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迷阿德1
-
2 # 沉思137423759
說來話長,當初簽訂伊核協議是特朗普的前任總統奧巴馬的主意。奧巴馬當時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積極創造伊核協議生成的國際氛圍,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外加德國與伊朗的共七國的共同參與下,透過數年的艱苦談判,最終,在奧巴馬下臺前達成了伊核協議。
毋庸置疑,這個 協議有利於美國在中東的既得經濟利益,有利於伊朗的經濟恢復與發展,有利於新世紀的世界和平與穩定。而特朗普上臺後,不問青紅皂白,乾脆利落地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現象上看,似乎是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相互傾軋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而實際上,這個協議的生成與短期存在和最後成為了一紙空文,與美國國會沒有多大的關係。當然,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美國總統作為政府首腦,是不能一個人左右美國的對內對外政策的。兩任總統一個達成協議,一個退出協議都要看國會的態度,都要經過國會正式討論、表決後才能獲得批准與否。
而奧巴馬時代,國會一直是美國共和黨人的天下。身為民主黨成員的奧巴馬自知國會對自己 簽訂這個協議並不看好,要獲得國會的支援異常很難。所以,奧巴馬當時繞過了國會,忽悠了全世界,自己作主簽訂這個 協議,導致伊核協議成為沒有經過美國國會批准的協議性檔案.所以,後來特朗普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撕毀了伊核協議,也沒有經過國會。當然特朗普也沒有為此受到國會的譴責,也不用擔當任何法律責任了。
特朗普對奧巴馬的政策非常反感,他認為,奧巴馬時代,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和佈局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甚至於存在重大缺陷。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搬遷大使館到耶路撒冷、恢復和加重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甚至謀殺伊朗的高階軍官蘇萊曼尼將軍都是特朗普中東戰略的組成成分。這有與奧巴馬分庭抗禮、"對著幹“的意思 。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輪流坐莊所帶來的弊端在此也可見一斑。
在特朗普看來,奧巴馬借伊核 協議緩和美伊關係,破壞了中東的地緣均勢,削弱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按伊核協議行事,就給了伊朗喘息和發展的機會。而伊朗重回國際舞臺後,對海灣國家會形成更大的威脅,這無異於在放虎歸山。所以,特朗普上臺後,恢復了對伊朗的制裁,又加大 了扶持以色列、加速拉攏沙特的力度。目的就是保持中東目前的地緣均勢,便於美國進一步攫取利益。
至於說搬遷使館——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是否搬遷,本來就是美國國會決定的事。早在克林頓時代,美國國會就頒佈了《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案》,當然是克林頓簽署的。按照《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案》的要求,在1999年前美國要將駐以色列的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但是,礙於國際輿論,並沒有得到執行。
誰都知道,無論誰當美國總統,要實踐將美國駐以色列的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是出力不討好的活,弄不好要遭受口誅筆伐,甚至於身敗名裂。所以,簽署這個法案的克林頓壓根就沒有行動,而小布什、奧巴馬都是老政客,都不願意捅這個馬蜂窩。商人出身 的特朗普是無所謂國際社會的形象的,他上任以來,乾的破壞美國軟實力的事不止一樁兩樁了。在特朗普的身體力行下,以色列的大使館終於遷至耶路撒冷。
但是,特朗普的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已經激怒了國際社會,在當年的聯合國安理會上,包括美國的傳統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紛紛指責特朗普的這一罔顧事實,割裂歷史的野蠻行徑。不過,特朗普雖然為此使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黯然失色了,不過,他是在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執行美國的法律,他的行為是符合美國法律程式的,美國國會自然無話可說。
-
3 # 嘯鷹評
退出伊朗核協議搬遷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的事情,是特朗普一意孤行還是美國國會的共同決定?
搬遷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不是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早在1995年國會就通過了耶路撒冷使館法,規定了美國大使館必須設立在耶路撒冷,但是為什麼直到現在,美國大使館才正式遷館耶路撒冷。
原因非常簡單,美國的國家領導人一般沒有這麼腦抽,所以歷屆總統都以國家安全為由,畢竟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萬一恐怖襲擊炸四四拍怎麼整,所以利用豁免權拒絕了遷館,
奧巴馬政府時,也曾經考慮過遷往耶路撒冷,並且提出的提議,但是由於贊同人數沒有達到國會的2/3,所以此項提議被否決。
而這次特朗普為什麼敢一意孤行,做出這一令世界震驚的決定呢?
原因非常簡單,特朗普軸唄,更何況,這項提案並不是法律,所以特朗普可以透過總統的權力,強行透過此項提案。
至於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那就真的是特朗普的一意孤行了。
-
4 # 英武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多少需要回答的要點。協議,奧巴馬當初都沒有透過國會的2/3,不是法律,推特帝特朗普直接可以動用行政退出就可以了。1.現在關鍵是有一個詭異的現象,似乎是:以色列不入坑(代表美國深度介入敘利亞戰局),反而主動挑起巴以衝突,反制讓美國出動地面部隊,而這個美國是萬萬不會的。騎虎難下!
2.美國國會沒有透過是上任奧巴馬時代,奧巴馬成為瘸腿總統只有的無奈決策。而現在特朗普需要考量的是:假如想重新制定“美國版”的伊核協議,現在被逼到牆根的歐洲國家,能夠積極跟美國靠攏嗎?
還有,俄羅斯會主動走進嗎?難!
3.無論是退出伊核協議、還是遷館耶路撒冷,其實目標依然是敘利亞戰局。而現在敘利亞戰局正在按照普京的“規劃”正常行走。雖然敘利亞反對派表態,下個月的索契大會,因為俄羅斯支援巴沙爾反對出席,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表態要參加,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又要到訪俄羅斯,這些都證明,曾經的美國“小弟”,已經意識到:想跟美國抗衡,就必須跟俄羅斯走近。
這就是現實,現在特朗普主動開啟潘多拉魔盒,未來如何進行,特朗普出了發推特,估計現在有點兒懵逼!
-
5 # 洛神富
蛇鼠一家!就美國的分權制度,沒有國會允許特朗普能這麼“任性”嗎?“伊核協議”本來就沒有得到國會的透過,只是奧巴馬以行政命令簽署,本身就缺乏合法性,特朗普可以輕而易舉的廢除;搬遷使館是美國國會在1995年的時候就透過的“耶路撒冷使館法”,特朗普最多就是一個執行者。所以,到現在特朗普都沒有和國會對著幹過。
中東是和平還是戰亂都由美國說了算,具體哪樣就要看總統的政策了:布什弄亂中東、奧巴馬穩定中東、特朗普又弄亂中東……中東問題反反覆覆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
現在特朗普需要拉攏國內支援猶太人的選民,以此贏得國會中期選舉和尋求連任。可以看到最近這兩項政策都是有利於以色列的,只要誰幫助以色列解決周邊安全,國內親以選民就站在誰一邊,畢竟聖經上有說要幫助猶太人復國。
-
6 # 政史君
總統特朗普的決定。
本月8號,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國際社會普遍對特朗普的這一行為表示擔憂或者不滿。美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制度,總統掌握行政大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三權互不干涉,相互獨立。伊核協議,這屬於執行權力機關層次上的一項協議。根據美國的憲法,國會能夠干預的許可權非常小,不能左右白宮的決定。
搬遷駐以色列使館至耶路撒冷,這是美國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的決定。1995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一項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將大使館搬至耶路撒冷的法案。但當時並沒有立即執行,以後的各屆美國總統也都以安全形勢為由暫時凍結了該法案。可特朗普上臺後,卻打破了這二十幾年的禁忌,一意孤行將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至耶路撒冷。
所以說,這都是總統特朗普的決定。
-
7 # 漁耕樵讀
美國總統退出核協議不需要國會批准,美國總統遷移大使館恰恰是執行美國國會的決定。
特朗普退出核協議奧巴馬簽署的伊朗核協議,並沒有經過國會。同理特朗普退出核協議,也不需要國會批准。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透過伊朗核協議。
但是奧巴馬在任時間並沒有說服國會,當時對於簽署伊朗核協議,國會多數的人投了反對票,而且還包括幾十名民主黨人。國會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協議,這將縱容伊朗並且使其逃脫制裁。即使達成協議,伊朗仍有機會製造出足以摧毀其他人的核武器。共和黨人還發布了一個公開信,信上聲稱下一任美國總統只要“大筆一揮”,就能廢除這個脆弱的協議。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就聲稱“這是一個糟糕的協議”。其不但不能遏制伊朗製造核武器,而且還會為其輸入資金。
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再來說美國搬遷大使館的事,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本來就是國會決定的事,早在1995年美國國會就頒佈了《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案》,經克林頓簽署後正式生效,要求在1999年以前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至耶路撒冷。不過美國總統礙於國際社會的反對,遲遲沒有執行。
無論是簽署法案的克林頓,還是後來的小布什,奧巴馬都沒有捅這個馬蜂窩。特朗普上任以來,一意孤行已經惹惱了國際社會。5月15日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國際社會紛紛指責特朗普的這一行徑。包括美國的傳統盟友。
所以,雖然特朗普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但是他的行為在美國是符合法律程式的,不要以為美國國會是善良的,有時候他比美國總統還激進。
-
8 # 梅絲露
事實上這些都是美國國會的決定,特朗普嚴格來說就是在執法。
雖然媒體一直在說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核決議,特朗普決定搬遷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其實在特朗普之前美國國會已經決定這樣做了。只是在以前的美國總統拒絕執行國會決定,利用美國憲法規定的總統行政命令,透過簽署“豁免令”,暫時停止這些相關的國會法案生效。
美國國會決定製裁伊朗的法案太多。從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發生德黑蘭人質事件,扣留了大批美國外交人員。從那以後,美國國會就透過法案凍結了伊朗120億美元的資產;1984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兩伊戰爭爆發,美國國會又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2013年,美國國會再透過投票提高了對伊朗的制裁。因此,2015年當奧巴馬決定簽署《伊核協議》的時候,明知道得不到國會支援,就以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暫時停止這些制裁法案的執行。
搬遷使館也一樣。1995年美國國會就透過法律,要求美國政府在耶路撒冷修建使館。但是歷屆美國總統知道這要惹出大事的,所以都以簽署行政命令方式停止法案生效,以達到拒絕執行的合法性。
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核協議、搬遷使館,其實就是決定要按照美國國會規定去執法。他所做的就是不再在“豁免”行政命令上簽字。這樣半年豁免期一過,這些法案自動生效。
-
9 # 疾風德造
美國是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美國總統,美國國會,檢查機構都沒有絕對的權力。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美國政府的集體意思。大家都知道,猶太人在美國的府院遊說集團非常強大、非常強大!
-
10 # yuenE
美國國會多年以前就已透過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已授權總統有最終執行權力,特朗普只是行使這權力而已,退出伊核協議則剛好相反,參議院還未有透過,總統行使的是有可能修改協議的空間,回答應該是這說明了國會與總統之間的互相制行,特朗普只是行使他已獲得的權力及行政權力
-
11 # 莫老爺1950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從特拉維夫搬遷大使館到耶魯撒冷的決定屬於美國總統的職權範圍,不必經過美國國會的批准。但如果國會反對,對上述決定的執行會造成一定的阻力,也會對總統的聲譽和執行力造成不小的影響。但總統與國會之間就上述決定總會達成一定的妥協與共識,使其最終成為整個國家的意志。就上述兩個決定,儘管目前反對的聲音很大,但最終會證明特朗普的選擇是符合全體美華人民的利益的,這一點華人不必懷疑。
-
12 # 詹思丁
感謝邀請。特朗普政府最近的外交的確讓人看不懂。一方面,在北韓半島搞緩和,但在伊核協議和駐以色列大使館問題上卻一意孤行,執意激化地區矛盾。像這樣的美國外交,讓人大跌眼鏡。那麼這樣的決定是特朗普做出的還是國會做出的呢?我個人認為這並不是特朗普個人就能決定的,國會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的美國外交看似沒有理性和章法,但它實際上反映了目前美國國內的決策層在對外關係上還處於摸索階段,沒有完全走出自己的一套。
現代國家的外交決策早已不是個人決策模式,而是一種組織決策模式,在這個組織中個人或者部門有各自嚴格的分工和責任,權責分明,按照一定的程式才會做出最終的決策。美國的外交決策也是如此。按照憲法的規定,美國交政策的決策機構是總統和國會,但實際參與外交政策決策 的有、總統及其幕僚、國會參眾兩院等。如果要把這些參與者作一個劃分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結果:1、最內圈——總統,總統的主要顧問,政府各部首長。2、中間層——政府各部行政官員,國會議員。3、外圈——包括公眾輿論、利益集團、思想庫、政黨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國的外交決策系統中並不是個人或者個別部分就能夠做出決定的,否則就會違反憲法。那麼特朗普在伊核協議和駐以色列大使館兩個事件上的決定也會是按法律額規定來決策。國會和總統都無法拋開對方,總統雖然可以做決定,但會受到國會的制約。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中,總統權力的擴大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意味著國會和法院的權力在縮小。特朗普政府上臺後,一直試圖在外交張走一條與奧巴馬政府不一樣的路,所以奧巴馬時期的外交通常會成為川普的靶子,這兩個事件就是典型。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在外交決策系統的各部分都是與特朗普綁在一起的,很多就是他的親信和支援著,這也意味著特朗普在做出決定時受到的阻礙是不大的,他本人的意見是主要意見。
-
13 # 使用者918110063116君
皇帝的新衣明擺著那點事兒,一手舉著民主自由,實則幹著霸權自私的惡事,一手專幹發展軍事的全球部署,實則是壓制民主自由,大發軍火財,屠殺人民的勾當。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到耶路撒冷,這些決定到底是特朗普決定的還是美國國會決定的?特朗普在做出這些行動之前不需要美國國會授權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馬上要下臺了,特朗普在他任職美國總統期間,特朗普獨往獨來,天馬行空,特朗普做任何事關國家大事很草率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透過美國國會討論自行決定關於國家大事,伊核決議就是一件世界大事,伊核決議有歐盟和聯合國共同監督下完成的伊核決議,特朗普不遵守聯合國憲章和歐盟下面的國家見證下這個決議一致透過,特朗普聽從以色列一面之詞,胡說八道,信口開河,誹謗造謠伊朗重新開啟離心機提煉核燃料濃縮鈾,特朗普自做決定退出了伊核決議,使得伊朗國家和人民受到了美國更加重製裁伊朗經濟,伊朗石油換食品計劃落空,伊朗人民深重苦難,特朗普自作決定退出伊核決議受到了聯合國和歐盟的譴責和一致反對,同此,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越來越受到全世界各國國家一致反對,美國在特朗普的倡導下,美國一天天在大倒退正走向衰落,美國逐漸成為世界三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