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舟arky

    德軍虎豹的數量很少,大部分德軍裝甲部隊裝備的是三號,四號坦克,三號突擊炮。 另外,反坦克槍可以打壞坦克履帶和觀察窗等。

  • 2 # 塹壕中的大遊民

    在衛國戰爭時期,蘇聯主要裝備的兩款反坦克槍PTRS-41和PTRD-41在戰爭早期都採用BS41鎢芯穿甲彈和鋼芯穿甲彈,100米處距離上最大穿甲深度分別是40mm和30mm。這兩款反坦克步槍的威力在戰爭打響前,是有能力對當時德軍裝備的一大票二號、三號甚至四號坦克構成威脅的。

    在戰爭中後期德軍的坦克裝甲日益增厚,尤其是五號“豹”式坦克、六號“虎”式坦克和七號“虎II”式坦克——這三款中、重型坦克的出現甚至影響了美蘇兩國反坦克武器、重型坦克的發展。

    表面上豹式坦克可以和虎式“並稱”,實際上並不然。豹式坦克的炮塔側面裝甲也不過45mm,為了增強這兩款反坦克槍的威力,蘇聯已經在戰爭中期為反坦克步槍手們配發了100米處穿甲深度達到50mm的金屬-陶瓷穿甲彈。這種穿甲彈的極限穿甲深度為60mm。

    如果硬是要“正面硬鋼”,那麼肯定無法擊穿。無論是虎式坦克82mm的車體裝甲,還是豹式坦克80mm的車體正面裝甲,這已經超出了兩款反坦克槍的能力範圍。而面對主要增厚裝甲的三號J、K、L、M型坦克,四號G、H、J型坦克的炮塔正面裝甲,無疑反坦克槍也是同樣力不從心。

    但是無論是三號J、K、L、M型,還是四號G、H、J型坦克,它們一樣有弱點。比如說車體側面裝甲,這可沒變過——一直到戰爭結束,車體裝甲仍然是雷打不動的30mm。這說明,反坦克槍使用的BS41鎢芯穿甲彈在100米內是有把握擊穿這些坦克的。

    眾所周知,坦克的車體內不光是車組成員的戰鬥位置,裝甲後同樣包裹著極多的器材、彈藥、油路、裝置等。坦克的車組成員只有那麼幾個,受傷的車組人員還會嚴重地拉低坦克車組的戰鬥力。車組成員各司其職,駕駛、無線電聯絡、裝填、瞄準併發射及指揮五個崗位,哪個能少人?這對坦克的車組人員的心理素質來說也是個考驗,想象一下,哪個人能在傷員的嚎叫下堅持長時間作戰?穿甲彈不光有機率擊穿車體裝甲,同樣有機率擊傷車組成員。這就是反坦克槍存在的意義——不求能夠擊毀坦克,能夠擊傷車組成員、癱瘓坦克就行。

    當時的德軍可不光有坦克。作為一支具有較現代作戰思想、概念的軍隊,當時的德軍擁有較多的sd.kfz.251半履帶車,sd.kfz.250裝甲輸送車,以及以一號、二號、38T等輕型坦克為基礎改造的自行火炮、工程車輛。而輪式裝甲偵察車、桶車、卡車等車輛同樣可以是反坦克步槍的目標,而這些戰輔車輛的裝甲厚度基本都在40mm以下,PTRS-41和PTRD-41是完全有把握擊穿的。

    這些裝甲車輛在戰爭中的出鏡率還是蠻高的。而反坦克炮明顯無法做到隨步兵同時行進、攻擊,相對輕便的反坦克槍成了為數不多的直射反坦克武器。即便在戰爭中後期坦克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反坦克槍也依舊能夠給步兵提供迅猛的支援。

    當時蘇軍一個步兵營都會配備一個反坦克連。每個反坦克連下轄兩個反坦克排,每個反坦克排4個班、16支反坦克步槍。這麼強勁的反坦克火力在戰爭後期越來越普及,除了射擊裝甲車輛以外,自然還有別的用途。這得插個題外話:當時的蘇軍著名反坦克射手中,有一位列兵西蒙·安特皮琴不光擁有8輛德軍坦克的戰績,還曾經使用他手裡的反坦克步槍擊落一架作戰飛機!

    用反坦克步槍防空可能是芬蘭戰爭中得到的啟示:在芬蘭戰爭中,芬軍就曾使用L39/44反坦克槍,擊落過蘇軍俯衝轟炸的俯衝轟炸機。蘇軍吸收了這個教訓,便將使用反坦克槍對空射擊的教程編入射擊手冊。事實證明,在集中火力對空射擊時,這些反坦克槍是可以對俯衝轟炸機形成威脅的。起碼在敵方俯衝轟炸機的威脅下,不再需要有德什卡高射機槍出面。

    當然,它是不會去搶高射機槍的飯碗的。其實它在戰爭中後期的作用已經比較類似於當今世界的反器材步槍——面對深藏著機槍的碉堡或是由沙袋鋪設的工事,普通的7.62×54R步槍彈根本不能擊穿。而使用12.7mm重機槍的射手通常被部署到重點區域,這些小地方肯定極少會有他們出場。在攻堅火力不足、炸藥等爆炸物難以觸及的情況下,反坦克步槍自然成了攻擊碉堡的利器。

    它們這就需要有反坦克步槍了。可以用來向坦克射擊,同樣可以用來攻擊碉堡。要知道,鎢芯穿甲彈和鋼芯穿甲彈面對填充著沙子泥土的沙包或是水泥時同樣湊效——就算是在半永備工事、磚混建築裡藏身的德軍機槍組,同樣可以被這些大殺器挨個點名。

    這兩款反坦克步槍直到如今仍在戰火紛亂的地區活躍著。那麼我們同樣可以提出個問題:“為什麼反坦克槍早已經打不穿現代坦克,卻仍在服役?”任何一款槍械都有它固有的用途和存在的原因。

  • 3 # 裝機帝

    儘管大口徑的反坦克步槍打不穿虎式、豹式的正面主裝甲,但是這種步槍便於大批次生產,對戰士使用要求又低,便於大量使用。打不穿正面主裝甲可以打側面和後部發動機艙,只要把坦克打癱瘓,同樣能遏制敵人的進攻。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說到德國裝甲部隊,可能很多人下意識聯想到著名的6號虎式坦克、5號豹式坦克以及後期的虎王坦克,這些都是德軍重灌坦克的代表。但其實這些重灌坦克的產量其十分有限,德軍裝甲部隊使用的更多的都是4號和3號坦克,在1939年閃擊歐洲的時候,德軍坦克主力還是早期效能相對羸弱的2號和3號坦克,在1941年6月攻打蘇聯的時候,主力換裝的也不過是效能相對好一些的3號和4號中期改型以及38t坦克,這些坦克的裝甲相對都比較薄弱,蘇聯的4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都可以輕鬆的擊穿,而反坦克槍有時在一些情況下也可以擊穿。

    蘇軍大量裝備反坦克槍也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因為這些武器早在1940年之前就已經大量裝備基層部隊,這說明蘇聯方面已經意識到未來戰爭當中自家的大平原地形非常適合裝甲部隊、機械化、摩托化部隊的大面積展開,除了讓自家裝備反坦克炮以外,還要將反坦克武器裝備到連排一級的基層部隊,這樣的話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增強基層部隊的火力,因為除了坦克以外,各種裝甲車都會出現在戰場上。

    而蘇聯的反坦克槍也別出心裁的使用了14.5毫米口徑,因為普通的裝甲車都是防中口徑的機槍彈,而相對較多的12.7口徑機槍彈,14.5毫米口徑的穿甲能力更強,雖然14.5口徑的槍彈大小和20毫米口徑的炮彈差不多,但是14.5口徑的反坦克槍可以用作單兵作戰武器,讓反坦克槍的體積、重量做得更小以及,可以讓士兵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既增強了戰場的機動能力也增強了存活率。總的來說面對重灌坦克是打不穿,但是面對一些輕裝甲目標還是能打得穿的,如果是打人的話那就更不用說了直接粉碎。像現在中東地區仍然有這些反坦克槍的身影,穿輕裝甲目標以及穿牆能力特別強,而且有的還被裝上了瞄準鏡,當做狙擊槍使用,那威力簡直槓槓的。

  • 5 # 愉悅讀軍事

    蘇聯在二戰期間共研製了兩款PTRS-41反坦克步槍和PTRD反坦克步槍,首先介紹一下第一款PTRS-41,其是蘇聯研製的大口徑步槍,其設計者叫謝爾蓋·西蒙諾夫。PTRS-41型反坦克步槍,這種槍採用彈倉供彈,裝彈五發。採用半自動射擊方式。其有效射程為400米,穿甲厚度最大為40毫米。另一款格加廖夫設計的反坦克步槍叫做PTRD-41,其效能更為優秀,因此蘇聯生產了大量的PTRD-41反坦克步槍,其最大穿甲能力只有25毫米,能力不足。

    而相應的德軍虎式坦克為重型坦克其裝甲厚度非常厚,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為102毫米,而側面裝甲厚度也有82毫米,這樣的裝甲厚度,蘇聯反坦克步槍的威力根本對付不了。更不要說擊穿了。再看看豹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為60毫米,其炮塔裝甲厚度為100毫米,蘇聯反坦克步槍也是沒有辦法對付。

    但是為什麼蘇聯還是不斷大量生產反坦克步槍呢。這一點就要提到這種反坦克步槍的其他作用,原來雖然叫反坦克步槍,但是隨著坦克裝甲厚度的不斷髮展,反坦克步槍的地位很是尷尬。但是其仍然能在其他方面找到其價值。比如對付坦克後的步兵,堡壘,甚至天上的飛機,都在其打擊範圍。所以,對於火力強大經濟實惠的反坦克步槍,蘇聯軍隊也是很喜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投影,那些意外去世的人是因為掉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