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縱橫國史

    苗沛霖(1798年—1863年),字雨三,安徽鳳台人,秀才出身,晚清著名軍閥,曾自稱“天順國大王”,以繼承明太祖朱元璋之遺志自居,圖謀再次恢復漢人江山。1861年,已經63歲且獲得大清布政使頭銜的苗沛霖舉起反清,窺伺中原。1862年夏,苗沛霖見清軍勢力強大出賣了英王陳玉成,並將其活捉,送往勝保大營。1863年初,苗沛霖因不滿清朝削減自己部隊,再次扯旗造反,與僧格林沁蒙古鐵騎作戰,因隊友出賣,慘死於疆場。

    1853年4月,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廣西老兵在浦口誓師北伐,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抵達安徽、河南交界處。此時,受到清朝官吏欺壓已久的安徽、河南、蘇北等地人民紛紛結捻起義,響應北伐軍,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張洛行領導的捻軍。隨著皖北各地紛紛掀起農民起義,志存高遠的苗沛霖也想湊個熱鬧,於是便去投靠張洛行,做一枚師爺。不過,苗沛霖覺得張洛行並不是幹大事的料,而自己又是堂堂一名秀才(算是有功名,比洪秀全強),豈能與他們落草為寇,同流合汙。於是,苗沛霖很快就退出了捻軍集團,回到自己的老家興辦團練,向鄉紳鼓吹:“築寨”、“積糧”、“練兵”,從而在亂世中實現自保。但是,苗沛霖當時就是一枚窮酸秀才,鄉親、族人、士紳集團等都不理他,認為苗沛霖是在譁眾取寵。

    在家鄉受到嘲弄,苗沛霖並沒有灰心,而是繼續等待時機。1856年初,太平軍在各條戰線均連連獲勝,清軍、湘軍、團練等武裝被打得落花流水,毫無招架之力,安徽省幾乎完全陷入太平天國之手。此時,族人、士紳集團才想起了苗沛霖之“絕招”,即是:“築寨”、“屯糧”、“練兵”、“滅賊”,最後則是“稱王”,當然這只是苗沛霖之追求,別人可不想稱王稱霸。由於時局緊迫,士紳、官僚等紛紛採納苗沛霖之建議,讓他來擔任“團總”,也就是本地團練的總指揮,由他來招兵買馬,糧餉則士紳集團提供。可以說,1856年是苗沛霖人生的轉折點,他從一個窮酸秀才一躍而成“保家衛國”之大英雄。後來,勝保見他比較靠譜,於是便大力向清廷推薦,最終他官至布政使,朝廷二品大員。

    既然朝廷如此賞識,那自己也得拿出點成績才行,否則別人會說堂堂的苗英雄並無啥本事,靠的就是吹牛大王勝保拉攏才身居高位。1858年9月,張洛行統帥捻軍主力和廬州守將吳如孝聯合出兵桐城,截斷湘軍李續賓部退路,並阻止湖北湘軍增援部隊北上。趁著張洛行南下之機,苗沛霖統帥“苗家軍”配合清軍偷襲高爐、順河、雉河集等捻軍中心地區,連破28 個寨堡,殺害了捻軍首領葛倉龍與任乾。緊接著,苗沛霖縱兵劫掠皖北各地,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淮北民歌唱道:“渦河水向東流,俺跟苗賊結冤仇;俺的婆子他霸佔,俺的爹孃刀割頭。”苗沛霖之所作所為,安徽官民深惡痛絕,尤其是巡撫翁同書,更是連連上書清廷參劾他。不過,由於勝保極力辯護,說苗沛霖剿殺捻軍功勳卓著,不應追究他過多責任,而是要適當獎勵,清廷應允。

    1860年4月,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黃文金等採取“圍魏救趙”之計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統帥和春、張國樑殞命,清朝在江南地區再也無法抽調出一支正規軍。1860年8月,英法聯軍從大沽登陸,佔領天津,而後便直接向北京開進,揚言要活捉咸豐皇帝。此時,勝保勸他帶兵北上勤王,盡到臣子之義務。苗沛霖毫不猶豫地說到:“義軍之事莫過於勤王”,表示即刻發兵北上,與英法蠻夷在京城決一死戰。不過,苗沛霖對“勤王令”陽奉陰違,不但不出兵北上救駕,反而趁此機會擴充隊伍,抬高與清廷討價還價之籌碼。10月,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咸豐皇帝直接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置京城人民於水火中不顧。

    在苗沛霖看來,“江南大營”被摧毀與英法聯軍攻破北京這兩件事,標誌著大清王朝已經走到了生命之盡頭,王朝之“神器”即將轉移。此時,苗沛霖便將早已埋在心頭之“稱王”計劃付諸行動,建號“天順王國”,自稱“天順王”。1861年5月,苗沛霖聯合太平軍、捻軍攻陷壽州,殺孫家泰一家,誅皮、黃、洪、吳、張諸姓,宣佈舉起反清。此時,苗沛霖已經63歲,可謂是壯士不服老,非要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之千古偉業。聞之苗沛霖反清,英王陳玉成很高興,於是將他拉入太平天國集團,並向洪秀全討得“奏王”銜送給他。當然,順便還給他娶了幾位王娘,讓其感受到天國之溫暖。不過,令陳玉成萬萬沒想到的是,苗沛霖居然在自己遇到危難之時落井下石。1862年5月,苗沛霖以“120萬兵馬,助英王圖中原”為誘餌,騙陳玉成到壽州,而後將其逮捕,並送給勝保凌遲。為此,陳玉成大罵苗沛霖:“真小人,牆頭草,風吹兩面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連一賊名也落不著!”

    由於誘捕陳玉成有功再加上勝保極力辯護,清廷並未追究苗沛霖反清責任,而是繼續讓他統帥“苗家軍”,協助官軍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不過,對於苗沛霖這類牆頭草,清廷並不放心。勝保被逮捕後,清朝便強迫苗沛霖削減“苗家軍”,只留2000人即可。為此,苗沛霖大怒,再次扯旗“造反”,揚言要直取大清帝國首都北京。1863年11月,苗沛霖與僧格林沁在蒙城大戰,被部下(據說是陳玉成小左隊)殺死,一代梟雄就此殞命。

  • 2 # 聰明的白痴let

    反覆叛變只是氣節問題,文采好是學問問題,不衝突。再說後一句是此生休在誤窮經,很接地氣的一句話,我再也不想受窮了

  • 3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寫詩與他的人品有毛關係!再說苗沛霖也算知識分子,寫詩對他來說不難,而且詩由心生,他自我感覺他自己人品超一流,寫出來的作品,自然正能量實足,難不成還寫:

    我是小人啊!我是壞人啊!我愛跳槽啊!我愛禍害朋友啊!

    苗沛霖是安徽人,貧下中農的貧下中農。不過小時候有志氣,發奮讀書,還真讓他考中秀才。

    對一個農民來說,是翻天的變化。要知道洪秀全就是沒考上秀才嘛。考上了秀才,你就不是普通群眾,而是上層建築啦,可以戴高帽,見到縣老爺不必下跪,衙役不能隨便打你屁股,你還可以獲得免稅的待遇。更可能參加下一步的考試,當個官也不一定啊。最不濟你也可以當個民辦教師嘛!

    但苗是個有志氣有野心的,不願當一輩子的教書先生,跑去給張樂行當狗頭軍師,其實張樂行也很看重他,可苗乾沒多久,拍拍屁股走人。

    回了家之後,苗馬上找到了壽州知州金光筯,表示要練團練,宣揚“築寨,積粟,治兵”的方針。

    知州沒睬他,一氣之下苗自己搞團練,靠自己。在此時候他寫下了這一句詩: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誤窮經。

    那句網路名言,我自橫刀向天笑,天亮起來還裝B。出自於此。比起洪天王那些學前班兒童的詩來,此人算高階知識分子了。

    搞團練成功了,苗終於發達了,後官居二品,比曾國藩也差不了多少。可以說,這個人是有能力的。

    可是,苗此人有反骨,看自己勢大了,他立馬反清自稱河北“天順王”,建立天順王國,跟捻軍搞到了一起了。

    沒多久清政府來招安,苗又歸順清軍了。

    沒多久,苗又反清了,而且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進攻壽州,攻破之後把城給屠了,反清的道路上,走出了結實的一步。

    苗聯絡上了太平天國,受封了一個奏王。

    可是,清兵一看這裡鬧大了,兵馬大集,苗沛霖又臨陣倒戈,暗中跟清兵聯絡,裡外夾擊捻軍大部,差點把老東家張樂行給抓住。

    陳玉成被多隆阿大敗,苗把陳騙到壽州城送給了勝保。苗又投靠清了。

    後來,還個反覆小人清政府也不信任,讓他解散團練,這好了,苗一怒又反清了。

    可這回可沒太平天國可投靠,清軍也可安心收拾苗了,最後僧格林泌在蒙城地區,全殲了這支反覆多端的地方武裝,殺掉苗沛霖全族!

    苗沛霖→張樂行→靠清→反清→靠清→反清→太平天國→靠清→反清→滅亡。

    看這路線圖,清政府怎不滅苗沛霖他全族。

    跟曾國藩同樣的實力,最終結果卻天差地別!

    這就是一個沒有原則的奇葩牆頭草的歷史下場!

    不過這首詩寫的真不錯,境界疏闊,很有一觀!

    手披殘卷對青燈,獨坐搴帷數列星

    六幅屏開秋黯黯,一堂蟲雞夜冥冥

    杜鵑啼血霜華白,魑魅窺人燈火青

    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在誤窮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吃過最好吃的袋裝火鍋底料是什麼牌子的什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