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星空拍攝有哪些必須要知道的技巧?星空拍攝的必備的環境條件有哪些?
4
回覆列表
  • 1 # 色影無忌

    大家可能都很想問這樣的星空照片應該怎麼拍攝,其實也不是特別的困難,主要是走出去,遠離光汙染。

    在城市裡我們只能看到這樣的星空,畫面上很像流星的閃光這是人造衛星的閃光。我們生活的城市光汙染太嚴重所以只能看到這樣的星空。

    這張照片是在壩上拍攝的像這種光環境很容易拍到星空,像這樣的光環境使用套機鏡頭就可以拍攝,拍攝星空很多情況下光環境會高於器材的限制。

    城市的光汙染是拍攝星空的大敵,所以說我們必須遠離城市,因為城市的光汙染,加上相機的累計曝光使得我們很難在城市拍攝星空。在城市周圍找一些相對黑暗視野開闊的環境,如果可以的話去一些高海拔地區會有更加好的效果。

    拍攝地點的選擇

    ________

    一般拍攝地點是高海拔,低光汙染,大氣通透度比較高這是最理想的拍攝星空的條件,一般城市周邊很難有符合所有條件的地點。但是隻要符合一點帶兩點也是可以拍攝不錯的星空。

    這張是獵戶座大星雲然後這張是在非常好的光環境下拍攝的,拍攝的畫面很清晰似乎有一種宇宙的感覺。

    不過城市也不是不可以拍攝星空,在城市天氣較好時拍可以攝星軌啊,同時利用一些科技手段也可以拍攝銀河,但是肯定不如郊外拍攝的效果好。

  • 2 # 光影的光陰社

    拍星空簡單,要拍好星空、就難了。

    近年星空攝影大熱,滿螢幕都是各種絢麗的星空照片,當然其中有真有假,對於那些做假的人 我在這裡說一句:表臉!

    星空攝影難度並不高,明明自己有能力去拍、那為什麼還要做假?是對自己沒信心 覺得拍不好?還是純粹因為又懶又想裝逼?之前看過一個攝影大賽、特等獎是一張星空圖片。晃眼一看 真不錯、構圖 調色 環境 都非常牛逼,但仔細一看、居然能在北半球拍出來南半球的深空天體! 下圖並非我說的那張獲獎圖,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此圖來源於網路,僅作為配圖參考!

    好了、請允許我在這裡吐槽一下那些騙子,數碼攝影難免後期,但移花接木來欺騙大家 絕對是不值得推崇的做法!

    言歸正傳,如何拍攝星空?

    第一:選擇一個遠離市區,並且海拔儘量高一些的地方。因為城市光源會嚴重影響星空的質量,很多亮度不夠的星、會被光汙染掩蓋掉。

    第二:三腳架必備,因為拍攝星空需要長時間曝光,手持不可能。上腳架 長曝光是最佳方法!

    第三:拍攝時機,滿月還去拍星空?如果要想測試coms是否有灰,那可以。不然 還是回家睡覺吧! 選擇無月或者月牙的晴朗天氣拍攝為佳。

    第四:拍攝引數,器材帶好了、天氣也好、地方也選好了。那我們就可以開始拍攝啦,下一步就是引數設定 開拍! 由於星星亮度都比較微弱、所以需要長時間的曝光才能讓它成像在coms上。

    比如下圖,我使用了35/1.4這個鏡頭拍攝,引數為iso1600、曝光時間10秒、光圈1.4。

    一般我們都更傾向於用大光圈鏡頭拍攝星空,因為更大的光圈可以減少曝光時間,以免曝光時間過長引起星點拖線,並且35焦段不屬於廣角,曝光時間更是要控制得短一些,如果用14之類的廣角,曝光時間可以延長到30秒!

    所以並沒有一個絕對合適的引數,不同的鏡頭 不同的光圈 不同的焦段,它們所使用的引數都不同!但是有一點不會變:越長的焦段 曝光時間就要越短!有星野儀或者赤道儀跟蹤 例外。

    拍攝星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創意和構圖。

    大家看看下圖,這是一個測試片當時在這裡試了半天 橫排豎排始終拍的不滿意,後來我叫朋友把手機的電筒開啟、然後燈光用手擋住,才有了上圖那個光源,這樣整個照片主題就明顯了,人物和星空也有了呼應。 後來由於時間緊迫 全程也就拍了不到一小時,也蠻遺憾沒有拍出更好的片子。

    這次圖片來自本人實拍,大家就別吐槽我老是不配自己的圖啦,除了第一張南半球的配圖哈,我們這邊想拍也拍不了!

  • 3 # 指尖的精靈

    自從有了照相機,星空拍攝就成為了經久不衰的話題,尤其是數碼單反相機的普及,更是將這一題材推向一個新高潮。 一、拍攝前準備:

    1、拍攝器材:有B門的單反相機+廣角鏡頭、快門線、遮光罩、三腳架。

    2、拍攝時間:拍攝星空的時間以農曆初一左右幾天最佳,晚上十點左右至凌晨兩點,這個時間段沒有月光,星星比較亮,雜光也少。

    3、拍攝地點:遠離光汙染的郊外,地勢較高,周圍越黑越好。 4、尋找星星:星軌拍攝北半球以北斗星為準,南半球以南十字星為準。

    5、有赤道儀的情況:

    長時間+低ISO+較小的光圈

    優點:畫質好!拍出來的星多!

    缺點:不能拍地景,但是可以拍張地景用來後期合成。 6、無赤道儀的情況:

    短時間(大約為600/鏡頭焦距,時間長了會拖線)+高ISO+最大的光圈。

    優點:可以拍地景

    缺點:噪點多!拍出來星少!(後期軟體可以降噪處理) 600定律:600/ 當前使用拍攝的鏡頭焦距=安全的曝光秒數。安全的曝光秒數就是不會出現星點拖線的時長,假如用14mm鏡頭拍攝,安全的曝光秒數為600/14=42.85秒;假如用35mm拍攝,為600/35=17.14秒;如果使用85mm拍攝,為600/85=7.05秒。鏡頭焦距越長,安全曝光時間超短。可以以此為參考設定星空拍攝的曝光時間。 二、拍攝

    1、拍攝銀河:運用三腳架架好相機,運用B門,引數的話,感光度能夠調高一點,依據所在的環境亮度而恰當調整,大約在ISO 1000左右,光圈調大,由於拍照星空亮度也許不行,大光圈確保進光量,在f/2.8左右,快門就設定在15-30s左右,選擇對焦點為無窮遠,如果要加入遠景的話,就在遠景上對焦。 2、拍攝星軌:拍照星軌的辦法主要是分為兩種,一種是多次曝光後期組成,還有一種單張長時間曝光。

    多次曝光:在引數設定是以大光圈和高感光度為主,曝光時刻不宜過長,通常都是前期要拍照幾十上百張相片,後期組成的相片越多,那麼星軌越密佈。

    單張長時刻曝光:用小光圈,低感光度,長時刻曝光,這麼拍出來的相片不會過曝,可是作用沒有多張組成的好,並且長時刻的曝光對相機形成的損耗仍是對比大的。 3、鏡頭設定及調整對焦:拍攝星軌時,使用大光圈拍攝星跡越粗,小光圈星跡越細,光圈設定要儘量大些,以f2.8——f4為佳, 保證足夠的進光量,獲得顯著的星跡。把相機的顯示器開啟,把焦點對到星星上,讓星星成為一個實點。因為大多數鏡頭上的無窮遠並不準!建議開啟實時取景手動對焦,對好焦之後就不要再動對焦環。 4、相機設定為M或B門檔手動曝光:M檔拍攝星空時ISO設定為1600-3200或更高,曝光時間控制在50秒-30秒之間。拍攝星空與拍攝星軌曝光引數配合是相反的,高感是為了縮短曝光時間,曝光時間長會出現明顯的軌跡,銀河就霧化了。B檔拍攝則要配合快門線,使用最大光圈,ISO200或更高,然後透過手動鎖定和放開快門線按鈕控制曝光時間(上面介紹的600定律可以作為曝光時間參考),一般使用最廣的焦段不超過42秒(因為超過42秒,星點的拖線會變得明顯)。 三、後期處理:把數碼照片匯入電腦中,可以進行一些後期製作,能使得照片更佳添彩,如何修改處理,全看拍攝者如何表現。在Adobe Photoshop和Adobe Lightroom等影象處理軟體中均可操作。

    1、降低色溫:根據拍攝出的畫面適當降低色溫,會使星空更藍。

    2、加對比度:能使星星更佳凸顯,亮度更佳突出。

    3、加飽和度:能使星星軌跡中的星星色彩更佳突出,很多人認為星星軌跡拍出來就是亮線,其實根據不同光線表現,星星能變成彩色的。

    4、加銳利度:能使星星軌跡的線條更佳清晰。

  • 4 # 君峰影像

    拍攝星空並不需要多麼高精尖的攝影裝備。和人們想的不一樣,我並沒有用大炮和多極致的相機。你只需要一臺消費級別的單反相機和一隻光圈夠大的廣角鏡頭就好了。取決於你能否拍到天空中最美的星的關鍵要素是你的計劃和準備工作。”

    下面就是我們拍攝星空要掌握的關鍵字了。

      延時快門線

      快門線對風光攝影來說肯定是常用附件了,然後拍攝星空的話卻有所不同。延時快門線的定時功能會讓拍攝變得更簡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可以防止相機抖動。

      三腳架

      稍微好些的三腳架就可以,不過我還是推薦大家去多淘一淘直到發現適合自己的。就我個人而言,我每年自己都會買一隻新的三腳架,直到我找到了現在這個可以經受住嚴苛野外環境的好夥伴。

      時機

      最好的星空拍攝時機取決於月相與季節。

      如果要拍銀河的話,夏季中旬的五六月是最好的拍攝時機。因為這個時間銀河的核心到達了天空中最理想的位置。如果要拍攝一般星軌的話,那就取決於季節了。在二月的凌晨4點,是星星最亮的時候。而九十月份的日落後,是星星最佳的拍攝時間。

      月相也可以影像你出片的質量,因為月光會讓你的星空黯淡無光。如果月光足夠亮的話,最終拍下的銀河可能根本就沒有色彩。

      對於想拍星空的你,Starwalk是一個不錯的軟體。它可以讓你拍到自己所期待的照片。這個軟體可以告訴你日出日落的方位以及銀河的具體位置。

    踩點

      Brad Goldpaint告訴我們踩點是拍攝星空的必修課程。根據拍攝星空的位置,他一般都用Google Earth預先定位。他說拍攝星空的最大挑戰在於“怎樣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避開那些光汙染”。為了儘可能降低光汙染的影像,他都會開車到很遠的地方遠離城市,即使那就是一個小鎮子。

      Goldpaint面臨的其他問題就是天氣,月相以及銀河的位置。由於在北半球,銀河中心並不是總是可見的。在他二月份拍攝的最新一張照片時,銀河中心從東南升起但是因為日出的原因很快就消失了。但是他足夠幸運,因為在Nevada的Fire State Park天氣十分晴朗。

      構圖

      根據Elia Locardi的建議,“星軌已經對視覺有足夠的衝擊力,如果前景使用得當的話,即使星星的部分沒那麼多也沒有關係”。看看下面這張照片,星軌成為了整幅畫面的點綴物,但是整個場景足夠豐富到吸引你的眼球。

    合成星軌是用大量的照片疊加而成的。疊加後的照片中星軌就像一個在半空中的漩渦,或是墜落地面的星線。Locardi告訴我們任何小的相機設定都會對最終的成片造成巨大的的影響。

      Locardi在拍攝星軌疊加照片中給了我們一個小建議:注意曝光時間以及拍攝數量是成敗的關鍵。對於他自己來說,合成下邊這張照片一共拍攝了250張,每張曝光時間30秒。

    星軌制作速成

      星軌的後期合成軟體有很多,大家可以去搜搜看,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僅需簡單幾步就可以合成星軌。

      

    開啟所有的RAW檔案,進行調整。對每一張照片的調整都應該保持一致,如果你發現最終成片效果不好,很可能就是第一步沒做好。這裡我推薦用LR的批處理調整方式。

    把所有的照片匯出為16為的TIFF格式,如果照片少於20張的話也可以直接匯入到PS裡,但是照片過多的話,幾百張RAW照片會讓PS掛掉。

    在PS中開啟——指令碼——將檔案載入堆疊

    選定所有的圖層把疊加選項設為變亮,星軌出現了!

    TIPS

      這裡還有一些星空拍攝小建議。使用Liveview試對焦,用實時取景模式拍兩張,一張對在前景上,一張對在星空上,後期再把它們合成到一起。這樣做可以讓你的照片足夠銳利。

      拍攝銀河遵循“400法則”。如果你僅想拍攝星空而不是星軌的話,這是一條很重要的技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使用一隻焦段為20mm的鏡頭,那麼曝光時間就不要超過20秒。因為400/20=20s,這樣可以保證你拍攝的星星不是線而是點,此法很有用哦。

      瞭解你相機的極限ISO,這點也很有用,如果你的相機足夠好,可以使用3200或者是6400的高ISO拍攝星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廣發信用卡好申請嗎?