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勇180607335
-
2 # 老張講數學
題主你好:
其實,對於小孩的“雙重性格”也是挺常見的。
有些孩子,在嚴厲的爸爸面前從來不敢任性妄為,而在慈祥的母親面前就經常無理取鬧;有些孩子,在學校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學生,可是會到家卻變成了“混世魔王”;有些孩子,在家裡非常開朗多話,可是在外面就變得沉默寡言……
那麼,對於“雙重性格”的孩子,我們有什麼辦法拯救他們呢?
(一)教育孩子的兩代人要好好溝通,統一教育標準。 孩子都是非常單純而直接的,他們希望自己能討好身邊多有的人。對於一些看似有“雙重性格”的孩子,其實他們只是為了討好性格有所差異的兩個人所作出的表現而已。所以,如果要避免孩子形成“雙重性格”,首先家裡有機會教育孩子的成年人要好好溝通,統一教育標準。對於媽媽、爸爸、奶奶、爺爺……無論每個人的性格有多大的差異,在小孩面前,最好儘量的統一一下標準,避免孩子為了討好而人前人後一個樣。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沒有太多的是非觀念,他們的出發點全是依據家裡成年人的標準,所以只有統一教育標準,才是避免孩子形成“雙重性格”的有效方法。
(二)教育孩子要客觀,孩子做對了稱讚,做錯了批評,絕無例外。 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要就事論事,絕對不能讓孩子左右自己。對於孩子而言,他們通常會表現出欺善怕惡,在嚴厲的家長面前,他就會表現得十分乖巧,而在比較慈善的家長面前,他們就會表現得比較任性。為什麼這樣?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孩子知道有什麼人面前哭鬧會起到作用嘛!所以,如果要避免孩子在不同的人面前有“雙重性格”,那麼家長就要訂立一個價值標準,然後客觀的執行這個標準,不給任何機會孩子鑽空子。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不能讓孩子左右自己,孩子做對了就給與相應的稱讚,孩子做錯了就給與批評教育。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自然的就事做人,而並非就人做事了。
(三)孩子還是儘量由爸爸媽媽帶,避免隔代教育。 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無論出於什麼理由,孩子最好還是由爸爸媽媽帶比較適合。雖然隔代教育也並非絕對的不好,但是畢竟隔代教育只是情非得已之下的產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建議各位父母還是負起責任,自己帶小孩吧。畢竟,爸爸媽媽輩和爺爺奶奶輩(外公外婆輩)是兩代人,在教育觀念與手法上是必然會存在差異的。對於這種差異,往往就是照成孩子“雙重性格”的根源。因此,請不要用任何藉口,把自己的孩子丟給別人帶。自己的孩子,還是由自己帶吧。
孩子的“雙重性格”,其實是教育上的一種缺陷,而並非孩子本身的問題。
-
3 # 思齊老師
雙重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時刻存在兩種(或更多)的思維方式,其中,各種思維的運轉和決策不受其他思維方式的干擾和影響,完全獨立執行。
就是外向起來特別外向,內向起來就很內向,還有就是在熟人面前肆無忌憚,在生人面前中規中矩的。
其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華醫學會心理健康部的統計結果中,百分之三的人明顯感到有雙重性格,百分之十三的人感覺雙重性格對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
這樣性格的形成的,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爸爸說要往東,媽媽偏偏說往西,令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才好。但孩子也會有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會進行選擇,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意見不一致去尋找有利於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說,誰護著自己,他就傾向誰。比如說,孩子想吃零食,媽媽不同意,而爸爸說,“不要緊,就讓他吃吧”。孩子得到了一方的支援,於是他的要求更強烈,不達目的不罷休。
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時甚至會有意識地“你唱白臉我唱黑臉”,一個遷就、保護孩子,另一個則扮演嚴厲教育的角色,這對孩子是很不好的。情況嚴重的就會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在爸爸面前是一個樣,在媽媽面前又是另一個樣。
-
4 # 佐佐木一浪
父母培養孩子雙重性格個話題有點嚇人昂,在這裡咱們說一下怎樣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吧。 1、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堅持到底的決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孩子是脆弱的個體,做事情更容易中途退縮,父母切忌嘮叨個沒完,或者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傷害其自尊心。 父母應細心觀察,對於孩子面臨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於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自信心,從而使孩子樹立堅持到底的決心。 2、父母要加強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閱歷並不深,自制力很差。 這就需要加強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自控能力是孩子控制自己、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它表現為既善於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項任務,又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由於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虎頭蛇尾,所以,父母要根據以上特點;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人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透過一點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地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3、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生連任的教師,孩子每天都在細心地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模仿著、學習著,往往在你還沒有覺察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已經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那麼“上樑必須正”,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圓滿地完成,給孩子做表率。 4、對待孩子父母一定要嚴格要求 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壞的習慣、不好的言語,父母一定要嚴格要求予以矯正;好的行為和習慣,沒有嚴格要求難以形成和鞏固。 有的家長興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堅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後,當孩子不肯做時又輕率遷就,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從嚴要求,必須從始至終。 5、父母要教會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敢於負責是每個人必備的優秀品質,也是判斷孩子是否趨於成熟的重要依據。 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不愛乾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廢:針對這些情況,父母應故意把一些事情鄭重地作為一個任務交給他們,比如,家裡餵養了小動物,要求孩子給它們餵食;讓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責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透過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漸養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回覆列表
父親去幼兒園接兒子時,知道兒子又受了表揚得了小紅花。老師說:“小星星是個乖孩子了,又聰明,又聽話。”爸爸心裡樂開了花,一把抱起兒子,但他卻掙扎著要下地,並且認真地說:“乖孩子自己會走路。”但一回到家,兒子擺開了十八般玩具,熊貓、袋鼠、火車、汽車、卡車、麵包車、……兒子玩得忙,當爸爸則為執行兒子的命令而忙。“拾回來”、“搬開桌子”、“關門”“冰箱裡拿椰子汁給我喝”以及不要這樣、要那樣的命令,爸爸忙得暈頭轉向,但他心甘情願,因為種種原因兒子今天得了小紅花。兒子停下來要吃巧克力,吃葡萄、吃蛋糕、爸爸則說了一句:“去洗手”,兒子立刻叫起來:“不嘛,不嘛,我要吃!”甚至坐在地上蹬腳,正在廚房裡做飯的奶奶忙跑出來抱起他,並說:“爸爸不好,奶奶打他。”可是孫子卻甩給老太太兩巴掌,尖叫著:“不要你,你走!你走!”當飯菜擺上桌的時候,他肚子裡已裝滿數不清的“好東西”。他看也不想看飯桌上的美味佳餚,而鬧著要上街去玩。剛下班的媽媽又餓又累,眼看著老奶奶拿著飯菜哄著小孫子喂,禁不住嘆口氣:“真是個壞孩子!”“不!老師說我是個乖孩子,今天還發給我小紅花呢。”他驕傲地把花給媽媽看。媽媽說:“喲,真是得了小紅花的乖孩子。乖孩子在幼兒園是怎麼吃飯的呢?他立即端端正正地坐下來,表演他在幼兒園是怎樣一大口一大口自己吃飯的。當他把一大口飯強嚥下去時,卻“哇”地吐了出來,一家人緊張得又是拍背又是端水,他無可奈何地說:“我太飽了!”這種“雙重性格”值得家長好好想想。家長應與幼兒園密切配合,不要使孩子在幼兒園晨所學的回到家裡又“中和”了,這會養成孩子“雙重性格”在家教中這樣的例子真不少。例如:“爸爸,媽媽誰好?”當爸爸問時,孩子說“爸爸好”,而媽媽這樣問時,孩子又講“媽媽好。”爸爸媽媽都在場時,便說“都好”。這使孩子養成了見風使舵,不說實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