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殷夢奇
-
2 # 會飛的貓149042669
我的一個微友就是妄想型分裂症。透過微信聊天發現他的心理活動基本正常。有情感,有擔當,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愛好。但是發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東一句,西一句,根本不明白他在表達什麼,在這個時候他的心理活動也是病態的。病態的思維帶來病態的行動。和這樣的朋友相處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要激怒他,否則很容易使他發病。儘量不要談和疾病有關的話題。
-
3 # 一隻小鹽巴
精神病患者的心裡特點
大多數患者意識清楚,但缺乏自知能力,否認自己有病,煩躁不安,拒絕就診。病人的病因,症狀歲因人而異,變化多端,但不能忽視病人的心理活動,因為病人的心理活動並非都屬病態。特別是初次來院的患者,由於環境生疏,就診程式複雜多樣,患者文化層次不同,加之疾病為患者帶來的痛苦,常導致患者煩躁不安,有恐懼感。
患者有一種極強的要求被尊重的心裡,被尊重是每個人的心裡要求,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是如此,患者到醫院就診,總擔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尊重。而且,患者生病後,心裡變化不定,心境欠佳,在疾病的折磨下,會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之中,一些除軀體痛苦之外的,還有心裡性,如因軀體不適引起的心裡失調,情緒穩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自我控制能力減弱,表現為緊張,焦慮,恐懼,悲觀等,易於激動,易於醫護人員發生摩擦。
-
4 # 黃國明10
有90%以上患有重度或輕度精神病者都缺乏自知或不承認自己患精神方面的疾病,他們也從來不求醫問藥,患病時只有外人或旁觀者能覺察到患者的症狀,而患者最忌諱最敏感旁人針對自已患有精神病之類的閒話,有時會忽然暴力攻擊傳播者,所以知道某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最好不要當面說出或隨便傳播(以防隔牆有耳),最好的方法是消消告知患者平時最信任的親人和朋友,讓親人和朋友引導、動員患者去求醫治療,以免日久病情加重而耽誤治療。
-
5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精神疾病包括的疾病種類繁多,根據最新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五版》(DSM-5),將精神科疾病診斷分為以下類別:神經發育障礙、精神分裂症譜系及氣體精神病性張障礙、雙相及相關障礙、抑鬱障礙、焦慮障礙、強迫及相關障礙、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分離障礙、軀體症狀及相關障礙、餵食及進食障礙、排洩障礙、睡眠-覺醒障礙、性功能失調、性別煩躁、破壞性、衝動控制及品行障礙、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神經認知障礙、人格障礙、性慾倒錯障礙、其他精神障礙、藥物所致的運動障礙及其他不良反應、可能成為臨床關注焦點的其他狀況。每種精神障礙的內心心理活動都有其特點,有時又有交叉性,很難一一列舉每種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活動。常見的精神疾病並受大家關注的為“精神分裂症”,就是大家俗稱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感知覺障礙,思維及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及意志與行為障礙。
1.思維聯想障礙,主要表現為聯想結構和聯想自主性方面的障礙。聯想結構障礙有思維散漫和思維破裂。思維散漫是思維聯想結構不緊湊以及聯想主題不突出。給人印象是“東拉西扯”,中心思想不突出,讓他人難以理解。思維破裂是句子間缺乏邏輯聯想,雜亂無章,甚至是“語詞雜拌”,旁人完全不能理解。聯想的自主性障礙主要包括思維雲集、思維中斷、思維插入、思維被奪走等。
2 .思維邏輯障礙,常見的有病理性象徵思維、語詞新作等。
4 .被動體驗 患者感到自己軀體運動、思維活動、情感活動、衝動都受人控制。
(三)情感障礙 主要表現為情感遲鈍或平淡,甚至出現情感倒錯。(四)意志與行為障礙 主要表現為意志減退,患者活動減少、行為被動、生活懶散、孤僻離群、缺乏動力等。
該建議來自好心情平臺的伊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白雲霞大夫回覆的,白雲霞大夫擅長治療抑鬱症、焦慮症、親子關係、家庭關係、恐懼症等疾病的診斷,可以透過好心情app進行諮詢。
-
6 # 鵜鶘心理陳小康
雖然我不是精神病患者,但待在精神病院工作也很多年了,這個問題我來和題主好好說說。
正常人都有七情六慾,並且多多少少都會波動,畢竟誰也不是高僧,不可能紋絲不動。健康的狀態,這些心理的波動都是可以自我調節,或者在某些幫助下,可以平穩,繼續自己的日常重要工作。而達到了精神病的狀態的話,心理活動本身之間是分裂的,內部心理和環境之間又是存在斷裂的。
第一點是心理活動內部的過程彼此不協調。健康人感覺到什麼,想到什麼,再到情緒表現和行為都是統一的。比如,一個男生看到一個女生朝她注視,他會想到是不是女生對他有意思,有點害羞有點緊張,有魄力點的,就會上前問好搭訕,如果對方冷漠,或者意識到是自己搞錯了,那就會嘿嘿哈哈尷尬笑笑,但又禮貌地退散。這一套心理和行為都是存在邏輯性,可以被當事人自己和外人理解的。然而精神病人的心理卻可能是這樣的:有女生看我,她是不是在計劃謀害我,我感到好害怕。我儘量疏遠她,並且喃喃自語;或者這樣的:那個女生應該在議論我,她到底在評論我什麼,是罵我嗎,我要上前和她爭論去!這兩種心理活動狀態和行為是無法被人們從邏輯和情感上理解的。精神病人的感知,想法,情緒,行為,這幾個環節難以彼此推斷。
第二點是心理活動和外部環境之間的不協調。健康人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和環境是匹配的。今天趴體,我會很高興,很嗨皮。今天要工作,我也能調整,集中注意力。精神病人,他們的情緒表達和行為會和環境失去關聯性。毫無原因,他們會出現莫名的恐懼感,或者興奮感,或者十分沮喪。
簡單而言,從直覺上,一個人的心理行為一般是可以被他人理解,哪怕有時候怪異,但能夠透過特定環境觸發因素去理解,或者在某些宗教文化背景下理解,然而精神病人,你會自然地感到一種荒誕性和不可理解性。當然,精神疾病真的很多種,這裡只是提供一種直觀樸素的解釋方式。
-
7 # 鵜鶘心理
我想題主是單純從狹義上來理解精神病患者吧。那主要指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這裡面其實還是有區分的,每一種不同的症狀都有不同的表現。通常有這樣幾種型別: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和未定型。所謂精神分裂,主要指的是患者的精神活動和現實環境相脫離。在思維、情感、意志互相“分裂”,產生不協調的特徵。常常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綜合徵等。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可能出現認知功能損害、自知力缺失、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還是很難琢磨的,沒有特別的規律可尋。記得我在主持一個智障人士的心理專案時。有一個智障加精神的雙重殘疾者,經常性到街道相關部門去鬧事,這讓相關部門不堪其擾。在我們主持這個心理專案後,我們的目標就是解決這個困擾。在精神分裂期間,其實和他的交談時無法正常進行的,心理諮詢師模模糊糊感受到他在考慮思維空間這個問題,於是和他討論這個問題,沒想到正對路,在諮詢師的引導下,患者開始把注意力放在這個地方,就沒有精力再去騷擾街道相關部門了。從這點來看,引導精分者能夠在他的關注點去下功夫,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的。雖然好像這個有點治標不治本,然而對於精神分裂者,尤其是重症的精分,要想恢復正常思維,也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了。
在目前的精神病症狀,心理學上透過還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來區分。陽性症狀患者通常指的是急性患者,而陰性症狀基本上是慢性症狀。陽性以思維障礙、幻覺、情感障礙和行為障礙為主要症狀。陰性主要是自發性動作能力喪失,表情呆板,對周圍的刺激缺乏必要的情感反應,甚至呈現有木僵性狀態。
回覆列表
精神病是個俗語中的統稱,其實裡面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大類,如神經症(例如焦慮障礙、強迫症)、心境障礙(例如抑鬱症)、應激障礙、人格障礙、心理生理障礙(例如厭食症、睡眠障礙)、癔症、精神分裂症和妄想障礙等。每種病症發病的表現都不同。
其實精神障礙患者不發病時,和正常人是一樣的。其實,每個人的心理活動的方式和內容都不一樣。可以將心比心,但不要把別人都當做自己看待。精神障礙患者發病時各有不同,但不能從心理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因為那是病態。就像你以健全人的標準去評判跛腳的人走路為什麼這樣?人家感冒鼻塞你問人家發音機制是怎麼樣的?
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無法理解和接納精神障礙患者,當然其實中間有很多誤解存在。希望大家充分尊重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