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尊尊

    我是00後,我就是學戲曲的,感覺沒啥就是好聽。有一句話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戲曲的,還有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戲曲的。

  • 2 # 愛聽戲的魯小淘

    謝邀。小編是一名八零後,作為年輕人喜歡京劇確實跟身邊很多人顯得格格不入,但也因為喜歡京劇讓自己有了不同的人生體驗,小編始終認為京劇是隻有那種看慣了人海浮沉,即達到了任天上雲捲雲舒的境界的人才能靜下心來聽得進去的。如果一味的沉溺於現實世界的浮躁和泥淖中,是無法體會京劇藝術的另一個世界的,這就是一種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熱愛京劇的人所獨有的小世界!

  • 3 # 優雅人生y

    我是00後,開始聽京劇覺得不咋樣,因為開始聽的都是念唱的,聽不懂,也不喜歡。

    但後來我接觸了國畫,學習國畫,也去鑽研國畫。因此我開始和我同齡的人都不一樣。別人都喜歡那些時尚的東西,喜歡潮流的。而我卻喜歡傳統的東西,喜歡中華傳統文化,喜歡國粹。雖然這樣和別人格格不入,但是我不在意這些,我還想辦法人身邊的人也去了解喜歡傳統的。喜歡我也就去了解研究學習國粹,結果發現京劇真的很有意思,我能聽到裡面的藝術。裡面的人物也特別美。

    現在聽京劇覺得特別享受,也覺得自己特別有傳統的氣息,覺得自己不俗。這是我把京劇和國畫的結合

  • 4 # 小河一葉舟1

    96年大四,即將畢業,喜歡聽京劇也就是去年的事,自己也感覺很奇怪,曾經看見央視11就跳過,說實在的,聽不懂哪裡好,但是現在就是喜歡聽,聽著聽著就找到的自己喜歡的名家,比較喜歡李鳴巖,康萬生,蘭文雲,呂東明,王金璐,李維康耿其昌,歐陽中石等名家的,青年一代的不敢評價,但還是喜歡老一輩的味道。

  • 5 # 無55213

    最早聽京劇是上初中的時候,偶然在央視戲曲頻道看了一出全本《碧玉簪》,當時只是為了看故事,對它的美還沒開竅。真正入坑是14年春晚的了《同光十三絕》,此後從流水板,快板,垛板開始聽,慢慢到西皮二六,散板這些慢節奏的。於魁智於老闆是我的京劇愛好啟蒙老師,進了這扇門後方知其美,本人最愛程派,最愛王吟秋先生,最喜歡尚派的做工。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很幸運推開了這扇門,這裡面可全是好玩意兒。

  • 6 # 愛笑的yzsh

    我今年24歲 也喜歡聽京劇 很多人覺得我很low 我倒覺得沒什麼啊 再說喜歡現在流行音樂的人未必是真的喜歡 有可能是唱歌那個人好看而已 當然我沒有貶低流行音樂的意思 有些確實蠻好聽的 不過各有所愛 別人愛說什麼說什麼去 自己喜歡就是喜歡 別人管不著

  • 7 # 孟凱KKM

    我是九二年男生,小時候姥姥和我媽喜歡聽戲,不過聽得都是些豫劇,不過豫劇也是鏗鏘頓挫,別具一格,最常聽的便是花木蘭裡劉大哥講話,還有穆桂英掛帥。但是我並不是很喜歡聽。有時候覺得鑼鼓喧天,吚吚啞啞十分的刺耳。上了高中後喜歡上了紅樓夢,被一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深深地吸引了,便開始搜尋牡丹亭中這段唱腔。有一年春晚《同光十三絕》真真是驚豔到我了。李勝素的穆桂英霸氣十足。遲小秋的鎖麟囊幽咽婉轉。從那以後我看了張火丁的電影《白蛇傳》遲小秋的電影《鎖麟囊》史依弘的電影《霸王別姬》因為紅樓夢我也喜歡上了王文娟的《紅樓夢》和崑曲《牡丹亭》《桃花扇》這些戲曲都看過。真個是牡丹亭中所說‘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越發覺得中國的戲劇文化博大精深,又瞭解了其他劇種,如新鳳霞的《花為媒》錫劇《珍珠塔》。看完後只覺的滿口餘香,餘韻悠長。。

  • 8 # 反反覆覆的小情緒1

    93年生人,因為郭德綱所以才接觸京劇評劇河北梆子,靜下心來聆聽,會深切感受比時下的流行歌曲好聽很多,而且越聽越有味道。又因為王佩俞最近上綜藝節目而關注到她,關注到她的老生,特別欣賞她女人的英氣。我想說,或許,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因為它散發的一點魅力而喜歡,進而深入瞭解,發現原來是那麼的耐人尋味,讓人著迷。。。

  • 9 # 氍毹紀夢

    最為91年出生的90後,有些個別。不進喜歡京戲,還有相聲,評書,書法、象棋、詩詞等等相關的傳統一些文化。

    先說一說喜歡京戲的原因吧,小時候家裡跟姥姥一起,老人不愛看電視,身邊唯一的現代化的東西就是一個收音機(那會兒叫半導體),電臺裡都是戲、相聲和評書,久而久之,也就燻出來了。

    最開始喜歡的還是相聲,因為可樂嘛!相聲裡總有些學京戲的片段,慢慢的也就更加感興趣了。真正迷上京劇還是上高中。那會兒聽侯寶林先生的相聲《串調》和《喜劇雜談》,裡邊有一句學《古城會》的關羽的唱詞“叫馬童,與爺忙把路引,大搖大擺走進了古城”,神完氣足,聽的如痴如醉。

    真正開始痴迷京劇,是高中開始,年領上大了一點,有了一些積累,上學下的路上,手機裡都是下載的京劇唱段。上了大學時,痴迷的程度更加深入,不光是聽和迷,還蒐集各種資料深入的研究。朱家溍、劉曾復、吳小如等這些先生的京戲的文字和影片音訊資料看了不少,我至今感謝這些老先生的所留下的資料,讓我對京劇的認識提高到了一種文化的程度。

    大學以後,直到現在工作,手機和iPad裡都是各種京劇的老唱片,而且,現在已經很少聽當今這些角了,因為現代人的“玩意兒”不是很規矩,與那些老唱片的差距太大了,所以,對於京戲,我始終贊同朱家溍先生的觀點,搶救保護和繼承。

    中國的許多傳統藝術都是有內在關聯或相同的,我喜歡書法,當我聽餘叔巖先生的唱片時,感覺就像王羲之的行書,靈動、流暢,向宋詞裡的婉約詞風,含蓄、搖曳生姿。

    現在,不管是愛聽戲,還和老師學習京胡,雖然,可能不能成為專業的演員,但是作為一個愛好,一種文化,對自身的修養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真的希望好多人能夠沉下心來,欣賞一下京劇文化,你會感受到餘叔巖先生《戰太平》裡那種“為大將臨陣時哪顧得殘生”的壯烈,唐韻笙先生《刀劈三關》裡“為國家歷盡了狂風巨浪,誰憐我老殘軀病入膏肓”的淒涼,周信芳先生《清風亭》裡“這才是路在人不在,嬌兒一去不回來”的痛徹心腸的親情離亂,夏山樓主先生《桑園寄子》裡“走青山望白雲家鄉何在”的淒涼,感受到一個個臺上的人演繹過往的人生,臺下人其實就是臺上的人亦或臺上人所演繹的人,因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10 # 魏青衣

    作為一個95年出生的90後,我想我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忘記了是初中幾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有一段京歌《說唱臉譜》的唱詞和簡譜,我覺得很有意思,沒想到從此就開始慢慢的喜歡上京劇,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因為比較有紀念性,時至今日,我還偶爾聽這首歌,歌詞裡說的確實也有些道理,京劇的確很難吸引當代年輕人喜歡,想要發展,確實需要創新,這樣才能持久生存。

    好像扯遠了,我說說我喜歡聽京劇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吧。喜歡上京劇之後,我對音樂唱腔有了一些瞭解,尤其是唱功方面。在聽京劇之前,我挺喜歡聽網上一些旋律不錯,不過沒什麼唱功的網路歌曲的。

    但是聽了京劇之後,覺得他們唱功太差了,於是對聽流行音樂的要求也高了起來。比如只聽一些實力派歌手唱的經典歌曲,個人比較愛聽粵語歌曲。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富有粵劇韻味的粵語歌。

    喜歡上京劇之後,我對於傳統文化以及歷史也格外的關注起來,比如詩詞曲賦、中醫武術、國畫美食以及各個朝代的歷史等等。尤其鍾愛先秦時代的歷史,因為我覺得那時候百花齊放的局面,真的很令人嚮往。

    但是喜歡京劇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困擾,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不得不承認,中國絕大部分的年輕人是不聽戲的。不僅不聽,他們還覺得同齡人聽戲很奇葩,有時候甚至會覺得我特別老土。

    當然了,在大眾面前,小眾化的東西無論多麼清新脫俗,高雅文藝,還是很難為人所接受。有時候無論你解釋的多好,人家直接不聽,畢竟某種觀念早已形成一種習慣。所以除了剛開始外,身邊的人很少會知道我喜歡聽戲這個愛好。

    我個人覺得,戲曲文化的確已經落後時代太多了,儘管現在戲曲正在呈現復甦的形勢,但是這隻針對於一小部分戲曲,絕大多數的地方戲,都是呈現著衰退的跡象,甚至很多不知名的劇種,早已經失傳。

    我認為,年輕人還是應該多聽聽戲曲——當然這是建立在戲曲能夠改革的前提下。畢竟戲曲是我國非常寶貴的傳統文化,薈萃著我國藝術的精華,非常值得年輕人多瞭解,順便了解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

  • 11 # 豐收018

    很難得。京劇是中國的國粹,現在有大部分年輕人不喜歡,主要是節奏太慢,聽不懂,尤其唸白更聽不懂。

    如果唱詞和唸白都打出字幕,讓所有人都能看明白,我想會有更多人喜歡京劇的。

    我喜歡京劇,沒有字幕的就不能看了,聽不懂。

  • 12 # 戲迷阿德1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嗎?90後喜歡京劇藝術難得可貴京劇傳統藝術是國粹國寶博大精深,這門京劇藝術要知道它的文化內函多麼地廣泛300多種民族文化劇種精髓集於產生中國的一大愧寶,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藝術最高像徵京劇藝術。90後喜歡上了京劇藝術說明了他們家裡親人有人喜歡受到了薰陶慢慢地帶出來,90後也有天賦從小喜歡上了京劇藝術,京劇藝術程式化,唱,做,念,打,手,言,身,法,步,一套固定下來的程式,要弄懂和學會要花幾十年苦功夫勤學苦練,才會能夠掌握這門京劇藝術精髓,90後喜歡上了這門京劇藝術,在廣大戲迷當中後繼有人廣泛傳承繼承下去聲聲不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色美甲怎麼樣?該怎麼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