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329281100
-
2 # 百日說夢
當我忙碌了一天之後,總喜歡一個人獨處一個小時,安靜能夠掃除心靈的喧囂和浮躁,讓靈魂得以撫慰和淨化,但我獨處的時間不會太長,太長就會導致緊閉心理,然後厭世和煩躁,所以一個人不宜長期獨處。
-
3 # 長沙房產資訊諮詢
我也覺得越來越累,越喜歡一個人,看看手機聽歌一個人睡覺,有時候想出家,但是沒發戒色,沒看破紅塵。這是不是孤單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一個人的時候很舒服。
-
4 # 江南獨伊108572263
長期一個獨處會變得堅強,因為什麼事都得靠自己,沒有依靠。當心情不好時,很容易出現鬱悶,不願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喜歡一個人呆在家中看電視,上網。
-
5 # 家庭教育說
得抑鬱症多年。未診斷時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就是搞不懂自己怎麼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什麼事都懶得動。後來出現幻覺幻聽,有自責自罪心理。自殺後倖存活了下來。經診斷患抑鬱症。經過長時間吃藥,加上家人的關心和自己的調整,特別是因為對育兒很有興趣,我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從他的成長曆程中汲取了許多成長的力量,我的症狀也得以緩解。患病以來,我不喜歡再去工作,經常一個人獨處,但沒感覺心理出現什麼問題,有時看看書,有時在兒子所在學校的家長群聊聊天,偶爾也寫寫育兒心得,覺得一個人在家很自在,對人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好,和兒子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
6 # 霧鎖幽夢
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習慣了獨自生活以後。你會覺得生活中如果再多出一個人會是很麻煩的事情,各種不適應(想像中的),然後就心安理得地繼續單身了。我想只所以還單著,可能是沒有遇到那個可以讓你放棄單身的人吧。
-
7 # 靜靜的河aa
會依賴一個人的時候那種清靜。如果環境嘈雜會非常想回家躺在床上讓自己大腦安靜下來。也是是懶惰,也許是最安逸的狀態。一個人久了懶惰就會吞噬。大腦裡的惰性讓腳沒有力氣邁出去。很多時間不想出門。除非哪天荷爾蒙改變很想出門。跟人說話開始囉嗦沒有邏輯。腦子運轉慢反應慢。
-
8 # 95628656
我就是長期獨處,即使在人來人往中也會感覺是一個人,很熟悉的人也不願意說話,喜歡聽音樂,都是比較悲傷的歌曲,開心不起來,也不願意去接受新的事物。
-
9 # 初中物理小課堂
如果工作之餘獨處,時間短, 到覺得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避開世俗的紛擾,需要這樣的享受,不需要別人打擾。
但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很少與外人交流,就會與外界脫節,除非自我創作,不需要別人打擾除外。
如果一個人鬱悶或受了打擊,不願與人交往,將自己封閉,這樣就危險了 ,很容易鬱悶生病,所以,這就要及時調整自己 ,主動與人溝通,或看書、看電視、唱歌、健身……讓身體動起來,這樣驅趕不良情緒,慢慢會好起來。
-
10 # 心理諮詢師老張
獨居是時下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年鑑,中國有超過6600萬人過著獨居生活。獨居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上海每四戶裡就有一戶處於獨居狀態,而北京的一人戶佔比也達到1/5。
在獨居人口中近三分之一是年輕人,他們有個名字“空巢青年”。
一個人上班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在家玩手機,一個人睡覺。
還有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生病各種令人傷感的經歷。
他們大多是90後,大學畢業後一個人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打拼,有點經濟基礎,未來需要打拼。
其實這也是個世界性的問題,根據英華人口普查資料,單身家庭所佔比例從 1991 年的 26.3% 上升至 2001 年的 30%,約 650 萬戶。南韓90後每4人中就有1人獨居生活。
獨居生活是自由的,同時也是孤獨的。
研究表明,跟與家人一起生活的人相比,在外工作的獨居者患抑鬱症的風險高達80%。有研究人員稱,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猶如每天吸15支菸。孤獨寂寞的人,早死的機率比其他人高1/3,患老年痴呆的風險也更高。
芬蘭一項在勞動人口中進行的關於獨居和抗抑鬱藥物使用的研究中得到了相似結論,獨居者有 1.81 倍於非獨居者的抗抑鬱藥物的高購買率。在長達 7 年的跟進研究中發現,獨居者比非獨居者有著高達 80% 的風險開始使用抗抑鬱藥物。
不光是青年人,我們還有數量龐大的獨居老人,還有離開父母的留守兒童,獨居真是個沉重的世界性的問題。在英國的6560萬人口中,有超過900萬人表示他們經常感到孤獨,約20萬名老年人一個月都不能與朋友交談一次。已經有研究人員認為,孤獨應該被視為公共健康問題。英國紅十字會稱,孤獨就如同“隱形流行病”,在人生的不同時刻,影響著各個年齡層的人。
-
11 # 吳家小帥
1.內心會自卑,長時間獨處,內心的想法無法與他人溝通,內心的情感無法宣洩,久而久之人就會壓抑,內心存在的壓力無法釋放,當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共同話題,就會導致交流恐懼症,內心缺乏自信心心!
2.社交恐懼症!長時間獨處,缺乏與外界世界的交流和溝通,內心世界變得無助,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格格不入,一旦社交被他人攻擊,內心自己防禦意識啟動,變不再與人溝通,長此以往人變會沉淪!
3、精神萎靡不振。長時間獨處,自己封閉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加深,對社會恐懼、對人群恐懼、長此會使自己精神萎靡!
-
12 # 方瓊敏
長期獨處的滋味不好受,即時在小的時候特別崇拜那些能夠過著獨居生活的人,但是當自己也長時間地處於一個人生活的狀態時,卻會逐漸發現整個人都變得焦慮、不安、煩躁,壞脾氣也一觸即發。 我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從小不聰明、不優秀,沒拿過獎,也沒中過獎,原本生活的圈子就很小,來來往往都是那麼幾個人,我認定自己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畢竟看過很多有關這個問題的帖子上面所說的症狀我幾乎全中,讀書的時候每天有舍友陪伴,上課下課,吃飯八卦,等到畢業之後,開始自己出去租房子,才真正體味到孤獨是什麼感覺。 長期獨處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所恐懼的東西,彷彿被無限地放大了,大到足以吞噬我的整個人,每天跟牆說話,對燈唱歌,擁抱枕頭親吻牙刷,也許用目光呆滯,眼神恍惚來形容自己最恰當不過了。這種獨處最可怕的還有,即時明知道長期隔絕社交是不好的,但是就是樂此不疲,一個人癱在床上,手機螢幕彈出朋友發來的對話方塊,你甚至連點開來回復對方的力氣都沒有,只能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覺得不回覆實在不好,才懶懶地回覆一句“我剛在洗澡”或者“我剛在睡覺”…… 坦白說,長期一個人獨處對於外向者而言也許沒什麼,但對於內向者來說,並不是很合適,它可以讓你持續地處於一個舒適圈,但也容易在這個圈子裡慢慢地磨掉你的靈魂。你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抑鬱,越來越不善交際,萎靡不振,忐忑不安,焦慮不已,心情跟著天氣變化,憤怒點永遠猜不透,你還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悔恨過去,“為什麼剛剛發火了”、“我真不應該對他生氣的”,久而久之,你已經變成了一個令自己討厭乃至絕望的人,也就是說,你已經game over了。 所以說呀,還是要適當地出去走走,約約好友,看看電影,買買衣服口紅,拍拍照片,也可以談個戀愛,總之,不要封閉自己,才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
13 # 廖鵬凱55
長期獨處的話會使一個人的精神萎靡不振,而且減少了溝通,人會漸漸地表現出對於現實世界的不適應。人都是感情動物,需要溝通交流,可能有時候在生活上遇到了些問題,只要與人溝通就可以解決了,所以說獨自相處會照成自閉症,不適應社會。
-
14 # 方方方大婉
長期獨處的話,一個人會出現自閉的狀態,會對社會產生厭倦,同時,會容易產生心理疾病,例如抑鬱症。人與人之間都是要溝通與交流的。一個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問題,可以與他人交流,這樣事情會很容易得到解決,對於自身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一個人獨處的話,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問題,堆積起來慢慢地就變成了大問題。就如同火山爆發一般,後果不堪設想。現代社會總是會出現多多少少的心理疾病。就是因為進入現代社會,資訊時代裡面人們會很容易地把自己代入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很容易就是遇到心理上的問題。個人還是不建議長時間的個人獨處,要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微笑面對生活,積極向上。
-
15 # 楊桃好吃
人應該有多樣的愛好,音樂,看書,花草,旅遊,既興娛樂遊戲,運動,行亍,買買,下下廚等等的生活方式方法……當獨處的時間又何來產生孤獨呢,我想性格有關,想的太多啦,特別當今社會想平靜下來的心,更應該倍養多種愛好的興趣,生活就不會單調泛味產生孤獨寂寞感,人基本上是可控的,要不生活就會一團麻,能主導自己身心愉快的,決定你不可迷失的生活方向。
-
16 # 書山祭魂
我覺得這個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每個人的大腦執行方式都相同,有的人偏於動,有的人偏於靜,有的人討厭思考,而有的人喜歡思考。那麼就要區別看待了,那些不喜歡思考的人獨處久了出心理問題是非常可能的,然而對於那些喜歡思考的人來說就不一樣了。獨處?他們求之不得呢。
有些人是一找不到人就難受得不得了,而有些人覺得太多人打擾或者身邊的人打擾得太多了。對一個愛思考的人來說,而且處於當今這個時代,獨處實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當然,不愛思考的人是理解不了他們的樂趣的,他們好奇這世間的太多東西,太想知道最本質的東西,經常思考的他們頭腦總是處於興奮狀態,總是很有精力。
人是需要獨處的,而且長期獨處也不見得是壞事,有可能讓你悟出很多東西,當然,要悟出很多東西還是得取決於你經歷了很多事,記住了很多東西,不然肯定悟不出來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
17 # 國平69525517
長期一個人孤獨生活本人看法不會出現不正常的心理問題的而是已習貫的生活自由自在勿希看人的臉色過日子遠離是是非非做自已喜歡的事食自已喜歡的美味到自已喜歡的地方去旅遊生活的有資有色其實獨處也是自我生活中的一種保護遠離眾多口雜無人打擾的生活環境這不挺好嗎?能有什麼心理問題呢?
-
18 # 木自然創意
長時間獨處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長期孤獨的人普遍血壓偏高而免疫力降低,並有更高的機率罹患老年痴呆。孤獨還可能影響個體的睡眠模式、注意水平和邏輯推理等機能。不過,科學家已經發現,社會隔離會觸發一種極端的免疫反應,導致人體壓力荷爾蒙的爆發。
-
19 # 初中物理小課堂
如果工作之餘獨處,時間短, 到覺得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避開世俗的紛擾,需要這樣的享受,不需要別人打擾。
但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很少與外人交流,就會與外界脫節,除非自我創作,不需要別人打擾除外。
如果一個人鬱悶或受了打擊,不願與人交往,將自己封閉,這樣就危險了 ,很容易鬱悶生病,所以,這就要及時調整自己 ,主動與人溝通,或看書、看電視、唱歌、健身……讓身體動起來,這樣驅趕不良情緒,慢慢會好起來。
-
20 # 心理諮詢師老張
獨居是時下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年鑑,中國有超過6600萬人過著獨居生活。獨居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上海每四戶裡就有一戶處於獨居狀態,而北京的一人戶佔比也達到1/5。
在獨居人口中近三分之一是年輕人,他們有個名字“空巢青年”。
一個人上班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在家玩手機,一個人睡覺。
還有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生病各種令人傷感的經歷。
他們大多是90後,大學畢業後一個人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打拼,有點經濟基礎,未來需要打拼。
其實這也是個世界性的問題,根據英華人口普查資料,單身家庭所佔比例從 1991 年的 26.3% 上升至 2001 年的 30%,約 650 萬戶。南韓90後每4人中就有1人獨居生活。
獨居生活是自由的,同時也是孤獨的。
研究表明,跟與家人一起生活的人相比,在外工作的獨居者患抑鬱症的風險高達80%。有研究人員稱,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猶如每天吸15支菸。孤獨寂寞的人,早死的機率比其他人高1/3,患老年痴呆的風險也更高。
芬蘭一項在勞動人口中進行的關於獨居和抗抑鬱藥物使用的研究中得到了相似結論,獨居者有 1.81 倍於非獨居者的抗抑鬱藥物的高購買率。在長達 7 年的跟進研究中發現,獨居者比非獨居者有著高達 80% 的風險開始使用抗抑鬱藥物。
不光是青年人,我們還有數量龐大的獨居老人,還有離開父母的留守兒童,獨居真是個沉重的世界性的問題。在英國的6560萬人口中,有超過900萬人表示他們經常感到孤獨,約20萬名老年人一個月都不能與朋友交談一次。已經有研究人員認為,孤獨應該被視為公共健康問題。英國紅十字會稱,孤獨就如同“隱形流行病”,在人生的不同時刻,影響著各個年齡層的人。
回覆列表
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太過繁雜飄渺,我這個半吊子不多說了,樓上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認為關鍵在於,仔細看好這句:你是因為獨處而抑鬱,還是因為抑鬱而獨處。順序不同,成因卻截然相反。若是真正抑鬱,請赴專科進行專業疏導治療。如果是因為獨處無聊而抑鬱,那麼輕學會自己給自己找事兒,別無所事事。以我自己舉例,已經閉關四個多月,無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