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派流氓
-
2 # 文化實驗
上大學時開始看這部書,很快就被裡面的故事所吸引。對東周時期歷史的大概瞭解應該就起蒙於此書。前前後後看了好幾遍,每次都有興猶未盡之感。總的感覺風格有些類似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但更嚴肅一些。全書結構緊湊、銜接順暢,人物性格鮮明,重大歷史事件敘述清楚。尤其是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是一部不可多得、低調高雅的好書。
-
3 # 唐遼金元明清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很好看的一本書,不輸於四大名著,對王侯將相、刺客義士乃至鄉野草民的刻畫都非常到位,亂世中各色人等的智慧謀略、人情大義、家國恩怨都躍然紙上,對歷史文化典故感興趣的朋友捧讀此書必定愛不釋手。
-
4 # 滏水漁家
《東周列國志》揭示了;七雄五霸鬧春秋,混戰數百年,禮崩樂毀,民不聊生,孔子就生長在這一時代,親眼看到“春秋無義戰”的弱肉強食,孔子在戰亂中風餐路宿,周遊列國,大聲疾呼;悠悠萬事,克己復禮,唯此為大。
-
5 # 鼎鼎父
精彩絕倫,讓人瞭解中國古代最為跌宕起伏,群雄四起的時代。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直到始皇一掃六國,統一天下。令人神往。值得大力推薦的好書。
-
6 # m443
它是白話小說很有歷史意義如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關係 它的依據是列國志傳 改後叫新列國志 清時重新命名為東周列國志
-
7 # 華燈國學
我國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歷史,大抵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春秋戰國時期,經歷著古代史上重大的社會變革。各諸侯國之間戰爭、爭鬥不斷。整個社會背景風起雲湧,傑出人物層出不窮。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的史書很多,從《春秋》、《國語》、《左傳》、《戰國策》到《史記》、《資治通鑑》,記敘都非常詳盡,但是,由於都是文言文,需要較高的古漢語造詣才能閱讀。也有一些普及型的歷史小說,用的是淺顯的古白話寫作的。而其中,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最有名的,則是《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全書共23卷,一百零八回,系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所撰。不過,該書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繼承、發展的過程。
早在宋元時期,就出現了話本小說這一題材,其中只說不唱的平鋪直敘的話本稱之為平話。東周列國的故事,一直是話本的重要題材,如元代的《全相平話五種》中,就有《七國春秋平話》和《秦並六國平話》。
到了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在上述元代"列國"話本的基礎上,編寫了《列國志傳》,全名《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國志傳》,全書226節,不標回數,共計28萬字。從"蘇姐己驛堂被魅"寫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演繹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故事。這部書繼承了平話講史的傳統,保留了很多的民間傳說。
明末,馮夢龍依據史書,對《列國志傳》進行重大修正,加以改訂成108回的《新列國志》。馮夢龍是明朝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一生致力於俗文學,其代表作為著名的《三言》。《新列國志》全書108回,約76萬字。《新列國志》更符合史實,文字也更生動通俗。
清乾隆年間,秣陵人蔡元放將《新列國志》略作潤色,加上序以及大量的評語和註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刊世。這是近200年來最通行的本子。
小說演繹了春秋、戰國時期500多年的歷史,內容相當的豐富和複雜;再現了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為爭奪霸權和相互吞併而展開的一系列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小說將春秋戰國時期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融為一體,是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這部小說對於當時的重大史實,忠於史傳原著,並旁採野史別傳,詳盡鋪陳; 一般史實,則簡略敘過。作者能抓住重點剪裁史料而結構篇章,使全書如同由許多大大小小故事結成的鏈條。如齊桓公開創霸業、晉文公周遊列國、趙氏孤兒、吳越春秋等較長的故事,往往跨越數回或十數回;而同時代流傳的許多小故事,如千金買笑、掘地見母、大義滅親等,或一回一例,詳盡描寫,或一回數則,穿插其間,詳略有致。 小說中還保留了一些民間傳說和神話,如孟姜女哭倒長城,弄玉蕭史跨鳳乘龍、干將莫邪鑄劍等,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儘管由於歷史的侷限,這部小說有不少宣揚神魅迷信、封建道德的內容,在藝術上,很多地方只是平鋪直敘得描述。但是,對於希望瞭解春秋戰國這一歷史時期的讀者來說,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讀的佳作。
-
8 # 我從60走來的後知後覺
這本書對那些對歷史、文學有興趣的人還是值得一看的。東周是我國從夏商周這一封建階段向秦漢唐宋這一宗法社會轉變的過渡期,舊秩序逐漸被打破,新秩序逐漸建立。後世的許多壞事和潛規則,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有人或有國家做的,遠比孔子慨嘆的禮崩樂壞嚴重得多。再者,少數民族在這段時間開始參與進來,對後世中國的歷史程序也產生很大的影響。20世紀初前後,有的學者竟然希望中國學習美國實行聯邦制,其實我國早有東周諸侯兼併七國爭雄黎民塗炭的教訓,怎麼可以把好好的一個統一國家再分裂呢?東周這段歷史可借鑑的東西太多了。
聖人搖頭禮樂崩,春秋戰國亂哄哄。
黎民百姓遭塗炭,城頭變換無太平。
-
9 # 烏鴉嘴華子哥1
曾經讀了幾遍的書。雖是演義類書,但對春秋歷史的描述和三國志類似,是瞭解中國春秋歷史中國權謀的教科書的書,有“少不看三國,老不看列國”的話語。
回覆列表
我是年初開始讀這本書的,讀完大概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我要用這麼長時間看這本書,又為什麼我要選擇看《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而這本書又講述了什麼?帶著這三個問題,我簡單的整理一下這本書的概括。
首先,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了從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歷史演義小說。
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和清代著名文學家蔡元放編著而成,這部小說由古白話寫成,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個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的。
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縱觀東周幾百年,無外乎一個“亂”字來去概括,混亂的春秋時期,父子相殘、兄弟相爭、父奪子愛,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並不足為奇。
期間,多有謀國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軫、寧俞、趙盾等人士,也多有謀國之君如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晉悼公、楚莊王、秦穆公等。
但之後,謀國之君和謀國之臣皆越來越少,後幾近滅絕,多出將才而無相才者,也多為遊說之人,再之後,只剩家養士人的君子,當然如信陵君這些也堪為國才,但所養之士少有用者。
再之後,僅剩將領之才了。將領之後呢?就只剩貪贓枉法、賣國賣家的郭開之流,惟秦王政為治國之君,任人唯賢。造成這種現象的形成,不能不說與當時的時期和人心的不齊有關。
其次,既然這本書描述了中國歷史上近五百年的歷史故事,書中還大量的講述了“齊桓稱霸”、“城濮之戰”、“烽火戲諸侯”、“退避三舍”、“臥薪嚐膽”、“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伍參獻策”、“荊軻刺秦王”、“馮諼客孟嘗”等一系列流傳至今的故事,依然傳唱不絕。
也正是因為這些經典不衰的歷史典故,我才花費近三個月的時間才去看這本書,期間也曾因學識尚淺幾經想放下,也對其中的語句有遲疑不解,讓我猶豫不決。
但我總覺得,像能夠流傳至今的歷史演義小說,現存的已不多見,何況裡面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值得一讀,與之相比起來,耗費這些時日,自我感覺還是值得的。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所思考的一個問題,世人皆知《四大名著》的影響力,但世人很少注意《東周列國志》。
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之人,去詢問一個大學生或高層次的人群,他們也未必能夠知曉一二。
這就使我想到一個問題:中國教育體制的古板性。這種不靈活、不貼近生活、不與經典相結合,還有社會生活的膨脹,從而造成很多年輕的一代把我們中國最璀璨寶貴的精華流失殆盡,久而久之不得不是一種悲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