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頭楊哥

    張獻忠本是一個出生窮苦家庭的農民,在明朝晚期崇禎皇帝時期參加了起義軍,和闖王李自成一道成為當時起義軍中的兩股比較大的勢力。和李自成進攻明朝都城北京城不同,張獻忠主要是向南邊長江流域發展。

    張獻忠財富來源

    1644年,張獻忠來到來天府之國的四川,在成都稱帝建立大西國。張獻忠稱帝之後對四川老百姓進行了屠殺並大肆掠奪,從田地都金銀玉器一概不放過。除了對老百姓的掠奪,他還增加了對老百姓名目繁多的稅收。

    劇歷史學家估算,張獻忠至少擁有數千萬兩白銀。按照明朝末年白銀的匯率,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600元RMB,那麼張獻忠就百億身價。

    可是他為什麼好好的皇帝不當,還把這些財富全部沉於江底呢?原因之一:南明王朝圍困

    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此時的南明王朝雖然搖搖欲墜風雨飄搖,但是仍然想置張獻忠於死地。聯絡派大將圍困四川,弄的張獻忠寢食難安。

    原因之二:入關的清軍打壓

    也就是在張獻忠稱帝這一年,清軍靠吳三貴的投誠,進過山海關進入關內,對於物產豐富的天府之國四川,清軍也是垂涎三尺。他們先用對吳三桂一樣的手段誘導張獻忠投降,但是被張拒絕之後,清軍也就開始大兵壓境圍攻起了大張獻忠的大西國。

    原因之三:於李自成矛盾加大,內憂外困

    此時的張獻忠處境艱難腹背受敵,南有南明王朝圍困,北有清軍打壓。只是對外求援之際,但是張獻忠又於闖王李自成發生了矛盾,兩人之間還互相廝殺。一時間張獻忠處於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的境地。

    是什麼原因讓他沉財富於江底?

    守城也是死,突圍也是死,張獻忠選擇了後者突圍。1646年張獻忠帶著自己的財富,準備南下向湖南轉移,但是運輸財寶的船隻在四川彭山江口鎮的江面上遭受到南明大將楊展的伏擊。張獻忠為了逃命一圖東山再起,就下令把搶來的金銀財寶全部沉入江底。

    可是張獻忠最終逃不過被絞殺的命運,再逃過南明王朝的圍剿之後,張獻忠最終還是在鹽亭的鳳凰山被清軍的流失所傷而亡。

  • 2 # 秉燭讀春秋

    張獻忠和李自成一樣都是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是陝西定邊縣人,李自成是陝西榆林縣人,倆人老家距離不到500裡地。

    張獻忠和李自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兩人都稱帝了,張獻忠於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

    李自成於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並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在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

    講真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命運太相似了,兩個人都在起義過程中聚斂了大量財富,尤其是張獻忠,據說聚斂了上億的財富。

    但兩個人失敗後,都沒來得及享受財富。李自成的藏寶地至今是個謎,張獻忠的財寶裝在船上沉沒的地方,經過多年的找尋,終於確定了具體位置。

    2015年年底,相關機構專家對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進行了鑑定,最後達成了一致意見,基本確認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終於揭開了張獻忠沉銀的具體位置了。那麼,張獻忠為什麼把大量的財寶沉到江裡呢?難道他瘋了嗎?

    其實張獻忠沉銀不是瘋了,是逼不得已,是戰略失敗,是南明將領楊展火燒戰船等諸多因素造成的。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進攻成都,成都守將是明朝的曹勳和楊展,二人率精兵三千守衛成都,當時大西軍士氣高漲,很快攻破了成都,同時抓住了守將楊展,即將被殺時,楊展奪刀砍死兩人,爾後跳江游到新津逃脫了。

    楊展逃脫後,迅速逃往川南的敘府(今宜賓市)一帶,召集了數萬人馬,組織了一支軍隊,開始與大西政權對抗。

    當時崇禎已經自縊而死,楊展被南明政權任命為四川總兵,封錦江侯。

    楊展是武進士出身,軍事能力和計謀都是張獻忠可望不可及的,楊展相繼收復了仁壽、簡陽、眉州、青神等地。也就是說,楊展的地盤眉州距離成都不到100公里,這讓張獻忠坐立不安,如坐針氈。

    恰好此時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帶領清軍南下,即將進入四川,張獻忠於是就想戰略轉移,打算放棄成都。

    他把多年聚斂的財寶裝船,據說金銀財寶就裝了100艘船。率十萬軍隊,戰船千艘,浩浩蕩蕩往川西突圍。Δ打撈的部分財寶

    楊展很快得到了訊息,他馬上判斷張獻忠要南逃,立刻率軍在成都的南大門彭山阻擊張獻忠。

    當楊展剛剛把軍隊佈置好,也許是天助楊展,老天爺竟然颳起了狂風,這樣一來,張獻忠的戰船無法前行。

    見此良機,楊展命令自己的戰船兩翼排開,中間派早已準備好的載著乾柴,乾草的小船正面進攻。小船順風點火,瞬間將張獻忠戰船點燃。一時間,大西軍陣線火光沖天。

    由於岷江處兩岸陡峭,水道狹窄,前後數千艘戰船首尾相連,大火燒的無處可逃。10萬大西軍,數百艘裝著金銀珠寶的大船,就這樣沉入了滔滔岷江。

    以上就是張獻忠沉銀的過程和原因。張獻忠和李自成都是有命掙沒命花的主,張獻忠沒來得及享受聚斂的財富,就這樣白白付水東流了。正如趙本山說的那句話,人生的悲劇就是:“人死了,錢還沒花完,”不久,張獻忠被清軍射死了。

  • 3 # 孝陵衛小校

    張獻忠雖然搜刮了很多財寶,但有兩件東西他是買不了的,一是土地,二是自己的命。

    近年來,四川彭山江口鎮發現了大量銀錠、金冊、銀耳環等文物,與記載中的 “江口沉寶”頗多吻合,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界關注。

    1646年,清軍和南明軍隊夾擊張獻忠,豪格、吳三桂由西安向南進軍,明軍則在瀘州、樂山、邛崍、眉州、雅安一帶與張獻忠作戰,張獻忠作戰不利,決定放棄成都向東突圍,再次突入湖廣。這是當時的背景,關於張獻忠的財寶共有兩種說法,一是“錦江埋寶”,一是“江口沉銀”。

    有了“埋銀沉寶”的說法後,又有了幾種延展的說法:

    1、有“錦江埋寶”而無“江口沉銀”(基本證實為錯誤)

    2、無“錦江埋寶”,有“江口沉銀”。

    3、既有“錦江埋寶”,又有“江口沉銀”。

    “錦江埋寶”

    “錦江沉寶”多被認為是張獻忠有目的的透過規模浩大的工程將寶藏埋藏於錦江之下,文獻中稱為 “錮金”或 “水藏”,一般認為埋藏地點在錦江邊的九眼橋、望江樓附近。

    《明史》也有記載:

    “( 獻忠) 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名水藏,曰: ‘無為後人有也。’” “江口沉銀”

    “江口沉銀”被認為是張獻忠沉銀於彭山區江口鎮,關於沉銀又有三種說法:

    一種是張獻忠怕寶藏為敵人所獲,有意沉銀於江。

    楊鴻基 《蜀難紀實》中載

    “獻忠自知不厭人望,終無所成,且久賊之無歸也,思挾多金、泛吳越、易姓名、效陶朱之遊。於是括府庫民兵之銀,載盈百艘,順流而東。至彭山之江口,初心忽變,乃焚舟沈鏹而還”。

    二是張獻忠與明軍楊展的戰鬥中兵敗,船被焚,寶物也沉入江底。(這種說法的記載更多)

    彭遵泗 《蜀碧》即載:

    “參將楊展大破賊於江口,焚其舟。賊奔還。獻聞 ( 楊)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敗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

    三既有“埋寶”,又有“沉銀”。(又有先埋後沉、先沉後埋兩種說法)

    總結:

    以上關於 “錦江埋寶”與 “江口沉銀”的歷史文獻雖紛繁複雜,但是其記載的事件大略相同。首先雖然兩事的時間先後有差異,但其發生在順治三年當無異議,該年大西政權南北受到南明和清的夾擊,政權危機,選擇在此時 “埋寶”和轉移寶藏合情合理。其次,“江口沉銀”隨著近年來考古發現多被認可,而 “錦江埋寶”卻頗受質疑,基於明末清初大量的文獻記錄,“埋寶”一事不易被否認,需通過後期的發現驗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女星最應該滾出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