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九說歷史
-
2 # 春秋浮生繪
極具才能、代表性、富有戲劇性的才會被人記住,每一場戰爭都會死很多人,我們記住的也只有那些富有傳奇經歷、獨特人格魅力以及軍事素養突出的人,戰爭的塵囂掩埋了太多的無名氏,也有些人的事蹟在史書上因為不具備戲劇效果,直接一筆帶過,淹沒在茫茫人海中。
看開點,青史留名靠實力,也靠運氣。
-
3 # 先低頭再抬頭699
我認為鄧世昌是眾將士中的一個代表,因為將士太多人們不可能會記得太多。所以鄧世昌只是反抗帝國主義的一種精神,沒有鄧世昌也會有李世昌、王世昌、周世昌等等,加上每個民族都需要一個模範來學習,像雷鋒精神一樣的道理,所以說鄧世昌就是一種精神。
-
4 # 故紙書蟲
比起甲午中日海戰中犧牲的其他烈士,鄧世昌能夠為人所熟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因為影視作品的傳神描述。
陸毅所飾演的鄧世昌在海戰失敗過,願與致遠艦共存亡,一起沉淪海底的雄偉壯舉,至今仍然在腦海裡久久沒有抹去。
而且當時最感人的一幕就是:鄧世昌的狗見他落水,拼死相救,鄧世昌不得已將狗也一起帶入海中。
第二,因為光緒皇帝的一副輓聯。
鄧世昌的死訊到達京城後,憤慨不已的光緒揮筆寫下了一副著名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對鄧世昌推崇備至如斯,也讓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第三,鄧世昌是個耀眼的將星。
如果看鄧世昌履歷就會發現,鄧世昌從小時候開始,就是個天才。在迂腐不化的晚清時候,鄧世昌積極學習外來知識和經驗,為救亡圖存拋頭顱灑熱血。
海戰中鄧世昌所在致遠艦身受重傷,無力迴天之時,鄧世昌下令開船撞擊日軍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戰士壯烈殉國。
中華有人如此,必有復興之日。
鄧公千古,在天有靈,魂兮歸來,與國同在。
-
5 # 曹老師xixi
鄧世昌的一句“撞沉吉野號!”真是驚天地泣鬼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與全艦隊200多名官兵英勇犧牲,光緒皇帝以“有公足壯海軍威”評價。
要說到為什麼鄧世昌那麼有名,原因很簡單,下面的圖片估計大家都不會陌生。
鄧世昌有名,不是因為光緒的評價,不是因為電影的宣傳,而是因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歷史教科書,人人都要學,才使鄧世昌的故事家喻戶曉。電影或者其他的東西只是讓鄧世昌的故事更加輝煌。
在義務教育階段,幾本歷史教科書講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人物都講到,所以只能選擇其中更為突出的個別人物進行宣傳,甲午海戰中有幾名將領其實和鄧世昌有點類似,一個經遠艦的管帶林永升,經遠艦在戰場初期就已經被圍攻失去戰力,完全可以撤出戰場,可是林永升在對軍艦簡單的修理後,又憤然返回戰場,後又被圍攻與全艦官兵全部陣亡,還有一個是超勇艦管帶黃建勳,駕駛的落後的木殼鐵皮船,首先衝入敵陣,絲毫沒有畏意,在船沉默的最後一刻還發炮不止。
這兩人在戰場上的表現絲毫不比鄧世昌遜色,當然鄧世昌也很厲害!我們要宣傳我們自己的英雄,要了解我們自己的英雄。不過我覺得歷史書中應該再寫下逃將方伯謙,讓全國人民都唾棄他。
-
6 # 葦說歷史真相
在大航海時代曾有一句名言:“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而晚清政府也曾經擁有過一支亞洲第一的強大艦隊——北洋艦隊。
眾所周知,北洋水師最終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然而令北洋水師官兵遺憾的是,為什麼直至全軍覆沒,他們也沒能擊沉一艘日本軍艦?
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清朝也籌建了:南洋水師、北洋水師、船政水師和廣東水師,以至當時的晚清政府覺得已經"頗有成果"。
然而戰爭是戰鬥力最好的試金石,當中法海軍在馬尾發生海戰後,在半小時之內,船政水師的11艘軍艦,19艘運兵船全部被法國海軍擊沉, 而法軍幾乎是毫髮無傷。這是一場戰鬥嗎?為什麼發展了二十幾年的中國海軍(當時船政水師號稱中國第一海軍)還是這麼不堪一擊?
於是晚清政府痛定思痛,決心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北洋艦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北洋艦隊的主要軍艦為德國和英國訂造的"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等主力艦25艘,輔助艦隻50艘、運輸船30艘,再加上其軍艦、輔助船、槍支彈藥,以及威海衛、天津、旅順等基地的修建的費用,清政府在北洋艦隊身上一共花費了白銀2000萬兩左右,而北洋艦隊也一舉成為了當時亞洲實力最強大的艦隊。
1894年9月17日,以伊東佑亨海軍中將擔任司令的日本聯合艦隊,正在尋找北洋艦隊主力準備決戰。
上午10時左右,日本聯合艦隊的先頭部隊在黃海海面上發現了一團黑煙,因此日軍斷定這就是北洋艦隊的軍艦,於是日艦根據自身的特點,做好了全部殲滅北洋艦隊的準備。而此時停泊在大東溝外錨泊地的"鎮遠"號鐵甲艦,突然發現有多艘日本軍艦正向他們的錨泊地駛來,於是立即向北洋提督丁汝昌報告,丁汝昌在慌忙之中命令北洋艦隊緊急起錨,迎戰日本聯合艦隊,就這樣,中日兩支艦隊在一個有準備和一個無準備的情況下開戰了。
12點50分,"定遠"打響了黃海海戰的第一炮,接著北洋艦隊各艦紛紛開炮,12點53分,日艦旗艦"松島"也向北洋水師開炮射擊。
可以說,北洋艦隊從一開戰就處於了下風,更為糟糕的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在開戰後不久,就被日艦的猛烈炮火打壞了訊號旗,這使整個北洋艦隊失去了統一指揮,只能各自為戰。3點04分,日艦再次擊中了"定遠","定遠"隨即燃起了大火,這時,"鎮遠"和"致遠"站了出來掩護旗艦自救,最終"定遠"成功撲滅了大火,但是防護能力較差的"致遠"號,卻因此而遭到了日艦的集中攻擊。
據"致遠"倖存的水兵描述:當時日艦"吉野"正好出現在"致遠"的正前方,"致遠"管帶鄧世昌在得知炮彈用光之後,他見"吉野"極為囂張,若能撞沉"吉野",便可使北洋艦隊反敗為勝。
故鄧世昌道"倭艦專恃吉野,苟是沉船,則我軍可以集事",然後他命令"致遠"號開足馬力向"吉野"衝去。日艦見"致遠"衝了過來,立刻集中所有火力攻擊"致遠",日艦的炮彈像暴雨一樣擊中了"致遠"號,導致"致遠"船體破裂,船首沉入水中,尾部高高翹起,推進器在空中哀鳴不已的旋轉,最終"致遠"號包括管帶鄧世昌在內的246名官兵遇難,僅有7人生還。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中、日海軍參戰的軍艦各是12艘,北洋艦隊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戰艦被日艦擊沉,其餘參戰各艦皆是傷痕累累,但他們在付出瞭如此的慘重代價之後,為何沒能擊沉一艘日本軍艦?
首先是北洋艦隊自從成立的之日起,就未能再進口一艘軍艦甚至一枚開花炮彈,"……濟遠火炮尚未齊備,經遠、來遠尚缺尾部主炮,定、鎮兩鉅艦,應添快炮六尊,威遠前膛舊炮,不甚靈動……" ,這是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給晚清政府關於北洋艦隊現狀的報告。
再有就是炮彈問題,北洋艦隊所使用的是天津機械局生產的穿甲彈和開花彈。
因為技術和偷工減料的因素,這些炮彈"穿而不炸,炸而不大"已經見怪不怪,而且還有很多炮彈的尺寸不合格而無法使用,即使是這樣的炮彈也是數量有限,不然"致遠"管帶鄧世昌也不會要撞沉"吉野"。而日本則透過舉國之力,購買了航速更高的戰艦、射速更快的速射炮、威力更大的開花炮彈,至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洋艦隊,位居亞洲第一。
當我們以客觀的態度重新審視這場大海戰時,不得不承認,北洋艦隊最終的慘敗是在情理之中。
雖然北洋艦隊的官兵不怕死,但他們卻心有不甘,死不瞑目,因為他們沒能擊沉一艘日本軍艦,只留下了飄蕩在黃海上空、"致遠"管帶鄧世昌帶領全艦官兵站在甲板上那悲壯的怒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撞沉吉野”
-
7 # 弓目
很正常的!成千上萬的先烈,只有極個別留下了姓名!留下的是“血性”是“精神”。並不是所謂的“質疑”“思辨”!更不是“光宗耀祖”!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這就是不能洗白賣國者,原諒賣國者的最大原因!割地賠款者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
8 # 總是想不到1
那麼,世界這麼多人,為什麼?許多人只記住各國家的總理和主席呢?還有科技領軍人物?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引人注目的公眾人物。這就是傳媒的魅力。
回覆列表
因為鄧世昌是定遠艦的管代,而且他是西方留學回來的。當軍艦沉沒以後,愛犬把他救了上來,但是他卻按下了愛犬的頭,自己選擇壯烈犧牲,死的壯烈,死的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