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侃熱劇

    話說這權萬紀也是個“人物”,因為敢於直言,所以從潮州刺史提拔為正四品下的朝廷京官。而身為持書侍御史,權萬紀理當好好珍惜這得之不易的向上升遷的機會,繼續發揮自己直言善諫的一面,結果卻不然。根據《舊唐書》《貞觀政要》等史書的記載,權萬紀升職後,開始利用職務之便“告訐譖毀”——揭發別人的隱私、誣陷誹謗,甚至肆意彈劾別的大臣,惹得朝臣惶惶不安。

    最後魏徵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忍無可忍之下非常嚴肅地向唐太宗上奏說:“權萬紀、李仁發並是小人,不識大體,以譖毀為是,告訐為直……以取強直之名。”一針見血地指出權萬紀不過是個意圖騙取直言敢諫之名的小人,認為唐太宗若是出於招攬敢於進言之人的目的,也大可不必將權萬紀這樣的人留在朝中,因為這樣做只會有損自己的名聲。

    唐太宗聽了之後,欣然採納了魏徵的建議。權萬紀後來“奸狀漸露”,被貶為連州司馬,此訊息一出,朝廷其他官員的反應是“鹹相慶賀焉”,可見權萬紀平日裡的行徑是有多麼的卑劣與不得人心了。

    事實上,權萬紀不僅喜歡透過揭發別人隱私來搏取名聲這一點為人所厭惡,他唯利是圖,只重眼前利益的行為也招來了唐太宗的憎惡。

    權萬紀曾提議可以透過大量開採宣饒二州的銀礦以獲取鉅額利潤,唐太宗聽了後十分生氣地說道:“朕貴為天子,所缺的不是錢財,而是沒有利於百姓的好建議!與其多得到數百萬貫錢,不如得到一名賢才!你不曾推薦過一名賢才,就一心專言稅銀之利。你這是想讓我做漢桓帝、漢靈帝嗎?”於是當天就罷免了權萬紀的官職,讓他回家了。

    也正因為此,後世之人在點評權萬紀時評價都很低,直言權萬紀是“敗仁義者”,是個只求幸媚的小人。

    權萬紀被貶黜後又過了很久,才被唐太宗任命為吳王李恪的長史。結果就在權萬紀擔任吳王長史之後沒多久,李恪就因為打獵時踩壞了百姓的莊稼而被柳範彈劾,唐太宗知道後勃然大怒,認為權萬紀沒能盡到自己的職責罪該當死。柳範勸道:“房玄齡尚且都不能阻止陛下打獵,何況權萬紀呢?”唐太宗這才罷休,不過李恪本人繼和乳母的兒子賭博之後,再次被唐太宗削去了安州都督一職,僅剩的500戶實封也再次被削去了300戶。

    而權萬紀經歷了這樣一場驚魂後,對李恪進行了嚴厲的管教,之後的李恪雖然對大唐無甚功勞,卻也沒再犯過什麼過錯而再被唐太宗斥責,對比齊王李祐與蜀王李愔這種屢教不改的,已經是莫大的進步了。

    由於權萬紀終於表現出了“有正直節”的樣子,唐太宗也十分驚訝地發現,權萬紀竟然能管住一直不能安分守己且不斷犯錯的李恪,於是將他指派給了另一個同樣喜歡屢屢犯事的皇子齊王李祐,意圖匡正李佑。然而事實證明,唐太宗終究還是高估了權萬紀。因為做了齊王長史後,權萬紀外強中乾的“紙老虎”本性再度暴露無遺。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李祐在自己的封地“溺情群小,尤好弋獵”,又在其舅陰弘智——一個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長的挑唆下,萌生了謀逆之心。而權萬紀接任了李祐長史一職後,自然是兢兢業業,看到李祐胡來就犯言直諫,“驟諫不納”後便把李祐平日裡喜歡接觸的那幾個小人統統打發掉,結果李祐又將他們偷偷地找回來,還“狎暱逾甚”變本加厲。

    而唐太宗見李祐不能悔過,幾次寫信嚴厲地責備他。權萬紀見狀,唯恐自己會像上次李恪打獵踩壞莊稼那樣受到牽連,於是主動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證李祐一定會改過。結果李祐認為只有自己被斥責了,對權萬紀極為不滿。而權萬紀生性由褊隘,只知道一味地嚴防死守,不準李祐這個不準李祐那個,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殺了他。不過權萬紀事先得了風聲,將意圖謀殺自己的幾個人全部關進牢裡,並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最後唐太宗令人將李祐與權萬紀帶回京城,權萬紀奉詔先行,卻被李祐在半路中射死。

    權萬紀雖然死得冤枉,卻也因禍得福,被追贈為齊州都督、武都公。但這表面的風光並不能就此掩飾權萬紀的本質,正如魏徵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權萬紀看上去為人正直,實質上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

    說他是小人也許還不夠恰當,但半生庸碌、外強中乾、唯利是圖的確是權萬紀的真實寫照。因為能夠直言進諫所以被詔進朝廷當官,結果又不能真正有貢獻於朝廷,反而成天只知道誣陷誹謗別的大臣,就連房玄齡、張亮這樣的肱骨之臣都被他的讒言詆譭過。權萬紀的所作所為絕非一位正直的人會有的。而被外放做官後,權萬紀又不能妥善地處理好與上司齊王李祐的關係,反而變相地讓其惡行變本加厲。可見權萬紀所謂的“有正直節”不過是表面功夫,“以取強直之名”方是其本質。

  • 2 # 參見赫本大人

    權萬紀是唐太宗時期人。

    何許人也

    權萬紀沒有什麼背景,厲害上也沒有什麼關於他背景的記載,權萬紀最開始是潮州刺史,因為敢於直言,被唐太宗破格提拔,調到京城做御史。

    話說被調到京城後,權萬紀並沒有選擇作為一名正直的官員,而是為了謀取功名,肆意選擇揭發別人的隱私,以供自己向唐太宗打小報告,以突出自己敢於直諫的名利。

    惹怒魏徵

    權萬紀日常打聽別人的隱私,誣陷誹謗是家常便飯,弄得朝堂之上人人不安,官員都無心辦公了。

    有一次,權萬紀直接向唐太宗直接彈劾魏徵,魏徵忍無可忍,於是,向唐太宗進言道:

    房玄齡等皆大臣,所考有私,萬紀在考堂無訂正,今而彈發,非誠心為國者。

    魏徵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認清了權萬紀的本質,認為他的做法只不過是沽名釣譽,並不是真正為朝廷著想,並且,權萬紀所彈劾的人物事件大都不是真實的。魏鄭海認為,如果皇帝想要整治朝廷,完全沒必要將權萬紀這種人叫到朝廷裡面。於是唐太宗接受了魏徵的建議。果然沒過多長時間,權萬紀的醜事敗露了。

    唐太宗二話不說,將權萬紀貶為連州司馬。

    管教李恪

    權萬紀被貶黜好長時間後,吳王李恪因為太貪玩無法管教,於是唐太宗想到了權萬紀,這個“敢於直諫”的人。就這樣,權萬紀做了李恪的長史。但是好事不長,李恪有次騎馬打獵率領人踩壞了農民的莊稼,於是收到了彈劾。唐太宗一看,權萬紀幹嘛的,怎麼沒有管教好李恪。

    盛怒之下的唐太宗想殺了權萬紀。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權萬紀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如果他真是一個為國家著想的忠臣,唐太宗還用得著這樣嗎?

    但是柳范進言道:房玄齡還沒能阻擋陛下您踩踏莊稼呢,他權萬紀何德何能,又能阻礙李恪呢。所以在微臣看來,權萬紀罪不至死。於是唐太宗這才消了氣。

    權萬紀一看,差點烏紗帽不保,於是對吳王李恪大加管教,這也不讓做,呢也不讓做,就這樣過了好長時間,唐太宗一看,李恪在權萬紀的管教之下居然沒有再犯事。於是唐太宗又想讓權萬紀管教齊王李祐。

    遇見苦主

    當時的李祐在自己的封地也是難以管教,尤其是他有一個“爭氣”的舅舅。權萬紀做了齊王長史後,發現這個齊王比當時的吳王可難伺候多了。

    李祐好結交那些遊手好閒,又無惡不作的混混,經常為非作歹,於是權萬紀便把這些混混都打發了。但是李祐又把他們給找回來了,並且比之前更加無惡不作,唐太宗知道後,很生氣,把權萬紀叫到長安,大大斥責了權萬紀,權萬紀回去後,害怕會和之前吳王李恪犯事一樣自己受到牽連,就更加嚴厲的約束李祐。而李祐也見權萬紀沒有收到懲罰,更加對權萬紀懷恨在心。想殺掉權萬紀。

    權萬紀事先得到風聲,並把這件事上報給唐太宗,於是唐太宗便把二人一起叫到長安,但是半路上,李祐就指示人殺掉了權萬紀,並叛亂了。但是李祐不久就被殺了。

    蓋棺論定

    權萬紀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正直的人,但是,細細看來,他的正直並不是為了社稷著想,而是自己在“正直”的路上得到了甜頭,並且在權萬紀看來,這種“正直”可以為自己帶來官運,名聲。

    在自己的小心思被別人識破後,權萬紀並沒有很好的分析自己的能力,還是和往常一樣,以所謂的“正直”面對兩個紈絝子弟,終於在面對李祐這種“冥頑不化”的人的時候,權萬紀的能力敗露無疑,資質平平,無才幹可言的權萬紀終究死在了自己的學生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西餐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