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詩雨花魂

    宋襄公因為讓國於兄、泓水之戰等事情,一直都是被天下人恥笑的物件,人們說他愚蠢,將自己的王位讓給兄弟,又說他不自量力,企圖以宋國一個小國的實力稱霸諸侯,甚至出兵楚國。儘管遭受了如此多的非議,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對其進行褒揚。這其中便有司馬遷。司馬遷:“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曪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同時司馬遷還認為宋襄公算得上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在歷史上所遭受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有的人對他評價很高,也有人說他虛偽、假道學。宋襄公不算聰明也不算愚蠢,就是一個守舊的人,喜歡按照規矩來做事,但就是他喜歡按規矩,所謂的“仁義”,其實將宋國推進了一個難以自拔的火坑。宋襄公,名茲甫。宋襄公是家裡的嫡子,他原本還有一個哥哥叫做目夷,但因為宋襄公是嫡出,因此王位繼承非他莫屬。但宋襄公卻不接受,堅持要將王位讓給目夷,並讓宋桓公將這個想法傳達給了目夷,目夷也不接受這個想法,認為宋襄公比他自己更“仁義”,宋襄公僵持不下就只好勉強答應了。

    宋襄公被司馬遷列為春秋五霸的原因,是因為宋襄公的仁義之舉,他不僅要將王位讓給目夷,還在對外的外交、軍事上也採取仁義的手段,這是司馬遷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伐鄭,前來幫助鄭國的楚國交戰,宋國是個小國,實力本來就不怎麼強,還主動挑戰楚國,簡直是自討苦吃。

    “泓水大戰”,宋襄公遵守“仁義”的原則,緊守“軍禮”,奉行“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則。在交戰的時候,宋襄公堅持讓楚國先排兵佈陣以後,自己才出兵迎戰,結果可想而知,楚國打敗了宋國,宋襄公就成為了楚國的俘虜。最後還是在魯國的調解下,放回了宋襄公,宋襄公的這次行為顯得很窩囊,也給天下人留下了笑柄。宋襄公的失敗,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古人之所以將他列入春秋五霸,是為了告訴後人,從春秋時代開始,貴族戰爭的時代,結束了。

    宋襄公能夠位列春秋五霸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他幫助平定了齊國的內亂。齊桓公晚年,奸臣作亂,諸公子爭位,一個好好的齊國就被王位爭奪搞得亂七八糟,在這些皇子當中,公子昭是齊桓公託付給宋襄公的,宋襄公欣然接受囑託,並在齊國內亂之後,幫助齊國公子昭號令諸侯國,將公子昭送回齊國即位。雖說這件事並沒有得到太多諸侯國的響應,卻成功地增強了宋國的國際影響力。有了國際威望加上本來還算有點實力的宋國,宋襄公企圖爭霸諸侯,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宋襄公根本就沒有遠見,試圖走齊桓公稱霸的老路線,但是卻偏偏用錯了方法要以力服人,因此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威信力急劇下降。齊桓公當年又是奔走又是組織軍隊,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反楚聯盟,而宋襄公竟然想試圖聯合楚國,藉助楚國的力量稱霸。其實,只要用心思考下,便可以得出結論,楚國是怎麼也不肯真心誠意幫你的。一個小小的宋國,實力尚且不如自己,楚國才不願意幫助一個小國成就霸業。而此時的宋襄公卻不知道聯合齊國共同對抗楚國,反而拋棄了齊國聯合楚國爭霸,這是十分錯誤的方法,這樣一來,直接導致了楚國對宋國的起兵。

    後來諸侯會合,楚國和宋國結怨。回國後,宋襄公要攻打鄭國,原因是鄭國支援楚國稱霸,目夷再次勸阻,但宋襄公不聽還大打出手。“泓水大戰”,宋襄公恪守“仁義”的信條,遵守“軍禮”,奉行“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則,被楚軍打得一敗塗地,受到了天下人的恥笑。雖然宋襄公的做法被後世人稱為愚蠢,但是在很久之前,無數的君王和將領都是像宋襄公這樣作戰懂得謙讓、禮讓,講究先來後到,追求仁義等,唯一不同的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宋襄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老一套已經不適用了。但是他良好的品德和操守,還是應該加以肯定的。

  • 2 # 今朝隨想

    宋襄公,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仁義故事就不多說了,仁義思想受那個時代限制,那時代講究先禮後兵,交戰雙方對戰車的御車者不殺,對戰俘不殺,攻打一方遇敵國君主還要行臣子之禮,交戰雙方約好戰場,雙方對陣戰車、人數要雙等,違反上述規定不但會被諸侯鄙視還會不容於諸侯。宋襄公春秋時期的仁義在某些方面也詮釋了中國古代的貴族精神。這種仁義禮樂是人性光輝的體現,但戰爭作為政治的延續,在戰爭中講仁義,講人性,有點可笑。他的仁義只對大國而不對小國講。他對齊、楚、晉講仁義,在這方面不敢有失,而對周邊的小國則從不講仁義而且任意胡為。因為他知道大國不好惹,於是每在對大國的外交上,他都打出仁義的旗號,企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制約大國。他或許知道不這樣他會輸得更慘。所以,他的仁義是很虛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有被家人催二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