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觀史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

    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裡,百姓冒險進山採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採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採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採於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裡。此外,還要在蘇州燒製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

    一、建築規模

    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

    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二、建築造型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 2 # wlm教授

    我在北京生活三十多年,去過很多次故宮博物院,驚歎故宮的雄偉大氣,恢宏壯觀,作為中國工匠精神,精心打造的這些建築群,集中體現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技術,不管是青石路面,漢白玉欄杆,直到大雄寶殿都是精益求精,雕樑畫柱,勾心鬥角,四梁八柱,梁脊刻龍雕鳳,顯得美觀高貴,可以說從故宮的選址,設計,建築工程,可以是完整的過程,但是這些建築工程使用的材料包括大型石頭,大型樹木,大量使用是琉璃瓦片,也是生長在地球上的東西,沒有超越地球來自外面星空的東西,大部分是物體的變化,也就是物理變化,由長變短,有粗變細,有不美觀變成美觀,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而言,製造船樑龍脊的製造技術而言,也只是更加精美絕倫一些,明代永樂大帝胸懷天下,眼望世界,在他的決心之下,打造故宮這樣的一座宮殿沒有什麼需要當時科學技術所打不到的技術含量,所以一個永樂大帝時期就完成了故宮的建設,我覺得這個偉大的建築工程其取得成功的關鍵技術恰恰是中國人在永樂大帝統治時期高度發達的社會管理學,道路運輸學,機械工程製造業等等,只有在一個國力強盛,高度集權,萬邦歸心的永樂大帝時期完成了一個讓後人引以為豪的偉大建築,流芳千古。

    其實我們從永樂大帝的珍貴名瓷,永樂壓手杯,和永樂半脫胎的大碗中可以見微知著,這些當時最高科技水平的瓷器已經具備了走向世界,影響世界的能力了,它已經用一把泥土換取一把銀元的強大的科技水平,今天我們在看見這些珍貴的建築時,我們的祖先已經創造出來外國人稱呼中華的名字,,china,,,中國。

  • 3 # 小楠子八字

    故宮修建於1406年。工程的營建者是明代的永樂帝朱棣。朱棣曾在北京做燕 王,對北京的地理有深刻的認識。《明史》記載,修建故宮時徵集了全國著名工匠10多萬名,役使民夫達100萬 之多,整個工程歷時15年,直到1421年才最後完成;此後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 整體面貌保持未變。

    故宮是一座磚木結構建築,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木料主要來自京郊 房山懸山中,也有部分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漢白玉石料亦來自房山縣。宮 殿裡砌牆用的磚,叫澄漿磚,是在山東臨清燒製的;鋪地用的方磚,叫做金磚,是 在蘇州燒製的。

    整個紫禁城用磚超過了1億塊。施工所用的材料作工非常精細。 譬如砌牆用的澄漿磚,是先把泥土放入池水中 浸泡,經過沉澱,然後取出過濾後的細泥,最後才把細泥晾乾做坯。還有就是磚塊 之間、石板之間的粘合劑,材料是煮過後搗碎的懦米和雞蛋清,選用這種粘合劑, 不僅粘力強,而且效果平整美觀。

    建成後的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內有房屋有9999間,外有高達10米的 城牆(南北960米,東西760米),四角各有一座屋頂有72條脊的角樓。 在最外 端,還有一條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四周。

  • 4 # 馬德里的陽光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現代的工程技術,但是我國的勞動人民具有極其豐富的建築工程建造經驗和智慧,故宮的建造也正體現了我國當時的最高建築水平。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故宮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用3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殿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佈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孩子學畫畫是不是為了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