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這個問題應該讓所有的爸爸們來回答,懂得自省自檢,這也是育兒路上需要成長的一個重要步驟。當然,作為育兒路上的另外一個重要主體,媽媽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有話要說的:

    夫妻共同育兒,才是王道

    最近幾年,“偽單親媽媽”、“喪偶式育兒”等等,幾乎成為很多媽媽們孤軍奮戰的的真實寫照。都說爸爸負責賺錢養家,可問題是現在很多媽媽也要賺錢養家,家庭事業兩不耽誤,成為一個常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爸爸更應該和媽媽共同參與育兒,而不是把所有的育兒責任全部推給媽媽。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愛和母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事實上,很多小朋友童年的時候更渴望和爸爸在一起遊戲玩鬧,因為這帶來的體驗,和跟媽媽在一起玩是完全不一樣的。透過與孩子的親密互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是育兒路上最重要的一環。看一個爸爸是不是合格,就看他有沒有和孩子建立親密的父子關係。

    為孩子做好榜樣

    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親所做出的正確示範,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不但是媽媽要樹立正確的榜樣力量,爸爸也同樣如此。在實際育兒過程當中,爸爸和媽媽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榜樣的塑造也有一些各自不同的區別。爸爸塑造的有力量型榜樣,教會孩子勇敢、堅韌,所產生的效果,與媽媽引導的完全不一樣。評定一個爸爸的好壞,就看他有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形象。

  • 2 # Iam施施miss

    感謝邀請,雖然我不是爸爸,但我相信一點,合格與否,主要應該孩子評判,三歲以內,孩子主要需求是滿足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但不是說你給孩子換多少塊尿布做多少頓餐點沖泡多少次奶粉就是合格,更重要的要給予較多陪伴,孩子才會喜歡你親近你,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慢慢走出只有自我的小世界,這時候他對外界充滿了好奇與熱切的渴望,渴望與他人一起玩耍交流,這時候爸爸應該更多的肩負起陪伴引導職責,慢慢的幫助孩子一點點走向獨立,也就是說以孩子正當需求為前提下高效陪伴,幫助孩子獨立走向社會,從只知道索取到漸漸學會分享學會付出,更從容地應對周邊環境發生的事,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意識,我想這樣就應該是孩子想要的爸爸陪伴的方式,孩子需要的才是你要給予的,而不是你給的是孩子要接受

  • 3 # 啟鵝學堂

    說句老實話,不合格。

    雖然我一直在教育別人如何做好父母,要如何科學育兒。但是審視自己,我發現,自己離“好”,這個目標還有很遠。

    但我不是說做不到,而是說,我們都要盡力往更好的方面去做。因為有幾個方面,實在是太難了。

    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氣。

    這個我一直做的不好。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說話語速很快。在工作中,我是一個效率高,雷厲風行的人。

    但是對待孩子上,我常常對他苛求很多。

    陪娃做作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由於經驗和工作關係,對於育兒手段,我有很深的瞭解,有意識的控制下,也依然會不自然的提高聲調,甚至要好久才能平復自己的內心。

    幾年了,這個毛病一直都沒改掉,雖然從來不動手打孩子,但是自認還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拒絕說教,合理溝通

    我覺得人都是有好為人師的特點。

    平時工作中,看到做的不好的下屬,忍不住說兩句;看到別人做得不對,偶爾要過去秀兩下。

    對待孩子,我也會這樣。但是為什麼是說教呢?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我有時候,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總覺得他小,很幼稚,做的事情,我一眼就看到問題了。

    如果他犯錯,我為了給他立規矩,話不自然的說的很多,有時候自己沒注意都停不下來。

    但是溝通是什麼?

    是要雙方有來有回,要換位思考,要聽取孩子的意見,讓他養成好的習慣,他才能明白問題所在,並且養成溝通、換位思考的行為方式。

    而我有時候的說教,對他是不好的。好在,我也會及時的彌補,並且也在慢慢改善。現在孩子和我關係很好,有什麼話都會說。

    無法一直樹立好榜樣

    人無完人。

    我很擔心在孩子面前,稍一不留神就暴露我的惡習。

    人在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之後,會形成很多習慣,口頭禪等等,這些有好有壞的東西,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立規矩。

    我讓孩子不要看電視,但我回到家放鬆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視;我讓孩子不要說髒話,但在商場裡碰到不平事,偶爾也會爆粗口;跟妻子冷戰的時候,孩子就在旁邊。。。

    以上是我總結的,我自身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也許你跟我一樣。

    但是,做不到,常常反思,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進步,誰還不會犯錯呢?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的。

    只是,我覺得我們對待孩子,都要掌握科學的方法,這樣我至少覆盤的時候,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

  • 4 # 雙雙歐貝嘉

    我是兩寶媽,在這裡幫我家寶爸寫的,育兒路上,基本算一個合格的爸爸。

    我家是雙胞胎寶寶,作為他們的父母,同時擁有雙份的快樂和辛苦。記得剛出生的時候,兩個寶寶因為早產,肺炎住院,寶爸請了產假,每天醫院家裡兩頭跑,經常累得一靠沙發就睡著了。

    寶寶幾個月大時,寶爸學給寶寶換尿不溼,寶寶洗澡也是寶爸和我一起給寶寶洗。因為寶爸手大,一隻手掌有寶寶屁屁一樣大,一掌就能兜住寶寶。

    寶寶再大一點,加奶粉吃了,每晚都是寶爸起來兌奶換尿不溼,我餵奶。現在兩個寶寶2歲了,每次出門,寶爸抱一個,我推個推車裝一個。

    寶寶2歲,2年的時光,寶爸和我分工合作,再加工兩位老人幫忙,寶寶健康長大,一家人和和睦睦。

  • 5 # david錢

    這個“合格”的詞,讓我思索了很久,最終還是需要給自己的一個“不合格”,首先是在寶媽眼中是否合格、其次在周圍環境中是否合格、再有自己認為自己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認為你合格。在寶媽眼裡:估計絕大部分的寶爸在寶媽眼中都是不合格的,這種大機率事件筆者必將是其中之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給娃兌奶粉的比例問題、給娃買玩具的問題、沒有時間陪娃的問題、和娃的溝通方式問題、不敢陪娃打針的問題等等,還有一些問題感覺放到後面說更好一些。首先我們必須要肯定寶媽在懷娃、生娃和養娃過程中快樂、痛苦和艱辛,所以她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們要虛心接受,同時我們要強化自己育兒知識,所以筆者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學習,決定想要在育兒的方向上做更多的學習和探索。在周圍環境中:現在很大一部分帶娃並不僅僅是寶爸寶媽兩個人的事情,很多都有隔代人的參與,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是做思想的融合,同時又要把一些新的理念灌輸給隔代帶娃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對於我們的父母他們沒有太多的新的育兒知識和理念,更多的是比較傳統的理念在支撐育兒思想,他們會覺得他們也把我們培養成才了,所以他們的理論應該也沒有多大問題,還有他們更多關心的是孩子的身體問題,在娃的心理上,可能還需要我們給他們灌輸一些新的知識。所以“年輕人”的一些做法在他們的眼裡是不對的。自認為:分期來說吧,前期,在老婆懷娃、生娃到娃3歲左右的時候並沒有太重視如何去育兒,同時走向了另外的一個極端--溺愛,娃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我可能會提前想娃的需求滿足他,為了不讓娃哭,他的什麼要求都滿足,以“探索之名”打斷娃讓他關注更多東西等等。這裡現在唯一讓我覺得高興的是娃很黏我,我也很享受。但是卻給娃帶來了很多問題,耐心不夠、專注力不好、比較自我、不擅表達等等。後來系統的學習了兒童心理學後,更多的是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沒有在孩子的正確的時期做出正確的引導。現在,知錯就改,善莫大焉!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關注育兒,而是成為育兒行業的一員,這個可能是我對原來的錯誤做出最深刻的反省吧!寶貝眼裡:由於娃表達問題,目前還沒有能收集更多的資訊,首先知道的是寶貝愛爸爸,爸爸也愛寶貝。娃更多的喜歡黏著爸爸(當然也有娃的小算盤,需求比較好實現),總體看來娃的表現還是比較樂觀、快樂的。總結下就是目前是不合格的吧,我覺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態度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是否合格是娃的未來能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出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中,如果復活自來也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