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綻放本心
-
2 # BillyBillybilly
毫無疑問是魏國。受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不喜歡曹操和魏國,但是我們不喜歡,不代表他不正義。首先魏國是受大漢的禪讓,從法理上來說就是正統。當然會有人說漢獻帝是被逼的,曹丕就是篡位,這點我之後再說。再者魏國繼承了原來漢朝最核心的疆域,統治了當時大部分人口,並且得到大多數門閥世族的支援,統治基礎比較穩固。曹操及其繼任者的一系列政策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經濟水平,讓被戰爭摧殘的社會得到穩定,讓很多流民有地耕有飯吃。當時的老百姓也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能結束戰爭,讓生活安定下來。同時魏國也繼承了漢朝的文化,沿襲了很多漢朝的制度。再看看蜀國,除了皇帝姓劉,其他方面都跟魏國沒法比。況且劉備稱帝是自立,就算他姓劉,也說不上是正統。中國的朝代換了那麼多,誰規定就你姓劉的能做皇帝?吳國就不用說了,曹丕稱帝后孫權是上表稱臣的,他的吳王也是魏國封的。他已經認可了魏國的正統地位,所以不管是名義上還是實質上,吳就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回到前面說的,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是否正義。中國朝代更替那麼多,有哪朝哪代是心甘情願退位的,不是被打下來的就是被逼下來的。自己的統治出了問題,自然會有人出來取代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自古就不認為哪朝哪代就該一直統治下去,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一切靠實力說話,誰能打下天下,並能牢固的統治下去,誰就能改朝換代,就能稱帝,就能成為正統!漢朝的天下不也是造反打下來的?今天你造反得天下,多年後別人造反得你的天下,有什麼好說的。我說的比較亂,可能有很多錯漏,歡迎專業人士點評。
-
3 # 不應該32
當然是孫吳,你看曹魏篡漢,叛亂四起一看就不是好東西。
蜀漢佔地為王反賊行徑,還要詛咒漢獻帝死了,其心可誅。
你看看孫權,先殺反賊關羽,讓他死無完屍。後敗反賊劉備,殺個雞犬不留。最後大戰曹丕,穩中有勝。真是亂世之英雄
-
4 # 泊仃
魏國。
曹操初為漢西園八校尉,後討黃巾,再謀誅殺董卓,參與討董聯盟。
後吞併關東諸侯,迎獻帝,為漢司空。
此時天下皆應歸漢室,然而大將軍袁紹割據河北,不聽朝廷號令,預清君側,起兵討伐曹操,其心可知。
曹操滅袁氏後,統一北方,為當時名存實亡的漢朝重新擴大了版圖。
施行屯田,求賢。
其實當時士族、百姓基本擁戴曹操,知漢丞相而不知漢天子。
曹丕繼位魏王后,迅速取代獻帝,走的是堯舜禪讓的模式,天下帝王,賢者居之。
反觀劉備孫權。
孫權就不用說了。
劉備雖為漢室後裔,但仍為私立,偏於一隅。
後來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天下厭兵,逐漸承認了魏國的正統。
-
5 # 史屋乾理布衣陽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觀點,各位不要diss我哈,從大中國來說,曹操,孫權,劉備都是在為各自的野心而圖除自己以外的另外兩家的土地,用正義性去評判他們,我覺得不太合適,三方各自採取不同的手段實現自己的強大無可厚非;如果從朝代興亡更替來說,當時的漢已經發展到尾聲了,但是畢竟劉氏仍是正統,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劉備絕對是正義之師,一生在為恢復漢室江山之理想而奮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平定北方各方勢力,建立一方霸權,就不能用正義來形容了,居於一方的孫權,其優點就不說了,為了盤算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處理好和兩位老闆的關係,也是演技十足,對正統劉氏江山的復興沒有爭取努力,更別說正義了。雖然劉備之師光復漢室失敗了,但是他們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敬仰的,對於這段三國鼎立的瞬間,每位讀者心中自有一番評價,一番屬於自己的歷史。
-
6 # 時間溫柔如初靜謐如月
三國時期,天下洶洶,魏雄霸北方,蜀蝸居西南,吳蟄伏東南,為了統一天下,各自盤算,而最終並於司馬!
至於三國時期誰是代表正義的一方,以我愚見,他們都不能代表,
如果以歷史的延續,蜀漢應該是最接近於正義的,因為劉備其帝胄出身,決定了其血統的正統性,但是僅僅在位3年。
而其繼承者劉禪只有固守之心,而無進取之意,但忌於孔明之權勢,放手與諸葛,而自己則耽於酒色,不問政事!
當諸葛孔明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而身殞五丈原,劉禪就徹底的放棄了統一的念頭!
至於孫吳政權,則和正統一點邊都搭不上,如果沒有正統性,就沒有辦法舉起正義的旗幟,這就是為什麼孫權在曹丕稱帝后十年稱帝,這點孫權是心知肚明的
曹魏政權,開始是曹操打著漢室的旗號,以征伐四方,當自己足夠強大時,漢室就成為了掣肘,於是,曹丕斷然下手,代漢而立!
當烽煙頻起時,各個政權所標榜的正義,都是虛偽的,但如果某個政權給老百姓一點好處,老百姓就會效忠節死,這就是所謂的民心!
(附)
那為什麼三國志以魏為正統呢?
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而陳壽又是西晉的官員,如果不把魏當正統,那西晉就不是正統,這是其一
陳壽的老師是譙周,是蜀漢的官員,看到他曾極力反對姜維的北伐,所以備受打壓,當鄧艾打到成都時,力勸劉禪投降!這是其二
與國與師與己,都無害處,所以,陳壽就把魏當做正朔!
-
7 # 午馬正途
看了《三國演義》覺得具有正統性的是劉備,其實客觀講是曹魏最具正統性、傳承性!
第一、曹魏
曹操首先就是東漢朝庭官員,經過董卓亂權後,曹操逐漸走近王權核心,以漢天子的名義—丞相資望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維護著岌岌可危的東漢末年亂世朝庭,漢獻帝建安年號都長達25年,這不是正朔又是什麼?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自己篡漢自立!
第二、蜀漢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即是劉秀的多少代後人而已,再正統能大過在任的漢獻帝嗎?其實,像劉備這樣與皇族有關係的一大把,比如劉表等。劉備打的恢復漢室的旗號是真,行的竊國自重是實!
第三、孫吳
至於孫吳政權,則是偏隅一方的豪強軍閥,有地理優勢,其擁兵自立自重和一脈相承的皇權沒有什麼干係,頂多只能算是正統的禍害與亂源!如果沒有正統性,就沒有辦法舉起正義的旗幟,這就是為什麼孫權在曹丕稱帝后十年稱帝!這點應是孫吳的自知之明!
-
8 # 娛樂好事君
如果站在漢朝角度來看,蜀國算是正統的漢室遺親,和漢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放在當時,蜀國絕對是正統的正統!
另外兩個絕對是亂臣賊子!
-
9 # 我是絕倫
答:三國魏蜀吳能夠代表正義的一方,我認為他們都不能真正代表。
如果從做事,能夠挑出代表正義性的人或事,以縱觀歷史對古代時期發展較好的,對人民有利應屬於魏國。
當時三國時代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到死都沒有稱帝。挾著天子,征伐四方。北方基本上被他掃平。歸一統一。如果沒有曹操的話北方依然是混亂格局。老百姓受苦受難,是在所難免的。
在統一北方後,曹操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生產,穩定秩序,扶植自耕農經濟。興修水利,恢復正常租調製度,,防止強豪兼併小農。
曹操一生以安定天下為幾任,以齊桓公,晉文公為榜樣。
在看劉備蜀國唯有四川之地。劉備滅劉璋佔領巴蜀。四川人民開啟了悲慘之門。
劉備攻漢中數年,青壯男子,全部徵調作戰,女子就叫來搞運輸。。漢中過後發動夷陵戰役。結果全軍覆沒,劉備死後諸葛亮先是南征,又北伐,搞得民不聊生,百姓苦其徭役長達八年。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有自知之明,不隨意出征,蜀中百姓在戰亂時代過的還算可以。
東吳是屬於奴隸制制度,生產落後,導致全國人民什麼都要幹,而且還是義務勞動,沒有任何賞賜,吳國滅亡時兩百萬才能養活二十四萬軍隊,還不算龐大的後宮,百姓的困苦可想而知。
回覆列表
三國時期,魏蜀吳割據一方,相互壓制,要說誰最具正義性,覺得是蜀漢。
雖然劉備打的恢復漢室的旗號真假未知。但人家畢竟有劉皇叔的頭銜。
為其正統性加分不少。漢皇后裔,中山靖王之後。
而反觀魏吳,一個篡位,一個自立。曹操把漢獻帝如同玩偶一般玩弄,曹丕更是廢其位而自立,故不具正統性,至於孫吳,其位也是自立,也不具正統性,
總之要看打的什麼名號,畢竟得民心而天下得,雖然最後三國是由西晉結束的。
不到之處,望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