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空have天然藍
-
2 # 委以心誠
青春期的孩子會疏遠家長,根本原因是什麼,怎麼才能讓孩子親近家長呢?
1、根本原因是孩子在成長,而父母的管理方法沒有改變,依然當他們是小孩子。所以管理和被管理之間就有了矛盾問題。
2、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產生逆反心理,叛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共性。父母感覺孩子越大越難管,越來越不懂事。而孩子越來越覺得父母多事,一點也不懂他們,只會對他們說教,限制他們的自由。
3、孩子叛逆時的心裡目的就是希望父母尊重自己,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不要束縛他們。讓他們獲得自己,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自己自由的權利。
4、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有一些小秘密,到達了情竇初開的時候。會有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變化。他們不想讓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
對於那些孩子疏遠家長,該怎麼辦才好;
1、轉變教育觀念。將他當大人看待,那我們就要從這個角度去做,有什麼事和他坐下來,平等地交談,讓他們感覺自己被尊重,被理解,獲得了權利。減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這是處理孩子與自己有矛盾的方法。
2:要多陪孩子。對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陪他們出門,逛街,去看電影。陪伴的時候,能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重視。孩子也就會逐漸和父母說心裡話,說他們的感受。這時候無論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確,儘量少批評,多引導,帶著他們思考問題,反問孩子問題怎麼處理,透過處理問題提高孩子的能力,同時孩子會認為父母善解人意,瞭解他們。
3:多溝通,多交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他們會信任父母,讓孩子和自己做朋友,這樣孩子會把自己的一些事情說出來探討。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改變和引導孩子。
4、放權,一些小事情交給孩子處理,透過他們處理事情來觀察他們的成長,肯定孩子的能力,透過不斷的培養孩子自信心,讓他們得到認為自己是大人的滿足感,孩子的叛逆就會減少,最終不是疏遠父母,而是親近父母。
-
3 # 遼寧升學考試通訊
我們常說,愛是相互的,但是在親子關係中,衡量愛的標準往往會有所不同,似乎也無法達到對等狀態。
尤其是在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總是難以琢磨。再加上家長們身處中年,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孩子關注成長,本身又難免焦慮,所以親子關係會在這一時期呈現出其特殊性,矛盾也比較容易集中,因此會出現青春期孩子刻意疏遠家長的現象。
對此,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把青春期孩子疏遠家長的原因歸結為某一方出現了問題,親子之間的相處完全基於“愛”,那麼便沒有對錯之分,但是這樣的疏遠行為又確實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一、家長的哪些行為會讓青春期的孩子產生疏遠心理呢?
1.對孩子的小秘密感到好奇
家長無論是出於什麼心理,都要對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學會放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有越來越多的心事不想拿到桌面上來分享,家長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
2.同樣的道理反覆說、不停說
有些家長耿耿於懷的問題,或許在青春期孩子的眼裡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而最令孩子無法忍受的,就是孩子不願意聽的話,家長一直在反覆強調,並且三令五申。有的家長還會對孩子早已爛熟於心的問題說來說去,哪知道孩子早已厭煩無比。
3.不贊同孩子的想法,並刻意打壓
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年齡,很多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價值觀,並認為自己已然瞭解了這個世界。如果家長恰好在此時當頭棒喝,對孩子的一些想法嗤之以鼻,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必然會有較大的挫敗感。這樣一來,矛盾自然增多,爭吵不斷。
二、當青春期孩子出現疏遠家長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1.製造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給予孩子發表觀點的機會
想接近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明確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多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擺正態度,家長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可以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並對孩子說出的觀點給予肯定。哪怕這個觀點在你的眼裡幼稚無比,也不要急於口舌上的否定。
2.讓孩子體會到來自家長的關愛,像朋友一樣相處
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是一輩子的學問,你不可能讓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像幼童一般黏在你的身邊,事事都跟你彙報請示。可以多在生活中製造讓孩子感動的小細節,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比較敏感,而且容易因為身邊事物誘發感悟。像朋友一樣去重新認識青春期的孩子,而不是依然把他當成年幼的“小尾巴”
3.尊重孩子的隱私,大事上正確引導價值觀
青春期孩子不想說出來的話,家長不要刨根問底尋答案,小事上不用斤斤計較,讓孩子自由生長就好。但如果在大方向上出現了問題,則應該說明底線和想法,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避免在人生之路上出現偏差。
總之,家長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時候,要耐心、細心、不粗心。只有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才能緩和難以處理的親子關係。
-
4 # 不開花的樹
是的。
想究其原因,需要刨根問底:
一.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次是兩到三歲,第二次七到八歲,第三次是十三到十五歲。人們所說的叛逆基本是第三次,屬於青春叛逆。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難管,因為孩子在成長,想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空間,如果家長仍然用慣有的方式對待他們,結果只能越來越糟。
二.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必須成長。孩子是一面鏡子,會折射出家長自身教育中的許多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即便是亡羊補牢,也是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的幾個情緒必須改變:
1.焦慮
焦慮的家長往往會困在自己圈就的圍城裡無法解脫,常常表現為嘮叨,見人就想訴說,一說話就哭;或者抑鬱,不想說話,不想吃飯,不想與人交往,幹什麼都提不起勁。
有焦慮情緒的家長往往自己問題一堆,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2.衝動
衝動是魔鬼,只能傷人,不可能成為教育的手段。
曾經以打罵指責為手段的家長,在這一時期會感覺孩子逆反嚴重。
其實都是平時無原則的衝動造成的。
3.只關注成績,不關注孩子
昨天剛剛接待過一個家長,孩子期中考試只有35分,本來三方結合,分析了孩子的優缺點之後,讓他確定短期目標,一點點跟上其他同學。不想孩子直接保證期末考試90風以上。
爽快承諾的背後,是家長強烈關注成績的教育態度。
4.試圖控制孩子
孩子小時聽話,對父母的強勢只能付出。漸漸的,孩子長大了,想要擺脫這種控制,反抗就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基於以上情緒,家長可以採取一下方式:
1.關注孩子,看見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喜好有哪些,需要有什麼,生理有什麼變化,這些都是父母應該關注的。孩子的心理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2.冷靜加耐心
孩子青春期情緒不穩,遇到孩子情緒激動,家長必須冷靜,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耐心溝通。
3.自己快速成長
與其焦慮,不如快速成長。
讀書,和朋友交流,參加家庭教育活動,多方尋找渠道,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4.給孩子成長空間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自己的空間,這樣的空間是孩子成長必須的。
青春期的孩子頭疼,但他們說最需要關愛與支援的時候,只要父母真正從愛孩子出發,一定會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的。
回覆列表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我想過!細思量,的確如此!作為父母而言!面對青春成長期的孩子,父母再拿出對孩子小學時的教育方法和態度來,已經明顯的行不通了!孩子不吃家長這老一套的教育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