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阜陽張文海
-
2 # 使用者言午澤群
現在人們外出務工,上學、遷居已是常態,在一個地方生活工作久了,方言就會逐步淡化。因為你周圍的人們都是用普通話溝通,孩子上學聽到的也是普通話,環境改變人。只有迴歸故鄉時,才會聽到親切的家鄉話。
-
3 # 愛情海的波浪號
樓主這個問題問的好。
在保護地方方言上,現在真的已是緊迫眉睫了,去年抖音一首《大田後生仔》紅遍大江南北,裡面要開始唱方言是就說00後不懂方言,確實是這樣,本人就是大田人,現在在城市出生的小孩,基本都不會說方言。
方言的傳承真的非常重要,那幾千年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能斷,跟文化、民俗的一樣的都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至少要做到這幾點。
1、政府應立法加於保護,可以採集有代表性的區域做為標準的地方方言進行保護,並做統一規範做方言考級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做方言地標性收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2、方言的宣傳,政府要舉辦方言知識競賽、學習和培訓。鼓勵創作地方方言特色文學和歌唱比賽等活動。
3、城市生活中多推廣方言,比如地鐵播報,公交播報,地方電臺適當推一些方言類節目。
4、每個公民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時候也儘可能的多讓孩子學習本地方言。
5、鼓勵方言的創新,更好的適應現代生活,生產中。
-
4 # 九日文談
我的觀點:保護方言,從我做起,人人有責。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80種以上語言,約30種文字。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平話土話。
方言是語言的土壤,是中國文化根基。必須加快加強進行保護,有志之士已付諸行動。方言雖然有妨礙溝通的不足之處,但方言也帶著一方水土之獨特韻味。比如吳儂軟語,就帶著一種說不清的江南味道,如果都說成了普通話,就不是吳儂軟語了。
現在國家推進建設城鎮化,孩子們從小學習普通話,長大後都不會說自己家鄉話,不會講自己的方言。經常見到一些老年人和年輕人溝通困難,互相聽不懂,弄得不歡而散。
還有,許多人學習普通話之後,便開始對方言產生了誤會。本來回到家鄉講當地話,是對養育之恩的基本尊重,可有的人覺得說方言是丟份的事情,甚至對鄉音鄉語懷鄙夷之態,讓人揪心難過。
保護方言,汪涵在行動。用年輕人最感興趣的所有藝術形式來做方言保護,將方言保護作為奮鬥一生的事業。2002年,汪涵用方言做了一檔節目“越策越開心”,然後與新媒體做了一檔在六省聯播的節目《多彩中國話》,利用新媒體做了方言音樂類節目巜十三億分貝》。2016年,在廣東雷州市發起舉辦了中國第一個方言電影節。2015年,汪涵自出資金500萬元啟動了“響應”計劃,組建一個70多人的團隊,對湖南的方言進行蒐集研究,整理完成後要無償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不僅如此,汪涵還在《天天向上》節目中,多次向觀眾普及方言文化。
2015年,汪涵擔任“中國語言資源保護中心”顧問。2020年,汪涵獲得教育部頒發“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是對他方言保護工作的最好褒獎。
方言保護,學校在行動。高校開設四川方言選修課,這在全國尚屬首次。2019年11月中旬,四川的天府新區航空旅遊職業學院,開設了一門四川方言選修課,課堂上不僅能學到地道的四川方言,還可以透過期末考試獲得學分。
首次開設四川方言選修課程,使用的是學校自主開發的課本,共有16個課時。四川方言選修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好了解四川傳統文化。
第一堂課妙趣橫生,笑聲不斷。來自外省的一位同學說,剛來成都上學時,很多話聽不懂,比如“躲開”,四川話叫“梭邊邊”。他覺得四川方言很有意思,要好好學習,便於和同學們交流。
方言保護,企業在行動。阿里巴巴選出四川方言“聲音模特”。2019年初,阿里巴巴宣佈成立方言保護專項小組,投入1億元用於方言保護和發展。這項工作由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發起,是以人工智慧語音技術進行方言保護的行動。
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擔任阿里巴巴方言保護大使。汪涵表示:科學家把方言做成語音服務,利於方言更好的運用好以及方便我們的生活。
2019年6月13日,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舉辦的四川方言大賽,選出了“聲音模特”。來自成都的95後妹子周玥偲,最終獲勝,當場簽約,月薪10萬元。
阿里巴巴表示:後續將利用語音合成技術,推出與周玥偲聲音一致的“四川版天貓精靈”。舉辦方言大賽,更多是希望提高全社會對方言保護的重視。方言保護的第一站從四川啟動,未來將逐步覆蓋中國核心方言區。而下一站在哪裡,將透過公開投票交給使用者決定。
此亊,各地網友掀起一波方言保護熱潮,至今還津津樂道。
-
5 # 銅洗閒人
各地方言,代表著區域性文化,不能隨著城市化或者網路化的普及而荒廢,到最後不能成了“鄉音難覓”。所以,應該從兒童就培養地方方言的傳統,讓普通話和方言同時運用,方能延續這種地方文化。
一個洋洋大國,地方方言也是洋洋大觀。如果十幾億人都講一種普通話,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方言也得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範疇,才能讓我們的民族不至於丟失“鄉音”
-
6 # 阿馬有話說
阿馬本人定居在江蘇,江蘇各地的方言,多的不計其數,不用說地級市,就是某個區縣都有好幾種方言。蘇州名氣最大的吳語,南京的南京官話,南通的啟海話(和上海話差不多)、金沙話等等,這些方言都是怎麼保護的呢?
接地氣
方言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要用到方言。蘇州保護方言就有我們可以借鑑的方法,阿馬去蘇州旅遊,就發現不論是公交大巴,還是地鐵,在播報站點時,普通話後面還有一遍方言版的,在公交上又能聽聞吳儂軟語。南京則更直接,一句“阿要辣油啊!”想必大家都聽過吧。秦淮河畔有些飯店,報菜名是,都是南京官話,親切得很。
多形式
還有遊船上的唱方言小區的划槳船伕,岸上唱方言歌曲的當地小妹。這些畫面都讓人流連忘返,阿馬也從中體會到了方言的魅力。
有創新
保護方言總守著老一套肯定不行,必須要有創新,要成為新時代的新方言。前一陣抖音平臺上一曲“野狼迪斯科”火遍大江南北,東北話走向了全國。阿馬不禁有感,讓方言與嘻哈、說唱結合,在藉助抖音等平臺,肯定能擴大方言的接觸面,更好的保護方言。
讓方言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一種新時尚,才能更好的保護方言。
走人世間,寫事間人。大家請關注,阿瑪有話說。
-
7 # 東方天俊
許要經常利用不通的方言對接勾通與聊天,給下代語言教科等都能起到方言流通的效果,但是從時代的發展改造是要普及通用語也就是普通話祝步發展到英語的。
-
8 # 彭贛州
江西贛州市是客家語系,但有兩個方言孤島,贛州老城區和信豐城區說桂柳話………
原因是大明衛所制度帶來的,明朝時期贛州土匪成群,人口凋零,大明招幕廣西桂林柳州官兵永駐贛州衛,信豐所,給桂柳士兵免費配發老婆,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桂柳話得以傳承,形成客家語系中的方言孤島…………
我祖上贛州郊區客家人,在清未進贛州老城,我說方言孤島桂柳話…………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現在很多地方也在有意的去保護和傳播本地的方言。
現在有一個保護難點,就是普通話從小孩上幼兒園就開始普及,如果小孩說一口方言,也會受到其他人的異樣眼光。這不是錯誤的傳輸,但是就這個情況而言,對本地方言是比較具有毀滅性打擊的,也許兩代人後,就會發現本地話基本上很少會有人說了。
我的觀點,方言可以在家裡有意的培養一下孩子,但是需要在學習時,作業時一定要規範普通話的使用。這是不相違背的,最好是有官方的鼓勵。
我國方言儲存比較完善比較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族群理念較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