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話歷史

    仙話中的西王母

      大羿被帝俊剝奪神靈的資格後,難以返回天界,也失去了神靈永生不死的能力。

      無奈之下,大羿只好前往西崑崙向西王母求取不死藥,只是不死藥最終被嫦娥竊取,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

     在我國的神話譜系中,西王母也是遠古神話發展到末期,仙話開始出現取代神話的一個重要表現。

      在仙話當中,西王母是西方的一位王母,她容顏驚世,身邊聚集了董雙成,王子登等一批活潑可愛的仙女作為侍女,還掌控著能夠讓凡人永生不死的不死藥以及讓人長生的蟠桃樹。

      更重要的是,西王母還是天下女仙之首,也就是世間一切女仙的首領,女子想要成仙就必須先祭祀西王母,向西王母註冊仙籍,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只是這是西王母在仙話當中的地位,而在遠古神話當中,西王母的地位卻並非這般崇高。

    神話中的西王母

      神話中有關西王母的記載第一次出現是在《山海經▪西次三經》,“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由上可知,剛開始出現在神話當中的西王母並非仙話當中那容顏絕世的美麗女子,而是處於半人半獸的狀態。

      住在玉山的西王母能夠“司天之厲及五殘”證明西王母是一個掌管瘟疫刑罰的神靈,對於凡人來說,掌管瘟疫刑罰的西王母是可怕的。

      如果說西王母給凡間降下瘟疫,那就是一個災星,但若是西王母控制住瘟疫,對於凡間的眾生來說又是一個福星。

      可能凡間的生靈希望西王母能夠控制瘟疫,不讓瘟疫侵襲人間就不斷的拔高美化西王母的形象,拔高西王母在神話中的地位。

    西王母的演變

      在《山海經》中,西王母是半人半獸的狀態,但在《穆天子傳》中,西王母的形象已經從一個猙獰的凶神變化才能了一個雍容華貴的人王,在她與周穆王的對唱中,西王母自稱自己是中華古帝的女兒,也就是上帝的女兒。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在仙話取代神話之時,諸神已經隱退,這才會有西王母這樣的古帝之女掌管仙界,成為天下女仙之首。

      雖然說《穆天子傳》中的西王母已經是古帝之女,但她卻依舊與“虎豹為群,於鵲與處。”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就算是在西周時期,西王母在上古神話當中的凶煞氣息也依舊沒有散去。

      如果說西周時期的西王母還帶著幾分野蠻的味道,那到了西漢時期,《歸藏》和《淮南子》中的西王母已經徹底的變成了一個身著鳳冠霞帔,掌控不死藥等諸多靈株的女仙之首,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西王母。

      對於仙話後的西王母,《博物志▪雜說》有一個相對詳細的描述,“老子云,萬民皆付西王母,唯王,聖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屬九天君耳。”

      在遠古神話中,西王母是西方的瘟疫之神,主殺伐,能夠奪取生靈的生命,漸漸演變成可以賦予人們生命也能夠理解,而這也就間接讓西王母成為了能夠主宰“萬民”生死的主宰者,仙話當中的至高主宰。 

  • 2 # 二月十三A

    實際上這都是道教裡的神仙家譜人物,有沒有還兩說,就跟大多數開創朝代的皇帝一樣,被冠以各種超自然的身世來歷,沒準當初就是一潑皮無賴或者村姑,只不過人家不甘於人下,奮發圖強,幹了一番人定勝天的偉業,其精神又傳承千年,人們也就理所當然的,加以濃墨重筆的渲染與弘揚,所以英雄甭問出處

  • 3 # 秋夜聽雨

    首先你要知道,西王母在天庭的是什麼職位,她不是玉帝的妻子,是女仙之首統領天下女仙。

    你問的為何從妖怪變為王母娘娘,一直沒有變,天地初開之時就都是妖,“妖”一詞在現在看來是貶義詞,那是人類對妖強大的力量所恐懼導致的,所以去醜化“妖”東方女媧聖人也是妖啊,天庭百萬神仙有八成都是妖出身,所以妖便是神。

    在來說說西王母為何能做這天庭女仙之首的位置,在最早期大洪荒時代“西王母”就已經名聲在外了,東有:女媧 伏羲、南有:太一 帝君、西有:西王母 東王公、北有:鯤鵬 可以看出西王母是相當有實力和輩分的人物,在天庭做一個女仙之首也是委屈了,想當初也是最早老牌四大勢力之一,最後被東皇太一所滅,東王公戰死,西王母重傷不知所蹤,最後在建天庭之時才出現被封女仙之首,論實力碾壓天庭在冊所有人。個人有篇文章有比較詳細的介紹“西王母”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看看

  • 4 # 葉之秋

      

      我們的鄰居日本,有所謂百鬼夜行,許多鬼怪都有詳細來歷。那為何中國沒有呢?因為中國的歷史太久遠,民族繁多,別說百鬼,萬鬼都不在話下。

      中國從來都是一個世俗王權高於神權的國度,這就使得許多神仙,包括西王母必須改變,並最終從可怕森嚴的西王母,變成了總為女兒思凡操心的大媽。

      在中國,神與仙的源頭是不一樣的。

      神源自上古百姓對自然的崇拜。最早的神都是自然神,比如天帝(又名上帝,其實上帝這個詞是屬於中國神話的!外華人崇拜的其實叫耶和華、或者說基督),雷神、風神、山神等等。

      那些上古的英雄人物漸漸也被後人尊之為神。比如開天闢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創造八卦的伏羲,他們大都是上古部落首領,後來都成了神。

      像黃帝、炎帝、蚩尤等等,也都算是神。

      再後來,到達堯舜禹時期,他們在神話體系中是半人半神的存在,神格大降,淪為人王了。

      到夏啟,商湯,乃至周武王、秦始皇,他們雖然也有神蹟,但都不在算神。

      至於仙,則源自上古方士、上古巫術。

      從很早時期開始,就有那麼一批人嚮往長生不老,這些人中的得道者,就被稱之為仙。

      周朝有個周穆王,秦朝的秦始皇,漢朝的漢武帝都渴望長生,因此,方士勃然興起。他們一方面研究經典,一方面四處探尋,最終將春秋戰國時期的黃老學說,莊子、列子等學說糅合起來,形成了道教。

      漢末張道陵首創天師道,之後有張角創立太平道,再後來,道教流派百花齊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鼎盛。

      比如太上老君這位萬仙道祖,原型就是春秋時期的道學大師老子,被張道陵尊為道祖。

      西王母這是道教創造出來的女仙魁首,東王公是男仙魁首。

      西王母住在崑崙山上,乃是人面虎齒,面容嚴厲,身似虎軀,還有老虎的尾巴這樣一個猙獰可怕模樣。

      為何西王母是這樣的樣子呢?

      其實,西王母的形象是糅合了先秦兩漢流行的五行觀念。五行之中西方屬金,四神獸中西方是白虎,西方又代表肅殺,凋零,故此西王母就成了人面虎神,一副兇巴巴模樣。

      最開始西王母不但是女仙首領,也是司殺之神。因此,像戰神九天玄女都是西王母的麾下。

      可是,隨著時代發展,到了唐宋時期,昊天上帝逐漸被玉皇大帝取代。玉皇大帝的原身是東王公。西王母與東王公並非夫妻,而是同事。

      但是,宋元時期經濟的發展使得說書聽書成為流行,話本小說應運而生。為了適合民眾的口味,玉皇大帝不能沒有老婆,於是,與玉皇大帝地位相當的,女仙之首西王母,搖身一變成了王母娘娘,,做了玉皇大帝的老婆。

      別和我爭王母娘娘和玉帝不是夫妻關係。那麼多民間傳說,諸如牛郎織女,天仙配,二郎劈山救母等等,哪一個故事裡面,王母娘娘不是玉帝的老婆?

      就連《封神演義》中也明白說了,瑤池王母和昊天上帝生了一個女兒,叫龍吉公主。

      只要老百姓想看,想聽,有需要,西王母也必須結婚,必須給玉帝當老婆!

  • 5 # 浩然文史

    西王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位神仙,後世經過道家的演繹,以王母娘娘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考察西王母這一形象的變化過程,會發現其最初的形象與後世傳說相差甚遠。這一形象的變遷過程受到社會文化環境的很大影響,體現了信仰這一文化現象發生和發展的規律。

    一、從先秦到漢代西王母形象的變化

    考之古籍,西王母這一名稱最早應該是指位於中國西方的一個原始部落。《爾雅·釋地》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者。”[①]《漢書·地理志下》亦云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可見這西王母最早是一個西方的部落名稱,當然也可以指代部落的首領。關於這個部落具體的位置,有多種說法,現在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在崑崙山附近。

    崑崙山

    早期西王母的形象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山海經》中有多次提到西王母,說她“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基本上說都是半人半獸的形象。《山海經》是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巴蜀和楚地的人寫的一本志怪書,西王母部落的人當然不可能半人半獸,但從這些看似荒誕的文字描述中,我們可以大概看出當時這個部落的一些衣著以及生活習慣:比如著獸皮為衣、獸骨為飾,又比如穴居等等,這些其實也比較符合我們對部落時代先民的認知。朱芳圃先生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觀點,他認為西王母可能是以豹為圖騰神的部族,母為貘之音假。《屍子》曰:“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爾雅·釋獸》雲:“貘,白豹。”《穆傳》中之西膜,亦即西王母[②]。

    到了漢代,西王母的形象和先秦相比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半人半獸變為了白髮老嫗。比如司馬相如在賦中描繪的西王母形象:“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鳥為之使”;又如《淮南子·覽冥》則曰:“西老折勝,黃神嘯吟。”“老”通“姥”,即老母之意,故當時西王母也被人們稱為“西姥”。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又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從白髮老嫗變成了“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③]的絕代佳人。這基本上也就是後世常見的西王母的形象了。我們在西漢中期以後的漢畫像石中,經常能看到西王母的形象,基本也就是這個端莊、華美的女神形象 [④] 。

    二、西王母形象變遷的原因思考

    從先秦到漢代,西王母的形象可以說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可以反映出在信仰這一文化現象中,其信仰物件形象的構建過程。總體來說,對信仰物件的形象構建,是由對該物件的社會認知決定的。而具體到西王母,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1、西王母身份和職能的變化

    最早的西王母,其身份是一西方部落的首領。《今本竹書紀年》雲:“十七年,王(周穆王)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竹書紀年》被認為是偽書,故這個事情可能不確,但反映出來當時人們對西王母身份的認識實際上是一種外交身份。

    而到了戰國時期,也就是《山海經》的那個時代,西王母開始神化了,人們對她的身份認知也開始趨向於具有無邊法力的大能,《山海經》載她司掌災害與瘟疫,是一位瘟神和殺神。所以這一時期的西王母在世人眼中是一種兇厲的形象。

    到了漢代,西王母進一步的仙化,其執掌也隨著嫦娥奔月等傳說的傳播逐步變成了長生不老藥的掌管者。長生不老,這可謂是很多信仰體系中的“終極追求”了。而掌管不老藥的仙人,那自然不可能再是一個醜陋兇厲的形象,否則誰敢去求藥呢?所以西王母的形象就逐步地變成了慈祥的老嫗,又變成了端莊的女神,總之給人一種慈愛、親善的感覺。

    在這一形象變遷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步完成了西王母的人格化構造。西王母有了丈夫,甚至有了孩子。西王母的丈夫叫東王公,這一形象完全是按照西王母對偶製造出來的,《神異經·東荒經》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王女投壺”。我們在現存的漢代畫像石中,也經常能看到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同框”畫面。

    從西王母形象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信仰物件的形象,實際上是人們出於功利化的目的,按照功利化的需求對自我想象的一種投射。

    2、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

    除了職能和身份的變化之外,筆者認為西王母形象的變化應該還與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有關係。筆者並未學過美學,粗淺的理解,人們對美的認知,應該與對事物的固有印象有某種一致性。符合我們認為“啊,這個應該是這樣子的”才會被認為是美的。

    早期西王母被認為是部落首領或者凶神,兇厲的形象自然符合人們對這一物件的固有認識。而後來西王母成了執掌長生的吉神,其形象自然就要修正。老嫗是慈祥的,符合人們對善之美的認識。而進一步地,既然執掌長生,那不僅要善,太老了也不行,所以西王母的形象又逐漸年輕化了。

    註釋:

    [①]《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8年版。

    [②] 朱芳圃:《西王母考》,《開封師範學院學報》,1957年第2期。

    [④] 高文:《四川漢代畫像石》,巴蜀出版社1987年版。

    [⑤]賈豔紅:《略論漢代民間的西王母信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 6 # 飲水君

    讓路,我是統御群仙大天尊

    要了解“西王母”是何方神聖,讓我們先提一下大家都很熟悉的《權力與遊戲》中的龍母。你還記得龍母那個報菜名似的、一口氣唸完簡直要斷氣的全名嗎?我堵五毛錢你肯定不記得——

    我乃風暴降生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一世,不焚者,彌林女王,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草海上的卡麗熙,奴隸解放者和火龍之母……

    《權力與遊戲》演到第七季,隨著她收復的失地、搞定的臣民越來越多,名字也越來越長。

    現實生活中,有誰的稱呼可以和龍母pk一下呢?答案是英國女王——

    我是伊麗莎白二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他領土和屬地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捍衛者。

    而放到中國,誰的名字聽起來一樣唬人呢?噹噹噹黨,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西王母,她的暱稱特別多,集瑤池金母、西靈聖母、金母、王母等各種母於一身,還兼任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金母元君等身份,但人家的全名是……你記好了……我堵一塊錢你絕壁都記不住——

    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從妖怪到王母?沒辦法,職業需要!

    要考據一下呢?我估計你們也不愛看,就簡單港一港,“西王母”這個詞,最早是從《山海經》和《莊子》裡來的。

    《山海經》大家都知道,裡面出來的都是長相奇葩的妖怪,“西王母”自然不是如今這番母儀天下的端莊模樣。所以西王母一開始的形象,其實是凶神惡煞的。

    到了漢代,她的形象稍微美好了那麼一點,好歹從半人半獸的樣子,進化成了一個面慈心善的白髮老嫗。按《淮南子》的描述,當時的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西姥。

    畢竟是神仙嘛,可以有七彩主角光環,也可以在神話中隨便開外掛,到了漢武帝時期,西王母就開始以驚人的速度逆生長,比天山童姥還牛逼——直接從白髮老嫗,變成了一個身材修長、容貌絕世的妙齡熟女。

    這個形象嘛,經過歷朝歷代的鞏固,精修一下,調整一下,越來越完美,基本流傳至今了。在道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日漸豐富、影響力日趨擴大的同時,她的人格也逐漸豐滿,有了老公“東王公”,還有九個兒子、五個女兒……民間傳說更扯,直接把七仙女都派給了他們。

    要說她的形象為什麼會發成如此驚人的變化?很簡單,職能需要嘛!

    起初,人家是負責管控災害與瘟疫的,形象自然要兇一點,才鎮得住災神和瘟神;後來,人家仙化了,換了崗位,負責掌管長生不老藥,長得那麼兇,不人不鬼的,哪個黎明百姓敢去虔誠拜她問藥呢?所以,形象大改造,扮成溫厚的老婦人,這樣比較親民;再後來,人家又升職了,成了道教上古神靈,還多了個牛逼哄哄的爹是盤古,三界內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都得叫她一聲大姐,所以,人家得內外兼修啊,不光得牛,還得美!

    就這樣,西王母經過這數千年的進化,成了大家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女神。

    她容易麼?敬業到這個份上,她也挺不容易的!

  • 7 # 歷史咖啡

    西王母崇拜,是歐亞文化內漸的一個典型案例。它雖然興起於漢代,但實際上在先秦甚至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廣泛的基礎了。西王母最早是原始印歐人的“得悉女神”,分佈於內亞河中地區和中國河西、祁連山地區。此後,得悉女神又與“驪山女天子”、“月氏女王”等原始印歐人的女王形象混同。到了漢代,在原始道教影響下成為後來的“西王母”。

    一、原始印歐人的得悉神

    在新石器時代,中亞的阿凡納羨沃文化曾經廣泛播遷到中國西部,根據各類考古研究,這個原始定居文化屬於印歐人種,一般稱為“原始印歐人”,以便區別於後來的所謂雅利安人。有很多證據表明,上古中國西部的各種戎人,與這個文化和族群有密切關係。中國境內如鄂爾多斯這些地方也曾發現印歐人骨骸,說明他們在中國西北部曾有廣泛的存在。進入文獻時代之後,這些人被稱為“戎”,包括了諸多種類,周人、秦人曾與他們有過廣泛的交流。他們生活的痕跡,在文獻中也有不少證據,例如,語言學上的“崑崙”、“徑路”等東伊朗語支外來詞。

    當國際粟特研究在上世紀深入之後,人們才發現,東伊朗語的族群存在兩個主要的定居點,一個位於中國西域-河西走廊地區,一個位於中亞河中地區(索格迪亞納)。前者的祁連山或天山,在東伊朗語言中被稱為“崑崙”,考古學家林梅村先生認為即吐火羅語的kilyom,意為天。這裡曾經生活著東伊朗語的西戎族群,年代非常之早。當公元前7世紀,秦國武力整合西北地區,才終結了這些原始印歐人在西北的勢力。在此之前,他們的名稱、文化、活動都廣泛記載於古籍之中,從史記、左傳到竹簡,可謂所處可見。後者,即著名的粟特地區,也存在著早於拜火教千年以上的原始宗教文化。

    《漢書·地理志》:雲陽。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 郎祠三所。

    兩地的原始印歐人文化存在廣泛的一致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西王母”崇拜。在戎人的語言中,被稱為“得悉(河西、中亞)”、“西雅烏施(中亞)”、“夜摩(中亞)”、“鹹野嫫(河西、中亞)”等。這是就上述的原始印歐人的古老的山神崇拜,其神祗往往為女性。當這些戎人被中原人驅趕到中亞之後,其文化與拜火教融合,西王母也就從“得悉女神”,變成了“娜娜女神”。

    二、原始印歐人的女王形象

    這些原始印歐人族群,其統治者往往為女性,這是中國境內比較少見的事情。文獻中有明確記載,位於關隴地區的驪戎,其首領為“女天子”;早期位於河西地區,後來又遷徙到中亞的月氏人,其王亦為女性。著名的《穆天子傳》所言的西王母,當為月氏女王。根據中亞烏茲別克的考古情況,月氏人的高階墓葬往往以女性較多,亦為證據之一。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夫人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漢書·律曆志》:(張)壽王又移《帝王錄》,舜、禹年歲不合人年。壽王言化益為天子代禹,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皆不合經術。

    這些原始印歐人必須區別於後來的雅利安人(始於前16世紀),他們很早就生活在中亞河中地區和中國西北地區,與西北地區的羌藏人、華夏人有著深入且廣泛的文化交流。可以說,西北地區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考古文化,其印歐因素就是他們帶來的,對早期華夏文化有一定的影響。除了本題所言的“西王母”,還有很多器物、圖案、名詞等等。

    三、西王母崇拜之成型

    西王母崇拜已如上述,是原始印歐人的早期山神崇拜。它最後演變為道教色彩的“西王母”,與漢初的原始道教崛起有關。原始道教起源於戰國後期,由於漢初推行黃老之道,民間就廣泛興起了以戰國方術、陰陽家為主要內容的原始道教,主要的觀念是“太一”、“四方”等等。最令人驚訝的是,西王母忽然成為這波宗教狂潮中最重要的神祗。從漢代考古發現來看,西王母是漢朝上上下下都非常歡迎的一個宗教崇拜物件。

    這完全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許跟華夏人的女媧神話有關,也與漢朝與西北民族的廣泛融合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則可能是民間對漢朝官方推行儒家的反彈。後世,西王母越來越中國化,甚至演變成“王母娘娘”,與玉帝一起掌管天庭,完全失去了古老的域外淵源。(完)

  • 8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我的好友蠟蠟。

    西王母最早在《山海經》中只是一個“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的形象,後來慢慢演變成一個雍容華貴的女神,並且地位一路水漲船高,還成為唯一手握不死藥,被眾人追捧,信仰的形象,全都是道教的功勞。

    一、

    西王母在道教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據《集仙錄》載:西王母即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又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系先天西華至妙之氣化生。

    上清道教把西王母奉為尊神,列為七聖之一,與太上老君,扶桑大帝等平起平坐,三界內外十方女子得道成仙者,都歸她管。而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她種的蟠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人吃了可以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傳說裡嫦娥也是吃了西王母給的“不死藥”才飛昇月宮的。

    眾所周知,道教成教於東漢時期同一時期成立的還有五斗米道教,創始人之一的張道陵為張天師,奉老子為太上老君,以“道”為最高信仰,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到南北朝時期宗教逐步完善,開始盛行。

    二、

    而為什麼不是在母系社會中成立的道教會把西王母推崇到如此高的一個地位呢?

    道教雖然不是佛教,說眾生平等,但是道教信八卦,說陰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二”即為陰陽,只有陰陽融合才會產生萬事萬物,那什麼是陰,什麼又是陽呢?

    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

    既然道教哲學體系裡陰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那麼神仙體系裡,有地位崇高的男神,就必須有地位崇高的女神,不然陰陽不調,豈不是要出大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不少的女性,比如:西王母,九天玄女,碧霞元君等等。而事實上在道教創始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女性的身影,在此我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三、

    以上,我認為道教的陰陽八卦論已經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女性在道教中能處於重要地位的這一問題。

    但是為什麼是西王母站在眾女神之巔,而不是別人呢?

    我想歸根究底還是因為西王母的形象由來已久,選一個早就廣為人知的人物作為創世神之一,總比隨口虛構一個更有說服力和震懾力。

    而且早在《山海經》裡西王母就已經有了職能:“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西王母是主管刑罰,災厲的。

    這樣一想,我就不得不說道教的人很聰明瞭,他們把一個主管災厲的女神,換換形象,捯飭捯飭,脫下兇獸的外衣,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美婦人。還給了她一個擁有不死藥要的身份,這就厲害了,等於人性裡最渴望和最害怕的事都歸她管,誰不想要長生不老?

    於是西王母身份也就順理成章的水漲船高,成為道教信仰裡至高無上的女性神形象。

  • 9 # 董江波

    西王母是現任天庭女仙之首,又被稱為王母、王母娘娘,人家從來都不是妖怪的,好吧。

    根據中國神話傳說和主要的神魔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記載,西王母是一代魔神祖龍的後人,人家屬於二代魔神。

    魔神,都是上古之時最為強大的存在,是跟隨著我們這方宇宙的誕生而誕生的三千魔神。祖龍,是其中能夠排進前十的強大存在。

    而王母和昊天,是祖龍的後代當中,天資最為強大的。

    自幼被同樣的一代魔神中的強大鴻鈞老祖帶走,並留在身邊修煉陪侍。

    所以,西王母出身於龍族,而且是最高貴血脈的祖龍直系後代。

    後來,在第三次天劫巫妖大戰後,天庭無人。鴻鈞老祖命昊天和王母統領天庭。昊天為男仙之首,王母為女仙之首。

    西王母,從來沒有當過妖怪,人一直出身最高貴的神門哦。

  • 10 # 史文今

    西王母在很多神話裡都有出現,就連莊子裡都出現過,說莊子是一隻蝴蝶,偷近蟠桃園採花蜜,被青鸞啄死,後來在投胎就是莊子。

    西王母在西遊記出現過,還在很多神話作品裡出現過,但多數都不是什麼正面角色。尤其她的幾個閨女,據說是七仙女,也確實挺不讓她省心的,都私自下凡成親。

    相傳真實的西王母乃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為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

    西王母在道教很有名,也不像影視戲曲裡描述的那樣。西王母又稱;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靈聖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稱為;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 瑤池大聖西王金母 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據說名越長就越厲害)。每年三月三據說所有神仙都要潮賀西王母,可見地位之尊貴。謝謝。

  • 11 # 務必要追求真相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華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華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構思便是明證…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為了私利,人心的詭詐足以把惡事詭辨成善事,原本的佛教(小乘)修行者要講究事相戒律等,是公開可見可證的,玩詭詐是極不容易的。但中國的大乘佛教是講心相,心相是不可見不可摸,於是,內心詭詐之為便可以充分發揮了……放眼中國的許多寺廟,到處是騙錢騙色的和尚,他們無視佛經的教導,到處撒謊說佛能保佑人能賜平安,利用信眾的信仰情結誘騙信眾去跪拜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可惡之極!

  • 12 # 井夫子

    西王母,尊稱女仙之宗。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禍的長生女神,形象地位僅次於女媧娘娘。

    悉數千年,西王母的崇拜從周穆王在瑤池會見西王母,到漢武時期,西王母七月七日到漢庭見漢武帝,逐漸地形成了廣泛的信仰,與此同時,也莫名地為西王母的形象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那麼西王母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是如何從《山海經》中的“妖怪”變為王母娘娘的呢?

    西王母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在這裡西王母遠遠不是如今神話仙女一般的模樣,而是更近似妖!

    《山海經》曰:“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又曰:“名曰崑崙之丘。……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毋。”

    其實從這裡就已經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形象,像極了西遊記中的妖怪。其實,若翻看其他古書就能發現,這樣的狀況恐怕正是部落崇拜導致的。

    《爾雅·釋地》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者。”

    《漢書·地理志下》亦云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可見這西王母最早是一個西方的部落名稱,當然也可以指代部落的首領。而古代對於猛獸的崇拜形成了圖騰文化,若西王母確實是一個部落的首領,那麼被記載成為有虎豹之威的樣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這樣的形象,直到漢代,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半人半獸變為了白髮老嫗。比如司馬相如在賦中描繪的西王母形象:“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鳥為之使”;又如《淮南子·覽冥》則曰:“西老折勝,黃神嘯吟。”總之這個時期西王母就是給人一種慈愛、親善的感覺。也正式的和長生不死掛上了鉤。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漢武帝時期,其時曰西王母:“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年可十六七,服青綾之褂,容眸流眄,神姿清發,真美人也。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錦袷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分頭之劍。頭上大華結,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瓊鳳文之舄。視之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在這個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又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從白髮老嫗變成了絕代佳人,這樣的一個形象也一直延續至今。並且在這一形象變遷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步完成了西王母的人格化構造。

    西王母有了丈夫,甚至有了孩子。西王母的丈夫叫東王公,這一形象完全是按照西王母對偶製造出來的,《神異經·東荒經》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王女投壺”。我們在現存的漢代畫像石中,也經常能看到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同框”畫面。

    所以從西王母形象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信仰物件的形象,實際上是人們出於追求理想甚至是功利的目的,按照需求對自我想象的一種投射。這也驗證了每個時代不同的變遷,從追求強大的部落首領,到掌管長生的溫和老嫗,直到越來越完美的女神形象,也驗證了各個時代人們的不同需求。

    現如今,神話體系雖然鮮少變動,但是同樣也有更多的形象改變出現在了影視甚至是遊戲之中。也許數千年後,後人所知道的西王母又是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樣貌也說不定。

  • 13 # 三夢遊水

    在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王母娘娘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神魔小說代表作《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都曾出現過她的身影;《牛郎織女》《天仙配》《白蛇傳》《嫦娥奔月》等民間傳說亦有關於她的描述;與此同時,蟠桃會、祀廟會等地方習俗也與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時至今日,王母娘娘在民間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少廟宇都供奉著她的塑像或牌位,其中以新疆天池的西王母祖廟最為知名。那麼,王母娘娘這一形象的起源是什麼?她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發展的?下面我們結合相關文獻簡單梳理一下。

    起源

    王母娘娘最早被稱為“西王母”,是一位上古時期的女神。“西王母”一詞在文獻中出現最早要追溯到《山海經》。這是一部問世於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主要介紹了出現在民間傳說中的地理、歷史、人物、民族、醫藥等內容,具有重要的史學、地理學和文學價值。在《山海經·西山經》中,比較詳細的記載了西王母的形象: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這段描寫大致勾勒出了西王母的外貌、生活習慣和主要職責。首先,從外貌來看,西王母大體上是一個人的形象,但卻有著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齒,可以發出雷鳴般的長嘯,頭髮蓬亂並且戴著“勝”這種頭飾。勝是古代一種比較常見的頭飾,通常梳一對,左右對稱分佈,形狀類似於漢字“中”,後來逐漸演變成西王母的標誌性髮型;其次,從她的生活習慣來看,與絕大多數上古神仙類似,西王母生活在山洞中;最後,西王母的主要負責管理天上的厲星和五殘星,兩顆星都是有名的兇星。可以看出,西王母最早的形象是比較兇惡、恐怖的,與我們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女神形象尚有很大出入。

    發展

    西王母出現以後,形象和主要職責經過多次比較大的變化,如果以歷史階段劃分,主要包括先秦、兩漢、兩晉、元明幾個時期。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西王母由主管兇星逐漸演變為主管長生之神。東周時期的《穆天子傳》記載,西王母可以賜予人壽命,使之長生不死:

    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成書於西漢的《淮南子》也有類似的記載:

    弈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

    這句話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長生不老藥,結果被嫦娥偷走吃掉了,於是嫦娥奔向了月宮成為了神仙,這就是嫦娥奔月故事的雛形。

    兩漢時期

    進入兩漢之後,西王母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變,她不再是一個半人半妖的模樣,而是成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神。《漢武帝內傳》記載:

    視之(西王母)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靄,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可以看出,在西漢時期,人們認為王母娘娘是一位年齡在三十多歲、身材勻稱並且擁有絕色容顏的女神形象,這與先秦時期半人半妖的形象有巨大差別,標誌著西王母逐漸脫離“妖性”,有了更多的“人性”。此外,這一時期的西王母依然主管長生不老,但掌握的資源已經從丹藥變成了蟠桃。《博物志》記載: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生實”。這應該是小說《西遊記》中蟠桃會的重要來源。

    兩晉時期

    晉朝時,道教興起,西王母被列為七聖之一,奉為尊神。七聖是道教中地位最尊貴的七位神仙,分別是太上老君,三元道君、西王母、中央黃老君、扶桑大帝君、金闕聖君、東海青童君,可見西王母地位之高。道教神仙傳記《墉城集仙錄》記載:

    (西王母)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所隸焉。

    由此可見,西王母主要負責管理女仙,是全天下女仙之首。與之相對應的是東王公,乃全天下所有男仙之首。此時,西王母開始有了家室,不過其丈夫並非我們通常認為的玉皇大帝,而是主管男神的東王公。

    元明時期

    元明時期,西王母逐漸成為天庭中與玉皇大帝分庭抗禮的神仙,名稱也演變成了王母娘娘。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王母娘娘與玉帝成了夫妻關係,並育有七個女兒,稱為七仙女。從《王母祝壽》《瑤池會》等劇本,到《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再到《西遊記》,王母娘娘成了掌管神仙生死、主持蟠桃會、主管蟠桃園,性格強硬、鐵面無私的女仙形象。這一形象隨著一些知名文學作品如《牛郎織女》《西遊記》《封神演義》的傳播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並逐漸固化下來。時至今日,這一形象仍佔據著主流。

    綜上所述,經過先秦、兩漢、兩晉、元明等幾個階段的演變,西王母的形象逐漸由女妖、半人半妖,演變成女神、女性保護神;主要職責也經歷了主管兇星,到主管長生不老、主管女仙的演變;同時,其配偶也由東王公逐漸變成了玉皇大帝。這一演變過程,一方面反映了人們信仰體系的變化,同時也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追求長生、愛情等的美好願望。

  • 14 # 雲隱

    西王母是中國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其神蹟上下數千年,從遙遠的上古一直綿延至今,西王母的形象也不斷經過世人的改造,演變為家喻戶曉的王母娘娘。

    西王母這一形象最早見於《山海經》。而《山海經》各篇章成書時間並非一時,作者亦並非一人,按成書的先後順序從《西山經》到《大荒西經》再到《海內北經》大致可以看到西王母在形象上的變化,即由半人半獸到人的變化。

    後來從《山海經》到《穆天子傳》,先秦時期的西王母由原始的半人半獸到人王,逐漸蛻變為一位尊貴優雅有著王者風範的女神。她“豹尾虎齒”的形象已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與周穆王宴飲唱和的神女風姿,這為兩漢以來西王母逐漸神仙化和道教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西王母在小說中的第一次亮相,當為早期的漢代小說《神異經》。在《神異經·中荒經》的記載中,西王母乘坐“名日希有”的大鳥,與東王公登崑崙山柱,東王公的出現是在漢代陰陽觀念影響下產生的,西王母在西屬陰,東王公在東屬陽,二人協理天地陰陽二氣。東王公作為西王母配偶的陽性神靈出現,是西王母故事中值得注意的,他也是西王母的第一位配偶神。

    在《四庫全書》中,寫於漢末的《武帝故事》被列入小說家,根據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所載,其中主要有三件事:一是東方朔偷王母仙桃;二是七月七日西王母夜降漢武帝之事;三是武帝濫殺,西王母與帝絕。《武帝故事》中關於西王母外貌與故事情節的描寫相較於先秦時期的史傳和諸子記載中的粗陳梗概更為詳細完整。尤其是武帝七月七日與西王母約見的這一故事情節定下了後世西王母故事的基本核心,以致後世的王母蟠桃故事都基本沿此而來。

    《武帝故事》中的描寫可謂凸顯了西王母的尊貴地位,即將抵達承華殿的王母,乘坐著玉女夾馭的仙界紫車,“履玄青瓊鳳文之舄,清氣如雲”,在漢代道教盛行之下,西王母經過道教的改造,位列仙班,成為女仙之宗,除有自己的坐騎三青鳥外,也有了屬於自己的侍女——玉女,這是王母故事中人物的又一次變化;無論是先秦的嫦娥奔月傳說還是諸子所載,早在先秦時期西王母就已經是一位掌管不死之藥的長生女神,在《武帝故事》中武帝向西王母尋求長生之法,王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死之藥並不是得道成仙的關鍵所在,可見西王母此時是在勸誡武帝清心寡慾,這也是漢代君權神授學說影響的表現,是神權對君權的制約。

    兩漢以來的王母會君故事也不同於漢代以前,先秦時期的王母會君以君王訪求王母為主,而兩漢以來的王母會君主要以王母下降為主。《武帝故事》中王母七月七日下降承華殿,並予以武帝五枚仙桃,仙桃是王母會武帝故事當中最常見的意象,並且桃在中國古代有辟邪之意,後來仙桃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王母開宴故事情節中的重要意象。

    關於西王母的容貌,在漢末另一部史傳小說《漢武帝內傳》中有大量的描寫,辭藻華麗,毫不吝嗇筆墨。下降會武帝的王母於殿上東向而坐,“著黃金褡褐,文明鮮彩,光儀淑穆⋯⋯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資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這段描寫將西王母服飾之華貴,容顏之美麗,詳盡地呈現於眼前,她身上早已無史前的巫教神秘色彩,而是一位年方三十,有著過硬的修仙資歷和過人天資的真美人、真靈人,性格隨和大度,獸的性質早已全無,剩下的只是人性和神性的光暈。

    王母授桃的故事不僅記載於《武帝故事》,在後來張華《博物志》、《漢武帝內傳》中都有記載,仙桃和王母開宴慶壽的故事成為通俗小說、戲曲的寵兒。

    縱觀漢末至唐五代以來,西王母故事中主要有兩點變化:

    一是與西王母相關的人物越來越多,二是西王母自身的道教化神仙化特點越來越明顯,開始負責道教的傳道授經。

    宋代以來有關西王母描寫的文言小說和通俗小說數量越來越多。文言小說有元代筆記體小說《南村輟耕錄》、明代志怪小說《仙佛奇蹤》,但故事基本沿漢末至唐五代王母會君降授這一路,雖有王母開壽宴這一故事情節,但只是寥寥數筆,敘述不夠詳盡。重要的王母蟠桃會故事情節反而在通俗小說中筆墨較多。

    首先是蟠桃園的景象:“天天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不是玄都凡俗種,瑤池王母自栽培”。在這千年一熟的時刻,每棵蟠桃樹上都是簇擁著的蟠桃和繁盛的花朵,這裡的蟠桃“不是玄都凡俗種”而是“瑤池王母自栽培”,王母所栽種的蟠桃不同凡俗,吃了可以延年益壽,這便是仙桃的象徵意義。

    王母在瑤池所設的宴會,“瑤臺鋪彩結,寶閣散氤氳⋯⋯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嘉餚色色新”。王母蟠桃盛會的場面描寫,也是處處流光溢彩,給人們展現了蟠桃大會上一派祥和的場面,不論是金桌玉盆等器物還是百味珍饈的美食,都凸顯了這場宴會的盛大與隆重,突出了西王母地位的尊貴,她作為女仙尊神,玉皇大帝的配偶神,她成為天上最高統治者之一。

    但是當孫悟空大鬧蟠桃園,王母娘娘開始變了樣,她不再是那個善於諄諄教導、胸襟開闊的西王母了,她與玉帝商量如何捉拿那個破壞盛會的“叛逆者”,甚至調遣天兵天將圍剿,變得不近人情。這裡的王母娘娘堅定地維護著天上統治者的利益,實質上是當時封建禮教制度的代言人、衛道士。

    西王母信仰和玉帝信仰的結合,使西王母成為玉帝的配偶神,成為天界最高統治者之一。玉帝與王母的結合構成了與人間政權相對應的天上政權,封建倫理綱常的氣息更加濃厚。與玉帝結合的王母變了樣。上古的西王母是一個樸實又有見地的女性,或者僅僅是眾多女性的代表,社會並未賦予她更多的特權,所以人們覺得她與自己的距離離得並不是太遠。

    宋代以來,中央集權加強,封建專制嚴酷,被封建制度壓抑著的人們,開始進行反抗,反映在通俗文學上,則尤以(灑遊記》為代表,小說中的天界就是人間的折射,王母娘娘實際上就是人間人倫親情關係的一種對映,在宋明理學的實踐中,王母娘娘就是人間“貞節觀念”的最高裁決者,是世間男性“守貞觀念”的執行者,她背了玉帝這個世間皇帝的黑鍋而已。

    從兩漢至明清,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一部小說是以西王母為主角的。最原始時期的西王母是獸、人、神三者的結合體,是一位凶神、自然神,但隨著歷史發展變化、人類意識信仰轉變,西王母相貌逐漸人化,開始變得優雅美麗;到兩漢時期,西王母身兼數職,不僅僅是救世之神,而且也是長生女神,經道教系統的改造,她被賦予資深的修仙經歷,成為女仙之首,雍容大度;漢末至唐五代西王母的形象與故事情節基本定型,無論是在志怪小說還是在史傳小說中,西王母逐漸平民化,讓更多平民百姓開始喜愛並信仰,很多神仙傳說故事都漸漸地附會在西王母身上;到宋代以後,西王母逐漸演變為王母娘娘,神格逐漸豐富起來,形象也變得立體了,她成為一切美好希望的寄託,是象徵健康長壽、能夠救苦救難的女神。但在吳承恩的《西遊記》裡,西王母卻成為封建傳統的衛道者,對孫悟空這個“叛逆者”進行討伐打擊。雖然如此,並不影響民間對西王母的尊崇和愛戴。如今,民間仍將三月三日視為西王母的出生日,並在這天舉辦祭祀、廟會等活動,人們會帶著美好的心願祈求西王母的護佑,西王母成為平民百姓內心深處不可動搖的信仰。

    從文體來看,西王母涉及到諸子、宗教經卷、史傳、戲曲及小說多種樣式,西王母形象透過不同的文體與新的時代結合不斷髮展演變,到通俗小說繁榮興盛的明清時期,西王母故事情節在吳承恩的《西遊記》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 15 # 風光藝境

    “西王母”亦稱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為道教所信奉,是道教奉祀的掌理女子得道成仙的最高女神。

    西王母傳說淵源古遠,或說最初為西方部落或部落首領等,難以確考。

    中國戰國時代,西王母為崑崙神話中心人物之一,儲存有部落圖騰遺蹟,如《山海經·西山經》稱“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此後因神話傳說,流傳益廣。《穆天子傳》稱周穆王西征,見西王母,則為一雍容平和、能唱歌謠的豔麗女仙。《漢武帝內傳》中,西王母成為一年約三十、容貌絕世的女神,並駕臨漢宮,將三千年一結果的蟠桃賜贈給漢武帝。

    東晉以降,道教稱西王母為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所生,號太真西王母,領治群仙。

    一說西王母由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生於神州伊州,姓侯氏,生而飛翔,與東王公共理陰陽二氣,育養天地,陶鈞萬類。《神異記》更為西王母塑造了一個配偶~東王公,講述二人一年一相會的神話故事。

    《太平廣記》說東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又說西王母姓楊,名回,或說字婉妗。

    關於西王母的神話傳說,諸說不一。但西王母為女仙宗主,則自東晉後已成定論。

    明清以後,東王公在民間流傳中附會為玉皇大帝,與其陰陽匹配的西王母,也被附會為玉帝的配偶王母娘娘。

    西王母在道教中則有“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虛九光龜臺金母之君”等稱謂。

    在後代小說、戲曲中,西王母又稱為“瑤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時,大開壽宴,諸仙皆來為她上壽。故民間將西王母作為長生不老的象徵。

    圖片皆選自網路。

  • 16 # 肖恩故事會

    西王母從一開始就不是妖怪。

    在中國神話中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一對夫妻,所以王母和玉帝的關係只是同事,不是夫妻。

    而西王母在神話中是太元聖母和盤古的女兒,道教創立之後,把西王母納入道教成為道教的至高女神,也就是民間俗稱的王母娘娘。

    在先秦古典鉅著《山海經》中西王母住在崑崙之丘,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的先天女神。《枕中書》中稱其為元始天王與太玄聖母通氣結精後所生之女,號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所治群仙無量也”。

    所以,西王母從一開始就是一位神靈,是調和陰陽,致召萬靈,統括真聖,“若隱若現,運百靈而準今”的女仙。並不是一個妖怪。

    之所以有人認為西王母是妖怪是因為在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但是山海經中也說了西王母是神,並不是妖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樣看待北漂、滬漂、深漂等在一線城市謀生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