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錚錚有聲太空
-
2 # 流水遊木
自然是第1次發射火箭,是最最有重要意義的。
如果現在問你人類殖民火星,你相信嗎?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相信的,並且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當人類的火箭還沒有能夠成功發射的時候,別說殖民火星登月,都是一種不敢想象的奢望。
從1~100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因為那只是時間的問題。
困難的是從0~1,從無到有。
人類在沒有發明火箭之前是毫無頭緒的,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如何把火箭送上太空,把衛星送到天上。
儘管有數學公式和物理理論的支援,但是在沒有成功之前一切都是虛無的。但是當第1顆火箭發射成功,當第1個衛星進入太空的時候,就證明一切都是可行的。
而這個可行性則是最大的希望,則是擁有著最重要的意義。
就如同當年中國人制造核彈一樣。中國之所以能夠堅持不懈地去製造核彈,是因為中國人知道美國已經引爆了核彈,蘇聯也引爆了核彈,核彈是可以實行的一種武器,可以製造出來的。
所以我們知道只要你去做肯定有一條路是能走通的。所以我們只要去堅定的實施這個計劃。去尋找這條路就可以了。
在第一架飛機起飛之前。人類不知道該如何飛上藍天。但是隻要有一個人成功飛起來了。其他人就知道肯定能飛起來。那麼各種各樣的飛行器也就會被製造出來。因為第一架飛機是希望。
所以當第一架火箭飛出地球。那麼距離人類遨遊宇宙也就只是時間問題。所以第一次載人進入太空,第一次登上月球。也就是必然了。
-
3 # 丹鳳眼的神秘志
這種意義不單單是技術層面的,更大的意義是對於人類數千年來對宇宙好奇探究和思索的實質化和實現。從某種角度來說,在地球上的人類也是一種井底之蛙,只不過這個井好大好大,對於人類這種物種來說,宇宙是連線內心的另一種維度世界。而硬選一個的話一定是第一次載人進入太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離開地面,飛上星空!
-
4 # 山河145466735
談三點看法:
首先,第一次發射衛星,是真正意義的運載火箭,從此,人類進入太空時代。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發射成功。它的發射不是用於軍事目的,而是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開始。
其次,第一次登月,即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實現了人類千百年來踏上月球的夢想。是人類探索外部世界的前哨站,為人類開闢地球之外的生存空間,尋找地球之外的自然資源打下了基礎。美國也取得了相對於別國的太空戰略優勢。
最後,第一次發射衛星是人類進入太空的開始,第一登月是人類探索太空具體星球的開始,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探索太空任重道遠,現在人類仍然在探索月球,對月球的認識仍很膚淺。我國昨天發射了嫦娥五號,是繞回落的最後環節,任務是在月球挖土取樣,然後返回。人類正在向火星進軍,我國已發射“天問一號”。佔有太空制高點,既是大國戰略博弈所需,更是人類征服太空,和平利用太空所向。
-
5 # 蟻議
第一次人類登月意義重大,第一次發射衛星和進入太空,也有重大意義,但比較而言還是遜色不少。
月亮一直來人類對它有美好的憧憬,古今中外文人騷客有不少的華麗篇章美麗的詩句神話傳說用來讚美月亮,人們認為月亮上住著神仙,夜深人靜時拜月許願,寄予美好暇想,如果地球人能光顧‘"神仙``住的地方,無疑吸引地球無數人的好奇心,如果在月亮上走一圈,真是三生有幸。
另外月亮是地球人每晚都能看到的,不是出現在東半球就是出現在西半球,幾乎每晚月亮都要和我們見面,陪伴著我們。月光如水,地球人無時不感到一種親切感和一種柔和而朦朧的美,月光有母性的情感和慈祥,是母親的象徵。這些情況無疑的說明,第一次登月它比第一次衛星發射,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更引起了人類關注。
-
6 # 天授大業-告成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啟了人類的宇航時代,人類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此後的載人航天,月球探測,深空探測,空間站,太空梭等重大航天活動都是從發射人造衛星發端的。從宇航史來說發射衛星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人類歷史的意義很大。
-
7 # 理性科普者
我的答案是:第一次發射衛星的意義更重大!
首先,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規律所決定的。航天技術的發展,追根朔源應該感謝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牛頓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出發,推理物體丟擲去的初速度越大,物體被丟擲去的距離越大;在初速度一定的情況下,被丟擲去的物體的高度越高,被丟擲去的距離也越遠。因為這二個因素決定物體被丟擲去的距離大小。於是,牛頓在紙上畫出了自己的推理圖,把物體放在高山上(發射炮彈),使物體丟擲去的速度越來越大,物體離山腳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假設使物體運動的速度足夠大,物體就有可能不會落到地面上了,因為地球是球形的,物體就有可能繞著地球轉動了!
這個推理在當時很難得到承認,因為使物體達到這個速度的技術還沒有發明出來。當人類能夠製造出火箭、多級火箭時,科學家就可以驗證牛頓的推理了,多級火箭可以使物體獲得很大的加速度,速度達到牛頓設想的速度是很容易的。這個償試的實驗居然成功了,這就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有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實驗資料作為參考,人類又開始償試發射宇宙飛船、太空梭,並獲得了重要的太空引數,這個引數又為載人飛船提供科學依據,於是又開始了載人航天,在載人飛船上,人類可以做各種科學實驗,包括太空行走,獲得的科學資料是人類登(探)月的第一手科學資料,各個國家都是嚴格保密的。
所以,人類登月真是一件不容易的偉大壯舉,累積了幾代人的科學資料,流淌了無數科學家的辛勤的漢水!向科學家們致敬!
沒有人造地球衛星的先河,就沒有人類探索宇宙的後來和未來,更沒有今天的探月了。誰的意義重大由讀者定了。
期盼中國早些實現人類的登月,把美國的國旗換成五星紅旗!
-
8 # 侶意
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直接將萬有引力定律用於實踐,並且推動了對各學科的發展。隨著人造衛星的發展,已經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較常使用的如通訊衛星和導航衛星,只要一中斷使用,就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至於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和登月,其意義還是要看未來的發展。對於現在的人類而言,能夠有機會登上太空都是個大問題,需要特定的條件才有可能實現,並不是很普及。如果給予人類足夠多的時間,人類未來就不會止步於太陽系,星辰大海才是我們的征程。
-
9 # 物原愛牛毛1
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個腳印
既然是個科學問題,那就從科學角度上來談,從科學意義和價值上來談。三句話三個歷史性事件,咱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具體情況。1,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於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用“衛星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實現了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也是萬有引力定律第一次在億萬民眾面前的完美展示。2,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用“東方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世界首個載人飛船,尤里.加加林成為人類首個進入太空的人。實現了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二步。3,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載人登月,阿姆斯特朗成為人類登陸月球的第一人。實現了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三步,也是人類首次登陸地外天體。三件事說的都是航天,那咱就從航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術――火箭技術說起。
第一次發射衛星的科學意義和價值實際上在發射首顆人造衛星前,不論是理論還是技術人類早就掌握了。根據三四百年前的大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推算出,物體的運動速度如果達到7.9千米/秒的速度,它就可以掙脫地球的吸引力環繞地球飛行,而不再落到地面上,這個速度人們稱為第一宇宙速度,照這個速度繞地球一圈只需90分鐘。我們知道無論是風箏、氣球、飛艇,還是飛機,它們只能飛離地面,飛上藍天,卻不能逃脫地球的引力,不能衝出大氣層,不能飛向太空。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飛行器的飛行都離不開空氣,它們要麼是靠比空氣輕的氣體飛上天,
飛艇
要麼是靠空氣流過飛機翅膀時所產生的向上浮力在空氣中飛行。那怎樣才能衝出大氣層掙脫地球的引力,飛到宇宙太空中去遨遊?是被譽為宇宙航行之父的俄華人齊奧爾科夫斯基於1903年發表論文《利用噴氣裝置探索宇宙空間》,最先提出只有用火箭才能衝出大氣層到達宇宙空間,隨後美華人戈達德於1926年3月16日成功實驗了由他親手製造的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隨後德國科學家奧伯特和馮.布老恩(就是後來美國載人登月的關鍵核心人物)正式開始了火箭的研製,1942年馮.布勞恩研製出A-4火箭,飛行距離達到了189.8千米,飛行速度2千米/秒。可惜他的火箭研製被戰爭綁架,希特勒下令把A-4火箭改進後裝上炸藥用於戰爭,並更名為V-2火箭,能把1噸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這就是現代的彈道導彈。導彈和現代運載火箭都是火箭,本質上沒有明顯區別。現代運載火箭就是在V-2導彈的模式上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人們已經有發射衛星的工具和能力了。1945年5月7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馮.布勞恩等一批火箭專家投誠到美國,另有一些到了蘇聯。至於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誕生是有人在1954年召開的國際地球物理學會議上建議美國和蘇聯在即將到來的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1958年)期間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作為獻禮,美蘇兩國都接受了這個建議。兩國都有把握在3到4年內實現這個任務。果不其然蘇聯先研製洲際導彈P7,1957年8月23日剛進行了第一次P7導彈全程發射試驗,隨後把P7導彈進行改裝後,不到三個月,於1957年10月4日就成功發射世界首顆人造衛星。由此看出運載火箭技術來源於成熟的導彈技術,早在發射首顆人造衛星前就有能力和技術發射衛星,所以從科學角度看,第一次發射衛星科學意義和價值並不大。從人類歷史和社會意義上來看,這和第一次人類發射熱氣球、第一次飛艇飛行、第一次飛機飛行的意義相仿,只是代表了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只具象徵意義。
第一次人類進入太空的科學意義和價值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座“東方”1號宇宙飛船飛上太空。這個時間距第一次發射衛星僅僅過去三年半,用的運載火箭仍然是以P7洲際導彈為芯級的東方系列運載火箭,
東方號運載火箭
只不過比用於發射第一顆衛星的火箭多了一級,是二級半構型,技術上沒有什麼大的提高,只是多了一個大氣層再入返回技術,但宇宙飛船製造技術和再生生保技術獲得突破,揭示了科學手段完全可以保證人在微重力下的生存問題,科學意義和價值都要高於發射普通衛星。是人類征服太空的又一個里程碑事件。是人類真正邁入太空的第一步,從人類歷史和社會意義上說是人類跨出搖籃的第一步,具有人親身參入的實際意義。
第一次載人登月的科學意義和價值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一腳踏上月球表面,說了一句:“對於一個人來說這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對於人類來講這卻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句話已經說出了載人登月的歷史和社會意義。1969年7月16日清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那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人山人海,心情激動的記者和圍觀群眾不下數十萬,他們焦急地等待著觀看“阿波羅”11號從這兒出發去拜訪月球的壯觀景象。這是人類首次載人登月,衛星進行實況直播,許多人都守候在電視機前注視著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發射盛況。當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面上的所有行為,由電視攝像機無一遺漏地攝入鏡頭,傳到地面控制中心,全世界都在電視機旁看到了他們精彩的表演,這個場面這個效應太轟動了,載人登月堪稱是震撼世界的壯舉,是人類首次登陸地外天體成為多星球物種的開端,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有段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躺在搖籃裡,為了追求新的世界和空間,他們起先是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就去征服整個太陽系。”這此話現在讀來更感到他的偉大和英明,且越顯示載人登月的偉大意義。這只是歷史意義,在科學上,無論是任務本身還是由此對科學進步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和深遠的。用於發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的是由馮.布勞恩設計研製的土星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火箭直徑10.1米,長110.6米,能把139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或把47噸有效載荷送到月球軌道。這枚火箭運力和我們中國2028年才能研製完成、也是用於載人登月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相當,可見美國當年的航天技術有多牛,與2028年相比這可是60年前的技術。這除了火箭技術,載人登月還突破了環月軌道交會對接技術、軟著陸地面天體技術、月面起飛技術、月面宇航服技術和適應月球惡劣環境的技術,還帶動了軌道設計技術、微重力技術、深空測控通訊和延遲技術、自主導航技術、機器人技術等的發展研究,還帶回地球大量的月球岩石,對了解月球和太陽系的演化有著極大的幫助。這一切的科學和科研價值極高,科學意義重大。
自美國載人登月以來,登月陰謀論就隨之而來,認為載人登月太難了,美國不可能成功載人登月,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載人登月這個工程意義有多重大,影響有多大。
綜上,第一次載人登月對人類的意義最大,無論是科學上的,還是歷史和社會上的。
-
10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應該第一次登月意義更大。
這三件事都是航天領域開創性的大事,似乎難分伯仲。
第一次發射衛星為以後衛星的發射打開了道路;第一次進入太空標誌了人類進入宇航時代新的開始;而第一次登月卻是人類踏上地外星球的壯舉,它實現了人類最初的“踏月”夢想。
第一次登月很多人可能都記得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登月第一人阿姆斯塔朗踏上月球說的一句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16日(美國時間)NASA發射“阿波羅11號”,它是第一次人類登月任務,搭載的是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科林斯三名宇航員。在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三名宇航員第一次登月成功。
可以說,阿波羅首次登月成功推動人類進入了資訊的時代;它是人類探索宇宙必經之路,它標誌了新航天時代的來臨。
因此對人類來說,第一次登月的意義略勝一籌。
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第一顆衛星發射是前蘇聯。1957年10約4日,由前蘇聯發射的“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升空,3個多月後墜入大氣層焚燬。它升空的意義就是:透過軌道的變化,為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密度、以及為電離層作無線電波傳遞提供了最初資料。由於隕石穿透了這顆衛星表面,因此它也為隕石極端高溫提供了資料。
從航天領域來看,人造衛星發射數量最多、應用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佔航天領域發射總數的90%。
第一次人類飛向太空第一次人類進入太空是前蘇聯的宇航員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12日上午9時,乘上“東方號”載人飛船到達330km上的地球衛星軌道,用了108分鐘環繞地球飛了一圈,安全返回地面。這標誌了人類的宇航時代的開始,打開了人類走向宇宙的道路。
-
11 # 二掌櫃趣談
人類總說自己是地球上高等文明,但是這個概念是相對於地球上其他生物而言的!想想有的科學家提出的“地球監獄說”,還有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外星文明的動物園”,都讓似乎是在說,人類也許在宇宙中的真正高等文明看來是這麼的卑微和渺小。
但是從第一次發射衛星,似乎就徵兆著,人類在努力地掙脫地球引力,衝出大氣層的嘗試第一次成功了,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創造送進了浩瀚的宇宙,至少是可以打開了地球以外的一個視角。
那麼第一次將人類送進太空,應該就是人類第一次真正地衝出了地球這座牢籠,靠自己的智慧,有了涉足太空的能力,不再是被圈養在地球圍欄裡的生物了,而是在一步一步的探索。
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人類除了地球以外,第一次踏上另外一個星球,雖然月球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這一步代表了人類有能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踏上其他的星球,也打開了人類未來向更遠的星球不斷殖民的大門。
也許這三個第一步,真的可以算是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成為高等文明的歷史性的一步,不管未來人類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不管未來的人類能走向多遠的星球,這三個第一步都是開啟宇宙探索之門的重要一步。
至於哪個對人類的意義更加重大,我個人覺得,這個三個第一次,應該是承前啟後的一個連貫的事情,每一步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每一步都是無數科學家的努力結果,在每一步都承載了人類智慧的突破和重要的歷史意義。
真的要我做個評價,我覺得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為當它衝出大氣層,擺脫地球引力,飛進宇宙太空的那一刻,是人類打開了一扇門,也預示著後面哪個兩個第一次也不再是幻想,必將成為現實。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第一次登月,
第一顆衛星是能夠繞地球一圈以上飛行的航天器,其實很快它就下來了,在它之前也有許多航天器在天上飛行了很久、很遠。它的進步在於入軌速度,我們不斷加大火箭(加錢)就能達到。
第一次登月,火箭的進步卻是幾何級數的。土星五號火箭幾乎是人類工程學上的奇蹟。在當時,我們不斷加大火箭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火箭越大,燃料越多,重量越大,需要的燃料就更多,不管怎麼計算,我們的火箭充其量是帶人去不帶人回。阿波羅飛船以及土星五號火箭設計了良好的“繞”、“落”、“回”軌道(也就是我們目前嫦娥一步步跟隨驗證的),設計了比衝超越時代的二級火箭等,才能實現這些。畢竟,把火箭扔到月球並不難做到,登月之前已經做過很多次了,但要讓三名宇航員(兩名著陸)以及維持他們生命的資源一起往返月球,系統的複雜程度提升不止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