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星的成長筆記

    失效,不存在的,首先要辯證準確,中醫講究八綱辨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導致生病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辯證準確才能效如桴鼓

  • 2 # nanoboy

    儒生編的。這些人本身科學素養不高,內容的乾貨可想而知。不過是古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人還信的話,基本就是自身傻了,就是連初高中生理衛生也白學了。

  • 3 # 老中醫陳醫生

    肯定不會失效!

    如《皇帝內經》是中醫養生、治療的理論基礎和根據,它是公元前206年~公元前06年,是眾多醫學大家的論文彙集,對於我們現代的養生和臨床醫學都有指導意義,這些古籍也是我們中醫的必修課程!

  • 4 # 吾愛分享資源

    古方是歷代醫家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其中有很多療效顯著者。至今,很多中醫在臨床上依循辨證施治的原則,選用這些方劑,或使用原方,或加減運用,皆可收到預期的效果。

    運用古方時,必須是所治病證之病機與原方主治證之病機基本相同,若有一二次要症狀與原方不同者,則可稍事加減,而在加減化裁古方時,一定不能改變原方的配伍法則。

    但也有效果不佳者,究其原因,除辨證論治差誤外,還涉及到是否正確理解古方的方義,以及合理加減古方藥味等問題。所以不是藥方失效了,而是用的人的問題。

    運用古方治病,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不能改變原方的君藥;

    二是不能改變原方的組方原則;

    三是所治病證的病機與原方主治證的病機基本符合。如此化裁運用,斯為合理。

    藥是工具,人是操作工具的。時代在變,但只要靈活運用,活學活用,因地制宜,這樣才能更好地驗證古方的功能效用,繼承和發揚前人的臨床經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 5 # 清茶淡酒覓知音

    沒失效,不要看網上的噴子,很多都是西藥的醫藥代表僱人在網上傳的,因為西藥利潤很高。中醫藥是一門經驗學,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保持本心就好。

  • 6 # 己修安人曾公仕強

    什麼叫失效,現在是不懂中醫中藥的人說話最大聲。古代傳下來的方子沒問題,原因是和目前的中藥質量和學醫人的辯證思路和經驗。

  • 7 # 道定靈悟

    這也是中醫現在沒有西醫火的原因,因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而這個辯證的能力是需要人的悟性乃至多年臨床經驗培養,而不是隨便一個方子給藥場批次生產銷售。其原理也是和西醫不同,望聞問切也是一門不好量化的學問,所以中醫發展參差不齊。

  • 8 # 海闊天JQK

    藥方是針對疾病開據的,只能說是有無療效而已。 而失效是指,藥物本身的特性,失去了。這是兩個概念。

    古代的中醫藥書籍,藥略方劑永遠為人類所用,稱得上博大精深這四個字的,只有我們中國的中醫理論。

  • 9 # 田舍散人

    不會失效。

    中醫講究對症下藥。

    中醫的難處在於診斷,望聞問切,四個字雖然簡單,但卻需要大量的經驗來積累,才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也要有大量的病人和醫療經驗才能豐富自己對各種病症的直觀認識。就像我們老百姓除了感冒發燒,有的病聽都沒聽過過更不用談怎麼治療。

    再一個對症下藥,同一個藥方針對不同的病人要有適當增減,比如老年人和年輕人用藥要考慮藥性強弱,快醫還是緩治。同樣是感冒頭痛一點還是咳嗽重一點,不同的治療藥也要適當增減。

    就像烹飪,同一道菜,老人多放鹽,因為老人口重,四川人可以多放辣。

    以前學醫要要一二十年才出師,期間除背藥方歌訣還要跟著望聞問切,手把手教,一人教數人而已,老師最後要跟著徒弟診斷看病開藥恰當後才出師,現在的大學理論重卻少了廣泛的實踐,在醫院上手慢容易邊緣化或直接按西醫儀器診斷。

    所以很多人抱著中醫藥方和本草綱目是治不了病的。

    很簡單,就跟從沒煮過菜的人拿著食譜做不了好吃的菜一樣。

    但放到廚師手裡要新菜譜做一道新菜卻很簡單!

  • 10 # 莫江柏

    怎麼可能,失效只能說明沒看懂,症候沒分清楚,不然幾千年傳下來的經典怎麼可能就失效了呢?古時候治病比現在嚴謹多了,比如感冒傷寒論裡分了十幾種,而有不同的方,現在感冒直接感冒沖劑,或者感冒通,不管你是否怕冷,還是怕風等等,中醫之所能幾千年不衰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 11 # 使用者6567835405747

    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經方是永遠不會失效的。聰明的醫生是如飢似渴地汲取先賢的智慧和營養,在浩如煙海的古典醫籍中尋覓遣方用藥之妙。

  • 12 # 為人排憂解難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中藥學。全書記錄了1892味中藥,其中有名不用者居多,實用者只有300味左右。在每一味中藥的下邊都附有從民間蒐集的或歷代傳承下來的單方,驗方,總數達110OO之多,供閱讀者參考,利用率很低。

    《黃帝內經》主要闡述人體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功能,病因病機,以及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並未列舉方藥。

    《醫宗金鑑》是清政府組織編篡的大型醫書。《傷寒》與《金匱》都納入其中,分科詳細。內設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等,每一病的下面都附有方劑,這些方劑多來自《

    金匱》,《千金》,《局方》等。都是療效確切,行之有效的。

  • 13 # 使用者9652809520611

    中醫的原理:病位+病因+主證=處方,陽明病身大熱汗大出脈洪大口大渴用白虎湯,你要用小柴胡湯,藥入少陽經,首先病位就錯了,再者少陽病主證是口苦咽乾目眩,與陽明病身大熱汗大出脈洪大口大渴風馬牛不相及。

  • 14 # 雨潤萬田

    咱們中國人現在有一個很錯誤的思想,總覺得說我手裡掌握了多少秘方我就是中醫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真正的中醫師必須得掌握中醫理論,因為任何藥物的組成都必須有中醫理論來指導。如果大家把中醫理論學紮實了,那麼你們自己可以組成無數的配方和秘方。其實真正的秘方對於我們來說只能作為借鑑或者說專病專用方子。

  • 15 # 今古齊觀

    “理遵內經,方效仲景”。經方、局方、時方、驗方、奇方、秘方,不勝其數。都是有過顯效而記載下來的。

    但是中醫藥在資料化,標準化方面不夠細化。

    中藥方劑是一個複方,“見是證,用是藥”,每一味藥都是對應其證,或制約,或引經。量的多少也隨症加減。

    所以一成不變的套用某個經方。大方向可能不錯,在療效上可能沒有顯效。

  • 16 # 使用者84029026039

    《開寶本草》、《本經逢原》、《本草綱目》,書中記載了綠豆可以“消腫下氣,壓熱解毒”、“明目。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喝酒後或者咳嗽時,煮的梨汁,喝下去咳嗽停了,酒醒了。《本草綱目》中對梨依然記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我國藥典《 本草從新》中也記載了梨具有“清心潤肺,利大小腸,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消風”的功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比蘋果還要薄,但攝像頭為什麼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