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長嘯
-
2 # 澤安君
還是先從基礎的書看起,《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這是所有經濟學專業的必修課。
如果你想在個人理財,股票,債券等有所投資,那也應該做好基礎,自學一下《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投資學》、《股票投資學》、《經濟法》、《投資銀行學》等。
世界上有些名著,如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
3 # 妍巖外公
什麼鑰匙開什麼鎖,什麼層次看什麼書。我粗人說粗話,切入點那裡。你是領導首先要人民大眾過好日子為前題謀事。我一個平民第一要務是,老的照顧好,小孩培養好,把一家人生計謀好。糧食放在首位的。第二產業要抓好,工人就業拿工資養家餬口,促進社會穩定,增加稅源,國家有了錢才好辦事,包括國防建設。至於金融我雖不懂,只知道市面上人民流通量從初解放的已多投放6300倍之多。從這樣類推國家只會越來越富。至於股票,基金都是比智力比實力的行為。表面上滬深二市出入交易稅較多。作為我搞小實體的只相信自已的。我的感想寫到這裡,有點班門弄斧。請各位賜教指正。
-
4 # 黃蛋黃商業
但實際上,經濟學每天都圍繞在我們身邊。比如房租,為什麼一線城市近一年房租上漲這麼多;薪資,為什麼程式設計師薪資普遍比運營高等等。
在如今這商業社會中,我們根本離不開經濟學。學習學習經濟學常識,能幫我們更容易理解商業社會的執行規律,以及某種經濟現象背後的邏輯。進而幫助我們在找工作、買房、投資理財方面做出更佳的決策。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這本書給我們介紹了最基礎的經濟學常識。本書已經出版到第5版,在美國亞馬遜經濟學理論類圖書中長期位列前三。作者是托馬斯·索維爾,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現在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階研究員。
在這本書中,沒有經濟學教科書中的公式、圖表,全部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經濟學知識點。整書所有案例皆是世界各國真實發生的事件,學習經濟學的同時也能讓我們瞭解各國經濟有關的歷史。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開篇介紹了什麼是經濟學?然後從價格、商業、勞動、投資、國民經濟、國際經濟等7個方面向我們介紹經濟學的全貌。
什麼是經濟學?作者引用了英國經濟學家萊昂內爾·羅賓斯給出過一個經典定義:
經濟學是研究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資源使用的學問。
稀缺是指需求大於供給,比如城中的一塊土地,它就是稀缺資源。它可以用來建住房,也可以建商業中心,甚至還可以用來種菜,這就是具有不同的用途。而該用來建什麼呢?建什麼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或者達成別的什麼上的,這就是經濟學要研究的。
我們一輩子學習,然後工作賺錢,最終目的不正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稀缺資源。所以經濟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但經濟學的研究並非教我們如何賺錢,而是以整個社會為中心來研究資源分配的問題。社會整體經濟效益提高,相應的每個人也能從中獲益。
不同經濟體有不同的做法,比如由政府統一分配,或者按勞動量分配,多勞多得,或者按年齡分配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個機構來統一負責分配。但在市場經濟下,不需要任何機構來負責分配,只要用價格就能保持整個分配有秩序地進行。
價格透過供需關係來影響資源分配,當一件產品的需求大於供給時,價格就會提高,具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就會更多地流向這件產品。
舉個例子。牛奶可以用來生產酸奶和乳酪,如果消費者更喜歡喝酸奶,那麼酸奶產量增加,牛奶這種原材料將更多用於生產酸奶。這是價格引導稀缺資源獲得有效利用的最簡單的例子。
在更復雜的情形中,價格同樣重要,比如消費者同時想喝酸奶和吃乳酪。
消費者購買酸奶或乳酪,間接地也就在購買牛奶,牛奶的價格因此上升。牛奶變貴,消費者購買酸奶或乳酪會減少。同樣,牛奶變貴,養奶牛增多,殺牛的就會減少,進而牛皮的供應會減少,牛皮價格上漲,牛皮包、牛皮鞋的價格也會由於成本上漲跟著上漲。這樣一來,價格的影響一步步蔓延到整個經濟體。
不光普通商品,勞動力也是透過價格來分配的。工作總是比人們工作時間多,所以勞動力也是一種稀缺資源。勞動力越強,為企業提供的價值越高,薪資也相應的越高。某種技能需求量大,會的人少,那企業也願意付高薪資僱用這些人。
除了價格能夠作用於資源的分配,企業、政府、資本都能影響。比如說企業,企業總是偏向於生產那些利潤高的產品,這就使得原材料這種資源向著高利潤產品傾斜。企業的規模經濟也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就拿生產汽車來說,單獨生產一輛汽車,可能一週都無法完成,但在汽車生產線上,平均時間一分鐘。
生活有哪些反常識的經濟學知識呢?1、最低工資法可以提高就業率嗎?不能,反而會降低就業率。
在最低工資法下的失業率比自由市場上更高,能力水平較低的人會因此失業。比如,一個人為公司帶來1000元的價值,公司支付他1000元的薪水。如果最低工資標準是1500元,那麼企業不會花1500元來僱用一個只能帶來1000元價值的人,這是虧本的買賣。企業會直接僱用能夠為企業帶來1500元價值的人。如此一來,能為企業帶來1500元價值以下的人都會失業。
一些國家的統計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新加坡沒有最低工資法,失業率保持在2.1%的水平。加拿大在過去5年間多個省實行較高的最低工資標準,結果有三個省失業率越過10%,其中紐芬蘭的失業率高達16.9%。
並且,最低工資標準越高,可能就會有越多的能力低下、沒有經驗的人失業。這些人原本有能力去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但卻因為最低工資法而失業,他們不能從工作中獲取經驗,也就無法提高自己的能力,無法賺取更高的收入。所以最低工資法使得他們失去獲取工作經驗來賺取高薪資的機會。
2、一位90歲的孤獨老人種植20年後才能成熟的果樹合理嗎?
簡單算一下,要等到110歲才能收穫成熟的果實,一個人能活到110歲的機率非常低,明顯不合理。
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就錯了。
因為資產的現值取決於它將來的收益與損失。比如你家的幾畝地原本不值錢,但村支書跑到你家來告訴你,明年我們這裡要拆遷。那麼恭喜,你家的幾畝地立馬升值了。
雖然老人很大可能無法收穫果實,但只要他種下果樹,未來的人可以享受到果實,土地的價值就會提高。老人隨時可以賣掉土地變現。所以這在經濟學上仍然合理。
同樣的,農村的土地用於種莊稼,價值較低。當政府宣佈這塊土地明年要拆遷時,土裡此時仍然種的是莊稼,但土地的價值立馬就會上漲,而不是等到明年拆遷的時候才漲。
3、企業虧損不利於經濟發展嗎?
洛克菲勒的發家史就是很好的例子。19世紀60年,石油的主要用途還只是用於生產煤油,提煉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汽油並沒有多少價值,有些企業乾脆將汽油排放到河裡。
當時很多企業都因為虧損倒閉。但洛克菲勒透過改革成功的活了下來,併成為一代傳奇。洛克菲勒採用油罐車運油,相比其他同行都在用的油桶,這樣降低了成本。同時,洛克菲勒還找科學家來研究以石油為原料的新產品,創造出油漆、石蠟、凡士林等產品。
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因為不需要靠賣煤油收回所有成本,所以煤油的價格也就降下來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原本很貴的煤油,1865年煤油每加侖58美分,降到19世紀70年代的每加侖8美分。原本富人才用得起的東西,中產階段也能在晚上點亮房間。人們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善。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這本書還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例子,值得一讀。我們身邊的經濟學無處不在,掌握這些知識,更利於我們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過更好的人生。
回覆列表
建議從財務,會計基礎開始,瞭解收入,成本,毛利,利潤率,稅金和閱讀財務報表等核算的基理開始入門,學習過程中,逐漸將生活,工作中的事務代入機理中理解,消化,對比,分析,思考,夯實基礎,再深入信託,投資,保險,貸款,資本,基本法律等相關行業豐富閱歷,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理論和實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