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啟智
-
2 # 心靈之匠
一、壓倒氣勢的很很打,打怕他。
二、餓上三天,只給礦泉水。
三、堅決沒收手機,當場摔了。
四、兩人鎖在一小屋,奉陪他一起流血,一起捱餓,把自已的手機在他面前聲明後,也摔了。不再苦口婆心的囉嗦,就默默的用眼看著他,等他道歉。
上述四招一起用,四天後如果沒效果,就讓他淨身出戶,趕走前塞給一百元,給他跪下瞌二個頭,聲淚俱下的道個歉,闡明你的過激行為的目的,祝願他今生好生照顧自己,然後一副心灰意冷的樣子,慢慢踱出家門,跟誰也別打招呼,去海南風景區住一個月。
只能幫你到這了,孩子如果還沒改,聽句勸,放棄吧,別養了,省得老的時候逼死你。
-
3 # 自在樂行真
現在唯一的解決辦法,家長履行法律賦予自己的強制監督責任。在積極進取上進不止地思想理念上,對待孩子必須做到的,家長只有一個做法,必須強制孩子做到。只有八個字:必須!必須!還是必須!對於孩子堅決不能做的事,家長堅決強制孩子不許做。家長只有七個字:不許!不許!就不許!
否則,孩子要上天家長你給孩子買飛機買飛船吧!孩子要跳樓家長你把孩子引到深圳最高的樓上去,讓孩子體驗飛天的感覺吧!因為你是非不分,只會滿足孩子!
-
4 # 川大俠
現在這樣的事情很多!應該請教一些專業人士支個招,我也痛恨這些事,沒辦法!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並且這也是我想提的一個問題
-
5 # shiwoya
打,痛打!如果家長連點威嚴都沒有,就隨他去吧,之前沒教育好現在著急了,看得出孩子被慣的不是一時半會了,沒招。
-
6 # 快樂三姐妹
現在愛玩手機的小孩真不少!我周圍鄰居小孩才兩歲多,一個人可以玩上幾小時。大人把手機收走,便開始一哭二鬧,兩三下就把家裡大人降住了。
學生愛玩手機的那更不用說了!一個手機就一個世界!知識多了,接觸的事物多了,興趣愛好也多了,好奇心也更大了。慢慢地手機離不了手。學習成績就可想而知。作為家長我們怎麼去管教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所以我們家長應從自己入手,做好榜樣,以身作則。自己堅決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特別是愛玩遊戲的家長!
家長要認真給予教導,平時多溝通。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多一些陪伴。很多小孩都是因為生活中太孤單,才迷上手機的。單親家庭的父母更要注意一點,可能單親父母工作更辛苦,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少。
在管教孩子時,父母一定要思想統一,爺爺奶奶及外公外婆,也要支援,不能袒護。要讓孩子知道大人的良苦用心,從而認識到自己的不善行為。
對孩子用心教育!
-
7 # 王躍見聞
我的做法簡單有效供參考:
我是這樣做的,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時,我會老問他給好玩,孩子肯定答:好玩,要錢的遊戲更好玩。可惜爸爸媽媽不給錢玩不了,不然我肯定玩個第一名給你們瞧瞧!
我會講:玩別人做的出來的遊戲得第一有什麼值得吹的,有本事自已整個遊戲出來別人愛玩才叫牛逼呀……
孩子:我水平不夠整不出來呀!
我:水平不加油學呀,上課好好聽老師講,多認識些字,多學些數學、美術、音樂……自己不就有水平了呀。比如某某不是小小的就整出個遊戲來給別人玩了麼?不收到不少獎金,自己想玩什麼遊戲不是不需要伸手向父母要錢,多自豪牛逼呀。
孩子:是呢嘛。我好好學習,多學些知識,整出個遊戲來給別人玩,有收入就不用伸手要錢,看爸爸媽媽的嘴臉了。
現況是,孩子有了心中的夢想,上課認真聽講,學習進步大。玩遊戲時也會自言自語的說:是我這裡就不這樣整,這樣整更好玩……
所以,對於孩子愛玩手機的事,我的體會是牆不如疏,講大道理不如啟發他如何解決自身的需求。
回覆列表
一位學生不願上學的心理諮詢案例督導(問題解決參考)
諮客資料:一名五年級學生,五年級以前學習成績優秀,但性格內向,不善於交流,上五年級後更嚴重,沒有朋友,同學關係不好,不和家長老師交流。早年父母工作忙,孩子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輪流長到上小學,一直寄宿學校上學。
李心理醫生案例陳述:半年前,一位五年級男學生由家長帶來我心理科室治療,家長反應:起因是孩子自從上五年級就一直鬧情緒,不想上學,這天早上孩子又不想上學,家長逼得有些急了,孩子就出現暈厥,倒地,口吐白沫,隨時緊急就醫。原來沒有出現過類似症狀,經住院治療後,半年來沒有再犯,期間因為治療耽誤兩週沒有上課,之後孩子說跟不上同學們,不去上學,要轉學,轉學後一週,又對家長說新學校不習慣要轉回,家長又轉回後,上一天課後回家就又不去了。
家長沒有辦法,要求在我這裡進行心理諮詢治療,我雖然是國家心理諮詢師,更是精神科主任醫師,幾十年精神臨床,很少專門心理諮詢治療,我給他做了三次諮詢,期間都是配合孩子一起談動漫和電影,第三次,我想提到現實層面,問他對上學,學校等的看法,他的口頭禪是你猜,你再猜,如果碰到說上學的話題,他眼睛裡的眼神飄忽遊離,馬上很生氣地說無聊,無聊。我都諮詢不下去了,應該上學的年齡,應該去上學,家長花錢諮詢的目的是讓孩子恢復上學,我心都愧得慌,好像沒有完成工作似的,請求老師督導。
初診評估探討:一,病情評估,孩子前期病情原因 ,是生理性原因,心因性轉化症狀(心裡衝突轉換),二,孩子雖然是家長要求做心理諮詢,也照辦,理性自我功能尚可,可以和心理治療是建立起工作聯盟。三,自殺風險和原病復發評估,
四,孩子不願上學為心裡原因所致,
五,諮詢目標評估:什麼原因有說兩個應該,應該的年齡應該去上學,家長的諮詢目標不應作為本案例的諮詢目標,本案孩子不願學習的諮詢目標,可能是學習背後的對分離的恐懼和閹割焦慮,促進孩子自我成長,完善自我功能可能是諮詢的目標。
心理諮詢師的“心都愧得慌”探討:諮詢師內心焦慮和愧疚可能是因學生問題激發了自己內心在這個問題上的反應,即治療師的移情,是和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反應,是互補性移情,對於諮詢目標來說,需要治療師解決自己的問題,接受心理督導。如果這個移情是一致性移情,和來訪者的感覺是一致的,是共情理解的,將有利於心理諮詢的發展和程序。
三次諮詢內容中的問題探討:
一、孩子講述動漫和電影裡的主體故事可以反應其不同人格層面的內容,如果是模糊餛飩狀態,邏輯不清,自我中心,吞噬性攻擊,享受型描述等可能提示口欲期人格型別,與自我存在感安全感缺失,自我誇大張力受損相關。
如果故事型別是雙方對仗激烈,對錯分明,好壞極端,過分攻擊或妥協,競爭或壓抑,妒忌或羨慕,過分理性完美或軟軟無力等可能提示肛欲期人格,與分離性焦慮等相關。
如果故事是邏輯合理,相對情緒和諧,人物邊界清晰,生動有趣可能提示給我們孩子可能的神經症性性格,與閹割焦慮有關問題。
我們透過講述故事人物的分類去引導孩子聯想出更多的象徵性資料,比如,主人公可能是其渴望的理想化人格,魔鬼是理想化自我過程中遭遇的各種恐懼或喪失。
二、諮詢關係中的防禦和移情,孩子受到了什麼樣的現實限制,喪失了面對學業等現實的自信和能力,逃入誇大幻想的世界裡。如何透過生活在幻想世界中孩子的自我誇大得到恰到好處的迴應,讓孩子自我調和的目標目的轉為自信,讓孩子享受自我自主的功能和活動的愉悅,讓孩子現實的自尊重新迴歸,作為理想化父母的心理諮詢師在孩子問題活躍活動期間,引領孩子敢於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使孩子敢於轉換和內化理想自我。勇於承擔責任,樂於上學。
三、心理諮詢師一提到學習,孩子就會完全崩潰,假設孩子早年和父母融合成長自我過程中,父母拿“學習”作為愛孩子的條件,學會什麼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什麼,對於這個孩子,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隨著長大,他想要得到什麼往往結果是得不到什麼,反覆挫敗,孩子會處於絕望的抑鬱狀態,有可能再遇到一點打擊,就會崩潰,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戀性暴怒,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學習就象徵著和父母不能融合,學習就象徵著和父母的分離,就要承受分離的恐懼,學習就象徵著沒有了安全感,需要承受自我存在感缺失的焦慮,學習就象徵著失去自我的誇大和理想。
四、心理治療師的移情和失誤與心理治療師作為理想化父母的陪伴和幫助的言談舉止的貢獻價值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