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山0老妖
-
2 # 關旗凱Y
日系技術跟不上時代,肯定好多J日不服,但是現在的技術發展是既要提高動力輸出,也就是加速效能提升,還得要滿足不斷提升的排放要求,兩者是完全矛盾的,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啊,一對矛盾非要化解,就只有看德系歐系車的先進技術了。
日系的豐田靠老舊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排量幾十年不變,只在引數紙面上做文章,熱效率從38%一直改寫到48%,估計很快就要突破50%,實際改善不大,然並卵的是實際油耗一點也不見減少,只能靠混合動力來湊數,但是插電混動出來又把日系混動打得滿地找牙,不得豐田已喊比亞迪做師傅了。
。
日系發動機落後當然耐用就是為了多賺錢,自主品牌的自吸落後發動機也一樣耐用但是價格便宜。。。
日系底盤技術絕對落後,鬆散的稀里嘩啦,這個沒辦法改的,還不如好一點自主品牌的底盤好。
。
日系車的材料能用少點就少點(電瓶線,線束細,油漆薄,內飾粗糙,輪胎窄,車身窄,長度高度短),但是把座椅造小一點就覺得空間大的把戲不斷的上演
。
營銷手段可是厲害,飢渴營銷加價,溫情營銷內飾做點儲物盒子,水魚營銷說優惠少保值好,網路水軍媒體,大吹特吹。
。
志大才疏的本田不要L級別稍差,硬著頭皮開發渦輪增壓發動機,頭一個月還在和豐田一唱一和地詆譭渦輪增壓,下個月就羞答答地承認渦輪增壓更省油,變臉比翻書還是快一個量級吧,然後就是萬金油1.5T,這個發動機表現如何恐怕都知道就是機油增多,發動機能出最嚴重毛病還飛舞著,沒有解決方案。
。
日系省油宣傳都是偷換概念,小型車雅力士和飛度省油(實際上波羅和遠景也很省油)就偷樑換柱的說雅閣凱美瑞天籟卡羅拉省油,實際測試結果是比德系歐系同級別的要得走,可能只比老美系省點油,和國產油耗一樣多。
這就是落後15年才開始尋找出路,儘管有最強大的水軍隊伍護航,但是已經是滿地找牙了,別看在中國S缺有一些,被騙得不要不要的幫著數錢,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很聰明的,以至於日系銷量只有一點提升,銷量被大眾甩了幾條街。
雅閣婚禮門凱美瑞四車對撞事故,都是日系車內人員死亡,新款凱美瑞雄縣車禍,車內人員無人生還,大眾車是熱成型鋼材,重量輕,成本和屈服強度是日系車數倍。日系車皮薄就是控制成本,再加上油漆薄,低強度鋼材,廉價拼接車門,廉價鐵皮油箱,剎車優先系統都沒有,中低配ESP座椅鋼板胎壓監測都節省了。司機死亡率(美國公路保險協會IIHS)最高車型前四名有三款日系一款韓系,前十五名以日系居多,無一款德系車,只有司機死亡率才是車輛安全唯一客觀標準。
。
2019全球第一銷量仍是大眾集團已經好幾年全球第一了,國內大眾絕對領跑,國人畢竟大多數都很聰明和專業,不是幾個精R自媒體忽悠能左右的。。。希望自主品牌儘快趕超!
-
3 # 達摩點穴療法
我以前是做這方面的,防鏽好與差主要在漆油方面,和厚薄無關。生產流程:清洗一磷化一初塗一精塗。磷化液瑞典,初塗、精塗美國。國產塗料未達到要求。產品用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頂部檔雨板,風吹,日曬,雨淋,保用25年~30年不生鏽。
-
4 # 股海v無涯
你去看10年的同級別德系日系車油漆面就知道了,比如十年前的帕沙特喝凱美瑞,卡羅拉和朗逸,你就知道哪個更好了
-
5 # 神佑天翔
車漆薄厚其實沒有多大意義,蒙皮而已。車薄為的節省成本,節省成本為的是降低車價有競爭力。你買了低價車,還希望他有高價車的品質這本身就是偽命題。要不我弄個QQ刷十層漆10萬賣你你要不。
-
6 # 有擋CVT變速箱發明人
一輛車確實沒有節約多少成本,但是數量多了,那就是可觀數字,假如一輛車節約100元,按豐田年銷售1000千輛臺計算,可以節約10億人民幣,這是實實在在利潤,最關鍵的問題是節約車漆,沒有影響日系車銷量,既然不影響,那個是傻子白白不要那10億呢?
-
7 # 都是牆頭
能,因為漆的成本不是隻有留到車上的那點,噴漆有利用率,漆膜越厚,廢漆越多,處理廢漆的成本越高。車身漆膜越厚,烘烤時間越長,無論是裝置還是能源消耗越高,一臺車可能高個幾十塊,可是一天幾千臺車,一年365天呢
-
8 # XF9009
搞厚點成本不就上去了嗎?日系車能省一毛的,它絕不會省九分。看看好幾十萬的豐田,連個排氣管都搞的那麼廉價。是它不想搞好嗎?壓縮成本。在去看看日系車看不到的地方,全是最廉價的材料。日系車就一個目的賺錢。所以日本這個國家最應該提防的!
-
9 # 我打賭你在看我
告訴你一個秘密,日系車油漆並不薄,只是硬度不夠並且鈑金件硬度也很一般,我同學的軒逸到處是石子碰到的坑而我的福克斯就沒有
-
10 # ziming21
衡量車漆好壞的指標不是厚度,而是硬度,再厚的漆硬度不夠也白費。
國標裡檢驗車漆硬度的方法是用H-5H的鉛筆配合專用工具在車漆上劃過,看劃痕評定車漆硬度。
-
11 # 天空124563971
常說日系車漆薄的人其實是故意的,汽車最關鍵的是三大件,漆薄影響整體效能嗎?影響安全嗎?就像水軍老是說哈弗油耗高一樣的。老這麼說就形成了一種印象了!
-
12 # 胖哥漫遊記
前段時間在高速上與一白色日產奇駿發生剮蹭,我的車是一輛黑色德系車,發生刮擦的位置在後側翼子板及保險槓,開始以為挺嚴重,都露出白色底漆了,後來試著用手指擦了擦,發現可以擦掉,應該是對方車的白色車漆,現在在洗車店洗完車用去汙蠟擦了擦,完好無損。德系車車漆相比日系車在硬度上確實佔有優勢。一般德系車車漆厚度普遍在二百左右,日系車可能只有一百左右。
-
13 # 專業油漆佬
個人認為:衡量一臺車的漆面是否漂亮不能只是單獨看漆膜的厚度這麼片面。重點是看塗層的結構是否合理。
首先,我們需要認清一下車漆是具有2大基礎功能的,分別是:①防鏽功能&②裝飾功能。
其次,我們應該瞭解整個車漆的塗層結構。最傳統也是最完整的塗層結構是4層,分別是:①電泳層(起防鏽作用,一般是25um左右)、②中塗層(起阻擋紫外線保護電泳漆作用,一般是40um左右)、③色漆層(起著色、美觀作用,一般是15um左右)、④清漆層(起保護色漆、罩光、美觀等作用,一般是40um左右,部分使用聚氨酯清漆的產品可達60um),總塗膜厚度約為120um左右。
目前,在國內較多的汽車生產廠家(包括歐美系、日韓系、自主系等)的塗裝工藝都是採用3C2B工藝,即3個塗層(電泳+中塗&色漆合成漆+清漆)+2次烘烤(電泳+清漆各1次),這種工藝模式的塗膜厚度與傳統的4C3B差異不大,而對比傳統的4C3B工藝的優勢是少了1次烘烤,這樣可以大量節省生產成本(硬體投資折舊成本、能源成本、生產稼動成本等)。但近年有部分汽車生產廠家(某幾個合資品牌,具體廠家就不一一點名了)為了進一步節省生產成本開發出了新型的3C2B免中塗工藝,該工藝模式的膜厚也是與4C3B的差不多,但塗層結構卻發生了變化。電泳層和清漆層不變,中塗&色漆合成漆則變為高膜厚色漆層(該工藝優勢:減少一個塗料種類,提高現有生產裝置柔性特質和減少塗料管理成本)。這種工藝的膜厚雖然沒降低,但取消了可抵禦紫外線的中塗塗料。不同顏色的色漆的光線透過率會存在差異,但哪怕是光線透過率最低的黑色塗料也是難以抵禦無型的紫外線侵蝕的,哪意味著整個塗層的耐候性會有所降低,起到重要防鏽功能的電泳塗層更容易受到慢性破壞。
另外,部分豪華品牌的產品整體漆膜厚度達到300um以上,而這部分的產品為什麼會把漆膜搞到真麼高呢?真正的原因是:增加了清漆的膜厚,目的是為了降低漆膜的桔皮感,提升漆膜外觀平滑度、提升整車商品性而已。這一切與是否耐刮傷沒有太大關係。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塗層結構才是衡量漆膜優劣的標準。
-
14 # 張猛
關於日系車車漆薄的問題,其實就跟日系車車皮薄一個道理,但是如果追問一下,究竟多薄才叫薄,多厚算厚,多少才算是在合理的範圍,估計很多人就答不上來了。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以日系車鋼板薄就下結論說日系車不安全,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車輛安全不安全,並不是以車輛鋼板的厚度作為評價標準的,如果不是這樣,那車輛的碰撞測試豈不都是白白設定了那麼多標準嗎?平心而論,日系車在漆面、蒙皮上確實做得不夠“厚道”,因此遇到小碰小刮時往往是日系車吃虧,這也個大眾造成了日系車安全性不佳的直觀印象。但理智的我們要知道,車輛的安全性決不取決與皮厚不厚,而是由車輛的整體車架結構進行保證,在這方面日系車並沒有偷工減料,這也可以從車輛的整備質量上可以看出,由其是日系車在不斷應用新材料減重的前提下還是保持了現有的整備質量。
-
15 # E速快車
省成本是肯定的!要知道成本對於每輛車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一個車企來說一年銷量幾百萬輛,那就是個大數字了。人們眼中日系車的印象
很多人對於日系車的印象:“紙殼箱”。日系車不管碰撞測試成績多好,還是其他什麼為“安全”所謂的“潰縮設計”也好,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實際路上出現的與日系有關的車禍大多數都以日系“慘敗”收場。說它“紙殼箱”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裡說這些問題,雖然對日系車嗤之以鼻,但是不得不佩服人家日本人會做生意。
日系車的碰撞測試來看,現在都還說得過去,處於中流水平。但是以碰撞測試來解釋車輛路上行車的安全性,未免有點武斷。實際路上的碰撞因存在不確定因素,往往皮厚鋼硬的更能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而日系車牛逼的就是在設計皮的厚度時能把控好碰撞測試的耐撞程度,讓車輛不至於在碰撞測試中成績太難看。
真正車輛在事故中實際碰撞安全與否,與碰撞的角度、行車速度、以及運氣都有很大的關係,前幾天瑪莎女怒撞BMW7 Series的事件就說明了這些問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車皮越薄,鋼越弱,去撞一輛皮厚鋼硬的車,這不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雞蛋碰石頭”嗎?所以,日系車別拿什麼潰縮設計,為安全著想來欺騙消費者,薄就是薄了,偷工就是偷工。
日本人會做生意,把算計用到骨子裡了其實作為生意人的我是很佩服日本人的,人家可以把成本算計到一分一釐,而生產出的車輛透過各種標準和測試,並不能說人家不合格,人家是剛好夠格。這樣省下來的成本對於單輛車而言不算什麼,但是對於車企那就是個大數字。
拿傳統工藝來講,車漆從裡到外依次分為電泳、中塗、色漆、清漆,隨著工藝的提高有的複雜的車漆可達七八層之多。而這中間車漆刷得薄點或者少刷一層,至少從成本上能剩下幾百塊錢,這對於一輛十幾甚至幾十萬的車並不算什麼。以本田為例,2018年國內總銷量1442783輛,如果漆薄能省下100塊錢一輛車,那麼它剩下的就是144278300元,這可是1.44億元,可想而知,別說是車漆了,就是一顆螺絲釘那也能省不少不是嗎?
另外,說到日系車漆薄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日系低端車。我之前賣掉的PRADO在弟弟的修理廠裡也測試過,確實也是算薄的了。
總之,想日系把車漆搞厚點,你得讓人家拿多少錢來花在這上面?何況在現在中國產車企日益成長的威脅下,各大合資車企已經紛紛降價以求包住銷量的情況下,可能都在憋著勁的想“還能從哪裡省點成本出來”。 -
16 # CMC車主俱樂部
日系車為什麼不把車漆搞厚點,能省很多成本嗎?
為什麼在購車的時候不去關注三大件質量,偏偏去關注車漆呢?相比於汽車三大件質量來說,車漆的厚薄的重要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吧。日系車的車漆真的薄嗎?實際上大多數汽車的車漆厚度都是一樣的。雖然日系車車漆不很厚,但是它的防腐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沿海地區日系車能夠表現出非常不錯的保護效能。
很多的朋友會說日系車不安全,車子輕實。際上,如果您真的細心去研究一下的話,日系車真的不輕,也比較安全。日系車子比較輕,是考慮到燃油經濟型,實際上現在的車企都有追求輕量化,同級別的日系車與其他車的相比重要差距微乎其微。
日系車安全性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它與同級別的美系車,德系車相比安全性並不差,無論是國際上的碰撞測試,還是國內的中保研測試,日系車都能夠表現出比較不錯的成績。
個人覺得就代步來說,日系車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的,質量穩定可靠,非常的省油,省心,後期的話也是非常的保值,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省油省心的車子才是好的車子呀。
-
17 # 小強說說車
車漆的厚度跟車子的安全並沒有太大關係,很多二手車商在檢測車時手裡都會拿一個漆膜儀測試車身的車漆厚度,一般情況下車子沒有出事故,沒有後期噴漆的情況下,車漆都是比較均勻的,比如在100微米或者130 微米,都是正常的。車子重新噴漆的地方接壤處或者鈑金處厚度數值會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想要做到跟原車漆一樣均勻是比較困難的。
日系車以“薄”、“脆”、“軟”出名,用力摁一下會摁出一個坑來,用力擦車漆表面如果有灰塵也會劃傷車漆,比如我朋友花小30萬買的AVANCIER,有次用乾毛巾擦鳥糞時發現車漆被劃出了一些小細痕,心疼的不行。
日系車的車殼薄,鋼板厚度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一般的厚度在1.0-1.2毫米之間,德系車的厚度和日系車不相上下,反而中國產車的鋼板厚度要做的更厚一些,這可能跟技術有關係,也跟一個企業的文化和傳統有關係。
日系車企的成本預算和把控嚴格的有些變態,比如鋼板厚度變薄10微米,噴漆時的厚度減少10 微米,節省下來的成本,銷售100萬臺時可能會節省幾千萬的成本。像雷克薩斯ES它的車皮平均厚度是0.77毫米,奧迪A4L是1.25毫米,標緻4008是1.65 毫米。每個車企的態度不一樣,所生產出來的車子也不一樣,很多真實車主的使用感受,日系車恐怕就是痛並快樂著,能省油是因為車子更輕,同級別的德系車也很省油,日系車的一些精髓它也學到了。
日系車不把車漆做厚點,一個是成本確實能省一部分,另一個是它們覺得這就是個工具,反正開幾年就會再換,更多資源使用在這樣的車上是一種浪費,它們希望咱們一年換一輛車才好,而咱們老百姓買車希望一輛車開十年以上才好,理念不同,咱們買回來非常愛惜的態度可能在日 本人那裡覺得很可笑。
-
18 # 東拉西車
日系車確實存在車漆偏薄的問題。比如根據一些網友、測試機構的測量結果,豐田CH-R的最小漆面厚度為121微米、Accord的最小漆面厚度為123微米,這些資料都不算好看。有些網友還測出了低於100的情況,不過一般的手持式漆面測量儀不太準確,這種就不做統計了。
至於為什麼不把車漆搞厚一點,確實和成本有一定關係。我們知道車漆可以劃分為四大層,他們的特點分別如下:
電泳層:為車子鋼板防生鏽;
中塗層:主要功能是隔離紫外線,同時防止砂石的衝擊打磨;
色漆層:用來達到上色的效果;
清漆層:也是最外面一層,用於保護整個油漆。
一般來說,如果要減少車漆厚度,就是減少中塗層和色漆層的厚度。這兩層對於車漆成本投入相對來說也是最大的。
大家不要以為少用車漆就是節約點車漆原料費。這裡的成本還包括工藝成本和後處理成本。工藝成本比如要增加車漆烘烤的次數、時長;後處理成本可以理解為車漆原料的環保回收處理。因為車漆不可能100%附著在車身上,未使用的霧化的車漆顆粒物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需要嚴格回收處理才行。
而且大家要明確一點,很多時候廠家會去提升產品的水平,除了因為市場原因要進行技術升級外,還有國家層面的推動。不過根據現行的國標《QC/T484-1999漆面質量標準》,它們只對車漆厚度最小值進行了規定:
1. 純入門經濟型微型車(裸車價低於5萬),漆面最薄不能低於90微米;
2. 高於5萬元的任何車型,漆面最薄不能低於120微米。
換言之,只要是厚度達標,這款車就是合規的。當然了,大家也不要以為只有日系車這麼幹,不少合資品牌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比如大眾桑塔納、福特FOCUS等品牌也都有被吐槽。
-
19 # 汽車觀察家
在很多中國消費者朋友的心目中,日系車的車漆比較薄,比德系車,美系車都要更薄一些。所以有很多消費者朋友心中都有疑問,日系車為什麼不把車漆搞厚點?能省很多成本嗎?
首先筆者要說的是,並不是車漆越厚就表明表面噴漆的質量就越好。就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很多二手車的車漆要比新車的車漆更厚,這是因為很多二手車出過事故,為了掩蓋住刮擦部分,很多二手車就會選擇噴漆處理,這樣一來噴漆自然就要更厚,厚度會在200微米以上,而一般新車原廠漆的厚度只在110微米到140微米左右。但是人們並不會因為二手車車漆更厚,而說二手車的車漆質量勝過新車。而評價一輛車車漆質量的高低,主要看的是均勻度。
假設說你車輛發動機艙蓋的車漆厚度為120微米,你車門車漆的厚度是在115微米,那就說明這款車的噴漆工藝很過關;但是如果你車輛發動機艙蓋的車漆厚度為160微米,你車門車漆的厚度是在90微米,那就說明這款車的噴漆工藝很實在是不敢恭維。而很多日系車的車漆均勻度做得都很不錯,特別是雷克薩斯,英菲尼迪以及謳歌等日系豪華品牌車輛,其車漆的均勻度是可圈可點的。
再者,現在車漆工藝進步很大,而隨著車漆工藝的進步,車漆也變得更薄了。比如說現在的車漆取消了中塗層,從而厚度也得到了降低。至於中塗層,其作用為抵擋紫外線,但是隨著工藝的進步,其他漆層也可以起到抵擋紫外線的作用,自然也就不需要中塗層了。
綜上所述,車漆的厚度不能決定這款車車漆的質量,日系車的車漆質量還是很不錯的。
-
20 # 非專業車評
車漆是否抗造,主要看硬度而並非是漆面的厚度,就好比一釐米的鐵要比十釐米的豆腐結實一樣,當然這個例子有些抬槓的味道,但實際上很容易說明問題;車漆變薄是一個整體趨勢,並非日系車再做,其餘四大車系也都在做;至於省成本?沒錯就是為了提高工藝、降低成本,這再正常不過,商者逐利、天經地義,時間不存在良心的商家、廠家,車企也同樣如此,都是儘可能的將利潤最大化。。。
所以請客觀看待省成本,做過生意的朋友都明白,誰不是挖空心思的想如何降低成本?商本如此,所以理性點,別沒事這個良心、那個不良心的,把商者弄的跟做慈善的似的!降低成本的原則就是,在達到標準、預期的條件下可以儘可能的降低成本!日系車如此,其它車系就不這麼做麼?其它車系同樣如此,只不過日系車皮薄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所以只要提到日系車就都會被認為是車輕、皮薄、漆薄,但實際上日系車同級別比較不輕、皮也不薄(缺少填充物,容易被按動),至於漆面有比較薄的(但達到厚度最低標準、硬度標準)日系車的確有,但也有厚的!同理其它車系如德、美車系同樣能找到車漆更薄的存在,難道就只看到日系車漆薄?看不見其它車系麼?
新工藝導致整體漆面變薄把時間往回數30年,所有車系的漆面厚度都比現在高,往往都在150微米以上(現如今自主車車漆幾乎全是這個厚度,這不是良心,只不過是工藝、技術不過關,連偷工減料的資格都沒有),而現如今的五大車系漆面厚度通常只在120微米左右(即便是新車,整個車的不同位置、漆面厚度也有差異,有的德系車機器蓋子能達到140微米、後備箱蓋只有90微米多的厚度,這種巨大的差異才是考驗技術的,車身各個位置漆面厚度差異越小,越能體現高超的噴漆技術)。。。如上圖所示,傳統的車身塗裝往往需要四步的過程,電泳、中塗、色漆、清漆,主要按照這個標準來,車漆就沒辦法做薄,厚度最低也要在140微米以上;後來工藝不斷的提高,將傳統的中塗層給取消了;如下圖所示,油漆公司給的資料(非主機廠),省掉中塗層之後、漆面厚度至少下降30微米,而餘下的幾層厚度疊加到一起不過就是100微米出頭;所以這就是未來車漆厚度的大志方向,別說什麼主機廠省成本,圖上杜邦公司提供的引數已經把問題寫的很清楚了,全球車企在於車漆方面沒有什麼不透明的,要麼大家一起用新工藝、一起去降低成本,要麼一起用老的工藝;所以各個車系車漆都有厚的、也都有薄的。。。換句話說這玩意薄、後有什麼啊?車漆本身也沒有防撞的功能啊,就像咱們的瓷器一樣,講究的就是個薄瓷,越薄越考究,雖然薄導致不結實、容易摔碎,但瓷器是讓人摔的麼?不要提那個什麼建議厚度標準,那個標準貌似是上世紀末的99年出臺的,距今已過20年,全世界的技術、工藝都在提高,而那份標準卻無一絲升級,按照有中塗層製造的標準,已經沒辦法拿來衡量無中塗層的新工藝好壞了,所以請別用老舊的標準來衡量新事物!有時候就是那麼無語,回想起大學時的計算機教材,居然是二十年前的。。。
真正對車漆的硬性標準只有硬度薄、厚並不影響車漆的耐用度,而重點則是在於這個硬度,硬度高就結實、硬度低後果感覺很軟;而如今的標準最低是1H、高階車可以達到3H,而所有日系車的漆面硬度都可以很輕鬆的達到H、部分高階車也可以達到3H,所以透過硬度進行判斷的方式,日系車的漆面是絲毫不差的,因為厚度與耐不耐用之間沒有任何關係,而實際上同級別的日系車的漆面厚度與德系車的差異並不大,如上圖所示,漆面平均厚度差異只有五微米,這也叫漆面薄?這也叫省成本?這無非就是日系車企將誤差控制的更低而已,從圖上我們很容易看出,Bora也想把漆面弄的更薄,只是精度沒控制好而已!總而言之評價車身漆面厚度,不是看最小、也不是看最大,而是看全車不同位置漆面的平均厚度,每一輛車都有漆面最薄的位置,也同樣有最厚的位置,所以想要真實的結果就是看平均厚度,實際上德系車的平均厚度不高、日系車的也不低,所以假設日系車車漆很薄,繼而推斷日系車是為了降低成本是不嚴謹的!哪個車企不想降低成本?硬度方面,日系車漆是達標的,而厚度方面至少日系車車漆的平均厚度並不低!
回覆列表
不專業了吧!對於車廠而言,車漆的主要技術指標是平均厚度,也就是均勻。然後是車漆硬度,一般銀色金屬漆比較硬,紅色藍色這樣的水溶漆就很軟,但是水溶漆越洗越漂亮,光澤度好。綠本車也不都是薄漆,很多綠本車都有選裝珍珠漆的,那個就非常厚,也因為太厚,以後要是有刮擦補漆的時候,永遠都有色差。最後,車漆厚的,應該是生產線比較落後,至少噴塗生產線是落後的,沒文化的人會覺得車漆厚的廠家厚道,其實不是,薄漆從工藝到漆本身,都是比厚漆貴,雖然用料少,但是料子好,更貴!以前用來寫標語的那種大紅漆,就是最廉價的,那種漆塗上去至少1毫米厚,不可能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