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塗山人
-
2 # 陳元棟
我挺佩邱振中教授寫草書的經驗談: 既“偶然性與必然性”。他說首先把“必然性”做好,紮實臨池不輟,等待“偶然性”出現或到來。邱先生在《中國書法》上發表的幾幅精典之作,都是二三十年前在日本筑波大學做客座教授那段時間創作的。尤其草書想寫好就是寫不好,今年寫的不一定比以前寫的好。這就是在“必然性基礎上出現的的偶然性”。如果把握不好“必然性”這一關,永遠等不來“偶然性”的出現(也就是靈感)。
-
3 # 書揚文化
古人講草書評論為“天下無無非草書”,這就給了草書這一書體很高的評價,認為草書涵蓋了世間的萬事萬物。本身從漢字的產生來說,漢字就是對於大自然中的一種物象的總結,在我們的漢字中最初的造字方式也是象形為主,之後的形聲、轉註、假借等等都是在文字成型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就像邱振中先生說的,草書本身就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這種偶然就如同武術中的基本功,都是從一招一式開始的,這是偶然的訓練。但是在真正的實戰上我們不可能從第一招打到第二招,必須是見招拆招,這就可以說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草書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單純的認為可以胡寫亂寫,那就是大錯特錯了。草書對於線條的要求十分的高,特別是快速運動中對於用筆、線條、墨色的把握都是郵很高的要求的。我們看書法的大家寫草書往往只看到痛快的一面,想必沒有想到那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辛酸與努力吧。
京城一夜風雨,此詩恰好應景。信筆書之暢懷,幾個知音能聽?!╮(╯_╰)╭我個人的感覺,就是在環境和詩詞的意境恰好匹配的時候。^_^天人合一,談不上,反正大概是那個意思吧,語言很難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