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小妖

    在中國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因為一場陳橋兵變,從而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按照當時說法,就是趙匡胤喝多了,然後直接被自己的手下用早已經準備好的黃袍直接披在了身上,然後擁護著他成為了大宋的天子。

    這件事聽起來相當的假,如果你不同意,這些手下們可以拿刀硬逼著你,讓你當皇帝嗎?

    如果真有這樣的好事,為什麼沒有人來逼我一下呢?

    只能說這件事處處都透露著假,但是我們反過頭來仔細想一下之後,就會發現趙匡胤自編自演好像也存在於某種不合理。

    說實話當時的趙匡胤可能當晚真的跟自己的手下在喝酒,在喝酒的期間也許真有人向他提出過類似的要求。

    反正就是周世宗柴進已經死了,此時的大周只是依靠著孤兒寡母在撐場面而已。

    而且這個小皇帝什麼時候可以長大成人,並且長大後會不會善待我們這些老一輩的將軍們,也不太好說。

    既然如此,不如你趙匡胤直接代替他們成為了新的天子,只要以後對她們好一些也就算了。

    當時的趙匡胤肯定是沒有同意的,如果同意了可能直接就披著黃袍從自己的營賬當中走出來了,還用得著晚上再來一出黃袍加身嗎?

    人在不同的年紀有著不同的思想,此時的趙匡胤好像真心沒有準備要奪了周家的江山。

    但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卻早就已經有了這個想法,所以在晚上的時候,趙光義帶頭領著大家一起衝到了自己的哥哥營賬當中。

    然後將早就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身上,可以說這件事就是一個逼迫,此時的趙匡胤已經披上了黃袍,哪怕他不想謀反,可是事實已經鑄就了。

    除非趙匡胤以死謝罪,不然這件事就無法了結,古代天子的黃袍可不是誰都可以穿的,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這些人都看到了趙匡胤披上了黃袍。

    於是內心當中還留存著一絲忠誠的趙匡胤只能屈服,然後接受了大家的好意,可以說這件事就是趕鴨上架,不想上也沒有辦法了。

    我們可以從這件事當中看到一個重要的人,就是趙光義,所有的一切都有他在背後的身影。

    但是趙匡胤卻沒辦法針對自己的弟弟,畢竟都是一家人,然後只能把怒火全部撒在了眾多的手下當中,於是杯酒釋兵權就出現了。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來趙匡胤很不爽自己的這麼一群手下,原本自己真心打算當一個忠臣,結果硬是被一群人給逼成了天子。

    雖說帝王的身份很香,但是強扭的瓜不甜,最起碼自己的內心不爽。

    這一切等到趙匡胤臨死前,才發現真正的罪魁禍首居然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也正是到了最後一刻,趙光義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當年讓趙匡胤黃袍加身,就是想著今天自己謀奪皇位。

  • 2 # 史無止境

    歷史上每一個開國皇帶都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特別是一些所謂“天命所歸”的預言預兆故事等。清入錢彩《說岳全傳》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體,即位以來,稱為真龍天子。”子虛《湘事記,軍事篇二》“然陳橋之役,趙國胤遂膺命矣”“黃袍加身”講的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如何取得政權的故事。趙國胤出身於武將世家,從小習武,在崇尚武力的五代亂世,他的背景和特長對於他後來攀上權力巔峰幫助很大。他在年輕時到了鄴都,投奔了後漢樞密使郭威,開始征戰沙場;後來郭威發動兵變,建立了後周,是為周太祖。趙匡胤得到了時為周太祖養子柴榮的賞識,手中的權力也越來越大膝下無子的周太祖死後,柴榮即位,即為周世宗。

    當時戰亂頻出,即便貴為皇帝也得隨時御駕親征。在一次後周與他國的激烈戰爭中,趙匡胤出謀畫策,英勇善戰,較之於其他臨陣怯場的懦夫之輩,顯示出了智勇雙全的領導才能,並因此升為禁軍的最高將領。可以說此趙匡胤萬人上、一人之下地位已經很讓羨慕不已,可權力越大的還想擁有更大權力。後世難得知趙匡胤何產生奪位之的,史料記載統領軍隊時,頓軍紀,他不提高自己的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在趙匡胤的勢力範圍中,有“義社十兄弟”之說,是由圍繞在他身邊的一些其他高階將領所組成的。除了收攏武將之心,趙匡胤旗下還聚集了一大批智囊,其弟趙匡義亦在其中。文武兼備的趙匡胤團體從上而下的控制著周朝的政治局勢。隨著勢力逐漸壯大,趙匡胤開始有意地將一些不在自己陣營,而朝中權力影響較大的人排擠或者清除,為進一步爭奪帝位的鬥爭做好準備。

    在這些人中即有周太祖的女婿張永德和外甥李重進,是趙匡胤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礙。趙匡胤假周世宗之手,透過“點檢做天子”的迷信謠言,解除張永德都點檢之職。除去張永德,缺乏政治遠見的李重進在趙匡胤通向皇位的路上已經無足輕重,趙匡胤又設一計將其兵權削弱。由此看出,趙匡胤在常年的政治生活中已經頗有計謀,不透過激烈的流血鬥爭便輕易剷除了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而此後世宗去世,年幼的恭帝柴宗訓即位,更是給趙匡胤的政治抱負提供了一大便利。

    公元960年春節,趙匡胤率領軍隊北上禦敵此時,京城中已流言四起,到處都流傳著“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一日,趙匡胤晨起便被眾將士將一件黃袍披在身上。眾將士一齊跪拜在地,三呼“萬歲”,趙匡胤假裝推辭,最終還是順利坐上了皇位。宋朝由此而興,趙匡胤成為宋朝開國皇帝,被後世稱為“宋太祖”。

  • 3 # 歷史趣事1108

    這肯定是的,趙匡胤當時兵權在握,後周皇室有羸弱無能,篡奪天下肯定是輕而易舉。

    皇帝為九五至尊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肯定是每個人都想登上這至高之位,趙匡胤肯定也不例外,但是他明面上還不能直接做,只能暗中囑託心腹來演一出黃袍加身的拙劣小劇

  • 4 # O亮劍O

    小編首先解釋一下:“黃袍加身”,就是指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王朝的軍隊譁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陳橋兵變”。

    今天我們看一下“陳橋兵變”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樣子的?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公元927年)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

    後漢初年公元948年,趙匡胤投軍於漢樞密使郭威帳下,並隨軍征討南唐李守貞,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柴榮為開封府尹時,轉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向來安靜的邊境傳來了北漢聯合遼國大舉入侵的訊息,原來他們想趁著世宗柴榮新喪,恭帝新即位,皇太后符氏掌握政局,朝廷動盪的情況下,大舉進犯邊境,一舉拿下後周。面對如此情況,新繼位的孤兒寡母只好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思來想去只有朝內趙匡胤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不料趙匡胤卻以兵少將寡,推辭無法出戰,範質和皇帝商量後只得委任趙匡胤最高軍權,升任殿前都點檢統帥全國兵馬(即可以調遣全國兵馬)。

    趙匡胤升職後沒有耽誤片刻功夫,立即升帳調兵,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了軍事部署。正月初三出兵,此次集結大軍速度之快,好像是一切盡在掌握中一樣。

    大軍出發後行軍至一個叫陳橋的驛站,安營紮寨,一晚相安無事。第二天一早,大軍譁變,兵將們擁到了帥府的寢帳門口。異口同聲地向裡面高聲大叫:“諸將無主,願冊太尉為天子!”並衝進屋裡來,把一件黃袍,強行套在了趙匡胤的身上,在全軍將士的“逼迫”下,趙匡胤黃袍加身並率軍返回京師,至於邊境入侵之事,已不了了之。

    負責京師防衛任務的韓通聽說趙匡胤兵變造反的訊息後,立刻組織官兵進行抵抗,結果被趙匡胤早已安排在京師的心腹王彥升給砍死,趙匡胤輕而易舉佔領開封,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了大宋王朝。

    由此可見,不管是“黃袍加身”還是“陳橋兵變”,說白了都是手握重兵的趙匡胤自演自導的一處好戲。

  • 5 # 代牧益州閻文平

    絕對不是,趙匡胤從頭到尾都不知情。當時遼朝雖然正在內亂,但再亂也要派兵南下,等趙匡胤完成換代了,他們又覺得沒意思,自己撤了。

    趙匡胤要稱帝需要詔書,陶谷當時就拿了一份詔書出來,這絕對不是趙匡胤安排好的,是陶谷變魔術變出來的。

    回答完畢。

  • 6 # 老貓談史

    我個人覺得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是一場早就策劃好的預謀。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個叫趙匡胤的後周將領率軍北上抵禦契丹的進攻,當大軍行至陳橋驛,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一幕,睡夢中的趙匡胤被眾將領叫醒,稀裡糊塗地就被披上了黃袍,擁立為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並開創了歷時三百餘年的大宋王朝。

    但許多宋朝人士都認為趙匡胤是被迫的,黃袍加身完全是沒有徵兆的。

    我倒是覺得趙匡胤的上位是柴榮的禪讓,柴榮為了自己的國家長久存在下去,將重任賦予給趙匡胤也不是沒有可能。

    柴榮是後世學者所公認的好皇帝,他早年間在江陵販賣茶葉,耳聞目睹民生疾苦,對社會的弊病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當上皇帝之後處處為民著想,深的百姓的擁戴。

    可能天妒英才,在他馬上就能夠實現人生抱負且在第三次南征南唐時,柴榮忽然病倒了。回到京師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賦予趙匡胤要職,難道說柴榮不怕他自己死後趙匡胤謀反嗎?

    我個人覺得其實這是柴榮的故意安排。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而且自己的兒子太年幼,再加上此時中原大地群雄紛爭,稍微一不注意就可能國家滅亡,一旦他駕崩,後周的江山能不能保留下去就是一個問題。

    與其被人趕下皇位,不如自己主動讓賢?

    相信趙匡胤也明白了柴榮的用意,趙匡胤即位後,他對柴氏極為優待,臨終之時的三條遺訓第一條就是“保全柴氏子孫”。

  • 7 # 丁強888

    第一次黃袍加身

    時間:公元950-951年之交。地點:澶州(後來澶淵之盟發生地)。

    郭威帶兵攻入首都開封,掌握後漢大權,這時候契丹很體貼的在寒冬臘月不適合南下的時節南下侵略後漢。郭威當仁不讓的領兵北上禦敵。士兵走到澶州不走了,吵著吾等無主,必須要立郭威為皇帝。軍中倉促無皇帝的龍袍,於是扯了一塊黃布披在郭威的身上。郭威就這樣成為了皇帝。

    陳橋兵變趙匡胤絕對蓄謀已久

    其實趙匡胤的好大哥兼上級領導郭榮英年早逝之前,為防止大權旁落,是做了很多權力制衡的安排的。先是把威望足夠,戰功卓著的老將如李重進、張永德外放。提拔年輕,威望不夠的趙匡胤等補位。又把禁軍一分為二,殿前司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韓通互相牽制。而後來的歷史證明韓通是後周的大忠臣,趙匡胤可不是。

    至於國家大政委託給三個文人宰相。郭榮想著這樣應該萬無一失了。宰相有權但無兵,而且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兩部分禁軍的領頭人都是自己一起扛過槍的兄弟。而且實力均衡,相互制衡。郭榮看到想到這個萬無一失的佈局,安心的閉上了眼睛。

    然而郭榮可想不到他剛走沒多久,殿前司的主要將領就換成了趙匡胤的親信。著名的“義社十兄弟”在此紛紛出任要職。後來的石守信,王審琪在陳橋兵變中充作內應。讓趙匡胤兵不血刃拿下開封。

    事實證明趙匡胤在郭榮一死就開始謀劃。於是公元960年,郭榮屍骨未寒,聽話的契丹又一次不按常理的大年初一南下侵略後周。

    那幫文人宰相顯然不能自己上戰場,這種粗活還是要趙匡胤這樣的粗人來幹。但趙匡胤偏偏推辭了,理由是契丹勢大,自己的直屬兵力抵擋不住。宰相們一看那就給你增加兵力,打贏了大家好回家過年。

    拿到全部兵權的趙匡胤終於帶兵北上了,然而剛走到開封郊區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當然就喝得人事不省。士兵照例像十年以前一樣找一塊黃布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

    唯一的不同是郭威至少裝模作樣的走了幾百裡到澶州,趙匡胤可是剛剛踏出開封城。然後馬上帥兵回京。城裡的內應石守信他們打開了城門。

    所以,趙匡胤不是處心積慮,您信嗎?

  • 8 # 基拉夫斯基

    “黃袍加身”這個成語來自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說的是趙匡胤的下屬一再請求他當皇帝,趙匡胤實在不願意當這什麼“勞什子”皇帝,下屬把皇帝穿的黃色龍袍強行給他穿上。趙匡胤沒辦法只好 從了眾人意願。 看來趙匡胤當皇上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情。事情果真如此嗎?事實上,趙匡胤穿黃袍,是他自編自導 自演一幕蹩腳但卻十分成功的一場戲。 這齣戲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

    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阿母素知兒有志,外人反道帝無心。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趙匡胤本來是周世宗麾下得力大將,周世宗在世的時候, 十分信任趙匡胤,他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

    顯德六年(959),周世宗在征討遼國時不幸患病,顯德六年六月,周世宗病逝後,其帝位的則是年僅9歲的幼主周恭帝。於是乎,後周政權迎來了“主少國疑”的局面。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趙匡胤親自領兵去防禦契丹,然後利用人們迷信的心理,讓“點檢作天子”的流言重新出爐。軍中有個自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苗訓,說他發現“天上日下有日”,輔助點檢作天子的流言,表明趙匡胤是上天授命的。從太祖北征,訓視日上覆有一日,久相摩蕩,指謂楚昭輔曰:“此天命也。”夕次陳橋,太祖為六師推戴,訓皆預白其事。——《宋史·列傳220·苗訓傳》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二,趙匡胤率領大軍出了開封城,初三,軍隊駐紮於開封東北四十里外的驛 站陳橋驛。大軍駐紮下,趙匡胤立即安排自己的弟弟趙匡義、掌書記趙普和心腹將領在軍中加緊活 動,做煽動工作。於是有人指著西方的太陽說:“天上有兩個太陽正在搏鬥。一日尅一日,這是天 命。”一時“一日尅一日”的說法立即傳遍軍營。一些親信還在將士中到處散佈議論,說“今皇帝 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 徵。”就有將領在驛門口高呼:“立點檢為天子。”當晚,趙匡胤派親信郭延斌秘密潛回京城,同 守城的石守信、王審琦聯絡,做好接應大軍回城的準備。 第二天一早,趙匡義、趙普帶領將士們在趙匡胤的大帳外呼喊:“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趙匡義、趙普等人將趙匡胤從大帳中請出,立即有將校上前將一件象徵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 趙匡胤的身上,所有人統統下跪,齊聲高呼:“萬歲!”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所有的將校兵士一起表 示,“唯天子的命令是從!”

    範質下殿執王溥手曰: “倉悴遣將, 吾輩之罪也。”爪入溥手。 幾齣血。溥噤不能對。——《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建隆元年正月》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 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就這樣,趙匡胤的龍袍彷彿如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樣砸在他頭上。在他的地盤,在他的控制範 圍,“被動的”當上了皇上,他“出演”了史上最“謙遜”的皇帝。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立即率領大軍來了個回馬槍,浩浩蕩蕩回到京城開封,兵臨城下,石守信、王 審琦等人立即把城門開啟接應趙匡胤。到這時,後周的大臣才幡然醒悟,鎮、定二州的軍情是配合 趙匡胤兵變而慌報的。宰相範質對王溥說:“匆忙派趙匡胤出征,我們太糊塗了。”當時朝廷上只 有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準備抵抗,被趙匡胤的親信王彥昇殺死。範質等人面面相覷,無一兵一 卒可調遣,只得率文武大臣出城投降。 翰林學士陶谷,宣讀了以恭帝名義早已準備好的禪位詔書,趙匡胤說自己是無奈中被將士推舉為皇 帝的。詔書宣讀完畢,趙匡胤當即至崇元殿升座稱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是為宋太祖,後周政權就這樣被陰謀家顛覆了,歷時一百八十餘年的北宋王朝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建立起來了。 這位本來“不願意當皇上”,而是沒辦法“不得已而為之”當上了皇上的趙匡胤,後來也算對得住 賞識他的主子周世宗。

    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之後,在他的宮廷內立了一通“太祖碑誓”,勒石三戒。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說:“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 德也不能。”

    《宋論》卷一《太祖三》。其中第一條就是無論柴氏子孫無論犯何罪,都不得殺戮, 要保全性命。這條誓言還真管事,有宋一代,還真沒有哪位宋天子誅殺柴氏子孫。奪了人家天下, 要對得住人家後代,也算是趙氏子孫“回報”人家的付出。 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遠 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當時軍隊未到陳橋已有兵變之說;未見黃袍,已有天子 之說。你還能說陳橋兵變是一次偶發事件,不是預謀好了的?

  • 9 # 臨石觀海

    黃袍加身真的是趙匡胤自編自演的一齣戲嗎?黃袍加身可以肯定是趙匡胤自編自演的一齣戲。

    首先我們來了解黃袍加身是怎麼一回事,周世宗柴榮駕崩後,傳位於7歲的兒子周恭帝柴宗訓,當時身為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帶兵出征,在行至陳橋驛時,被部下將領黃袍加身,史稱“陳橋兵變”。

    那麼史書上記載黃袍加身時趙匡胤是極其無奈,勉為其難的披上了黃袍,在沒得選擇下才有了陳橋兵變事件。那麼為什麼還說趙匡胤是自編自導的呢,因為這個事件疑點太多,我們來分析一下。

    出兵理由

    當時趙匡胤帶兵出征的原因是契丹和北漢入侵後周,這是宋朝史料記載的,這裡就很有疑點,因為趙匡胤帶兵出征才走了40裡地就開始折返跑了,根本沒有抵達戰場,那麼入侵的敵人後來幹嘛去了。而相對應同時契丹史料沒有關於這次入侵的記載,並且當時契丹國內有王子作亂,自顧不暇,所以這次出兵應該是虛報軍情,趙匡胤故意調兵外出。

    流言蜚語

    在趙匡胤陳橋兵變前,京城內已經流言滿天飛,而偏偏只有宮裡不知道,這句話叫做“出師之日,策點檢為天子”,這意思已經明顯得不能再明顯了,就是兵變之前已經有輿論在造勢了,就算不是造勢,那肯定是已經有了這個佈局,這就很值得懷疑了。

    黃袍詔書

    兵變過程中,趙匡胤是醉酒狀態,這一招也挺絕,為自己的不知情埋下了伏筆,但身為一位身經百戰的大將,在帶兵出征途中醉酒本身也不大正常,加上黃袍這等違禁物品都隨軍攜帶,要知道在當時私藏黃袍可是滅門的罪,誰敢在趙匡胤不知情的情況下,帶著這東西,而第二天的繼位大典,陶谷很合事宜的變出繼位詔書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總結:鑑於陳橋兵變的疑點重重,不難得出趙匡胤被黃袍加身明顯是經過策劃,自編自演的,雖然之後對史料進行了處理,但歷史的真相還是無法完全抹除的。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在官方正史中,趙匡胤自始至終都是一種“被逼無奈”的形象,似乎他並不想篡位,只是被石守信等人“逼上梁山”!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

    契丹南下之謎

    在“陳橋兵變”發生之前,趙匡胤之所以能夠將手中的軍隊全部拉出去,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所謂“契丹南下”。因為事起突然,節制武臣的宰相範質等人才“病急亂投醫”、派出了趙匡胤領兵禦敵。

    雖然後周時期沒有宋王朝重文抑武那麼明顯,因為歷代武臣亂政的歷史教訓,周世宗柴榮對武臣的控制已經相當嚴格了。在臨終之前,周世宗對禁軍進行了分權,讓趙匡胤掌管了殿前司,同時讓自己的另一位親信韓通接手了侍衛親軍司。與此同時,又給了宰相範質等人節制禁軍的許可權!換言之,如果沒有範質等人的許可,趙匡胤很難將禁軍掉出汴京!

    那麼,問題就來了,怎麼這麼巧契丹在這個時候南下?眾所周知,周世宗在位期間是中原王朝倒逼契丹的一個重要時期,如果不是周世宗病重,後周政權很可能就乘勝追擊、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了!彼時的契丹被周世宗打得處於守勢,怎麼可能突然又轉守為攻了?更重要的是,居元相脫脫領銜編纂的《遼史》記載,“陳橋兵變”發生時,契丹當政的是著名的昏君——“睡王”遼穆宗耶律璟,這一年契丹政事令耶律壽遠和太保蕭阿不等人謀反,契丹正處於內亂之中,哪裡有閒工夫南下?

    換言之,所謂契丹南下,自始至終都是趙匡胤在自說自話!沒有任何確切訊息來源……更奇怪的是,如果契丹南下,趙匡胤帶出的軍隊不是更應該急行軍奔赴戰場嗎?可這支軍隊居然停在了離汴京不遠的陳橋驛,這顯然太不正常了,就如同預演好的一般……很顯然,這就是一場陰謀,說“三軍統帥”趙匡胤毫不知情,恐怕很難說得過去,不是嗎?

    歷史的翻版

    在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前,其實後周政權已經發生過一次“黃袍加身”事件了,搞出這件事的不是別人,正是後周政權的建立者——周太祖郭威。彼時的那一幕與後來的“陳橋兵變”幾乎如出一轍,周太祖被下屬扯下一面黃旗裹到了身上,就這樣成了皇帝。而彼時的趙匡胤就是跟著起鬨架秧子的兵將之一!換言之,趙匡胤對周太祖當初搞的那一套流程一清二楚,他是見證者。怎麼可能“陳橋兵變”時會一無所知,身亡是被逼“黃袍加身”呢?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王彥升輕鬆進入汴京之謎

    史載,“陳橋兵變”發生之後不久,王彥升便率領大軍兵臨汴京城下,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便輕鬆進入了汴京城。當時任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準備組織侍衛親軍司的兵馬抵抗時,王彥升索性誅殺了韓通全家,為這場“不流血的政變”增添了一抹血腥。

    這就非常奇怪了,王彥升帶領大軍兵臨汴京城下時,汴京的守軍居然幾乎沒有作出任何抵抗便將王彥升放進了城。而直到這個時候,韓通才得到訊息開始準備組織反攻,結果全家被殺……這不是太奇怪了嗎?按照正常邏輯,一支出徵的軍隊,在沒有皇帝徵召的情況下突然從前線返回京師。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京師守軍恐怕都不應該直接放行不是嗎?最起碼也應該請示上峰之後再作進一步處置。可結果卻是,不僅掌握侍衛親軍司的韓通不知道,宰相範質等人、包括符太后、周恭帝也不知道……

    那麼,就只能有一種解釋了,汴京的城防早就被趙匡胤的人接管了,王彥升殺回汴京是預先約定好的,他與守軍是裡應外合!自然不會遭到什麼抵抗。而這也解釋了韓通為何還沒來得及組織侍衛親軍司兵馬進行抵抗就被滅門了,因為他根本沒有反應時間,這一切都是預演好了的,根本不可能給韓通反應時間!

    吏部侍郎陶谷預備禪位詔書之謎

    史載,因為“陳橋兵變”事起倉促,等趙匡胤進入汴京逼周恭帝“禪位”時忽然發現,連周恭帝的禪位詔書都還沒有準備好!就在這時候,前翰林承旨、時任吏部侍郎陶谷拿出了預備好的禪位詔書,禪位大典這才得以順利進行。

    這就非常奇怪了,如果真的是事起倉促,陶谷是如何得知趙匡胤會發動“陳橋兵變”的?就算預先得知了,陶谷憑什麼就那麼肯定趙匡胤可以順利攻入汴京並且逼周恭帝“禪位”?一份禪位詔書要求對內容、形制的要求很多,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寫就的,在趙匡胤進入汴京之後陶谷臨時寫肯定是來不及的。那麼,只能有一種解釋,陶谷早就知道了趙匡胤的計劃,所以才預先準備好了這份禪位詔書。

    無論陶谷是受趙匡胤指派寫了這份禪位詔書,還是事先得到訊息、出於政治投機的需要而寫下了這份詔書。有一點是無法迴避的,那就是陶谷很早便知道了“陳橋兵變”會發生!如果如官方正史所說,趙匡胤是被逼“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是臨時發生的,那麼陶谷是怎麼知道的呢?這裡面無法解釋的東西太多!

    綜上所述,一個巧合可能是巧合,這麼多巧合湊到一起恐怕就不是巧合可以解釋的了。彼時的趙匡胤作為禁軍殿前司的最高統帥,石守信、王彥升這些人如果事先佈下了這麼大一個局、卻讓趙匡胤一無所知,恐怕趙匡胤也就成不了後來的宋太祖了!如果這幫人能夠瞞住趙匡胤搞出這麼大的事情,後來宋太祖還敢搞“杯酒釋兵權”?恐怕早就起殺心了,也不得不起殺心,不是嗎?

    這麼大一連串流暢的動作,前後銜接如此順暢,根本不可能是臨時發生的!涉及這麼多人、這麼多勢力,變數太大,沒有經過預演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作為禁軍殿前司的最高統帥和“陳橋兵變”的最大受益者,宋太祖趙匡胤事先不知情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就是趙匡胤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大戲!之所以官方正史有那樣的記載,無非為尊者諱、洗白趙匡胤罷了……

  • 11 # 柚子愛歷史

    我認為黃袍加身根本就是趙匡胤為了奪取後周政權而策劃好的一齣戲。說什麼為士兵所迫,違心從命,實則是一場蓄謀已久、計劃周詳的一場政變。只能說趙匡胤在黃袍加身這場鬧劇中演繹的太好了,明明是個奪權者,卻被成功塑造成了被脅迫者,放在今天都是影帝級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呢?觀點如下:

    一、黃袍加身事實上是後周太祖郭威“黃旗加身”的修訂版,而趙匡胤正是這齣戲的配角,作為一個工於心計的人,他早已將“黃”劇的編、導、演等手法和流程瞭然於胸了,等後周世宗柴榮一死,即位的周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所謂主少國疑,何況是政權更迭頻繁的五代時期,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素有野心,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

    二、自唐末到五代時期,藩鎮割據,天下群雄林立,崇尚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手握重兵的軍事統帥,利用部下貪圖富貴的私慾而反動兵變奪取皇位的事情,可以說是五代時期一個普遍現象。後晉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就說過:“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新五代史·安重榮傳》)這是最好的佐證。五代十國數十個皇帝,大多都是統兵將帥出身,掌握軍權的將領想篡奪皇位真的是易如反掌。

    三、黃袍加身雖然是“黃旗加身”的修訂版,但是很明顯事起倉促,以至臨時抱佛腳, 只能以黃旗暫代黃袍, 整個演出過程一看就沒有經過排練,亂哄哄的一團糟。但是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就不一樣了,一看就是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的,皇帝穿的龍袍在那個時候可不是地攤貨,從哪裡都能買到,連當皇帝的行頭“黃袍”都能提前準備好,你還敢說不是早有預謀?再者,事發之後,趙匡胤一點也沒有驚慌,還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現場排程,一板一眼,秩序井然。

    綜上所言,“黃袍加身”只不過是掌握兵權的趙匡胤,為了奪取皇位借鑑了“黃旗加身”而自導自演的一場政變,甚至就連契丹入寇的訊息都是捏造的,成為趙匡胤這齣戲的一件道具。

  • 12 # 李飛熊

    “黃袍加身”是趙匡胤勢力集團自導自演的一齣戲,想要藉此消弭世人流言。只是任歷史如何塗改,總會讓後人發現蛛絲馬跡,從而戳破謊言。後人就有人寫詩譏諷道:“黃袍不是尋常物,誰言軍中偶得之?”皇帝穿的袍子是犯禁的物品,軍中怎麼會有呢?足見是早有預謀。此外,還有其他證據如下。

    契丹犯邊的訊息來得太蹊蹺

    “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朝廷上下的宰輔、百官,對於契丹入寇的訊息並沒有核實真假,便立馬命令趙匡胤帶領軍隊前去迎敵。可我們對比契丹的史料,當時並沒有出兵的記載。對於出兵這樣的大事,契丹不可能不記載,由此可見《宋史》中為趙匡胤隱瞞了許多事情。而且大軍僅僅出城四十里,趙匡胤便扎住大軍不走了。

    此時,趙匡胤要登基為帝的訊息,也在宮中和民間迅速流傳開來。軍中有懂得天象的苗尋,見天上“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因為這個現象,軍中擁戴趙匡胤為天子的謠言也開始流傳起來。士兵中爭相傳播:“我們在前線拼命,當今天子年少,怎麼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呢?”可等到後來趙匡胤順利登基後,契丹犯境的訊息好像被所有人遺忘了一般,再也沒有人提起。

    黃袍加身

    上面也說到,皇帝穿的黃袍不是尋常的物件,私藏這東西是殺頭的罪過,但偏偏在趙匡胤軍隊中出現了。而且,這一晚,趙匡胤恰恰喝酒喝醉了。外面軍士呼喊之聲傳到好幾裡之外,唯有趙匡胤的大帳靜悄悄。

    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點檢為天子。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白刃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袍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看看,趙匡胤是多麼委屈,被手下拿著兵刃威脅,並強迫把黃袍穿在了他的身上,然後山呼萬歲。趙匡胤對此的反應不是驚慌失措,而是“未及對”。等到黃袍加身後,趙匡胤沒有再推辭,反而是問:“我有號令,爾能從乎?”這就是默認了要當天子的意思。至於這件黃袍是從哪裡來的,此刻也沒人關心這個問題了。

    回京毫無阻攔

    趙匡胤和手下士兵約法三章之後,直接返身回到了開封城。而趙匡胤的親信石守信、王審琦立馬開啟城門迎接趙匡胤。軍隊中的將領,只有一個副都指揮使韓通想要抵抗,還被悄悄跟在後面的王彥升殺死。如果沒有預謀,怎麼能配合地如此緊密,入城之路通暢無阻?等見了宰相範質,趙匡胤又表演起了苦情戲。

    有頃,諸將擁宰相範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禪位詔書早已準備好

    趙匡胤登基,只殺了韓通一家,便兵不血刃地奪下了開封城。

    召文武百僚,至哺,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詔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

    回城的當天,禪位詔書已經提前擬定好,當堂宣示後,趙匡胤便登基為帝。如果說沒有預謀,這禪位詔書誰能提前預料到?

    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能如此輕易地,便奪取了後周的政權?第一,此時開封城禁軍的力量幾乎都在趙匡胤手中,這是最根本的條件。第二,主少國疑,柴宗訓7歲登基,人心浮動。第三,柴家宗室的力量太薄弱,親戚都被支到外地。第四,唐末藩鎮擁兵自重的餘波,在輿論上對趙匡胤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那麼,趙匡胤在歷史上,為什麼沒有留下罵名呢?首先,是他奪取了後周天下後,並沒有難為柴宗訓這對孤兒寡母,對他們還算厚道。其次,這也是當時的環境所致,五代十國平均不到十一年便改朝換代。最後,宋太祖繼位後大有作為,歷來被人稱讚。

    但即使有這些因素存在,也抹殺不了“黃袍加身”是早有預謀的“篡位”。只是趙匡胤及後世的宋朝皇帝,認為趙匡胤從孤兒寡母手中取得天下,很不光彩,所以才多方掩飾,編出趙匡胤是眾望所歸,逼不得已才做了皇帝。

    參考史料:《宋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未來的哪個行業有前途?你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