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庭教育
7
回覆列表
  • 1 # 思維導圖實戰派汪志鵬

    一位家長在聊到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忍不住哭了,孩子就讀某重點小學五年級,流淚的原因是,孩子最近的成績下滑的非常厲害,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她說三年級之前,孩子一直是老師表揚的物件,從四年級開始就有些跟不上班上的學習進度。

    我問:“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跟不上進度呢?”

    家長:“孩子每天做作業都要做到很晚,休息不好,老師反應孩子白天上課沒有精神。”

    我說:“是不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很多?”

    家長:“多是挺多的,但主要原因還是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喜歡拖拉,並且非常粗心,一些很簡單的題目常常算錯、寫錯,這就又額外增加了訂正的時間,導致作業寫到很晚”

    我說:“孩子一直是這樣嗎?”

    家長:“也不是,三年級以前還好。”

    我說:“孩子在拖拉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家長:“就不斷的提醒他,在他身邊還好,稍微松一點就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罵也罵過,打也打過,還是如此,並且成績直往下掉。”

    孩子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只有瞭解孩子做作業的目的,才能夠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為什麼要在做作業呢?有的家長會說,老師佈置的,不做不行,我想很多孩子也是這樣想的吧;有的家長認為,寫作業是為了查缺補漏,鞏固當天所學;也有的家長認為做作業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目的沒有對錯,只是目的不同,所採取的方式就不同,得到的最終結果就不同。

    如果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孩子馬虎了事自成必然,甚至家長代抄代做,這樣的後果,我想不僅僅是成績受到影響。

    如果為了查漏補缺,鞏固當天所學,焦點就會聚焦在結果的對錯上面,不是說鞏固所學不重要,只是一味的強調對與錯,會讓孩子備感壓力,因為對錯已經是個結果,在知道的那一刻就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加上家長情緒渲染,會讓孩子感到無比的沮喪。

    如果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焦點就會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上,而不只是關注最終的結果,因為明白造成各種結果的背後必然會有其原因,完美的結果是由完美的過程所帶來的。

    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經過和多位家長的溝通,孩子在做作業時遇到的困難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自制力差,專注力不集中,喜歡不由自主的開小差;

    2.作業馬虎潦草,明明知道的東西確反覆做錯、寫錯;

    3.東寫一下,西寫一下,一會語文做幾題,一會兒數學做幾題,不會規劃時間,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白天掌握的知識不太牢固,不會做;

    5.畏難情緒,稍有一點難度的題目就不願意多思考,找各種理由推脫或者讓家長幫忙解決....

    作為家長,不要發現孩子做的作業有不符合自己標準的時候就上情緒,給孩子貼身“有問題”的標籤,我們更需要做的的是透過所謂的“問題”發現背後的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好,而是有些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孩子卻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大象對小象說:不要怕,水很淺,才到我的膝蓋,可是小象一下水就被淹沒過頭頂。

    孩子需要做什麼❓

    1.收心

    我的童年經歷告訴我,放學回家的路上會和小夥伴們一起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回到家,腦袋還在想路上發生的那些事情,很難立刻馬上調換到學習的頻道上來。

    回家後先不要急急忙忙寫作業,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臉、換衣服、上好洗手間...注意給孩子喘息的時間,同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多長時間,準備到什麼樣的結果。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專注力的遊戲,比如舒爾特方格、詞語接龍...

    2.學前準備

    先把今天寫作業需要用的文具擺放整齊,最好是按照使用率依次擺放,例如數學、語文書和練習本方一側,其他書籍放另一側。

    這樣寫作業前就會準備好,孩子也不會出現寫作業的時候東翻西找的現象。

    一個會整理自己物品的孩子,他的思維也會有條理性,有條理性的孩子一般學習都會不錯。將所需要的書本、文具擺放好再學習,給學習增添了儀式感。

    3.先複習

    不要一開始就急著寫,一定要先把知識,從課本里記到腦子裡,然後再去寫作業。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寫作業,最重要的是“把知識裝到腦子裡”,作業,就是檢驗是不是真的裝進去了。並且,磨刀不誤砍柴工,複習後,因為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做起作業來速度和準確率也會有所提高。

    4.有規劃

    對於當天的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規劃好做作業的時間和順序,這對於孩子們來說非常的不容易,前期需要家長的指導和輔助,但做事情之前先“規劃”的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人都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孩子也一樣,喜歡做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比如一個孩子數學好,英語弱一點,孩子就喜歡先做數學,把英語留在後面,最後就是一拖再拖。

    正確的做法是:先完成中等難度的作業,再完成高等難度的作業,最後寫簡單作業.即先寫試卷之類的需要思考的作業,然後開始背誦課文,最後再做抄寫單詞這樣簡單的作業。

    5.自查自糾

    有些問題只要看一遍就很容易發現是否出現錯誤,養成做完作業檢查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遠比知識點重要,不夠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長在這個環節上“越位”,替孩子把檢查的事情給做了,要知道,這隻會把你煉成“火眼金睛”。

    家長要注意什麼?

    1.不要做監工

    千萬不要盯著孩子做作業,隨時干預孩子,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

    "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

    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開啟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2.不要替代孩子思考

    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爬坡”難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當孩子遇見難題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先讓讓孩子自己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想放棄,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我們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3.做培養孩子習慣的教練

    好的習慣所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習慣不是一天就養成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候會是一個迴圈反覆的過程。

    習慣沒有改正一說,一個習慣只會被另一個習慣代替。

    訓練習慣是有方法的,但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的“身教”不是家長的“說教”。

    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

  • 2 # 完形教育

    很難,就像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寫作業是件難事,就如你不想幹一件討厭的工作,尤其這工作沒工資發還老受批評。

  • 3 # 期待狂少

    學校減少題海戰術,國家取消應試教育,家庭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把作業轉化一種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很重要,這樣,孩子就不會把作業當成負擔,而是一種遊戲。在玩中學很重要!

  • 4 # 思維導圖研習室

    簡單點說重點。

    不要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寫!你可以看著,但不要在他認真寫的時候告訴他這不對,寫錯了,這個字不好看,重新寫,這個不行。。。。

    這樣他的注意力很難集中!

    實在擔心,等他完成當前這部分,統一檢查。

    否則,可能會出現兩個情況。

    1.他永遠無法集中注意力自己好好寫作業,永遠在擔心你批評他或者參與其中。

    2.過重的依賴心理,覺得錯了你會幫他,他不好好思考。

    所以孩子習慣的養成,也是父母習慣的養成。一起進步才是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服怎麼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