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衲侃春秋
-
2 # 蘇尛倵
漢文化屬於大河文明,世界三大文明中,西方屬於海洋文明,北方遊牧民族屬於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是一種自我封閉,而又包容同化的文明形態,所以北方的草原文明幾次入主中原都被大河文明所吸納,現在就是大河文明和西方海洋文明融合的時代。
-
3 # 怒懟精神美麗奸
先說西方文明,其實西方沒有文明,真正能稱得上文明的只有古羅馬,希臘那幾十個村文化就不說了。西方一直奉行最原始的法則,那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幾千年從未改變包括現在,那就是強者生,弱者死,在幾千年的鬥爭中,北方几十個野蠻部落最終佔領歐洲,羅馬人幾乎滅絕,現在還有羅馬後裔嗎?還有幾人能認識古羅馬文字?後來蠻族們開始開化,改良了古猶太教,披上了光鮮的外衣,然而難以掩蓋骨子裡的血腥,經過了換皮換馬甲的改良,強盜們開始了新的征程,殖民亞非美洲,美洲非洲澳洲多少土著滅絕?活著的都是會說話的牲畜。近代西方又次改良,沒有會說話的牲畜了,但是有色人種會被警察無條件射殺。
東方文明,奉行禮儀教化,老子孔子都是如此,推崇“仁義”,那就是打破叢林法則,強弱共存,強者必須幫助弱者,所以那些幾百幾千人的小民族都經歷幾千年而存在。個人認為同化只是小部分願意融入漢族的南匈奴,鮮卑等,大部分民族都可以獨立共存,中華文化最強大的是教化,推行共存互助,推行仁義,推行禮法,當然對於死不悔改燒殺搶掠的中山,羯族那就是滅族。所以漢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而又不失霸氣。
西方是優勝劣汰,東方不存在優股劣股。所謂“同化”,是個中性詞,會導致少數民族的恐慌和反感,而真正推行同化的是日本人,從歷史上看,同化的只有南匈奴,鮮卑等幾個民族,而且他們是自願同化的,而不是強迫的,本人認為共存共融,超越叢林法則,才是順天應人的魅力所在。幫助弱者,保護弱者,共同進步是漢文化包容並蓄的優良品德。
-
4 # 掛在明堂射古今
我一直以為中國文化是海洋文化和陸地文化融合發展起來的。
而且我覺得《山海經》就是中國人的祖先對世界的地理考察文獻,美國人默茨女士的著作《幾近褪色的記錄——關於中國人到美洲探險的兩份古代文獻》裡面就是對中國古人考察美洲的實證,她透過對中國古籍的考證得出了《山海經》中的《東山經》和美洲的山川地形有著非常準確的對應關係。由此她也對中國人在4200年前就來美洲考察發出了感嘆:“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還有她也考證了《梁書》、《南史》等中國古代文獻,認為中國南北朝的僧人慧深到過美洲。
從她的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先人對世界的開拓精神,現在也有很多學者在印證她的研究。雖然這些論據在主流學界還有質疑,可是現在很多透過對巖畫等的考證,現在也有很多證據在支援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對大海還有陸地的探索。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們現在常說的中國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中國人幾千年來身體力行的。這也可以從漢朝的“絲綢之路”還有到宋朝蔚為大觀的“海上絲綢之路”看出中國文化的開放包容,我也一直以為,古代的世界貿易一直是由中國人主導的。
如果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話,那中國古代厚實的物質基礎讓中國文化對世界保持著深遠的影響。
再從中國文化對佛教的吸收看,中國文化也是和平的,雖然對佛教有過爭論也有過極端的行為。可是應當看到正是因為中國文化對佛教的影響,才讓成就了佛教文化,特別是最近考古學界從《大唐西域記》等中國古代文獻中查到了那爛陀寺實際位置。印度的學者也承認如果沒有法顯、玄奘等中國佛教學者的著作,印度的歷史有很多將無可考證。
古代的刺桐現在的泉州那可是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城市,可是我們也要知道廣州、泉州還有杭州更是古代世界的世界貿易港口。從比馬可波羅還要早就來到中國的義大利人雅各的《光明之城》裡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這些城市的繁榮,也由此可見中國和世界的緊密聯絡。
還有中國對佛教經典的系統翻譯也可以看是中國文化包容性的表現,而且中國不光輸入文化也輸出文化,像玄奘法師也向印度翻譯了很多中國的文化經典。可以說,文化的雙向輸出正是文化包容性的自信表現。
其實也應看到中國文化對基督教的影響,無論是唐朝時進入中國的景教還是西方人曾把中國稱為“長老約翰”的天堂國度,都可以看到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這樣的影響有學者認為是中國文化影響了西方的“文藝復興”,這也從那時中國對歐洲皇室的影響可見一斑。而中國歷史上對傳教士的包容程度也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包容性,連中國文化傳統對“上帝”稱呼都讓利瑪竇這個傳教士給改成對基督教“god”的專有稱呼了。
如果從中國歷史和近代中國民族概念形成看,所謂漢文化也是和中國各族融合的產物。
我也一直以為中國在和佛教進行融合了之後,現在又再和世界融合,我也一直以為中國文化再次融合之後,會引領世界文明走向人類文明的新高度!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我也相信中國的“德不孤,必有鄰”和“和為貴”的文化精神會深深影響世界,為世界人民的大團結做出新的貢獻!
-
5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秦以後得漢文化是一種混溶主義,文化理論之間不爭論,不進行西方和中東常見的因為見解不同發生的宗教戰爭,反正大家相安無事,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後誰能站上風咱們走著看!咱們得祖先一直是這樣解決包容性的問題的!
回覆列表
漢族用戰爭和文化消滅了他們。讓活下來的人,認為自己是漢人。慢慢的漢人越來越多。漢族就是以文化統治的種族。
古代常說 行王道,興天下。 所謂的王道就是文化的同化。認可自己是漢族,然和和漢族一起排外。就是漢族的生存之道。我本身有一部分少民的血統,如果按父系算的話,我就是少民,因為父系的姓氏是:薩倆姆。但是我一直學習著漢文化,戶口本上也是漢族。姓氏也跟這奶奶姓。慢慢的認可自己的漢族身份。學習了漢文化,學習了歷史。開始對漢族以外的民族排斥。開始討厭滿清、討厭蒙元。其實想一想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平時看的書籍、電視中 對這兩個朝代其實是極其美化的。但是不知道為何就發自內心的討厭。慢慢的接觸的歷史多了,發現他們的確應該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