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揹著蝸牛帶我去旅行

    當一個好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與素質呢?

    一般來說,有意識的教師會了解學生的需要,會不斷地思考學生應該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以及不斷地思考怎樣做才能促成學生達成這一目標;

    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不斷地檢驗自己的教學行為,形成對教學的批判性思維,並根據學生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決策和教學行為;

    具有較強的教學效能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效果有著積極的評價,因而在遇到困難時會付出持續的努力,竭盡全力地促使學生實現既定的目標;

    同時,有意識的教師還具備集體效能感,具有合作精神,當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會尋求其他任課教師和家長的幫助,相信透過多方合作能夠取得成功;

    為了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有意識的教師有時也會嘗試採取各種策略來解決教學問題,然後觀察其教學效果,不斷加以改進;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增強自己的教學效能感,有意識的教師會不斷地學習,除了學習他們所教的學科知識以外,他們還學習大量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瞭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需要,瞭解知識的學習與遷移、問題解決能力等規律,並且還要了解如何幫助學生獲得這些知識和能力以及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

    有些教師會在課堂上讓一個學生上黑板費力地解一道題,而班級中的其他同學卻無所事事;有些中學教師會花費大部分的課堂時間來檢查家庭作業和當堂作業,而只用很少的時間來教學。這些老師也許在其他方面很出色,但是他們卻往往忽視了教學目標和促成教學目標實現的方式。而有意識的教師會經常地反問自己: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兒童的已有知識和技能怎樣?課程的每一部分是否與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相一致?教學策略是否有效?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課堂裡的每一分鐘?學生對教學活動方式喜歡嗎?

    一個有意識教師在讓一個學生上黑板解題時,會要求其他同學一起解這道題,然後大家來比較和評價解題的答案是否正確以及解題的思路、步驟、策略是否最簡潔。一個有意識的教師應該儘快給出家庭作業的答案以便學生進行自我檢查,瞭解有多少人的答案是正確的,然後針對大部分學生做錯的題目進行講解或重新教學與再練習。一個有意識的教師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應用大量的活動和作業以及各種材料來保證學生實現所有的目標,包括認知目標(從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到問題解決和創造性的發展)和情感目標等。

    而所謂專家型教師是指能夠運用廣泛的結構良好的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教學問題的教師。專家型教師是相對於新教師來說的,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有三個特點:第一,專家水平的知識。專家型教師在教學中採用更多的策略和技巧,他們比新教師能更有效地運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第二,高效。專家型教師比新教師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創造性的洞察力。專家型教師比新教師更能夠創造解決問題的新穎和恰當的方法。

    與新手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優勢並不在於記憶和思維技能方面,而在於他們掌握更多的特定領域中的知識和技巧。專家型教師擁有廣泛的、組織良好的知識,並在教學中可以隨時提取。這些知識包含三個方面:(1)有關所教學科內容的知識;(2)教育學知識。包括怎樣進行教學的一般性知識和有關特定內容的教育學知識。(3)與教學發生聯絡的社會和政治背景知識。專家型教師要懂得如何與其他教師一起工作,如何爭取學校領導、家長的支援等。

    與新手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工作是高效率的。專家型教師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因為專家型教師把熟練掌握的技巧自動化了,因而可以不用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完成重要的任務。專家型教師通常在紀律問題真正發生之前就處理掉潛在的問題。當教師覺察到某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就會提到該學生的名字,這樣該學生的注意力又回到課堂,而這個過程幾乎沒有其他人覺察到。而新手教師往往到搗亂行為出現才會覺察到問題的存在,這時他只有花費時間和精力來解決問題。

    專家型教師在做計劃、監督自己的進步、評價自己的表現等方面的自覺性和能力方面明顯優於新手教師,即專家型教師具有較高的元認知能力。在遇到問題時,專家型教師一般不急於立刻解決問題,而先要對問題進行思考,而新手教師可能會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專家型教師更可能監督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以確保其準確性、有效性。

    說了這麼多,真正想要當好一名好教師,最需要的是耐心!幾十年如一日,過程或許會有枯燥,但歡樂的時光居多,結果或許會有失望,但是桃李仍然天下。經常和學生說,願大家做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其實這也是對自己的期許:做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當一個有溫度的教師,教書,育人!

  • 2 # 思想萃取

    第一個當然是個人業務素質和能力,要完全勝任這個崗位,包括專業能力:教學組織能力、言語表達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媒體能力、教學監控能力;

    二是職業道德,“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教師的從業之德,是對教師這一行業者的道德要求。

    三是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成功者的不竭源泉和動力。沒有不斷勇於創新的教師就不可能有勇於創新的學生,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 3 # 大山的女神

    這個問題怎麼這麼巧問你我呢,我是一名40歲的小學教師。到了我這個年齡對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已經很深刻和直接。作為一名傳授知識的教師首先自身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人格素養。其次在教學中要有能吸引學生眼球抓住學生的的心的組織教學能力。具體的方法因人而異。

  • 4 # 莊裡事剛剛說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和曾經的學生,在我的將近20年的求學生涯中,遇到過很多好老師,也遇到過一些不好的老師。不好的老師有這麼幾個印象比較深刻:

    1、某個班主任教了三年快畢業的時候竟然不知道我的名字(據說不知道很多學生的名字),但是對於家長在縣城當個小頭頭的學生關愛有加。

    2、大學的一個馬克思主義教員。上課胡扯八扯,考試也劃重點,大家都能透過。但就是沒有系統的教授有關知識。導致考研究生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馬哲這門課費的功夫最多,但成績最差。

    3、還有一個高中老師,自己知識很淵博,但教學技巧差一些,簡單問題複雜化,導致這科成績很差。不過據說後來這個老師提升很快,改進了教學方法,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老師。

    綜上所述,不好的老師各式各樣,但好的老師都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過硬的專業課知識,優秀的教學技能。

    一、關於良好的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上來體現的。具體包括: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二、教師的專業知識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文化知識。

    1.本體性知識:即特定學科及相關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基礎;

    2.條件性知識:即認識物件、開展教育活動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學科知識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學、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等;

    3.實踐性知識:即課堂情境知識,體現教師個人的教學技巧、教學智慧和教學風格;

    4.文化知識:基本哲學理論知識、現代科學和技術的一般常識、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觀點等

    三、過硬的專業技能

    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能力

    1.教學技巧:具體就是匯入、強化、變化刺激、發問、分組活動、教學媒體運用、溝通與表達、結束的技巧、補救教學的技巧。

    2.教學的能力:宏觀抽象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學業檢查評價的能力。

  • 5 # 撞南牆的先生

    我覺得,如果你熱愛這份職業的話

    那麼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飯碗

    這樣你才能繼續的在你熱愛的崗位上發揮作用

    否則,都被開除或者調離一線了,還怎麼教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愛好者,能否用一段話來總結一下自己的攝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