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岱山夫
-
2 # 度道書法
這麼朋友從這三張作品來看:
第一,感覺是寫的太快了。草書不僅只是快和連。我們說草書當如楷書寫,草書是非常規範的字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可能就是另一個字了。其次,缺少線條及結構的變化。基本上所有的字的輕重粗細都是一樣的,每個字的大小也基本相同,寫的太平。
最後,落款也欠妥。落款字應比正文小一點,印章都蓋的斜了。第二幅落款清風草書不妥,可以只寫清峰或清峰書。建議多臨習古人碑帖,從傳統書法中吸取營養。用80%時間臨帖,20%的時間去創作。
-
3 # 子衿書法
還行,初始階段,以識形辨貌為主。把基礎打牢。學習草書,最忌諱的就是”求快”
所謂的求快,有幾種含義。一,書寫時,放縱不羈,不知節點的一瀉千里,快則快也,非書也。二,草書,需要長久不懈的磨練,短時間的學習,一是不能理解草書的真諦。二是手的揮運能力達不到節點控制。
草書練習,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要練習它的節奏。類似於音樂中的節奏。節奏不是快慢。
-
4 # 極樂小僧
總體感覺,主要有三點:
一是草法還不夠規範。草書中的每個字,幾乎都已約定俗成,有一定的寫法,而不是可以任意自由發揮。草法不規範,自娛自樂固無不可,但如果拿出來示人,就叫人看不懂了。
二是佈局還不夠美觀。草書的魅力,就在於字的大小、呼應、輕重等要搞好搭配,給人一種美感,但閣下作品顯然還有一定的不足。
三是筆畫力度不足。草書的筆畫,要有一定的力度,給人一種健康活潑的感覺。但閣下的字,像時下的一些書協體,軟不拉唧,缺少力度。
-
5 # 至聖後裔
有點草書的味道了,只是臨帖不太認真,隨性的東西多了一點。臨帖要認真,但也不可太一本正經。不認真就不會繼承,太一本正經就會匠氣太重而缺失自己的情感。一己之見,大可一笑置之。
-
6 # 書心齋主
我寫草書已經有十餘年了,才剛感覺有點入門。附近作一副,請指正。
朱顏碧墨放池畔,舞袖揮毫對玉蓮。盡態極妍宛若生,一脈幽香把君難。宋 周敦頤
-
7 # 胡塗山人
其實已經寫得不錯了。看得出有一定的功底。不過就是略顯拘謹。沒有放開。缺乏一些草意。有點像硬筆書法。個人淺見,僅供參考。^_^
-
8 # 南山智叟2
練習草書最好有一本《歷代名家草字選》。書內的同一個字,由多位名家書寫過,這樣可以借鑑很多書寫資訊,有利於自己對筆畫,字型的造型,然後再研究佈局。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
9 # 大方書法工作室
整體氣場、章法、結構可以,是下點功夫了的。但練不多,有時行筆該靜不靜,該快不快,使勢在難成之際,氣也似聚實散。行草書有八病,練多改多自然少。整體平鋪無奇、無巧、無眼,墨韻更差些。不對則諒。
-
10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首先很抱歉對您的作品塗鴉。
我是想說明一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草書這種書體是比較講究連綿的書體,其中魅力是關於章法的安排。
我想表達的就是您在字與字關係的處理上似乎是單字在蹦,甚至於字的外輪廓都是統一的長方形,這是楷書的處理方式,在草書中最要不得。我們可以對比古人的作品,先看字與字的關係處理上,就算是獨立的單字,看紅色所標註的方向,其字勢關係並不是一個方向同樣的外輪廓擺放在一起。在這兩行作品中,第一行斷開,字與字沒有連在一起,在第二行裡就連綿了起來,如果也要畫出字的走向與外輪廓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是連在一起字的擺盪也是極為明顯的。
我畫出的這些白線的意思為,行與行平行,古人在處理行草書作品時極為擺盪,所以顯得整行看上去連貫婀娜,不會作平行處理。另外古人作品中,一行中的一個字絕對不會和另一行字與字平齊。
最後我所標註的這些都是連帶中的細線,這樣的細線最好少出,因為會顯得不夠紮實,縱觀古人作品,其實在連帶中的細線並不會很多,不會突然變特別細也不會突然變得特別粗,始終保持在一個適度的變化範圍。
最後建議在聯絡草書的時候配合篆書的練習,把筆沉下去,扎到紙裡,這樣不至於線條太過片,不夠圓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一起共勉。
-
11 # 千年蘭亭
不好意思,看了您的作品,我的批評可能要辛辣一點。
看您的作品,應該是練過正書,直接入草。
正書尤其是楷書,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其用筆方圓兼施,中側並用,筆法的基礎非得透過楷書練習不可。
而學習草書,不練習篆書到頭終將一場空,因篆書純用中鋒,而草書又以中鋒為主。
從您的習作看,首先筆法沒過關,提按轉折都有問題,線條無為,感覺是用筆肚拖出來的。
其次,單字的草法沒過關,很多字看起來差不多,但手上少一個動作就不對。
再次,沒有連帶,沒有字組,一個個單字放在那,缺乏呼應,談不上章法。
建議你靜下心來練習筆法,不要急著直奔行草。
-
12 # 不二齋
寫草書一年半,寫成這樣很好了,風格非常的成熟,用筆也很老道,甚至說已經形成自己的風格了。這不像一個人學習了一年半書法的書家寫的,更像一個幾十年的書法老手的作品。
你的問題在於,你的風格形成的太早了。
這不是一個好事,米芾說自己40歲之前還在“集古字”,40歲之後才開始變法,形成自己的風格。米芾的學書歷程,是很具有參考性的,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年輕人還是要不斷的臨習古帖,積累自己學習傳統的功夫。等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要提前去揮灑,主動形成自己風格的結果只能生出不健康的作品。
(如圖:紅的部分屬於雷同,一幅作品一般不會超過兩個長豎,綠色部分都是一帶而過,不夠沉著。)
看你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很成熟,但有很多的習氣,用筆太過於流滑,不沉著,好的草書作品,既要瀟灑,又要沉著。這幅作品也一樣,也是這個問題。
雖然有問題,但是作者的書寫感很強,筆性很好,悟性是很好的,很有靈氣,好好臨帖,一定會有大的突破。
你覺得呢?
-
13 # 老天215124247
練習年半寫草書,談何容易,非一日之寒吶。從結字(符號)到運筆,到章法,欹、側、險等等,等等。好好臨帖,牢記符號,要進的去,出的來!
-
14 # abc
提問者草書確顯稚嫩,還缺乏草書技巧和風骨。但比那些所謂的大師的“醜書"好太多了!草書雖狂放奔逸,但不是天馬行空,草書雖去繁就簡,但不是胡塗亂畫。有人說醜書看起來亂看起來醜,但是意境思想的體現,這純粹是胡扯,這就是中國目前書法發展的誤入其途!書法首先是書,是漢字,不是抽象畫!過分的寫意,必會脫離書法的根基,把書法變為一種行為藝術,最終毀了書法!
-
15 # 落月灣中垂釣客
一丶垂釣客對您書作的幾點觀感。
1. 圖片1中的空字《草訣歌》中是左右兩點而非上下兩點; 蒼字丶桑字丶短字丶腹字丶冷字要麼非草書規範寫法要麼寫法欠規範。說明書家讀帖少導致見識不廣愽!
2.圖片2中的窮字書寫錯誤;“知丶行丶到丶水”書寫欠瀟灑丶欠乾淨利落;“峰丶書”二字的草書筆順欠佳!比如書的次末筆宜上翻而非下翻!以上問題出在臨帖欠火候,未能心手雙暢!
3.圖片3中的蘭字應體現《草訣歌》中的“柬同東且異”;外字書寫欠流暢;桃的書寫非草書;知的書寫與圖片2的知字相雷同欠變化(可採用《草訣歌》中的“長短分知去”的草法);喧字的寫法左邊是草書寫法右邊是行書寫法,犯了草書的大忌!以上問題出在讀帖少,書法修養亟待提高!比如《草訣歌》中雲:“十朱知奉己丶三口代言宣”。
垂釣客從您的上述書作中感覺到您是個愛好書法愛好草書的業餘書法習研者,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草書學習一年半有現在的書法功底與水平,可喜可賀可期待!只要堅持不懈丶持之以恆,假以時日,必定學有所成!
二丶草書學習的體會與建議
1.習草書者應該讀丶悟丶臨集王羲之字之《草訣歌》丶韓道亨之《草訣百韻歌》丶孫過庭之《書譜》丶王羲之之《十七帖》丶智永之《智永真草千字文》懷素之《自敘帖》丶張旭之《古詩四帖》丶于右任之《標準草書千字文》以及祝允明丶王鐸丶傅山等等古賢大家之草書法帖!
2.草書法帖讀得多才有助於提高鑑賞力!臨帖多才能掌握與提高書寫技能與技巧!只有二者兼而行之,草書書法才能學有所成!
-
16 # 沸騰的靈感火花我剛嘗試草書,還有很多字的草書寫法不瞭解,每次拿起筆的一瞬間,都感到古人的精妙、遙不可及,古代書家的流世作品,高如山,深如海,深知永遠無法到達,能觸控皮毛,已是萬幸。作為初學草書,在我看來,你寫的草書已經很好了。以我粗淺的認識,只知道草書是有固定寫法的,而且很多字都是我們用的簡化字,連筆較多,行筆流暢,一氣呵成,不一定寫的快,而是快慢結合,該快則快,該慢則慢,節奏明快,如音樂抑揚頓挫,如亂石錯落有致,如高人忙而不亂。向你學習,爭取有進步。
回覆列表
看了你的習作,寫的很不錯了:,練習才一年半,比我寫的好。寫《草書》,不能論時間,用心和不用心不一樣,找巧門和不找巧門,效果也不一樣,所謂的巧門,關健是拜老師,老師的指點,那是多少年的經驗,老師的指導,那是書法的精華,《草書》的筆法非常豐富,要牢記和增加手感,需要刻苦磨練,《草書》要出《韻》,不像《揩書》那麼《本分》、《草書》一定要有個性,特色和韻味,說的不好請原諒,晾上一幅,望指教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