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泊圖泊途
-
2 # 初心如舊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抓到孫權會如何處理?
夷陵之戰打贏,和抓到孫權是兩回事。劉備即使打贏夷陵之戰,也不一定能抓到孫權,因為孫權是最高領導,不會親自上陣玩命。而一旦形勢不好,孫權就會早早打算,包括部署最後決戰、許願談判、交出替罪羊、化妝潛入民間、逃跑等。孫權還有海外關係,比如遼東公孫淵;比如將軍衛溫、諸葛直曾經出海,佔領臺灣,所以,萬不得已時,孫權上船出海,逃往海外,都是有可能的。以下從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
第一,抓到孫權可能很小。夷陵之戰的戰場,在今湖北宜昌一帶,距離武昌都很遠,歷史上劉備被打敗後,距進入益州倒是不遠,但很能打的陸遜,還是沒有繼續狂追,放劉備逃回,被接應的趙雲救了回去。除了主要是因為,曹丕已派曹休、曹真、曹仁,分別從濡須、洞口、南郡三路攻吳,東吳本土受到威脅,只能自動撤軍,給劉備一個面子。當然,陸遜是高階將領,知道吳蜀聯合的重要性,目前還不是徹底撕破臉時候,有顧慮雙方今後,關係修復的因素。
劉備如果打贏,往東追擊,一方面,需要嚴防曹丕在北路下手,雖然漢中有魏延,但上庸、新城已經丟失,益州的巴西、漢中側翼暴露,雖有黃權督水軍,順流東進,劉備每到一處駐軍地,黃權則屯住水軍,帶兵登上北岸,每日巡哨江北一百餘里,防範曹魏。但很明顯,這種流動式防禦,一旦距離蜀本土過遠,是沒有用的,容易被截斷後路。劉備失敗後,黃權無奈投降魏國,就是明證。
第二,東吳面積、人口、軍力、經濟等各方面,都要強過劉備不少,劉備在已經失去荊州情況下,單靠益州一州之力,即使打贏,也只是一場區部戰爭,不可能動搖東吳根本,即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親自指揮這一戰,也是辦不到的。只能是願望、夢想、加上空高興而已。
第三,抓到孫權,只可能意外撿便宜。如果孫權昏了頭,冒冒失失闖入戰場,劉備瞎貓逮個死老鼠,真的抓住孫權,估計也不會怎麼樣。因為,孫權畢竟是一國之主,與直接殺害關羽、張飛有關的馬忠、靡芳、士人、潘璋、範強、張達、呂蒙等人不一樣。劉備也是一個深喑政治遊戲的高手,雖然嘴上狠得咬牙切齒,可一旦真抓到面前,劉備還真不敢自作主張,當場殺掉,至少會不遠千里,派人請來諸葛亮、李嚴等重臣,慎重商議,確定一個處置辦法,或者把孫權押回成都,聽侯處置。
第四,這種意外抓到孫權,和徹底打垮、摧毀、平定東吳,是不一樣的。東吳國家實力仍存,孫權的長子孫登,字子高,已經十三歲。次子孫慮也有八九歲了。後來,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時,立孫登為皇太子。對孫權國政,多有進諫。鎮守武昌時,處理政務謹慎得體。孫權被抓,劉備死後,劉禪登基也不過十六七,東吳大臣完全可以立孫登即位。所以,這是劉備處理孫權,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大因素。
-
3 # 東閣村夫
首先劉備的失敗是必然的,歷史沒有假設。再者看劉備為何攻打吳國,三國演義中為關羽報仇的理由顯然不靠譜,一則隔了兩年,二則劉備作為一個政治家不會像我們一樣感情用事為一個人發動傾國戰爭。三國時期諸侯混戰無非是佔地盤擴大勢力。從這個角度看劉備不會也沒有能力徹底消滅東吳。更深程度分析,蜀國吳國關係惡化是三國貿易戰爭的後果,具體原因不做贅述,可以自行百度。
簡單就三足鼎立而言,吳國的存在也是蜀國和魏國博弈的籌碼。諸葛亮是不贊成伐吳的,真發生那種情況劉備也不會吞併吳國。就如同蜀國戰敗後吳國也沒有對蜀國進一步侵略一樣。
-
4 # 熒熒之光通天之亮
大家好,我是二鍋頭餃子哥,我來簡單回答一下。夷陵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真可謂是浩浩蕩蕩,異常慘烈。一開始是劉勝孫敗,後來是孫勝劉敗。如果夷陵之戰劉備勝了,抓到孫權將會怎麼樣處置?我認為會把孫權殺了。一是兄弟情深。孫權給潘璋下了一道命令:羽至即斬。自己的好兄弟關羽被孫權殺了,肯定是要報仇雪恨的啊。雖然《新三國》裡,表現的不是孫權殺得關羽,而是呂蒙。但是不管怎麼樣,自己的好兄弟死了,要血債血償。二是一統南方。曹操是統一了北方,劉備自己肯定也想一統南方,殺了孫權,就再無後顧之憂了。這樣就可以與曹操爭雄。還有就是江東這個位置好,除了有長江天險,關鍵是出兵討伐曹操很方便。要不諸葛亮說:“大軍轉運糧草極其不便啊,要經過難走的劍閣道。要是荊州尚在我們手裡的話,就方便多了。”滅了江東、殺了孫權,可全力揮師北上,與曹操一爭雌雄!三是一山不容二虎。孫權是個極其聰明、有智謀、有大志的人,也想當皇帝,也想統一南方,乃至統一天下。因此劉備勝了以後,不可能容忍身邊有這樣的大隱患,必然要殺之。
-
5 # 大慈閣閣主
劉備如果打贏了夷陵之戰的話,三國鼎立的局面應該就徹底失去了他所謂的平衡,少了東吳這個制衡點,曹操應該會很煩心。
當他打贏了這場夷陵之戰,最後這三個國家的局勢又何去何從?如果劉備贏了,結果就只能是他的實力更加強大,還有諸葛亮這一謀臣在,更是如虎添翼,曹操一定會對劉備有所忌憚。
那麼這個時候曹操也一定會出手的,因為當時在夷陵之戰之前,曹操就有意聯合孫權出兵對抗劉備,況且為了自己國家的存亡也是一定會出手。這個時候三個國家的鼎力局面一定是被打破了,因為少了一方的制衡。曹操也是不會允許這樣的威脅存在,所以幫助孫權打贏了這場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當時最後一次大型戰役,也是劉備的一塊心病,這是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最為大規模的戰爭,並且最後戰爭的結果就是防禦方勝利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章武元年(221年)的七月,當時是在關羽荊州失守後的三個月,也是劉備稱帝以後發動的一次戰爭,為了給關羽報仇,所以發動了對東吳孫權的戰爭。
當時的兵力和局勢的情況是孫權處於弱勢,所以孫權害怕腹背受敵,就主動向曹操求和,俯首稱臣,另一方面就在一直積極備戰,最後防禦成功,在夷陵一帶打敗了劉備的大軍。這一次戰爭之後劉備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傷。
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其實是劉備戰敗,其實這個結果也是必然的,作為三國中的另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怎麼能讓劉備的勢力獨大,這對自己就是一大威脅,曹操這一代梟雄是不會允許這樣的局面出現的。
-
6 # 孤罔炎史
第一,即便歷史可以改寫,夷陵之戰劉備能夠戰勝,也不等於他就能抓住孫權。劉備分明是戰敗了的,也沒有被陸遜抓住啊。
第二,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了,最多也就是把失地收復,撐死了不過能讓孫權割地賠款,全據荊州。他需要派兵駐守各地,還要重新安排各郡官員。
第三,曹丕不會坐視劉備強大。進軍漢中或者出兵樊城都是高機率事件,這時候劉備就只好和孫權談和。
必須說明一件事情,曹魏非一日可破,江東非一夕可定。憑什麼劉備才拿下蜀地和荊州十年功夫,就能把曹魏兩代、孫氏兩代三人二十多年的經營顛覆?人家是缺謀臣武將、忠勇之士還是百姓苦之久矣,急切盼望劉備來救?曹操拿不下的赤壁,劉備攻不下的夷陵。不是自己不行,實在是對手強大。三國鼎立之勢早在赤壁之前就已經初步形成,諸葛、魯肅早都看透了。
-
7 # 唐朝的長老
如果根據歷史實際情況來說的話,首先劉備不可能在夷陵之戰打敗東吳;即便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奇蹟般地僥倖東吳,劉備也不可能抓到孫權。在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劉備率領七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伐吳,但是據史書記載,蜀華人口總共才94萬左右,這七十四萬大軍是羅貫中賦予劉備的。所以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始終沒有太大的優勢。
劉備在夷陵之戰不可能戰勝東吳在歷史上劉備投入夷陵之戰的兵力眾說紛紜,但是大多數人認為劉備的兵力在4萬到6萬之間,而東吳投入的兵力不會低於6萬。由於劉備放棄了水陸並進,而是全部在陸地大決戰,因此蜀漢的陸軍是佔優勢的,畢竟東吳更擅長水戰。
但是吳軍在兵力上不輸劉備,而且吳軍糧草也非常充足,打到後期的時候劉備的糧草已經很難供應的上,而且士氣越來越弱小,所以即便是沒有陸遜的火燒連營劉備也戰勝不了東吳,只是劉備會輸的不那麼慘罷了!
況且夷陵之戰之後曹丕立刻進攻東吳,東吳留守陸遜在荊州防備劉備反撲,同時派其他幾路大軍應戰曹丕,最終曹丕被迫退兵,所以東吳的軍事力量根本不是劉備可比的。
即便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勝利,也抓不到孫權即便是夷陵之戰打敗了陸遜,那麼劉備的傷亡肯定也是很重,那麼劉備頂多收回荊州失地罷了,或則再厲害一點就是吃掉東吳在荊州的其他地盤。
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劉備和曹魏接壤的土地就多了,曹丕率軍攻擊的就不是孫權了,而是劉備了。那時候疲憊不堪的蜀國是不可能地方曹魏的大軍來攻的,整個荊州必定會歸曹魏所有。接下來的就是曹魏提前統一三國的故事了!
-
8 # 715457390177張建軍
如果劉備破天荒地戰勝了,並且抓到了孫權,那肯定是死拉死拉的,因為那時候的劉備,就像武狹小說裡的某某某人一樣:報仇,報仇,報仇。其實報仇只是個幌子,想率先在蜀、吳之間搶佔優勢才是真,不知劉備作為一個政治家,風裡來雨裡去撞蕩了半生,當時是怎麼想的,可能是有點飄吧!只准自己蠻不講理霸佔荊州,不允許別人搶回去殺你的兄弟?但這是歷史真實的事件,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吧。沒辦法,人無完人,況且東吳勢力那麼大,既使敗了,就那麼容易捉到孫權?
-
9 # 豹眼看歷史
如果劉備真的夷陵戰勝,接著把孫權抓住了,這事很好辦哦。
不等孫權來找,劉備就跑去老丈人家了。
孫權:“老妹夫,咋才來呢?”
劉備:“好幾年不回來了,變化挺大哦,找不到路了哈。”
孫權:“不是派陸遜那小子去接你了嗎?咋還會迷路呢?”
劉備:“路不好走,陸遜小子就想在荒山野嶺放把火,燒出條道來,不想火太大,耽誤了行程。”
孫權:“來了就好,我妹剛剛還嘮叨你呢?這會兒你們團聚,做哥的也就放心了。不過呢,老曹雖然死球了,但他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啊,幾次逼我稱臣,可我就是不答應,知道你早晚會回來的。當年把妹妹嫁給你,我就沒看錯人。”
劉備:“呵呵,這幾年幸好你替我頂著江北,我才好在西邊對曹操下手。這下又把荊州的事替我擺平,我就更省心了。”
孫權:“必須的必,你現在一大把年紀,也沒有多少時光了。但我那外甥還年輕,我不得替他打算嘛。”
劉備:“是啊是啊,當年這孩子被老曹嚇了一下,有些膽小怯弱,還指望你這做舅的多照應哦。”
孫權:“雖說子瑜的弟弟孔明為人還不錯,但畢竟是外人哦,還得依靠自己家親戚不是。”
劉備:“這些事都好說,我最操心的還是北邊的事。雖說在成都已經給獻帝開了追悼會,但聽說他還活著。我心裡著急啊,想盡快趕過去把這事弄清楚。”
孫權:“是啊是啊,我一直也在懷疑這事呢,我聽說他還活著,你咋就給他開了追悼會呢?我這裡糧草充足,你抓緊讓你的部下休整一下,少玩幾天,就過江去,看看到底咋回事。這邊的事有我在,你就儘管放心好了。”
劉備:“二哥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麼想的。我雖然稱了帝,本來這次過來,想讓你也做幾天皇帝過把癮。畢竟風水輪流轉,皇帝這事也得輪流幹。可聽說獻帝還在,那你就暫時還做你的吳王。等見著獻帝后,我把皇帝位還給他,跟他說說,也讓你做幾天皇帝。”
孫權:“好耶好耶!”
劉備:“那就一言為定。”
孫權:“一言為定。”
妹夫舅子一起繼續喝酒猜拳,一覺醒來,說:“我靠,這是做夢哦。”
-
10 # 五月的魚刺
劉備口號喊的是殺盡吳狗,把孫權碎屍萬段。如果真的贏了,拿住了孫權,那必然是凌遲處死,然後掘孫氏祖墳。
以為二弟在天之靈。
-
11 # 歷史不退貨
首先夷陵之戰勝了,劉備就一定能抓到孫權嗎?夷陵位於今天的湖北,按照三國的說法依然在荊州境內。孫權的統治中心在江東,就算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拿下的也是荊州部分或者全部地區。如果劉備繼續東進,孫權必將殊死抵抗,北方曹丕也不會坐視不理……所以說哪怕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抓到孫權的機率還是很低。
當然,既然是假設,我們就假如劉備抓到了孫權,按照當時的環境,劉備估計也不會把孫權怎麼樣!漢獻帝退位,曹丕封其為山陽公,後來劉禪投降魏國,被封為安樂公得以善終。回到劉備本身,當初拿下益州也沒有把劉璋怎麼樣!可以做出推論,就算是劉備抓到孫權,最多找個窮苦地方安置,應該不會取孫權的性命。
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取決於當時的時代背景。那個時期的人們不像後來動輒滅人全家,即便是謀朝篡位也要講究一個章法,不能隨便殺人。取天下關鍵在於得人心,不說別人劉備一直以仁義示人,如果說孫權抵死不投降那麼死了活該,一旦孫權頭像劉備就算心裡不願意也會善待。就像當初的曹操,張繡殺死他的長子曹昂,投降後依然得到優待。
假如劉備殺了孫權,江東孫家舊臣必然反抗,對劉老闆來說也是得不償失。回到實際,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是奪回荊州,荊州是重要的戰略要地,想要實現隆中對進而統一天下離不開荊州。荊州對孫權也很重要,既是阻擋劉備的屏障,也是進取中原的基地。按照實力來講,雙方誰也沒有能力消滅誰,畢竟還有一個曹魏。所以孫權哪怕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並沒有繼續攻擊劉備。同理,劉備如果勝利,最多佔據荊州,不會繼續攻擊孫權!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夷陵之戰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失敗被殺的一年之後,由劉備在剛剛稱帝兩個月之後,發動的一場針對東吳的報復軍事行動,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想透過夷陵之戰奪回屬於自己的荊州三郡。
夷陵之戰劉備傾注了晚年的全部精力與畢生心血,集益州半數之軍,蜀漢能徵貫戰之將,想進行一場勢在必得、擊敗東吳、全取荊州的戰爭。
可惜的是,劉備這個征戰一生,身經百戰,百折不饒,永不放棄的梟雄卻因為自己的大意,敗在了名不經傳,且毫無名氣的晚輩陸遜身上,4萬益州軍和1萬沙摩軻蠻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劉備這個打了38年仗的老兵油子,最終因為羞愧、絕望、傷心、憤恨,各種不同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含恨離開了這個世界。
劉備失敗了,所以他走了。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取勝了,歷史會如何改寫呢?
夷陵之戰之所以叫夷陵之戰,是因為劉備被陸遜阻擋在夷陵這個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再往長江下游走,就是當時的江陵城,今天的荊州市了,如果劉備取勝,蜀軍將會兵臨江陵城,接下來就是一場圍城戰。
江陵是一座堅城,如果當年赤壁之戰後發生的南郡之戰一樣,江陵城是不容易打的,但是如果劉備拿下了夷陵,那麼江陵就失去了西邊的屏障,江陵儘早還是要丟,況且在一年以前,江陵城還是劉備手下大將關羽治下的荊州三郡的治所。
劉備在荊州很有民心,這不僅是因為劉備仁義,在荊州施行仁政多年,而且還有諸葛亮編織的荊州巨大人際關係網,劉備政權中的上級官員絕大部分都是荊州人,所以江陵城很有可能會不攻自破,再次回到劉備手中。
劉備接著乘勝攻打東吳,陸續收復昔日荊州三郡的地盤,同時劉備擴大化戰爭,發動了東吳核心地區的進攻,而劉備攻打東吳是在當前形勢下避開強大曹魏,而攻打相對弱小東吳的有利時機。
如果劉備能拿下東吳,抓住孫權,將會如何處置孫權呢?
毫無疑問,劉備是標準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一般不會感情用事,大多數時候只會考慮政治利益,劉備也是如此,孫權父子兩代居江東已經二十多年,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民心基礎,劉備是一定不能殺孫權的。
大凡做到政治高位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不死之身了,孫權也是如此。孫權雖然被抓,但在江東的影響力絕對是無人可比,劉備需要善待孫權,哪怕是表面上的。
當年劉備攻打益州劉璋時,劉璋投降了劉備,劉備照樣沒有殺劉璋,而是把劉璋遷到荊州監視居住,仍然給予高官厚爵,不過沒有實際的權力而已,劉備不殺劉璋,除了顯示自己的仁義外,劉備想借善待劉璋的榜樣,而安撫原來益州牧手下投降過來的大臣。
連投降過來的領導者,都能善待,那些原來領導的手下,自然也就安心給新領導賣命,同樣的道理,如果劉備抓住了孫權,肯定是向對待劉璋一樣對待孫權,把孫權遷移到益州,封個大官厚爵,監視居住,不給任何實際權力,好酒好肉好色供養著。
為什麼一定要遷移呢?因為江東本就是孫權的地盤,孫權在江東有相當多忠心的手下和部曲,如果這些人知道孫權在江東,勢必會想著法子救援孫權,而且這些江東本地人,在本地又有著絕對優勢的資源,比如在當地有武裝力量,有眼線,有各種熟人。
如果遷移到陌生的地方,就不會再有人冒著巨大的風險來救援孫權,或者這種風險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就會減少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遷移監視居住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處置辦法,而且劉備一定會這麼做。
對了,有一點得提,劉備可是孫權的妹夫,當年孫權還將自己不滿20歲的妹妹嫁給了年過半百的劉備,這個政治聯姻,無非就是雙方政治的聯盟,憑這一點,劉備也不會把孫權怎麼樣。
當然了,處置好孫權,劉備就與曹魏劃江而治了,接下來,中國歷史提前進入南北朝時期,而中國歷史也將不會有三國這一段時期。
回覆列表
殺、用、軟禁,這是個問題
夷陵之戰是劉備最後一次機會,藉助報仇的名義想收復失地,假如運氣非常好,端了孫權老巢,和曹丕還能來一個勢均力敵。而對待孫權和江東士族一定要慎之又慎。
自從丟了荊州以後,兩路出兵的策略就徹底破滅了,從蜀地通向魏國的道路太少,有陳倉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褒斜道(褒谷到斜谷)和子午道(魏延那個)。
雖然很容易防守,但是同樣也很難進攻,往好了說,此地非常容易割據,外部勢力太難入侵,往壞了說,想出兵也很難,實現理想更困難。相比之下,劉備選擇了東進,避開秦嶺山脈轉向長江下游。可能在他看來,順流而下比翻越秦嶺要容易些,更何況荊州之前就是劉備的領土,獲取土地也要容易一些。
劉備戰勝倘若劉備戰勝了陸遜,那東吳可以說是一敗再敗,這種極度影響士氣的事情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簡單的就是軍心動搖。孫權的老巢北邊有天塹長江,這個屏障是弱小東吳得以發展的重要資本,但是它西邊就沒有這樣的屏障,或者可以說,劉備從西打孫權比曹操從北打要容易些。
(《三國演義》劉備劇照)
對待孫權劉備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在抓到孫權後必定面臨如何處置的問題,其實可以想象,劉備取得東吳土地並不是他的全部目的,北邊的廣闊疆土也是他想要的。想和曹丕對抗,就必須快速安頓好東邊的勢力。孫權必須妥善處理才能讓吳人心悅誠服,所以殺了孫權絕對不是好的選擇,就像曹丕沒殺漢獻帝,司馬昭沒殺劉禪一樣。
(《三國》劇中孫權)
對待士族孫權和江東計程車族有著共同的利益,士族的利益必須得到保障,假如還向壓榨蜀地士族一樣對待江東士族,必然會反聲一片,其實只要對少數頑固派加以打擊即可,剩下的人才全部重用,時間會抹平仇恨,劉備可以同江東士族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