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急診猴子
-
2 # 全科掃地僧
相信大家對高血壓都不會感到陌生,我們身邊或多或少的有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其中原發性高血壓佔95%以上,其發病與環境、遺傳、年齡、飲食、運動、肥胖等密切相關。根據我國相關指南,我國目前高血壓患病人群約有2.7億,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開,並趨於年輕化。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易出現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等。我們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預防,避免危險因素。一、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
(一)遺傳與家族史
相關研究表明,家族中直系親屬有高血壓的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較無家族史的人群更高,約2/3的高血壓患者其父親或母親有高血壓,這顯示高血壓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二)飲食高鹽、低鉀的人群
食鹽過多與高血壓具有直接的相關性,重口味的人群更易出現血壓升高。同時,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體內普遍血鉀偏低,這是我們需要休息的。(三)精神緊張、性格急躁等人群
長期精神緊張時,我們的動脈管壁的脆性和彈性都會顯著減退。同樣,性格急躁、易怒、長期壓抑、有攻擊傾向的人也更易患高血壓。
(四)吸菸、酗酒的人群
菸草在燃燒時產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使我們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同時菸草也會使我們動脈血管硬化、內膜增厚,從而血管彈性減退,阻力增加,繼而引起血壓升高。而長期大量飲酒的人群同樣也與高血壓的發生密切相關,飲酒量的多少與血壓水平呈正線性關係。(四)肥胖、超重和高脂血症等人群
肥胖(包括腹型肥胖,即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大於85cm)和超重人群的血管的功能和結構很易發生病變,加之其易發高血脂,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彈性降低、甚至阻塞,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易發高血壓。
(五)中老年人群
除了繼發性高血壓外,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隨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也相應的增加,對於年齡超過45歲的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將大幅度增高。二、高血壓的飲食注意事項
高血壓需要綜合性的治療,包括生活方式和藥物。而飲食也佔有十分重要地位,具體飲食和生活習慣建議如下:①飲食應少鹽、清淡為主 ,每天食鹽量儘量以不超過3g為宜,炒菜時應少放鹽;同樣,少吃辛辣刺激、過油、過甜等易引起血壓波動的食物,可適當增加高蛋白(魚、瘦肉等)、植物油的攝入。②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鉀離子、維生素、纖維素等,有利於血壓控制。③嚴格戒菸、限酒(建議男性一天攝入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最好不飲酒。④應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休息,適當運動(每週5天左右的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以上,以輕中度運動如慢跑、太極拳等為宜),同時注意控制體重和減肥。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
-
3 # 心血管王醫生
今天上班的時候一位高血壓病的患者問我:王醫生,我也不胖,而且父母也沒有高血壓,不是說高血壓是遺傳的嗎,自己怎麼就得高血壓了?
王醫生笑著告訴他:不一定父母沒有高血壓你就不會得高血壓啊,遺傳只是得高血壓病的其中一個原因,還有許多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高血壓,而且肥胖也是得一個危險因素。
並且不止一個人問過我這個問題,而且也有很多患者問我高血壓病人飲食上該注意什麼,下面大家說說這兩個問題。
一.引起高血壓病的因素有哪些:
1.遺傳因素 :高血壓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有高血壓,子女患病率明顯比父母沒有高血壓的患者高,臨床研究發現60%的高血壓病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
2.年齡因素:一般年齡大的比較容易得高血壓,尤其是40歲以後;
3.地域因素:一般寒冷地區、高原地區的居民更容易得高血壓,可能和吃鹽多有關係;
4.飲食因素:食鹽多的人明顯比食鹽少的患者更易患高血壓,因此每天要合理飲食,一般建議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在6g左右;
5.精神因素:一般城市腦力勞動者高血壓患病率高於體力勞動者,長期從事精神緊張職業的更容易得高血壓,因此一般生活中要勞逸結合,善於調節壓力;
6.吸菸醺酒:吸菸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從而釋放升高血壓的物質導致高血壓,長期酗酒也可引起高血壓;
7.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也是其他疾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因此為了健康我們也應該控制自己的體重;
8.藥物:婦女服用避孕藥是引發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停藥後可恢復。
9.其他:長期睡眠差、容易生氣的人也容易血壓高,還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導致高血壓,如:腎病綜合徵、糖尿病、高脂血症,婦女懷孕期間也會導致血壓升高。
所以,父母沒有高血壓並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我們遠離高血壓。
二.高血壓病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1.減少鈉鹽的攝入:吃飯時因清淡,減少鹽的攝入,一般餐館的飯都比較鹹,如果可以儘量在家吃飯;每天鹽量6g以下,碰到鹹的飯菜少吃一口。
2.多吃含鉀高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
3.減少脂肪、糖的攝入:吃飯要清淡,少吃油膩的食物,少吃肥肉和動物內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壓具有高聚集性;
4.多吃粗糧、魚類、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少喝濃茶、咖啡。
總之,高血壓與很多不良習慣都有著直接關係,遺傳因素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能改變飲食習慣,可是需要從小培養!
-
4 # 糖尿病之友
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有:
1、遺傳。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高血壓的發病機率高於無高血壓家族史的人。
2、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3、精神因素。生活壓力大、長期熬夜,導致精神長期緊張、焦慮、抑鬱、激動等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4、患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腎臟疾病等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5、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菸、飲酒,高鹽飲食,飲食結構不合理,經常攝入高熱量的食物,容易導致動脈硬化,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
高血壓患者飲食上要注意:
1、飲食清淡,限制食鹽的攝入,每天食鹽攝入3-5克。不吃鹹菜、榨菜、鹹魚、鹹肉等醃製食品。
2、油炸食品、甜品、燒烤類食物等這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3、限制飲酒,最好是戒菸、戒酒。
4、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控制飲食攝入量,適量飲用淡茶水,如綠茶、紅茶、普洱茶等,有輔助降壓的作用。
回覆列表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針對高血壓發病因素,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和飲食及生活指導,可使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命質量。
高血壓通常由許多發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有些是不可控發病因素,如遺傳、年齡等;有些是可控發病因素,如精神心理、生活習慣等。
不可控發病因素1.遺傳因素: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的高血壓,有高達46%機率遺傳給子女。我們遇到的高血壓患者,基本上一大半患者可詢問到有家族史。
2.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內環境不斷變化,患病的機會逐漸升高。
可控發病因素1.精神心理因素:生活節奏在加快,社會競爭在增加,人們的壓力也在加大,都會有引起血壓增高的危險。
2.生活習慣:不良生活方式如抽菸、酗酒等,及飲食重口味高脂高鹽,體重超標也會有引起血壓增高的危險。
透過合理膳食,減輕體重量,戒菸限酒等,可有效降壓,在高血壓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上我們從飲食上該注意如下內容。
膳食改良重點是減少鹽攝入量,指南推薦的上限為食鹽6 g/d。研究顯示,高鉀攝入也有助於降壓,既可由食物補充,也可服用鉀劑,推薦4.7 g/d。國外對高血壓病患者推薦的飲食,主要包括大量攝入水果、蔬菜、低脂奶品、精瘦肉、鈣、鎂、鉀、低攝入飽和脂肪、膽固醇及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