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炁圓寶兒

    提到崇禎皇帝的性格,用的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其實這兩個詞是相關聯的,因為“生性多疑”,所以才“剛愎自用”!

    皇帝,其實並不好當。除了朱元璋這種個人能力出奇,全方面能夠對滿朝大臣形成強力壓制的之外。大多數有所作為的皇帝,都不過是能夠平衡朝局而已。

    文官武將的平衡,忠臣佞臣的平衡,清官貪官的平衡,權臣諍臣的平衡……

    能夠用好平衡之術,皇帝就能夠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反之,就要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而大明朝從土木堡之變,武將勢微,文官集團做大之後。文武大臣之間的平衡,就變成了閹黨和文官集團的平衡。閹黨,說白了就是帝黨,他們所有的權力都是皇帝給的,他們不過是皇帝放出去咬人的狗而已,狗再厲害,也得聽主人的。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權擅天下。可正德皇帝朱厚照一句話,就把他凌遲處死了!可見,太監沒有皇帝撐腰,什麼都不是!

    返回頭來我們再說崇禎皇帝。

    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臨死之前對還沒繼位的崇禎皇帝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就是說,在天啟皇帝看來,魏忠賢很忠心,能辦事,比較好用!

    那麼這個好用的魏忠賢,崇禎皇帝能不能用呢?答案是不能!

    天啟皇帝病重期間,魏忠賢曾經想從宮外帶孕婦進宮,讓出生的嬰兒冒充天啟皇帝的兒子來繼位做皇帝。是皇嫂張皇后一再堅持讓當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繼位,才有了後來的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即位後,魏忠賢不敢公然加害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入宮當天,一夜未眠,取來宦官身上的佩劍以防身,又牢記皇嫂張皇后的告誡,不吃宮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麥餅。後來魏忠賢又給崇禎皇帝送來私帶“迷魂香”的美女,被崇禎識破後又讓小太監在夾壁牆裡點燃“迷魂香”,又被崇禎皇帝識破。

    魏忠賢的所做所為,使得崇禎皇帝一旦坐穩了皇位,就必須對他除之而後快!因為他直接威脅到了崇禎皇帝的生命安全!這時候,崇禎皇帝已經顧不上什麼“平衡之術”了,火燒眉毛顧眼前吧,保住命才能有將來的一番作為。所以,天啟皇帝口中的“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之人,崇禎皇帝用不上!

    除掉了魏忠賢一派,閹黨之中再也沒有能夠與文官集團抗衡的人物了,崇禎只能自己面對曾經讓嘉靖皇帝修道、讓萬曆皇帝不上朝的文官集團。

    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反對向士紳納稅,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礦業主的利益。但這隻能使得百姓和國庫都貧困空虛,而士紳們越來越富。魏忠賢在的時候,能從這些士紳們身上刮油,魏忠賢不在了,崇禎皇帝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錢!

    沒錢,打仗的兵就沒有軍餉,這直接造成了後來的鎮壓李自成和防禦滿清的不利局面!而文官集團的做大,使得崇禎皇帝一展抱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想法處處掣肘,與文官集團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大。大臣們的辦事不利,讓崇禎皇帝覺得大臣們在合起夥來欺騙他,所以才有了“生性多疑”的評語!而生性多疑又造成了“剛愎自用”,因為大臣們的話“不可信”,自然就是自己的想法“更了信”!就這樣,大明朝一步步滑向了深淵,再無回天之力!

    明朝的滅亡是不是因為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我的回答:不是!是崇禎皇帝沒有利用好平衡之術,沒能處理好自己和大臣們的關係。

    明朝的滅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即使崇禎皇帝死之前說後悔殺了魏忠賢,可如果時光倒流,他大機率還是會殺了魏忠賢,畢竟事有輕重緩急,而魏忠賢是當時對他最大的威脅!

  • 2 # 北朝霸府

    明朝的亡國是註定了的!跟崇禎有一定關係,但是這個關係不是主要問題,即使崇禎改掉他的那些剛愎自用,多疑的缺點也只不過是延緩滅國時間罷了!就像是崇禎遺囑表達的意思一樣,朕非王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一樣!

    明朝的滅亡從朱元璋時期就埋下了伏筆,當時為了給寒門學子優待,免除了寒門讀書人的賦稅徭役!在朱元璋,朱棣兩朝這種情況在他們的威望個鐵腕手段下還顯得規矩,到了朱高熾時期,也就是仁宗皇帝,文武之爭開始走向高潮,武勳開始被打壓並且靠攏向文官集團,朋黨之爭出露端倪,朝堂之上文官開始挑戰皇權,逼迫皇帝,期望回到前宋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結局!仁宗皇帝在位也就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中勳貴漸漸式微,以文官為首的東林黨集團開始形成,皇帝開始被逐步架空及順從,所以在仁宗皇帝駕崩後文人為其選廟號為仁!在此期間隨著科舉的發展文人士子逐漸增多,優待寒門學子的政策被文官集團改為了所有士子,民間百姓為了躲避勞役賦稅,投獻越來越多,土地兼併也大規模的開始了!

    到了朱瞻基,也就是宣德年間,文官集團正式形成,武勳只能苟延殘喘,朝堂之上一家獨大,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皇權開始被消弱,為了平衡,朱瞻基不得不放棄太監不得干政的祖制,開始重用宦官以抗衡日益壯大的文官集團!也是在這一時期,民間土地兼併開始走向高潮,邊軍衛所開始糜爛,吃空響,養私兵開始出現!這個時期被稱為文宣之治!國家開始富裕,但是賦稅卻沒多少增長!

    到了英宗時期,開始重用宦官王振,經土木堡之變後,葬送了明朝大量的精銳軍隊和賢臣!武官正式開始成為文官附庸,大量邊軍開始逃離衛所,想法設法的除去軍籍,士兵開始成為軍官的奴役!明朝開始衰落!而文官集團開始發力,進一步的提升對權利的掌控,文人開始與商人相勾結,文商皆不納稅,國庫進一步的虧空,所有賦稅全部強加到老百姓及手工業者頭上!

    由於文官集團的壯大,道岸貌然的偽君子的增多,民間百姓水深火熱,文人士子夜夜笙歌,皇權政策沒有文官的配合甚至出不了皇城,所以才出現後來各種奇粑皇帝,比如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就是為了抗議文官集團的一家獨大!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建真女真的興起,北方邊關告急,開始增加軍費,組建關寧鐵騎,修建長城,由於朝廷賦稅連年減少,文官武將的上下貪墨,糧餉嚴重不足,皇帝甚至自掏腰包補貼軍費,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想開商稅,對文人收稅可卻遭到全體文官士子的反對,沒辦法只能增加賦稅,百姓稅賦越來越重!這時期土地兼併基本已經完成,富地基本都流轉到了文人手中,自耕農手用都是貧瘠土地,不但要養活自己還得承擔投獻和文人身上的賦稅!自耕農開始破產!

    還記得五人墓碑記嗎?就那個抨擊魏忠賢的絞文,魏忠賢就是去為皇帝籌集資金,收繳賦稅,為北方提供軍費!可是卻失敗了!在這個時期文官的醜惡嘴臉顯露無疑!在加上遇到小冰河時代,糧食大規模減產,陝西天災,農民開始破產,農民起義開始興起,李自成也就出現了,面對內憂外患,越來越少的賦稅逐漸開始拖垮這個年邁的帝國!

    魏忠賢在時好歹能弄點錢財維持國家運轉,魏忠賢死後皇帝連軍費都拿不出了,而且崇禎年間天災遍地,烽煙四起,這時加稅就是自尋死路,而發不出工資軍隊譁變時有發生,沒辦法號昭大臣捐款,結果一個個自私自利一毛不拔!等到李自成攻陷北京,從京城文人處就收集訛詐了7000萬兩白銀,從皇宮只弄到不足10萬兩,這就是那個時期所謂的文人風骨,而崇禎皇帝只有一太監陪葬,葬禮也只簡單的只用了20兩銀子,文人祭拜者30餘人!清軍入關後在揚州,嘉定進行了屠殺,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銀錢,文人也全都做了奴才!這就是葬送大明的罪魁禍首!

  • 3 # 在世界盡頭相遇

    明之亡,我認為和崇禎用人有一定關係,但是關係不大,明之亡,源於流寇(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以及黨爭(東林黨以及閹黨等),崇禎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比如對於剛上臺除掉魏忠賢,面對袁崇煥的錯誤可以以異於常人的忍耐。。。面對明末的爛攤子,他盡力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不是偶然,其實還有一種東西叫氣數,是的,氣數已盡罷了,因為明末的河南省,連年旱災,四處戰爭,有戰爭就要錢,然而崇禎沒錢,所以只能加大徵稅力度,搞得民不聊生,更多的,還是氣數吧。。。。。。可惜,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華!

  • 4 # 止水山水

    這個問題不能這麼說,就是崇禎的原因,但不是剛愎自用,他那止這點缺點啊:

    1.用人不行。

    武將用不好——

    明末名將倍出,你看他用的是什麼水平:

    誤用楊嗣昌:崇煥七年任大總督,領兵繳賊:一些方面楊嗣昌的理論知識還不錯的,“攘外必先安內”所以重點放在了國家內部提出“四正六隅”的 “十面埋伏”結果呢,說的好聽之外,啥也不是。

    輕信袁崇煥:任誰有點常識的也不能信五年平遼啊,剛開始崇禎十分的信任袁崇煥,要錢給錢,要任命給任命,即使殺了毛文龍當時也沒有太治罪,但在之前清朝由於蒙古,皮島毛文龍加上熊庭弼和孫承宗寧錦防線的圍剿,已經在經濟上無力了,結果呢,殺了一個毛文龍,用人頭政策修改逼走了親明的蒙古 ,人家又徹底活了。

    陣前瞎指揮:馬上滅了流民,一道聖旨,死灰復燃;松山決戰,不斷逼著出擊,導致明朝最後的精銳損失殆盡,還送給清朝一個洪承疇。

    文臣用不好——

    17年換了多少個首輔,抽籤上崗辦事,大臣代替他做了替死鬼,最可氣的是 ,殺了魏忠賢,又接著用其他的太監,結果新的司禮監完全沒有擔當,任由東林黨做大。

    2.內政失敗。

    所謂的精簡機構:鬧騰到最後就是撤銷個驛站,結果把李自成從公務員職位開除了,後來人家造反了,又開始以油澆火的“平賊”,為了安撫,崇禎做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運用花銷極大的安撫政策,給百姓耕田領銀子回家種田,叛軍的頭目雖然表面招安得到官職,但是私下裡留著後路,私留武器 ,佔據要地,不時派人四處劫掠富戶。導致明朝廷花了巨大金額國庫空虛, 卻沒有效果。崇禎帝又再下絞殺令,導致稍稍平息的民亂又趁勢興起,反而又促進了一些商人和清朝的進步合作。

    財政政策:主動折斷臂膀,取消商稅礦稅等等,為了支援軍餉,開始了瘋狂的收刮民脂民膏以支撐,然而流年不利,連年乾旱毫無收穫,這些錢又被打了水漂。農民不反就是等死。

    3.猶豫不決。

    大家都知道他多麼的輕信農民軍“投降”,人家是反了投了,投了之後跑到 安全地方了再反。

    也都知道不能再繼續兩面作戰了,想和清朝議和先,清朝當時也內政不穩, 非常同意,結果朝廷內部噴子御史不同意,殺大臣當替死鬼,若干年後再問大家是否遷都的時候,誰都不說話了,說了就讓你當替死鬼了,大臣都精的 跟鬼似的,誰傻啊這個時候張嘴提意見。

    還有臨死前都不捨得內庫的銀子來賑濟軍隊,讓官員捐款,一個比一個小氣,都不給出來,最後都給了李自成了。

    所以說,崇禎就是自己不行,別說其他的了,所謂的勤政都僅有的閃光點罷了,不過是一個亡國之君的另一個典型,兜裡兩塊錢,胸懷五百萬的主。

  • 5 # 剛日讀史

    題主的問題提得好,明亡的原因有很多個。下面我們一一分析,當然也有崇禎本身的原因。

    咱們回顧一下歷史 :1627年,天啟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登基為帝,年號崇禎。剛登基的崇禎當然是志氣高滿。雄心勃勃要振興大明的。擺在他面前的爛攤子有幾個。

    第一個:魏忠賢,這是頭號大敵,不除掉他,崇禎食不知味,擔驚受怕被他害。不但如此,天啟在位,國家大事都由這個閹人掌控,搞得民不聊生,暴怨四起,甚至可能連農民暴動也是他逼出來的!所以魏忠賢必須死。崇禎忍辱偷生,抓住魏忠賢為討好他而露出的破綻,一舉罷了他。第二個:遼東建奴,這些野蠻人甚為可恨,竟然肆虐邊關。公然建國造反。也是必須剷除的。可惜天啟在位,魏忠賢掌權,另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發揮。要起用對遼東敢打敢拼,有能力有作為的人,那個袁崇煥就很好,他還炮轟過老建奴。於是,起用袁崇煥,任薊遼督師,賜尚方寶劍,行先斬後奏權力。

    第三個:農民暴動,還是天啟留的爛攤子,天災人禍,加上收成不好,特別是魏忠賢在位多次加的遼稅,導致全國各地四處是吃不上飯的農民暴動。尤其陝西,已經是國事爛得不能再爛了。不過目前國庫沒有多少庫銀,優先遼事,次給予鎮壓農民暴動的軍隊。第四個:黨派,朝堂之上,除掉魏忠賢后,東林黨一家獨大。任人唯東林,非東林不能掌大權。多少些碌碌無為,尸位素餐之輩。崇禎恨得把那些無用犯錯的大臣直接殺掉,崇禎在位期間殺了五十多位大臣。

    第五個:國家經濟和稅收,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得天下,深知民間疾苦,痛恨貪官,為體恤百姓,所以制定的稅收不是徵白銀銅錢等貨幣,而是大部分徵糧食,其他生活必需閒雜品。

    除此之外,官員俸祿極低,除卻京官大員有底下層官員殷勤的各種炭敬和孝敬,地方小官的俸祿竟難以支撐家庭開支,更不用說做官的排場以及家中僕從等各向支出了。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不為財有幾個?各種各樣的國家蛀蟲各種貪汙吞沒,最終導致國庫連年虧空。到崇禎朝,竟發不出軍餉和官員俸祿。

    最致命的是,讀書人考上舉人和皇親國戚勳貴就不用納稅,這個制度。每次科舉都錄取那麼一小簇人,成為永久避皇糧階級。二百多年下來,這堆人已經發展成為龐然大物了。因為他們有特權,貧苦農民為了避稅,特別是後期多次加收的遼稅,很多農民把自己家的土地併入這些地主豪強的名下,使得很多農民被剝削得更嚴重——也就是說,越多的人把土地並給豪強,那麼不併的那些人就要承受整個國家幾乎全部的稅收!!!多麼恐怖!!!且商人因為東林黨在朝中的關係,多次反對朝廷對商人徵稅!!!

    馬太效應下,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以至於江南一帶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民間富是民間富,可是稅收收不上來,朝廷就窮。窮到連軍餉,和俸祿都發不出來,更不說用多餘的錢拿去賑災了。沒錢沒糧,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孫傳庭就是這樣送死了。因為沒俸祿,官員自己貪汙,軍閥自己搜刮,所以對過來國家的命令也就陽奉陰違了。

    為了剿滅流寇,崇禎用了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洪承疇、盧象升、楊嗣昌、熊文燦、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統帥。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崇禎用人存疑,剛起作用,又換人,以至於本可一勞永逸,反越搞越爛。

    猶如遼事,明知袁崇煥是唯一對後金有能力對抗的將領(孫承宗也有能力,可是已經老了,且被排擠),卻自毀長城,殺掉袁崇煥。在位殺的大臣有五十多位。這是崇禎性格的原因。然而不是亡明主要原因。

    明亡最致命最主要的原因是錢不夠,窮死了。是落後的制度害死了大明朝。

  • 6 # 璨若銀河159

    誠謝邀請。大明亡國的原因很多,朱由檢的剛愎自用固然是一方面,用人不當也是有原因的,從當時的國情來看導致衰敗亡國的應是內憂外患起到的主導作用,魏忠賢東林黨涉政李自成起義以及大清對中原的進犯,無不把晚期的大明一步步推進深淵,走頭無路的崇楨自殺明朝亡。

  • 7 # 未鳴讀史

    崇禎的剛愎自用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原因,但遠不是主要的,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1國家財政和稅收出現嚴重問題。

    明朝晚期,工商業高度發達,工商階層十分富裕,但是科舉制度造成增加商業稅非常困難,那麼只有增加農業稅,但是增加農業稅同樣遭到農民強烈的抵制。

    2氣候因素。明末碰上小冰河時期的極端氣候,夏季大旱和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冷,連南方都狂降暴雪。糧食產量急劇下降,饑民大量增加,導致社會急劇動盪。給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以可乘之機。

    3東林黨空談誤國。東林黨人只會誇誇其談,他們代表的是大商賈和官僚階級利益,他們對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置若罔聞,主政嚴重失誤,導致流民群起反抗。

    總之,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極其複雜的。假如崇禎真的能做到剛愎自用一言九鼎,明朝也許還不會滅亡。

  • 8 # 手機使用者6354509962

    戰爭,饑民,稅收。引發了明朝一系列問題。紙包不住火了。多事之秋。

    明朝要想不亡。消滅黨爭而不能讓一黨獨大。改變明朝初期訂下的制度。

    崇禎能做到嗎?奄黨和東林黨以成水火之勢。魏忠賢己稱九千歲,壞事做少了嗎。肯定該殺,以得民心。然東林黨獨大。處處用制度和崇禎作對。沒有為崇禎提出有建設性的議建。崇禎在死前說,文臣人人該殺。我認為是正確的。

    無法打壓東林黨,就不能改變祖制。就不能和清庭議和。更不能封李自成為王。也不能南遷都城。饑民遍地,稅收最好的方式是拿朱姓有錢人開刀,恐怕也是因為祖制而無法進行吧!

    崇禎用人方面,重用過誇海口五年平遼的袁崇煥。順自已心儀的楊嗣昌。也用過孫傳庭,左良玉,洪承疇,等等。而只有袁崇煥死於自己人的刀下。

    崇禎不過是背鍋客。許多事,想到了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成功罷了。在當時制度下,袁崇煥沒有過錯。以崇禎一已之力,能殺掉袁崇煥嗎?

  • 9 # 北朝霸府

    明朝的亡國是註定了的!跟崇禎有一定關係,但是這個關係不是主要問題,即使崇禎改掉他的那些剛愎自用,多疑的缺點也只不過是延緩滅國時間罷了!就像是崇禎遺囑表達的意思一樣,朕非王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一樣!

    明朝的滅亡從朱元璋時期就埋下了伏筆,當時為了給寒門學子優待,免除了寒門讀書人的賦稅徭役!在朱元璋,朱棣兩朝這種情況在他們的威望個鐵腕手段下還顯得規矩,到了朱高熾時期,也就是仁宗皇帝,文武之爭開始走向高潮,武勳開始被打壓並且靠攏向文官集團,朋黨之爭出露端倪,朝堂之上文官開始挑戰皇權,逼迫皇帝,期望回到前宋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結局!仁宗皇帝在位也就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中勳貴漸漸式微,以文官為首的東林黨集團開始形成,皇帝開始被逐步架空及順從,所以在仁宗皇帝駕崩後文人為其選廟號為仁!在此期間隨著科舉的發展文人士子逐漸增多,優待寒門學子的政策被文官集團改為了所有士子,民間百姓為了躲避勞役賦稅,投獻越來越多,土地兼併也大規模的開始了!

    到了朱瞻基,也就是宣德年間,文官集團正式形成,武勳只能苟延殘喘,朝堂之上一家獨大,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皇權開始被消弱,為了平衡,朱瞻基不得不放棄太監不得干政的祖制,開始重用宦官以抗衡日益壯大的文官集團!也是在這一時期,民間土地兼併開始走向高潮,邊軍衛所開始糜爛,吃空響,養私兵開始出現!這個時期被稱為文宣之治!國家開始富裕,但是賦稅卻沒多少增長!

    到了英宗時期,開始重用宦官王振,經土木堡之變後,葬送了明朝大量的精銳軍隊和賢臣!武官正式開始成為文官附庸,大量邊軍開始逃離衛所,想法設法的除去軍籍,士兵開始成為軍官的奴役!明朝開始衰落!而文官集團開始發力,進一步的提升對權利的掌控,文人開始與商人相勾結,文商皆不納稅,國庫進一步的虧空,所有賦稅全部強加到老百姓及手工業者頭上!

    由於文官集團的壯大,道岸貌然的偽君子的增多,民間百姓水深火熱,文人士子夜夜笙歌,皇權政策沒有文官的配合甚至出不了皇城,所以才出現後來各種奇粑皇帝,比如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就是為了抗議文官集團的一家獨大!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建真女真的興起,北方邊關告急,開始增加軍費,組建關寧鐵騎,修建長城,由於朝廷賦稅連年減少,文官武將的上下貪墨,糧餉嚴重不足,皇帝甚至自掏腰包補貼軍費,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想開商稅,對文人收稅可卻遭到全體文官士子的反對,沒辦法只能增加賦稅,百姓稅賦越來越重!這時期土地兼併基本已經完成,富地基本都流轉到了文人手中,自耕農手用都是貧瘠土地,不但要養活自己還得承擔投獻和文人身上的賦稅!自耕農開始破產!

    還記得五人墓碑記嗎?就那個抨擊魏忠賢的絞文,魏忠賢就是去為皇帝籌集資金,收繳賦稅,為北方提供軍費!可是卻失敗了!在這個時期文官的醜惡嘴臉顯露無疑!在加上遇到小冰河時代,糧食大規模減產,陝西天災,農民開始破產,農民起義開始興起,李自成也就出現了,面對內憂外患,越來越少的賦稅逐漸開始拖垮這個年邁的帝國!

    魏忠賢在時好歹能弄點錢財維持國家運轉,魏忠賢死後皇帝連軍費都拿不出了,而且崇禎年間天災遍地,烽煙四起,這時加稅就是自尋死路,而發不出工資軍隊譁變時有發生,沒辦法號昭大臣捐款,結果一個個自私自利一毛不拔!等到李自成攻陷北京,從京城文人處就收集訛詐了7000萬兩白銀,從皇宮只弄到不足10萬兩,這就是那個時期所謂的文人風骨,而崇禎皇帝只有一太監陪葬,葬禮也只簡單的只用了20兩銀子,文人祭拜者30餘人!清軍入關後在揚州,嘉定進行了屠殺,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銀錢,文人也全都做了奴才!這就是葬送大明的罪魁禍首!

  • 10 # 在世界盡頭相遇

    明之亡,我認為和崇禎用人有一定關係,但是關係不大,明之亡,源於流寇(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以及黨爭(東林黨以及閹黨等),崇禎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比如對於剛上臺除掉魏忠賢,面對袁崇煥的錯誤可以以異於常人的忍耐。。。面對明末的爛攤子,他盡力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不是偶然,其實還有一種東西叫氣數,是的,氣數已盡罷了,因為明末的河南省,連年旱災,四處戰爭,有戰爭就要錢,然而崇禎沒錢,所以只能加大徵稅力度,搞得民不聊生,更多的,還是氣數吧。。。。。。可惜,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華!

  • 11 # 止水山水

    這個問題不能這麼說,就是崇禎的原因,但不是剛愎自用,他那止這點缺點啊:

    1.用人不行。

    武將用不好——

    明末名將倍出,你看他用的是什麼水平:

    誤用楊嗣昌:崇煥七年任大總督,領兵繳賊:一些方面楊嗣昌的理論知識還不錯的,“攘外必先安內”所以重點放在了國家內部提出“四正六隅”的 “十面埋伏”結果呢,說的好聽之外,啥也不是。

    輕信袁崇煥:任誰有點常識的也不能信五年平遼啊,剛開始崇禎十分的信任袁崇煥,要錢給錢,要任命給任命,即使殺了毛文龍當時也沒有太治罪,但在之前清朝由於蒙古,皮島毛文龍加上熊庭弼和孫承宗寧錦防線的圍剿,已經在經濟上無力了,結果呢,殺了一個毛文龍,用人頭政策修改逼走了親明的蒙古 ,人家又徹底活了。

    陣前瞎指揮:馬上滅了流民,一道聖旨,死灰復燃;松山決戰,不斷逼著出擊,導致明朝最後的精銳損失殆盡,還送給清朝一個洪承疇。

    文臣用不好——

    17年換了多少個首輔,抽籤上崗辦事,大臣代替他做了替死鬼,最可氣的是 ,殺了魏忠賢,又接著用其他的太監,結果新的司禮監完全沒有擔當,任由東林黨做大。

    2.內政失敗。

    所謂的精簡機構:鬧騰到最後就是撤銷個驛站,結果把李自成從公務員職位開除了,後來人家造反了,又開始以油澆火的“平賊”,為了安撫,崇禎做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運用花銷極大的安撫政策,給百姓耕田領銀子回家種田,叛軍的頭目雖然表面招安得到官職,但是私下裡留著後路,私留武器 ,佔據要地,不時派人四處劫掠富戶。導致明朝廷花了巨大金額國庫空虛, 卻沒有效果。崇禎帝又再下絞殺令,導致稍稍平息的民亂又趁勢興起,反而又促進了一些商人和清朝的進步合作。

    財政政策:主動折斷臂膀,取消商稅礦稅等等,為了支援軍餉,開始了瘋狂的收刮民脂民膏以支撐,然而流年不利,連年乾旱毫無收穫,這些錢又被打了水漂。農民不反就是等死。

    3.猶豫不決。

    大家都知道他多麼的輕信農民軍“投降”,人家是反了投了,投了之後跑到 安全地方了再反。

    也都知道不能再繼續兩面作戰了,想和清朝議和先,清朝當時也內政不穩, 非常同意,結果朝廷內部噴子御史不同意,殺大臣當替死鬼,若干年後再問大家是否遷都的時候,誰都不說話了,說了就讓你當替死鬼了,大臣都精的 跟鬼似的,誰傻啊這個時候張嘴提意見。

    還有臨死前都不捨得內庫的銀子來賑濟軍隊,讓官員捐款,一個比一個小氣,都不給出來,最後都給了李自成了。

    所以說,崇禎就是自己不行,別說其他的了,所謂的勤政都僅有的閃光點罷了,不過是一個亡國之君的另一個典型,兜裡兩塊錢,胸懷五百萬的主。

  • 12 # 剛日讀史

    題主的問題提得好,明亡的原因有很多個。下面我們一一分析,當然也有崇禎本身的原因。

    咱們回顧一下歷史 :1627年,天啟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登基為帝,年號崇禎。剛登基的崇禎當然是志氣高滿。雄心勃勃要振興大明的。擺在他面前的爛攤子有幾個。

    第一個:魏忠賢,這是頭號大敵,不除掉他,崇禎食不知味,擔驚受怕被他害。不但如此,天啟在位,國家大事都由這個閹人掌控,搞得民不聊生,暴怨四起,甚至可能連農民暴動也是他逼出來的!所以魏忠賢必須死。崇禎忍辱偷生,抓住魏忠賢為討好他而露出的破綻,一舉罷了他。第二個:遼東建奴,這些野蠻人甚為可恨,竟然肆虐邊關。公然建國造反。也是必須剷除的。可惜天啟在位,魏忠賢掌權,另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發揮。要起用對遼東敢打敢拼,有能力有作為的人,那個袁崇煥就很好,他還炮轟過老建奴。於是,起用袁崇煥,任薊遼督師,賜尚方寶劍,行先斬後奏權力。

    第三個:農民暴動,還是天啟留的爛攤子,天災人禍,加上收成不好,特別是魏忠賢在位多次加的遼稅,導致全國各地四處是吃不上飯的農民暴動。尤其陝西,已經是國事爛得不能再爛了。不過目前國庫沒有多少庫銀,優先遼事,次給予鎮壓農民暴動的軍隊。第四個:黨派,朝堂之上,除掉魏忠賢后,東林黨一家獨大。任人唯東林,非東林不能掌大權。多少些碌碌無為,尸位素餐之輩。崇禎恨得把那些無用犯錯的大臣直接殺掉,崇禎在位期間殺了五十多位大臣。

    第五個:國家經濟和稅收,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得天下,深知民間疾苦,痛恨貪官,為體恤百姓,所以制定的稅收不是徵白銀銅錢等貨幣,而是大部分徵糧食,其他生活必需閒雜品。

    除此之外,官員俸祿極低,除卻京官大員有底下層官員殷勤的各種炭敬和孝敬,地方小官的俸祿竟難以支撐家庭開支,更不用說做官的排場以及家中僕從等各向支出了。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不為財有幾個?各種各樣的國家蛀蟲各種貪汙吞沒,最終導致國庫連年虧空。到崇禎朝,竟發不出軍餉和官員俸祿。

    最致命的是,讀書人考上舉人和皇親國戚勳貴就不用納稅,這個制度。每次科舉都錄取那麼一小簇人,成為永久避皇糧階級。二百多年下來,這堆人已經發展成為龐然大物了。因為他們有特權,貧苦農民為了避稅,特別是後期多次加收的遼稅,很多農民把自己家的土地併入這些地主豪強的名下,使得很多農民被剝削得更嚴重——也就是說,越多的人把土地並給豪強,那麼不併的那些人就要承受整個國家幾乎全部的稅收!!!多麼恐怖!!!且商人因為東林黨在朝中的關係,多次反對朝廷對商人徵稅!!!

    馬太效應下,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以至於江南一帶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民間富是民間富,可是稅收收不上來,朝廷就窮。窮到連軍餉,和俸祿都發不出來,更不說用多餘的錢拿去賑災了。沒錢沒糧,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孫傳庭就是這樣送死了。因為沒俸祿,官員自己貪汙,軍閥自己搜刮,所以對過來國家的命令也就陽奉陰違了。

    為了剿滅流寇,崇禎用了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洪承疇、盧象升、楊嗣昌、熊文燦、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統帥。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崇禎用人存疑,剛起作用,又換人,以至於本可一勞永逸,反越搞越爛。

    猶如遼事,明知袁崇煥是唯一對後金有能力對抗的將領(孫承宗也有能力,可是已經老了,且被排擠),卻自毀長城,殺掉袁崇煥。在位殺的大臣有五十多位。這是崇禎性格的原因。然而不是亡明主要原因。

    明亡最致命最主要的原因是錢不夠,窮死了。是落後的制度害死了大明朝。

  • 13 # 璨若銀河159

    誠謝邀請。大明亡國的原因很多,朱由檢的剛愎自用固然是一方面,用人不當也是有原因的,從當時的國情來看導致衰敗亡國的應是內憂外患起到的主導作用,魏忠賢東林黨涉政李自成起義以及大清對中原的進犯,無不把晚期的大明一步步推進深淵,走頭無路的崇楨自殺明朝亡。

  • 14 # 未鳴讀史

    崇禎的剛愎自用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原因,但遠不是主要的,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1國家財政和稅收出現嚴重問題。

    明朝晚期,工商業高度發達,工商階層十分富裕,但是科舉制度造成增加商業稅非常困難,那麼只有增加農業稅,但是增加農業稅同樣遭到農民強烈的抵制。

    2氣候因素。明末碰上小冰河時期的極端氣候,夏季大旱和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冷,連南方都狂降暴雪。糧食產量急劇下降,饑民大量增加,導致社會急劇動盪。給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以可乘之機。

    3東林黨空談誤國。東林黨人只會誇誇其談,他們代表的是大商賈和官僚階級利益,他們對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置若罔聞,主政嚴重失誤,導致流民群起反抗。

    總之,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極其複雜的。假如崇禎真的能做到剛愎自用一言九鼎,明朝也許還不會滅亡。

  • 15 # 手機使用者6354509962

    戰爭,饑民,稅收。引發了明朝一系列問題。紙包不住火了。多事之秋。

    明朝要想不亡。消滅黨爭而不能讓一黨獨大。改變明朝初期訂下的制度。

    崇禎能做到嗎?奄黨和東林黨以成水火之勢。魏忠賢己稱九千歲,壞事做少了嗎。肯定該殺,以得民心。然東林黨獨大。處處用制度和崇禎作對。沒有為崇禎提出有建設性的議建。崇禎在死前說,文臣人人該殺。我認為是正確的。

    無法打壓東林黨,就不能改變祖制。就不能和清庭議和。更不能封李自成為王。也不能南遷都城。饑民遍地,稅收最好的方式是拿朱姓有錢人開刀,恐怕也是因為祖制而無法進行吧!

    崇禎用人方面,重用過誇海口五年平遼的袁崇煥。順自已心儀的楊嗣昌。也用過孫傳庭,左良玉,洪承疇,等等。而只有袁崇煥死於自己人的刀下。

    崇禎不過是背鍋客。許多事,想到了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成功罷了。在當時制度下,袁崇煥沒有過錯。以崇禎一已之力,能殺掉袁崇煥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喜歡外向的女生還是是內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