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金報之以歌
-
2 # 土木系男孩
剛好同事的父親上個月查出來是肺癌,她的做法我覺得挺好的,就是對他像普通人一樣,像平時一樣,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偶爾陪他出去散散心聊聊天,讓他不會覺得得了這個病所有人都要供著他,這樣他會不舒服,你也會覺得不好。
-
3 # 餘與御
如果有一天你被告知患有肺癌,你可能會陷入無盡的後悔,後悔去抽菸、後悔沒能及時就醫、後悔沒好好陪伴家人……
但這又有什麼改變呢?
唯一你能做的就是去化療、去戒菸、去服藥,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障礙。最難過的恐怕不是當事人,是最關心你的家人。
比如你的孩子,他知道了這件事後無心工作,而日漸憔悴,生怕以後與你的日子就是倒計時了;比如你的愛人,當初說好了要患難與共,沒想到惡魔卻先向你下手了;比如你的好朋友,前幾天還能和他們有說有笑,談談廣場舞還有哪些沒有跳,如今卻要擔心你的同時也開始擔心自己了。
我覺得比起患肺癌的人群,這些人的心理健康更值得關注!
如若真的要對肺癌患者進行心理輔療,個人覺得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普通人難以透過日常的陪伴和鼓勵完全真實地讓他們放下心中的恐懼。不如這樣,也是從一期節目中看到的做法,你不如說自己找到了個很厲害的藥,能緩解化療過程中的副作用,至於這個藥是什麼,不妨找一個高大上的包裝,裡面呢裝著他日常要服用的藥,或者維生素之類的,當然要諮詢醫生能不能服用,或者你可以直接問醫生,請他推薦一些能減緩化療副作用的中藥。然後過兩天就誇他氣色好很多之類的。
這種有實際行動的心理安慰加上家人朋友的陪伴鼓勵,我覺得比單單的承諾和陪伴好要的多!
最後,祝早日康復!
-
4 # 不良嗜好戒斷師
1.心理反應
最初表現為懷疑和否認,甚至絕望; 1~2周時焦慮、抑鬱、厭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2周以後則正視現實、找出樂觀理由、配合治療。
2.精神障礙
表現為適應障礙:抑鬱、焦慮、混合狀態;重性抑鬱症;器質性抑鬱障礙:譫妄、痴呆、情緒障礙;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人格障礙。
肺癌病人除了上述心理反應之外,還可特徵性表現為:
(1)疾病診斷的心理認知因吸菸、 慢性咳嗽、痰血等延誤診斷所引起的自責。-旦被確診為肺癌,患者對這一災難性的訊息最初反應是不相信和震驚,繼而出現生存危機感,可能出現持續數週的適應困難,然後才尋求治療。有16%的病人可出現憂鬱症狀。如得到家屬、朋友、醫生的鼓勵,情緒會減退。
(2) 肺癌病人的神經精神症狀 其--是腦轉移病人,這類病人有75%出現神經精神狀況的改變,可有行為或人格改變。其二是副癌綜合徵,有些異位激素綜合徵可導致神經精神症狀。其三是藥物引起,如甲氨蝶呤、VCR、CTX、甲基苄肼等引起的症狀。
(3)病人和家屬的反應 大部分病人不願意和家庭人員討論他們的恐懼,因此來自於家庭之外的支援更為重要。癌症的診斷往往造成家庭成員的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有研究表明,家屬尤其是配偶會體驗病人一樣的痛苦,如激惹、神經質、孤獨無助、被動、絕望等。所以,心理的干預應包括病人與家屬。
回覆列表
讓他信任的人多與病人交談,要知道病人恐懼什麼,家屬應瞭解病人的病情與治療手段。晚期病人一般都達不到治癒,所以要告訴他我們捨不得他不會放棄他。讓他覺得自己不是負擔,讓他有信心去治療下去。癌症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家屬一定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