發展逐漸浮出水面,好像這是又一個標籤的代名詞,各種三教九流的人只要會畫個圖紙,會多說幾句專業術語,專業套路,就能有一席之地。

    家裝市場發展了20多年,從本質上來講是沒有根本的變革和進步,與房產一樣,家裝領域的興衰完全是跟著房產的風向標在左右。行業協會的不作為,老百姓對審美的認知還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階段,對低報價的盲目價值觀的認識。都抑制了這個行業能和大環境一樣的快速發展,推陳出新的發展規律。市場上充斥著低價競爭的腥風血雨。直到近幾年國家人民整體經濟水平上升,製造業升級,輿論媒體都以品質,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去引導公眾之後,設計師慢慢有了新的春天......

    是近幾年才發生的公眾價值觀導向的正確認識,不一味追求低價產品,甚至開始盲目追求高價的價值觀,使得過去十幾年都像銷售一樣存在的設計師頓時沒了方向,因為多年來都是靠自己一張嘴皮子去做設計,而且最主要的核心目的是簽單,只要單子簽下來,後面擦屁股的工作都是公司去做。根本不可能安心的去跟蹤一個客戶到竣工,再到軟裝的佈置,最後拍照成為自己的作品。既沒有這樣的理念,也沒有這樣的心氣和耐心做這樣的事,因為每週只休息一天的他們,每月重重的指標壓在身上的他們,是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的,永遠只是跟著市場走,直到被市場吞沒。

    但市場永遠會被那些優秀,做著差異化,創新思維的設計師或者設計公司接管,透過收取設計費,管理費來提高服務體驗和質量。重視自己所做的每一套案子,積累每一套作品,認認真真跟蹤到最後,並且在兩三年的時間裡崛起成為先驅。所以對那些還在大學裡學著室內設計專業,畢業後想成為一名設計師而不是設計師銷售的,有著這份單純理想的你們來說,算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但是記住任何成功都是不一撮而就的,在這個領域能成功的除了要有天賦(天賦決定高度),還有任何行業成功都需要的堅持與努力!

  • 2 # 鄭潔55771766

    家裝業中國的一大特色,毛胚房猶如裸體的原始人,為了保暖,體現文明,總要搞身外套裝扮自己。設計師本應為使用者量體裁衣,卻充當著理財產品的客服,忽悠你下單裝修,由設計師身份蛻變成說客和推銷員,在家裝大額消費而看不見商品的情況下,設計師為了取得客戶信任,不是把自己包裝成像算命先生一樣的高深莫測,就是把打扮成像髮廊小弟一樣的時尚,一心的把效果圖表現方式搞漂亮,甚至是圖都不會畫,用各種說辭搞得客戶雲裡霧裡非他莫屬,裝修公司老闆笑呵呵的看著又搞一單。設計師的本質工作演變成了一個推銷員,拿裝公司的提成,悄悄的拿著大額的材料回扣,因為客戶怕離他這個高人就不行了。那設計師的本質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應該滿足客戶需求,提前做好細節規劃,設計師技術不應該是銷售。比家裝更復雜的是建築設計師,從無到有的一棟大樓,不光要考慮更為複雜的功能,也要考慮美感的外觀,再交給比家裝從業人員技術還低還多數百倍的建築工人,為什麼能按圖完成?因為建築設計師,是在做設計,如何用標準的施工圖讓一幫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工都能完成,而家裝設計師拿著兩張忽悠客戶的效果圖就去開工,憑的是施工人員的估計和經驗完成,試想能做好嗎?能有提升嗎?能有作品嗎?奉勸使用者不要選擇以免費設計為藉口的公司,你會為此付出幾倍甚至無法挽回的裝修遺憾,如果你支付100元平方米的設計費,100平方就是10000元,需要他做好圖紙,做好細節,做好用材參照清單,除了人輕鬆,心情還愉快,甚至還節約金錢

  • 3 # 可樂藍

    設計了一大堆電視背景牆,這東西最坑了,報價死貴,做個層板做到牆上,換換裝飾品最實惠。設計,首先考慮功能,設計師首先考慮的問題,要與業主充分的溝通(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功能的分類有多種,越周全越好。其次再考慮到裝飾效果(有限的預算內),這個要熟悉瞭解材料工藝(這些都要設計師跟蹤的,還是要互信),最後軟裝(幾乎是業主完成的,這個就是造成設計師沒有作品的關鍵)

  • 4 # 阿朱164353344

    因為很多設計師都是公司利益的工具,和客戶實現不合理願望的奴隸。即使有好作品,因為後期配飾無法做主,也無法發表,有好作品,公司也願意包裝的設計師就像楊穎遇到黃曉明,全中國才幾個啊?再者說了,真把你包裝成名了,你保證自己不跳槽嗎?

  • 5 # 銀河教育

    這其實和當今家裝行業的混亂是有直接關係的。首先從家裝公司來說,很多家裝公司只看簽單量,不顧業主的使用者體驗和施工質量,出了問題就做公關。再說設計師,由於家裝公司是這樣的,所以設計師很多也不把設計放在心上了,只會忽悠,只要能簽單就行。甚至還有很多家裝設計師完全就是半路出家,就是從銷售直接轉成設計師的。所以你讓他們畫圖?最後就是業主,現在很多業主都喜歡免費的,不希望出設計費,這也就導致真正的有能力的設計師在家裝行業很難生存,都選擇了工裝。業主殊不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越是免費的東西,代價越大!所以說說到底是因為市場需求是這樣,就造就了現在的現狀,當某一天業主的消費觀念改變了,願意花錢請家裝設計師畫設計圖,那麼這個行業才算是真正形成了正規的體系了。

  • 6 # 豆設計

    好吧,我表示很心痛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啥做了怎麼久的家裝設計師卻拿不到自己的設計作品。

    其實,這些設計師肯定是有完工的工地和照片的,但是,如果要說作品的話就會比較尷尬了。

    作品,何為作品呢?至少是能夠出色表現出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水平的案例吧。

    但是,其實現在又很多的裝修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來走,不能很好的表達出設計師的設計思路的。所以設計師在對這樣的裝修的也是會有所保留的,畢竟人在社會,要生存的。

    總說,設計師設計的是家,可住的人卻是客戶,設計師要的考慮的問題很多,客戶喜歡怎麼樣的裝修風格,預算怎麼樣,要用什麼的材料。種種因素的影響下,設計師也很難有效的表達出自己設計理念,所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能找到能出作品的客戶,設計師或許比客戶還要開心

  • 7 # 會畫畫的設計師

    做為一個在行業內做過近十年的設計師我想要說的是這個要看自己的定位。首先如果一直在營銷型的公司你是出不了作品的,一切都是為了提高業績拿提成,快速成交才是根本,能說會道賺錢才是硬道理。如果本身定位是專業設計方向如果沒有作品肯定是不行的。其次就是所在地區的市場行情,類似於三四線不是很發達的城市,或者其下面的縣城,消費者本身的價值觀沒有培養起來,很少有為設計買單的客戶,消費者本身對於設計的認知也僅限於網上的效果圖,如此一般如何能出好的作品。

    再次就是現在家裝還是以硬裝為主,後期軟裝搭配這一塊沒有做到一起,家裝施工完後,傢俱軟裝配套還沒進場就已交房,後期客戶入住後很難再有機會去完整拍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學習書法,線下培訓班和線上教學哪個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