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幾成務

    沒有的!因為易經本身就是彖詞,小象,爻辭。說實話距離成書太久了,語言、文字演化也太多了。用現在漢語去理解易經中文字本身就有難度了。再加上易經並沒有系統講解這些內容的成因及。而孔子得十翼是對易經之理的闡述和解讀!這麼說吧,如果沒有十翼,現在沒人能懂易經!

  • 2 # 亢悔亨貞

    首先,《十翼》不是孔子寫的,而是孔子的學生們共同整理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孔子主要的社會倫理觀點,為宣揚推廣這些觀點,孔子曾經周遊列國,但沒有人響應,孔子把周遊列國時遇到的冷待自稱“如喪家之犬”,由於時處東周未期,周朝尚易的風氣仍存,故五十二歲的孔子開始學易經,但並無建樹,所以未作易經方面的著述,只在師生間留下了一些言論,這些東西就是《十翼》中的主要內容,就《十翼》的論述來說,仍主要是孔子原來的倫理觀點,與之前不同的是把這些觀點強行放在易經後面,並夾帶一些易經的用語,據此即可借易經之名流傳了,孔子及其學生們的做法非常成功,孔學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但由於孔子並沒有讀懂易經,其夾易說倫理的過程中完全喪失了易經本義,以至後來學易經的人全部因此被匯入了歧途。說《十翼》偏離易經本源仍是輕的,實際情況是完全的脫離,其對易經的有關言語,根本就和易經本身的真理性沒有關係,所以我才會說學易經必須拋棄《十翼》,否則必受其害,終生無法稍得易經真理。

  • 3 # 文人小哥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易經的本質是什麼。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總源頭。那麼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自古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從中學會了占卜,有人從中學會兵法,有人從中領悟到了神妙的道理……

    但,總結起來,可以這樣說:易經是一本總結天道執行規律,從而指導人事實踐的書。

    總結天道執行的規律,是它所依賴的根本;指導人事實踐,是它存在的意義。

    如果沒有讓人信服的道理在,人們不會相信他;如果不能給人進行指導,那麼也沒有什麼用。

    所以易經必定是一本值得信服,又可以應用的實用的書。

    那麼孔子做的十翼是否偏離了易經的本質?

    (十翼並非孔子所做)。十翼是從某一個角度對易經的解釋,它有著一套固定的方法,比如乘承比應,比如當位中正,等等。這樣的解釋是偏重於義理的。

    也就是易經象數理佔,中的理。從其對易經本源的認識上說,是沒有抓到易經的本質。因為十翼並沒有揭示出更深層的規律。

    但從其對人的幫助上看,義理指導了人事實踐,是有其意義的。

  • 4 # 丙丁9

    研易就是透過對卦象的參悟,悟出自己的心得的,這樣才能為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嗎。以卦設象,逢象取義,得義忘象。卦是固定的,象相應來說是有動變的,它會反映出許多象。以人,以用事去抽象,抽其所需之象,再跟據自心去取義。仁者心仁,智者見智。其義各不盡同。孔子以教人育德的思想去研悟,自然相義所悟就會偏於此面。不是偏離,而是化變。化變升級,進而為用。這是為學的方法,也學習的目的。化而裁之為之用,推而行之為之通,這是孔子在繫辭中演易方法。他更為通俗地稱為演玩兒。也更顯出易經的寬馳簡樸性。卦以廣納,易以簡成,納則多象,簡則易從。易從則多見,多見則各有所得,自然是述其說。

  • 5 # 一道德一

    文人小哥的說法是比較全面的。回答思路也非常正確。不過在觀點上我想再多說點。

    首先,易經的思維構架是應用了象、數、理的八卦模型。這個模型不是總結,而是一種從原理上的模擬。應用的是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的,在人們能夠認識到的基礎之上的全面地看問題的方法。

    周易本經在這個方法的基礎原理之上,寫出了卦爻辭。這個卦爻辭很值得玩味。周易本經的辭裡面透過卦爻象的描述,透過哲理的互通,體現了一系列的周易原理、滿含哲理。

    故而周易在原理上是真理中的真理,是我國學之源。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才使得周易很難被後人領會。

    接下來說孔子的十翼。十翼是孔子寫的還是孔門後人寫的不重要。我們不得不說十翼是現代解周易的最重要的文獻。有人認為十翼比本經還要重要。

    《正易心法》中對孔子的指責(此書認為:周孔害義。周文王寫卦辭,孔子寫十翼,都是對義理的扭曲。),我們可以看出其它流派對十翼的看法。

    其實,對於十翼,也是經過演變的。根據《帛易》與通行本的不同,在十翼中雖然也講象,比如說:象者象也。孔子也算卦,在《帛易》中有記述,但通行本沒有了。

    我們知道通行本十翼是重義理的,這一點為大家公認。同時這個義理還是重在宣揚和解釋儒家思想的。而儒家從漢代得勢,就再也沒有失過勢。

    所以周易的各種流派在傳承中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以至現在只有十翼隨書而傳,就連八卦圖等從宋朝才又重新傳承,卻沒有再隨書傳承。

    我們知道,道家也是義理易學的重要傳承人,但其思想也沒有隨《易》書的殊榮。

    術家講象數,搞預測實踐,當然理也其中,但在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指導下,在術為下的指導思想下也是不得勢的。

    所以十翼是不是偏離了本經,這個問題是不能一言蔽之的。十翼在解易與傳承易學中的做用是巨大的,但也有一葉障目之嫌。

  • 6 # 手機使用者52171430258

    孔子的十翼大都講了人倫的事,即人,人與人,人與家,國的事。這點臺大教授曾先生講得很好了。十翼在人倫方面解釋易經,基本沒有偏離。但易經的內容遠不止在人倫方面,易經的內容非常廣泛:大無其外,小無其內。

  • 7 # 亂答題

    易經八卦,儒道同家,千年春秋文明,頂起宏偉華夏。當今兩派分家,孔子慘遭咒罵。孔子低頭認罪,仁禮一言不發,默默的兢兢業業傳承著祖宗的中華文化。道派的後代悟道智高,施展巫術謀利算卦。中國三教,老子騎牛,孔子坐車,羅漢騎馬。

  • 8 # 徐君186431521

    易經“八卦”早在伏羲時代稱先天“八卦”表萬物現象,乾坤對相生相剋也是說男女相生相剋,周文王時代,在“監”中悟出後天“八卦”表萬事現象,乾坤在一塊,說明男女在一塊才圓滿,當今實用事務也是“文王八卦”,主要說明男女在一起後生活中自然現象,自然變化,自然處事之道,歷代用於萬事萬物表象非常準確,連孔聖人孔夫了也不離外,更有邪門歪道,用於抽籤,算命,打卦,抽卦等等花樣百出,也靈驗。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寶,的確稱得上“神”。

  • 9 # 存金以後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能否在天地規律上加入德的問題。看似無關,其實重要的很,因為天地如何運轉,人們總是偏向於以人文主義感受看待世界,所以無德會犯眾怒。所以對人事的判定除了客觀規律,更應該重視德的作用。孔子的十翼正好做了這樣一件事情。

  • 10 # 愚翁良知

    在學習易經過程中總感覺遠古時沒有文字,先天八卦應當是非常實用的,是它指導了當時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周易有了卦辭和爻辭,可內容更側重於哲理和倫理,對占卜之法也有貢獻。但對先天八卦的實用部分繼承不足。如果沒有周易我們更很難理解遠古的先天八卦。周易在傳承方面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孔子的十翼從倫理方面繼承了周易的思想並建立了儒學。儒學的內容要比周易窄了很多。但對我們學習周易和先天八卦是很有幫助的。

    應當說周易和十翼對傳承中國文化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都沒有先天八卦的內容豐富,深刻,實用。應當說是先天八卦奠定了易經基礎也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周易和十翼在傳承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不然我們就無法理解在那個沒有文字時代的一些思想。

    這是我的一些猜想,不知可否這樣認識。

  • 11 # 樂樂220766073

    不要輕易提這個問題。因為《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又因《易經》講象數理而又是一本包羅永珍的古樸哲學書。各路人才只要認真讀《易經》都會有不同的收穫。且十翼(易傳)本身與“經”緊密相連一一怎能說偏離易經本質呢?……簡要地說,易經的本質就是揭示宇宙自然及其人類自身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奇書一一奇就奇在以畫作書!讀《易》不識易畫(圖),傳,卦,爻辭對照讀,永遠讀不懂。……就如讀《幾何學》不會識圖,不會畫圖一樣的道理。……若十翼真是孔子寫的,依我看十翼要比《論語》的科學價值高的多。《論語》只不過是對人的說教而已,能使受教者成為馴服工具者也!歷來封建統治者就是“內用黃老,外施儒術”。說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對老百姓宣傳的是儒家思想,治國治民卻是道家方略。……從這個意義上講,過去“砸爛孔家店”不是沒有道理。

  • 12 # WILLSON1625027

    第一,《十翼》並非孔子所寫(包括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他的後學弟子們記載的),至少也不是全部由他所寫。從內容分析,從大傳、小傳、大象、小象等來看,應該是孔子之前和孔子之後寫的,比如大象基本上就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而小象基本上就是對卦辭的一個重複解釋,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史記》中說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把《十翼》全部歸功於孔子的說法並不完全可信。原因是司馬遷比孔子晚了400多年,他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了,這樣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孔子“五十而學易”,而《十翼》的辯證思想也與孔子的基本思想並不完全一致,不過孔子應該是認可的,否則也不會感嘆“可以無大過矣”了。孔子可能就如同一個講師,給弟子講解了《易經》,做了一些解釋和發揮,卻沒有寫成講義,而《易傳》最終是由其弟子編纂而成,否則也不會有“子曰”(先生說)這樣的文字。

    第三,《十翼》即《易傳》,是對《易經》(《周易》)的解釋,應該說來是從理學上忠實於《易經》的本質的。個人認為《易經》的本質就在於唯變所適,其重要的思想在“大象”中,反映了古人對於天地人變化的應對。

    所以,無論作者是誰(當然孔子肯定是有卓越貢獻的),《十翼》(或《易傳》)都忠實地反映了《易經》的本質和思想,因而這才使《周易》成為百經之首,並長久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化和思想。

  • 13 # 楊桓548

    這個問題有點誤導人的意思,不好。

    周易是對萬物客觀的解讀,言簡意賅。和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有異曲同功之效。十翼只是對周易在人文應用領域上的解釋,不代表周易的全部內容。占卜也是周易的一種應用,也不代表周易全部內容。要了解周易的真正的含義,只有從周易的根本來源上研究。就像牛頓的力和加速度公式,如果你不知道是如何推匯出來的,你永遠都不能理解好這個公式,你可以會用,但你絕對用不好。這和理解周易是一個道理。

  • 14 # 紅9九

    說的太對了,儒家就喜歡搞這個,根從孔子開始。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按自己的目的,胡改亂注,刪除大頭只留一點對自己有用的,不經過原作者同意,開篡改,剽竊,抄襲之先河。對中國文化破壞遠大於墳書坑儒,把中國的典集都巧妙地變成儒學。看似做的滴水不漏,冠冕堂皇。但對以後文化的發展起了極壞的作用,學者們都只是對別人的東西進行註釋,批改,翻譯……好象這就叫:做學問。看看哪一個所謂大家不是這樣幹出來的?拿別人的東西來譁眾取寵,沽名釣譽。爭名奪利,橫行霸道,搶男霸女,無惡不做。

  • 15 # 太一576

    提問就是問題。不可理喻的是有回答者研討十翼不是孔子作。問牛答馬。問易經與易傳相互關聯的問題,不是作者問題。

  • 16 # 離相如如

    師傅引進門,修行靠自己!聖人與聖人總是心意相通的!《易經》年代久遠,晦澀難懂,若無孔子十翼,常人真的很易因不得其門而入,久而久之,易經恐怕就要被荒廢了!

    聖人慈悲為懷,方便為本,時過境遷,聖人因材施教,綱舉目張各有巧妙,所以,對易經與十翼理解不同,不能融會貫通,從本質上體會聖人的用心,以為二者有別是完全可以理能的!

    筆者看來,二者文法筆墨佈局迥異,但救世之心無二!兩者都不偏廢,互相參照,學習易經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出門同人,無咎!閉門自暗,無功!

  • 17 # 有話少說

    首先,十翼即易傳,歐陽修考證出非孔子所作。如文言四德五十字,魯穆姜作於襄公九年,十五年後孔子才出生。二,馬王堆帛書易傳完全不同,也託名孔子。

  • 18 # 人海易鳥

    孔了《十翼》是偏離易經的。

    研習易學者,都應被尊重。

    直至現在,能找到一個不偏離易理的人嗎?有正必歪,歪可固正。

  • 19 # 中國知識考古or兆昌

    易經是沒有任何學術方面限制的,易經無字經(此處指卦爻畫)主要是培養人們對它的興趣。朱熹先生在周易本義裡指出,“雖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卦之有爻,卦之已見。已形已見,可以知言;未形未見,不可以名求。則所謂易者,果何如哉?”朱熹先生最後一問,用在《易傳》上蠻適合它的。

    僅僅憑藉傳記類的有限的書面材料來表述千百年傳播的文化典籍,其距離原檔案的思想深度和論據精度,都是要大打折扣的。何況到了朱熹先生時期,連河圖九數還是河圖十數都爭論不休,朱熹先生自己也搞顛倒了,河圖九數。漢代帛書丟掉了筮儀與河圖,本身就是殘品。不知孔夫子及弟子們讀的竹簡能否記載著“河出圖”?

    從《尚書 周書顧命》看,河圖與玉與球列展,大訓與寶與璧列展,應該是刻在介質上的圖形或文字。起碼說,易經與河圖在顧命看來幾乎是不相干的。不知是誰把河圖寫進易傳的。與河圖相比之下,洛書是後進的。

    為何要河圖洛書並稱?大概是當時西周時期人們崇尚搭配和輔助的精神,豐鎬雙子京之前,先周就有京與旁京,雙京作伴。雒邑或是雙子座老大,或是京城獨立自主的開端,待考。個人看法,洛書與洛邑建造有關(洛書十數)。

    要搞清洛書的十進位制數,需搞清楚九九歌訣的流傳過程,以及葬制用七的流傳過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 20 # 上坪農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講清楚的是:正如許多人所提出的那樣,“易傳”並非孔子本人所寫的,而是儒學派後人編撰的。原因之一正在於孔子弟子替其編著的巜論語》一書中明確地記錄了孔子所說的一句名言:述而不著。其二是書中留下了太多的“子曰”等字樣。

    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否認的是,“易傳”的出現對閱讀《易經》一書之卦爻等都有極大的方便,也有助於閱讀者的理解。這是儒學派對巜易經》的直接註釋,因此算是儒學派對巜易經》這樣遠古先哲的奉獻。只是遺憾的是,“易傳”並沒有指出《易經》誕生之初的作用,而把它引向此書誕生之源,讓全體閱讀此書者的思維略有偏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都是哪些人在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