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遇見安苒

    性格不同的人,讀書的方式也會不一樣,這會因為個人的環境,文化背景不同而受到影響。

    但是無論如何,讀書方式都不止是一種方式就好,多種方式的閱讀,才會讓我們汲取到更豐富的知識,也會讓我們增長更多的社會閱歷,讓自己真正的在讀書中找到那些“顏如玉和黃金屋”。這對於古代人如此,對於現代人也是如此。

    我們經常看到古代人喜歡獨坐窗前,對著窗外的一輪明月讀書作畫,比如李白。也能經常看到多數的文人墨客聚在一起,為了辯論文字和句子的好壞而互相交流切磋技巧,比如竹林七賢或者江南四大才子。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喜歡在夜晚下班後,睡覺前,手捧一本書,安靜的閱讀;更喜歡在有讀書氛圍的書店或者讀書角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靜靜閱讀,享受讀書所帶來的那種靜謐感和書香氣;也喜歡去參加讀書會,讀書沙龍之類的活動,這樣不僅是為了認識相同志趣的讀書書友,也是為了互相交流討論讀書感悟和讀書見解。

    所以,題主問的這句話,是需要分時候,也是需要分情況的。

    第一:群體閱讀的好處。

    近幾年,很多的讀書書店、社群、小組、APP相繼出現,我們不僅在線上與喜歡讀書的人一起相約讀書,也線上下經常喜歡去參加讀書會。在這種讀書熱潮中,還形成了拆書幫、行動派、XX讀書學院等一系列的讀書組織。

    這些讀書會和讀書組織的出現,就說明了群體閱讀的好處。

    在群體閱讀中,我們可以與書友互相交流讀書經驗,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書籍的知識,可以互相借鑑讀書方法。

    這是我們在工作之餘,找到安放自己精神世界的一個特殊圈子。在這個圈子中,我們能找到自己精神的出口,看到真實的自我,不僅讓自己閱讀了書籍,也讓自己變的更為優秀。於是,這種讀書方式變成了我們的精神樂園,讓我們枯燥的現實生活更豐富,更精彩有趣。

    第二:個人閱讀的好處。

    有時候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很疲憊,享受這種一個人獨處的讀書時光並不多,享受這種完全把自己放縱在書中的精神世界的日子也不多。所以一個人讀書,就也成了我們很好的一種釋放自己精神壓力的出口。

    個人獨自閱讀,適合在自己無所事事的時候,或者孤獨的時候,或者僅僅只是需要一個獨處的空間的時候去做個人閱讀這件事。

    因為這時候我們可以拋開世界外面的一切紛雜和干擾,讓自己的心徹底的安靜下來,靜靜的享受書籍世界中帶來的樂趣,讓自己完全的沉溺其中不受打擾。

    除此之外,一個人讀書更利於我們精進個人能力和讀書技巧,在你沉下心來默默閱讀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你在某一領域的知識迅速增加和成長的最佳過程。

    第三:群體閱讀和個人閱讀,二者缺一不可,需要相輔相成。

    無論是很多人在一起閱讀還是一個人獨自閱讀,都是我們讀書生活中的讀書方式,只一味的使用一種方式,就會背離了自己的初衷,不能讓自己真正的找到讀書的樂趣,也不能真正的理解讀書的意義。

    比如只是一味的浸泡在讀書會或者團體活動中,就會容易讓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迷失自我,讓自己只能聽到別人的意見和聲音,自己卻沒有了主見。

    又比如只是一個人把自己與外界完全隔離開來獨自讀書,就會使人在長時間的封閉的狀態下心理和感情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自己的性格和人際交往,這樣的讀書也是不可取的,這樣只能讓自己的讀書之路越走越窄,不能變通和體悟到讀書的真正妙處。

    所以,兩個讀書方式結合在一起,才是最佳的閱讀狀態。需要獨自閱讀的時候,就給自己尋找一個自己舒服的狀態和單獨的空間,盡情的閱讀,這樣能真實的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需要和大家一起閱讀的時候,也不能排斥,而是應該去積極的參加這種團隊閱讀的活動,和大家一起去交流閱讀心得,交流讀書書目,並找到和自己惺惺相惜的文友在讀書的道理上一起前進。

    有人說:讀書,就是為了在書中讀自己。在閱讀的路上,一個人努力很瀟灑,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讓你在讀書的路上看得更高更遠。

    因此,兩種方式缺一不可。

  • 2 # 遠方167427784

    孩子適合集體朗讀,成人應該獨自閱讀。

    孩子讀書是為了訓練思維,口才,閱讀能力,成人看書為了思考,吸收知識營養。

  • 3 # 牛哥談人生

    最近一直在琢磨“看書”這個話題,越是深入琢磨,越發覺得這“看書”二字裡面,還真是有點兒意思。今天我這篇雜文,就來說說“看書”所存在的一些差異性。

    同一個人,閱讀同樣一本書,但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情境下,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感悟。

    同一本書,被不同的人在讀,但由於各自的受教育程度、人生閱歷、心理狀態、思想深度不同,所產生的認識、理解與領悟也會不一樣。

    比如說看《三國》或《紅樓》,如果是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一個四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爺子分別在讀,他們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就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說同樣是看書,如果是在環境幽靜的圖書館或香味四溢的咖啡館裡看,就能產生很多的聯想與思考。如果是在環境嘈雜的菜市場或人潮川流的大街口看,斷然是做不到心無旁騖、不被幹擾的。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不同的書、寫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和感悟。一個人只有一次人生,但透過看書,則可以感受到千百種不同的人生。

    看書,無論自己是什麼學歷、是什麼年齡都行,不過最好是找到一個好的空間和對的環境。“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一個好的看書環境,我覺得這是對書籍最起碼的尊重。

  • 4 # 傻姑瞎說

    一個人,我喜歡靜靜,靜靜是我的好朋友,靜靜是我的閨蜜,只要有我喜歡的書,每天就和靜靜一起待著,好極了,美極了。

  • 5 # klml貓貓

    我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讀書,那樣便於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書裡,安靜的讀,仔細的品味,才能獲取到書裡面的知識要領,這是人與書的對話與交流

  • 6 # 風月紳士

    正常的是一個人閱讀最好,但如果是帶著學習的心態求知音,那選擇多人一起閱讀為佳,因為這樣能探討您無法認知的問題。

  • 7 # 雲在天邊有歸期

    讀書又不是跳廣場舞;不需要太多人一起讀,讀書時只需一個人,獨自享受,書中的大智慧,以及書中的春花秋月。

    一個人一本書;一本筆記,一杯茶水,靜下心情!慢慢走進書中,用心去感受,文字間,帶來的人文情懷,走進去,進入另一個角色,分享喜悅,分享傷悲!忘掉嘈雜的現實,忘掉浮躁的心情!

    用書中文字來做一次,心靈深處的淨化,慢慢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歲月靜好。

  • 8 # 河南白光

    我個人而言,從來都是一人在屋一人讀書,一枝筆幾張稿紙。這時屋靜心靜了,才能安心走進書裡,真正領略書中意,書中神,書之魂,天人合人,人書合一,那時你忘了世界,忘了自己,隨著所讀書,成為書中人。

  • 9 # 風起青萍之末three

    如果讓我選擇,我喜歡和大家在一起讀書。

    讀書是一種修行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粟。”透過日積月累的閱讀,會讓一個人發生很大的改變。讀書不僅可以使人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還可以使人思維開闊,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氣質的人。

    愛讀書的人,都特別熱誠親切,謙卑自律。透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能攀上金字塔頂端的人都飽讀詩書,滿腹經綸。

    近兩年流行讀書會,大家聚集在一起讀書,一起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交流思想,這樣有助於對一群有惰性的人起到鞭策作用。

    一群人一起讀書,增加別樣感悟

    一群人讀一本書,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和教育背景以及思維方式,對一本書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大家在一起讀書可以互相交流,從不同的書友當中增加其他的感悟,也是一種收穫。學習別人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提高自己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沒有交流的閱讀,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沒有意思。一群人的閱讀,構建一個閱讀共同體,激發每一個人的興趣,讀書這件事就會長期堅持下去,日久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大的改變。

    結語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與人交流,讀書也同樣需要與人分享,在閱讀中慢慢成就最好的自己。

  • 10 # 泰141959607

    讀書的方式有多種。

    不過,我喜歡的只有兩種。一.朗讀。朗讀的時候,首先選擇環境優雅的場地。如樹林、岸邊、花叢、雪地等,來回踱步 或急或緩 隨文章中的情緒而變換!不過,人多聲雜根本不是問題。二.默讀。這就要選擇僻靜之處而不問氛圍與環境了。一邊默讀一邊理解加深認識,一邊還要將主要的中心思想及代表性的語句默記於心,便於日後隨手拈來!

  • 11 # 晨雪曦陽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讀書!也喜歡帶著情感深情的朗讀!

    靜讀,把自己融入到書中,與主人公一起,悲歡離合。看到高興處,狂笑一番。看到痛苦時,潸然淚下。彷彿自己就是書中的某個人!

    聽別人朗讀,與大家分享書的最美境界。如同看大銀幕電影,那些感人的情節,躍出紙上。讓自己的情感大起大落!

    讀書,樂在其中!

    讀書,使人明智!

  • 12 # 摩西Moses爸爸

    以前我是一個人讀書,習慣了,就覺得讀書自然是件私密的事,讀書註定獨行。

    我很感謝最近這一年的得著,認識了很多書友,寫了很多書評,讀了很多大部作。譬如《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罪與罰》、《平凡的世界》,不一一列舉。

    我現在也會享受一個人讀書的快樂,但絕不排斥共讀的好處。

    如果硬要選擇,我當然選擇有同路人。

  • 13 # 花花日常影片

    我喜歡一群人讀書,我這個人比較話癆,每次看到新的內容,我就喜歡和別人談談我的看法,說說我的感受,一個人看就感覺不是很盡興,就感覺自己身懷寶藏無人可知!

  • 14 # 嘉興微同城

    如果讓你選擇一種讀書方式,你喜歡很多人一起閱讀,還是一個人閱讀,為什麼?

    我一直認為讀書就是要一個人讀,細細品味書中的文字。或喜或悲,開心時放聲大笑,悲傷時暗自神傷。這麼私密的時光,只能獨處時享受。很多人一起閱讀,怎能體會各種心境?

    記得小時候在班裡大家一起讀書,自習課背課文的效率特別差。回到家,安安靜靜的背書,20分鐘就能熟練背出一段古詩古文。

    如果是探討學習,那麼一群人一起閱讀就比較適合了。大家各自發表意見,相互探討問題,也是讀書的一種樂趣。

    所以,選擇什麼樣的讀書方式要看你目的是什麼。

  • 15 # 破立2016

    如果把讀書當成娛樂的話,他可以找一幫人坐在一起讀,讀完書上的共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首先它不可能持久,甚至連一本書讀完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真正的讀書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事,有誰見到毛澤東在讀書的時候要跟一幫人約到一起再讀嗎?而且讀書又是一件非常安靜的事情,你只有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在一個沒有外人打擾的環境下,去細細的品味才能獲取書中的真諦。(如果你有毛澤東那種定力的話,你可能對於外部環境的要求並不大,你完全可以在嘈雜的大街上讀書,而不受到他人的影響。)

    其實讀書並不是一項活動,他也不是什麼儀式,它就像吃飯一樣,是給大腦供給養料的過程。為使你的大腦成長得更快,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隨地的拿起書來看。你既不需要請道士給你開個道場,也不需要請領導來給你做一個剪彩儀式。

  • 16 # 溪石散人

    大家好!

    喜歡讀書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至於讀書的方式,我覺得因人而異吧。

    如果你是一個安靜的人,我覺得一個人找一個靜靜的地方,攤開書,讓書、人、環境合一,讓時間停止,只有心在書裡飛翔,那感覺就兩個字——舒服。

    如果你喜歡熱鬧,和人交流活溝通,你們可以找一個斗室,泡上茶,或來杯咖啡,變讀邊聊,相互促進,讓思想碰撞出火花,也是很美妙的享受。前提是同伴和你有同樣的愛好和習慣。

    如果你是個自制力差的人,我覺得你去人多的地方讀書,那裡有讀書的氛圍,同時對你有監督和鞭策作用。

    ……

    不管什麼方式,適用就好。

    祝您開卷有益。

  • 17 # 做裝修的大叔愛生活

    15歲那年,我輟學了,不是我的學習不好,·而是那年頭家裡太窮。九幾年家鄉連發洪水,洪水過了又鬧瘟疫,五穀絕收,六畜全亡。父母每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全家吃飯都很困難,更別提上學了。我是家裡的長子,我想我應該為這個苦難的家分擔一些了,我要改變家裡的困境,要讓弟弟妹妹安心的上學,不再為學費傷心。我選擇了休學,外出打工。

    九月一日是開學的日子,也是我踏上省城打工的日子。那天我揹著一床舊被幾件破衣路過學校門口,聽到昔日同學朗朗的讀書聲禁不住哭了,母親默默的走在我身後,流著淚送我,一隻手扶著我的後肩說:兒啊,父母沒本事,讓你委屈了。我摸乾眼淚笑著說:沒事,我不是那塊料。

      

    來到工地,幾天的重活幹下來累得我躺在工棚裡只哼哼,幼嫩的雙手磨出了水泡,水泡磨破了出來血,血磨幹了結了痂,痂磨掉了結了繭,都沒有流一滴淚,直到有一天,工頭連唬帶嚇的說我:你的身子太單薄,沒力氣,幹不了重活,又不好好幹,明天送你回家。晚上我獨自一人坐在沙石堆上嚎啕大哭,哭自己上不了學,連打工也沒人要了。第二天我只好更加的賣力了。

      

    一天,我在工棚裡撿到了一本殘破的舊書,是半本豎排版還是有繁體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 而且只有前半部,後面的紙張都撕沒了。我想工友是用來擦屁股的吧。晚上收工後,工友們喝酒打牌時,我靜靜的躺在被窩裡一字一字的看,不認得的字就問一個給我們記工分老會計。我感覺自己就和那個多災多難的小保爾一樣可憐。我要學會他的堅強。此次我迷上了讀書,什麼書都愛看,也寫一些狗屁不通的文字,我覺得只有在讀書和寫寫畫畫的時候才是我打工日子裡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了。

      

    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我有了妻兒。每天忙於生計,生活工作的壓力很大,但是隻要有時間,我還是愛讀書寫字。有時妻說我在家看書礙手礙腳還礙眼,我乾脆跑到離家不遠的京津城鐵的高架橋下看,那裡寬暢安靜,有時忘了吃飯。有時上班路過書店,也鬼使神差的走了進去 ,一看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家,妻端上來熱氣騰騰的可口飯菜,女兒天真稚嫩的叫著爸爸靠進我的懷裡時,我心裡充滿了自責和愧疚,我真想扇自己幾記耳光,不能給妻兒帶來優越幸福的生活,卻整天看那些一無用處對自己好不相關的破書。。。。。。

      

    那天,我回到家,見自己所有的書都不見了。問妻 妻說全當廢品賣了。和妻大吵,妻大罵:“書是你祖宗呀,書能當飯吃嗎?能變來錢嗎?你看看人家,買房買車,你看看你!”我自行慚愧的辯解:“人和人追求的不一樣,人也要一些精神食糧啊。”妻大怒:“精神個屁,你這些年混出個啥?一家三口到現在還租住這屁大的小屋,要啥沒啥,你都三十好幾的人了,現實一點吧,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掙錢上吧。”我啞然,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楚矛盾的心無法用言語描述。

      

    用當下最時髦的詞語來說,我很糾結,相當的糾結。我一直在思考,我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圓那兒時無法完成的上學夢?還是逃避現實生活的不如意?或是書中真有顏如玉 黃金屋?還是為了尋找為什麼要讀書的答案?。。。。。。我過去沒明白,現在也搞不懂,恐怕將來也搞不清,有誰來告訴我呢?和妻吵架的那晚我寫下:仰天嘆理想,飄渺白雲間。俯首思現實,惆悵三四千。斗室無炊米,休教書換錢。

      

    這輩子與書是分不開了,我想。

  • 18 # 梅來一夏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讀書,一個人感受書本帶來的歡愉悲慼。每每拿到一本書,便迫不及待的開啟,先粗略的看一遍,懂了一個大概。然後拿出紙筆,再重新仔細的閱讀,看到精彩的字句,在本子上又寫上一遍。

    原先我可是新華書店的常客,在那六七年的時間裡,我經常走上二三里路去看書。我屬於那種只看不買的人。書店那時沒椅子,也不準坐在地上,一站幾個小時,站累了便蹲下來看,腳麻之後又站起來看。實在站累了,靠著書櫃看,省了點力,但書店裡的工作人員看到便會上前提醒,不準靠著。我每次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才戀戀不捨的走回家。幾年下來,差不多把書店的每本書都翻了一遍,當然也沒少受售貨員的白眼。到如今腰老痛,我懷疑是那時站著蹭書的結果,天下果然沒有白吃的午餐呀。

    除了錢,我最愛的便是書了,可以說是“嗜書如命”。小時候,大我們幾歲的老姐有滿滿的二箱子書,卻總是鎖著,於是我和哥哥便弄開鎖,將書偷出來看,常被老姐追著打。約十歲左右,我又偷著把老媽的藏書都看完了,那都是大部頭的小說,每本都有三四百頁。老媽的書都是言情之類的,老媽藏著不准我看,但我還是偷著看完了。對我看書影響最大的是我哥,他也極愛看書,那吋他老欺負我,但只要有書都會給我看。男孩子看的書以打殺武俠為主之類的,來者不拒的我又統統的看完了。如今看到十歲的孩子天天玩手機,想想那時十歲的我竟然看完那麼多的大部頭書,連自己都感到十分的驚奇。

    到後來,更是思書若狂,一日不讀兮,寢食難安,到別人家便到處找書看,見人便開口借書看,死皮賴臉的討書看。甚至與一個收廢品的人說好了,收到書便留給我。每次拿到書最先是粗略的看一遍,再返回重新看一遍,我喜歡邊看邊作記,遇到好的字句便在紙上寫一遍。每次拿到書恨不得一次看完,經常通宵看完。吃飯時要看書,睡前要看,上廁所要看,閒坐也要看,愛書的我成績卻不好,因而吋常被老媽說“讀書冒讀出來,卻把眼睛讀壞了”。

  • 19 # 夕陽紅32688

    答: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讀書,因為能投入進去,人多的地方記不住。讀書能使人明事理,能學到知識,能開闊眼界,能看新聞趣事,能學寫詩,學寫對聯。書就是我的朋友,心情不好了它能給你安慰。迷路了它給你指明方向。我永遠愛書,書永遠陪伴我一生。我會一個人靜靜的把它讀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不在家他同學來家裡住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